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


  神效膏:用真麻油一斤,藤黄八两,白腊八两,先将油入铜锅,次将藤黄捶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白腊,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瓷罐。其膏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如神。 金不换治跌打刀伤。苏州周慎庵传:藤黄一两研细末,麻油四两,白腊五钱,黄腊一两,将二腊入麻油内铜杓熬化,取起,放地上,一人徐徐下藤黄末,一人不住手搅匀,以尽为度,即成膏。敷于患处,用油纸摊贴绸帕缚好,一、二日即愈。

  治一切无名肿毒,风气膏;王站柱不药良方。藤黄四两,白腊八两,小磨香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黄、白搅匀,瓷瓶收,面上乃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

  祝氏效方一笔消:用大黄二两,藤黄一两,明矾、蟾酥各五钱,麝香、乳香、没药各二钱,用蜗牛捣烂作锭,遇小疖毒未出疖头,以此醋磨,新笔蘸药圈外,愈圈愈小,圈毒消尽而止。又一笔消方,治一切痈肿:雄黄、胆矾、硼砂、藤黄、铜绿、皮硝、草乌各一两,麝香二钱为细末,和蟾酥为条,如笔管大,金箔为衣,用时以醋磨浓,新笔蘸药,涂毒四围,数次即愈。 消毒散:治痈疽疖毒及初生多骨疽。良方汇选:大黄一两,芙蓉叶晒干为末、五倍子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三分,藤黄三钱,生矾三钱,共为末,米醋调成如浓糊,涂于多骨疽之四周,中留一头如豆大,以醋用鹅翎不时埽之,若不埽,任围则无益,一日夜即内消。其余痈疖,亦以此敷之,神效。又方:雄黄二两,麝香三钱,藤黄一两,人中白五钱,朱砂、白芨、生白蔹各二钱,蟾酥一两,共研末,用广胶三钱,烊化,和药末为锭,遇毒将此药磨醋水涂之。

  消毒方: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

  救生苦海:用滴花烧酒磨藤黄敷之,不住手敷之,不至半日即消。 无回丹治一切疔痈脑疽。众妙方:用碱藤黄、雄黄、大黄各一两,蟾酥、麝香各二钱,血竭、甲片炒各五钱,醋磨涂,立效。 移毒方 救生苦海云:如毒生在肢节穴道险要处,不成漏症,即为废人,须用此药,只涂半圈,即移过一边。用白芨、白蔹、三七、五倍子、大皂角、山茨菇、藤黄各等分,俱锉薄片,除藤黄,余皆入砂锅内水浸一日,煎汁倾出,入水再煎,如此数次,滤净熬膏;以藤黄将水蒸烊加入,搅匀再熬,入碗晒干,用时以鸡蛋清磨出浓汁,新笔蘸涂。又方:藤黄、银珠等分,醋和敷,赶毒至他处,出脓。如用 树汁调,可搽癣,一、二次即消。

  大提药方:围毒初起,凡对口发背恶疽,四、五日即消。良方汇选:雄黄、藤黄、麝香各一钱,朱砂三分,蓖麻肉三钱,红升丹一钱五分,先将蓖麻研如泥,后和各药研烂,用象牙匣封藏,外以虎皮包之,方不泄气。

  种福堂提药方 治诸毒不起,敷之立起,藤黄、雄黄各三钱,蟾酥、红药各二钱,冰片、麝香各一钱,蓖麻肉一两,先将蓖麻肉去皮,打如鱼冻水,入诸药,打成膏,瓷罐收贮,勿令泄气,或云:宜红药三钱,冰片、蟾酥勿用,止加麝香三分,辰砂一钱;又黄提药方:郁金、雄黄、藤黄各二钱,牛黄、蟾酥、 砂、冰、麝各五分,巴豆肉八钱,蓖麻肉一两,共捣烂瓷瓶贮,遇症放膏药上少许贴之,治一切恶毒,未成可消,已成用之化腐,疔毒更妙。

