-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
治烂眼皮方 种福堂方:用挂金灯净壳,每壳一个,掺入研细透明绿胆矾二厘,或用壳十个,或二十个,装套好,外用净黄泥包裹好,勿泄气,炭火 至中间,壳将成黑灰,存性,放地上,用碗盖熄火,将中间灰研细包好,放土地上,一夜出火毒。每用灰少许,放在茶杯内,以冷松萝茶浸之,用薄棉纸盖在茶面上,俟茶渗出纸面上,将此水洗眼皮,每日五、六次,二、三日即愈。
乌须方 吉云旅抄,王守副家传乌须药甚验,用五倍子二钱,皂矾四分八厘,青盐六分,紫
卷六 木部
六安茶
张处士逢原云:此茶能清骨髓中浮热,陈久者良。 年希尧经验方:有异传终身不出天花法,用金银花拣净七两,六安茶真正多年陈者三两,共为粗末,冲汤代茶,每日饮数次,终身不出天花,虽出亦稀,极验。 千金不易方稀痘丹:用新抛羊屎一粒,六安茶一钱,甘草节二分,灯心二十七寸。赤、黑、绿豆各二十一粒,珍珠一分,银簪一枝,洗净油气,水二碗,煎八分,温服。
太上五神茶 经验广集: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伤食吐泻,陈细六安茶一斤,山楂蒸熟,麦芽、紫苏、陈皮、浓朴、干姜俱炒各四两,磨末,瓷器收贮高燥处,大人每服三钱,小儿一钱,感冒风寒葱姜汤下;内伤,姜汤下;水泻痢疾,加姜水煎,露一宿,次早空心温服。
消疽膏 广集:治一切疽仙方,松香、官粉、细六安茶各三钱,蓖麻仁去皮四十九粒,为末,先将蓖麻捣烂,然后入药末捣成膏,如干,少加麻油捣匀,摊青布上,贴患处,再以棉纸大些盖好扎住,七日全愈。
卷六 木部
普陀茶
定海县志: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又不善制,故香味不及园茶之美。五月时重抽者,曰二乌者,入药,不可多得。
治血痢肺痈。
卷六 木部
江西片
罗
宦游笔记:出赣州府宁都县,制法与江南之 片异。茶疏: 茶不炒,甑蒸熟,然后烘焙,此指江南者言耳。出江西者,大叶多梗,但生晒不经火气,枪叶舒畅,生鲜可爱,其性最消导,贮饭一瓯,以茶泡之。经半日,饭不加涨,而消少许,故饱食者宜饮此茶。别有一种极细炒 ,乃采之他山,炒焙以欺好奇者,反非其真,然则茶亦不可以貌取也。 花镜: 片产吴兴,似茶而实非茶种。
味苦,性刻利,消宿食,降火利痰。虚人禁用,以其能峻伐生气。
卷六 木部
罗
茶疏:长兴罗 疑即古人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 ,罗氏隐焉,故名罗。西吴枝乘:湖人于茗不数顾渚,而数罗 ,顾渚之佳者,其风味已逊龙井, 梢清隽,然叶粗而作草气。
嘉靖长兴志:罗 在互通山西土地庙后,产茶最佳,吴人珍重之。凡茶以初生雨前者佳,惟罗立夏开园,梗粗叶浓,微有肖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最不易得。然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独受阳气,专称仙品,只数十亩而已。凡茶产平地,多受土气,故其质浊。罗茗产高山岩石,纯是风露清虚之气,故可尚。 长物志云:浙之长兴者佳,价亦甚高,今所最重,荆溪稍下。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惟成带叶绿色而团浓者为上,不宜日晒,炭火焙过,扇冷,以箬叶衬罂贮高处,盖茶最喜温燥,而忌冷湿也。
味甘,气香,性平,涤痰清肺,除烦消臌胀。
治咳嗽秘方 医学指南:用川贝母、茶叶各一钱,米糖三钱,共为末,滚汤下。
卷六 木部
水沙连茶
产台湾,在深山中,众木蔽亏,雾露 密,晨曦晚照,总不能及,色绿如松萝,每年通事于性极寒,疗热症最效,能发痘。
卷六 木部
红毛茶
台湾志:草属也,黄花五瓣,叶如瓜子,亦五瓣,根如藤,刨取晒。或遇时气不快,熬茶饮治时气腹胀,或闷郁不舒。
卷六 木部
角刺茶
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
味甘苦极香,兼能逐风活血。绝孕如神。
卷六 木部
栾茶
范石湖集:修江出栾茶,盖石楠树叶也。毛文锡茶谱云:湘人四月采杨洞汁作饭,则必采石治头风。
卷六 木部
云芝茶
宦游笔记:山东蒙山在蒙阴县城南三十里,高二十里许,周遭约三百余里,产茶曰云芝茶,土人售于市曰蒙山茶,然绝非茶类,乃山石中所生石衣,如苔藓之属,土人掬而沃之,冒登茗。 五杂俎: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峰顶,尤极险秽,蛇虺虎野狼所居,得采其茶,可蠲百疾。今山东人以蒙阴山下石衣为茶当之,非矣。然蒙阴茶性冷,可治胃热之病,性寒,能消积滞。纲目有石蕊,云性温,不言消积滞。