  诸毒围药:祝氏效方:南星炒四两,五倍子炒黑,白芨炒各二两,藤黄、姜黄炒各一两,共为细末,醋调涂;重者加牛黄一钱,鹿茸五钱。 又种福堂方:无脓即消,有脓即溃,五倍子一两,白芷六钱,藤黄、百草霜各三钱,生半夏、生南星、白芨、陈小粉飞面各四钱,共为末,红醋调敷。 箍毒 活人方:五倍子略焙一两,藤黄四两,铜青少许,小粉炒八两,作锭,用时醋磨涂。 一切无名肿毒:藤黄五钱,五倍子二两,白蜜、葱头各一两,用米醋调围患处,留顶勿敷。 五色蟾酥墨:能立消肿毒,雄黄、银朱、胆矾、韶粉、藤黄、铜绿、硼砂各一两,麝香一钱,共为末,蟾酥为条,如笔管大,水磨涂。

  疔疮 吴兴杨氏便易良方:银朱、蜒蝣、白甘菊、人中白、苎根内白心、雄黄、藤黄、大黄坐板疮 仙遗拾珠:藤黄捣碎,用雄猪网油,青布一长条,将藤黄掺在网油之上,青布卷成条子,线扎紧,浸菜油内一夜,火燃取滴下油,杯积埋土中,一夜出火毒,涂疮即效。

  五黄散:治一切顽癣。鸡脚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分,为细末,菜油调涂患处金氏离洞膏:治 疮如神。万应油五两,藤黄一两五钱,净黄腊二两,共熬黑棕色,摊贴。

  熬万应油法:香油六十两(以十六两官秤作准),净桃枝一两,柳枝一两,槐枝一两,桑枝一花椒五钱,蓖麻二两,马前四两,荜茇五钱,桂枝一两,白芷二两。夏浸三日,冬七日,春、秋五日,然后熬至渣枯,去渣。每斤生油,熬熟汁得八折。此油

  卷七 藤部

  金锁银开

  百草镜云:俗名铁边箕,处处山野有之,叶似天门冬叶,又似土茯苓叶,但差狭小耳,藤生,或缘石砌树上竹林内亦有之,非海金沙也;其根黑色,两旁有细刺如边箕样,故名,入药用根。敏按:今俗所用治一切喉症。金锁银开乃天荞麦之根,形如累丸,粘结成块。产山上者,皮黄;污泥中者,皮黑,与百草镜所言各别,或名同而物异耶。 李氏草秘:天荞麦亦名金锁银开,形若荞麦,治乳痈风毒,入诸散毒药内,取根二分,生姜一分,水煎服,愈。治败血久病不痊,又洗痔血,皆佳。 李氏草秘又云:小青草藤上蔓,有倒摘刺,细如稻芒,开粉红花,生兰子,叶似荞麦,又名野荞麦,煎洗痔漏之圣药。

  治白浊用根,捣汁冲酒服。

  喉中风火: 孙玉庭云:其根专治喉闭,故得此名。喉风喉毒,用醋磨嗽喉,涎痰去而喉闭痰核瘰 ,不拘何等 结核初起者。梁湖陈府秘方:用金锁银开(须鲜者),将来捣汁冲酒服;其茎、叶用白水煮烂,和米粉作饼饵食之,不过二、三服立消。若破烂者,以梁上乌龙尾揉去粗屑,纳疮中,外贴膏药,亦服根汁,吃饼饵五、六次,自结痂而愈。

  洗痔漏,治蛇伤木蛇毒,捣汁和酒服(草秘)。

  汪连仕采药书:金须钭,俗呼金锁银开,其苗柔而坚性不断,今名象毛,力能软坚化痞,合米醋捣汁盥口,能开锁缠喉风,虽枯根亦可透锁喉。

  卷七 藤部

  乳藤

  粤志:乳藤蔓如悬钩倒挂,叶尖而长,断之有白汁如乳。妇人产后,以藤捣汁和米作粥食之,乳 自通。 初生嫩条可食,其大实曰冬荣子,大如柚子,中有瓤,瓣瓣相叠,白如猪脂,炙食皆甘美,身怀数日,香不减,秋末冬初间,采以相饷,矜为服食之珍,行血通乳(粤志)。 李氏草秘:乳汁藤生山麓林中,高二、三尺,叶似蒲萄子,蓝色一丛,根皮掐之出汁如乳,为诸毒痈疮中之圣药。

  排脓散毒,生肌止痛,消肿益血,痛不可忍者,罨之即止;已成未成,已溃未溃,始终皆不可少(李氏草秘)。汪连仕草药方:乳门草即乳汁草,又名土奶奶,性寒凉,行乳汁通气,而能入血分,根止痢疾。细藤者,即遍地金,又名鸡盲草,合鸡肝蒸服专治小儿一切疳眼。