卷六 木部
红花茶
出粤西,似红花嫩苗为之,土人制以赠客。宋邹道乡有诗:消膈滞宿食,辟烟岚瘴气。
卷六 木部
乌药茶
出东莞,以脂麻薯油杂茶为汁煎之。
去风湿,破食积,疗饥(应昌按:乌药茶与前研茶制造主治皆同,未知是一是二)。
卷六 木部
泸茶
四川通志:泸州出,通呼为泸茶。
味辛性热,饮之可以疗风。
卷六 木部
瘟茶
闽志:出福宁府。
治瘟。
卷六 木部
乐山茶
茶谱:鄂州乐山出茶,黑色如韭。 又云:出鄂州东山,名东山茶,色黑如韭,性与韭相反
卷七
藤部
(二十五种 附一种)
卷七 藤部
鸡血藤胶
产猛缅,去云南昆明计程一月有余,乃藤汁也,土人取其汁,如割漆然,滤之殷红,似鸡血,作胶最良。近日云南省亦产,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彼处有店市之,价亦不贵,干者极似山羊血,取药少许,投入滚汤中,有一线如鸡血走散者真。 云南志:顺宁府出鸡血藤,熬膏可治血症。滇游杂记:云南顺宁府阿度里地方,有一山,绵亘数十里,产藤甚异,粗类槔梁,细似芦苇,中空如竹,剖断流汁,色赤若血,故土人名之为鸡血藤。每岁端阳日携带釜甑入山斫取,熬炼成膏,泡酒饮之,大补气血,与老人妇女更为得益;或不饮酒者早晚用开水化服亦能奏效。 (按顺宁刊售药单云:顺宁府顺宁县阿度吾山产此。又云:阿度吾里万名山寺龙潭箐所产,载于郡志,有二种,其一种起鼓丁刺者尤佳,或盘屈于地,或附树而生,伐之中通细窍,汁凝如脂,煮之有香者真。或云:两种糯者为雌,放者为雄。应昌附注。)壮筋骨,已酸痛,和酒服,于老人最宜。 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 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 男妇胃寒痛。 妇女经血不调,赤白带下。 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 陆象咸云:曾见妇人合药服之,多年不育者,后皆有子。 滇志:鸡血藤胶治风痛湿痹,性活血舒筋,患在上部,饱食后服;在下部,空心酒服,不饮酒者,滚水调服。其色带微绿,有清香气,酒服亦能兴阳。尤明府(佩莲),云:此胶治跌打如神,其太夫人一日偶闪跌伤臂,痛不可忍,用山羊血、参三七治之,多不验,有客教服此胶,冲酒一服,其疾如失,其性捷走血分可知。
顺宁土人加药料煎熬鸡血膏,其煎膏之时,忌有孕妇看见,决熬不成,亦神物也。统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补血、破血、又能通七孔,走五脏,宣筋络。治妇人经水不调,四物汤加减八珍汤加元胡索为引。妇女劳伤气血,筋骨酸痛转筋,牛膝、杜仲、沉香、桂枝、佛手、干木瓜、穿山甲、五加皮、砂仁、茴香为引;大肠下血,椿根皮煎汤送下,男子虚弱,八味加减为引。服此胶忌食酸冷。
五杭龚太守官滇,带有鸡血藤回里,予亲见之,其藤皮细洁,作淡黄色,切开中心起六角棱,如菊花样,色红,四围仍白色。干之,其红处辄突出二、三分许,竟成红菊花一朵,亦奇物也。闻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痪,戊申,长儿景炎在四川叙州府,与滇之昭通接界,因嘱其往觅此藤,所寄来者,外形不殊,而中心惟作小红点,干之也不突起。据来书云,实金沙江土司山中所得,然与龚太守所带来者绝不相类,岂此藤也有二种耶,附记于此,以俟考。 辛亥予在临安,患臂痛,胡春熙明府长君名什曾,宦滇南归里,蒙赠鸡血藤胶,皆方块,每块一、二两不等,外涂以蜃灰作白色,剖视其内,皆黑色如膏药胶状,云风瘫痹痛有效,其外灰见水即脱去。据言其藤产腾越州铜壁关外新街所属地,遍山谷皆是,新街守弁,每岁辄命卡兵斫取熬膏,除馈遗各上司及僚友外,余剩者转市客商,贩入中土,借沾微利,以为守资,渠所有即售自彼处也。外必以蜃灰饰之,庶久藏不坏。因带归以示儿子景炎,则又全非其所见。景炎曾馆昭通大关司马白公家,见其所藏鸡血藤胶,猩红成块,俨如赤玉,光润可爱;今胡公所赠,内作黑色,或系年久色黯,抑系新街所产与大关有别,惜不能亲历其地,为之细核,附笔于此,以俟后之君子考订焉。
卷七 藤部
乜金藤
性温无毒,治中风痰迷,半身不遂,左瘫右痪,不省人事,痰涎上壅,攻心作咽,用一钱,白汤磨下。
小儿急慢惊风,大者五分,小者一、二分,白汤磨下,立效如神。
卷七 藤部
鹿角藤
一名白毛刺。汪连仕方云:木本藤也,刺长伤人皮肉,立肿痛不休,又名不薪木,山人不斫性大热,气臭,打痞积,治风气如神,皆用根捣,共香糟罨之。
叶 蒸酒服,能钻筋透骨。
子 食之,大能醉人。
卷七 藤部
买麻藤
职方典:出肇庆,缘树而生,有子味苦可食,山行断取其汁饮之,可以止渴。 粤志:买麻藤其茎多水,渴者断而饮之,满腹已,余水尚淋漓半日。性柔易治,以制履坚韧如麻,故名,言买藤得麻也。
治蛇咬 鲜者干者俱效。
卷七 藤部
红木香
红皮藤
一名广福藤,又名紫金皮。立夏后生苗,枝茎蔓延,叶类桂,略尖而软,叶蒂红色,咀之微香,有滑延。根入土,入药用,须以水洗净,去外粗皮,取内皮色红者用之。入口气味辛香而凉沁,如龙脑。
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紫金锭中必不可少。
雷头风肿痛贴痛法: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药到立止,如神。
汪连仕云:金谷香今人呼紧骨香,即红木香,一名木腊,正名紫金皮。土产者功浅,入膏用,行血散气。
卷七 藤部
红皮藤
朱 斋任城日钞:钱塘门外道姑桥下有红皮藤,凡患半肢风及大麻风者,取藤四两,浸无灰酒一大壶,入锅内隔汤煮三炷香,取起饮酒,量好者以醉为度,每酒一碗,入药酒三、四匙,陆续饮至药酒完,则风气自愈。其风从指甲缝中出,对指尖以竹纸铺几上验之,纸能吹动,即是指尖风出也。
卷七 藤部
雷公藤
生阴山脚下,立夏时发苗,独茎蔓生,茎穿叶心,茎上又发叶,叶下圆上尖如犁耙,又类三角风,枝梗有刺。 物理小识:犁头刺藤,其叶三角如犁头,多在篱边生,可治瘰 ,亦可截疟。一名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河白草、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属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养蚕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虱。
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 跌打。除壁虱,茎烧床下。
一切毒蛇伤,万病回春云:凡被蛇伤用板扛归不拘多少,此草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罕有,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子圆如珠,生青熟黑,味酸,用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渣罨伤处,立愈。
白火丹:救生苦海用雷公藤五钱,平地木三钱,车前四钱,天青地白叶、三白草各三钱,煎服。
又洗方:雷公藤、河白草煎浴。
水肿胀救生苦海: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重者十服愈。
坐板疮秋泉家秘:乌贼骨五钱,雷公藤三钱,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汪连仕方:蒸龙草即震龙根,山人呼为雷公藤,蒸酒服,治风气,合巴山虎为龙虎丹,入水药鱼,人多服即昏。
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闪肭、发背疔
卷七 藤部
藤黄
纲目主治条下,只言点蛀牙自落,无他治也。张石顽云: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牙虫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叶氏得宜本草云:服藤黄药忌吃烟。按三黄宝腊丸、黎峒毒也。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蜇即解。 百草镜:藤黄出外洋及粤中,乃藤脂也,以形似笔管者良,大块者名牛屎藤黄,不佳。入药取色嫩纯明者,用水蒸化,滤埋土中,七日取出,如此七次,晒干用。 粤志:广中产黄藤熬汁,即藤黄也。性最寒,以青鱼胆和之,治眼疾间有白者,叶如土茯苓,身小而长,外有箨包,以茎浸水洗目,并无肿痛,性酸涩,有毒,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