  卷七 藤部

  蝙蝠藤

  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人墙茨侧,叶类蒲萄而小,多歧,劲浓青滑,绝似蝙蝠形,故名。

  治腰痛瘰 。

  腰疼,澹寮试效方:用蝙蝠藤二两,老人用三两,酒煎服,二剂即痛止,不可再服;若多服

  卷七 藤部

  皆治藤

  蔓延墙壁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

  卷七 藤部

  无根草

  采药录:此草无根无叶,生在柴草上,缠结而生,名无根金丝草,色有紫有黄。 百草镜:无根金丝草一名大焰草,即菟丝苗也,生毛豆茎上者佳。此草与女萝相似,以色黄如金而细如线者真;若色红紫粗类灯心者,名女萝。又紫背浮萍,亦名无根草,与此别。 药鉴:无根金丝草茎细而赤,无叶无根,惟有青色细累,附于茎际,蔓延极长,多缠草木上。其性凉,味微甘,利水治湿热。三、四月采。 李氏草秘:缠豆藤一名豆马黄,无叶有花,子即菟丝子,最治血,解豆疮毒;难产,酒煎服。

  药性考:金丝草无根叶,用苗,此药功在凉血散血,故治痈疽肿毒诸症;味苦性寒,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 台志:利水通淋。葛祖方:治狐臭骚气,辟汗愈虐。 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胆,予解痘毒,敷红丝疗。

  消毒保婴丹:王之才医便:凡小儿未出痘疮者,每过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出痘稀少。若服三年六次者,永不出痘,此方屡验,万勿轻视。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收取,毛豆荚上缠绕细红丝,采取阴干,以此为君,妙在此药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两、新升麻七钱五分、生地黄、荆芥、防风、川独活、甘草、当归各五钱、连翘七钱五分、黄连、赤芍药、桔梗各五钱,牛蒡子一两、朱砂另研(甘草同煮,过去甘草)一两五钱、苦丝瓜两个(各长五寸,隔年经霜者妙,烧灰存性),上药为极细末,砂糖拌匀,共捣千余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其前项药予办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修合,务在虔诚,忌妇人、鸡、犬、猫、孝服见之,合药须净室焚香,向太阳祝药云:神仙真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气七遍。

  慈惠小编:治小便不通,诸药无效。 金丝草一握,同韭菜根头煎汤洗小肚,即通。金丝草叶,细丝如棕色,近水滩诸树上皆有之。

  卷七 藤部

  麦裹藤

  各麦地皆有,临安县乡间尤多,四月采之,茎缠麦上,叶类神仙对坐草而略尖,微有毛,叶对节生,茎细,节微紫,叶小者佳,叶大者无力。

  跌扑张氏传方:以干者一钱,酒煎服。

  卷七 藤部

  白毛藤

  亦名天灯笼,又名和尚头草。白毛藤生人家墙壁上,茎、叶皆有白毛,八、九月开花藕合色,结子生青熟红,鸟雀喜食之。 百草镜:白毛藤多生人家园圃中墙壁上,春生冬槁,结子小如豆而软,红如珊瑚,霜后叶枯,惟赤子累累,缀悬墙壁上,俗呼毛藤果。采其藤干之浸酒,云可除骨节风湿痛。

  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入药内,保肿毒不大。治 ,用煮牛肉精者食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采药志云:性热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风痛 杨氏验方: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黄胆初起 百草镜: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

  大气脬 不药良方:用白毛藤,无灰酒服。

  卷七 藤部

  天球草

  一名盒子草,俗呼盒儿藤,好生水岸道旁,苗高三、四尺,叶如波斯,花有小绒,五月结实为球,球内生黑子二片,生时青老则黑,每片浑如龟背,又名龟儿草,丹术家取其汁伏硫汞,根伏雌雄。 百草镜:鸳鸯木鳖,一名水荔枝、盒儿藤。叶长尖,有锯齿,生水涯,蔓生,秋时结实,状如荔枝,色青有刺,壳上中有断纹,两截相合,藏子二粒,色黑如木鳖而小。孙氏丹方:盒子草,子及叶有小毒,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二片,如盒子。纲目附子藤后,花、实、根形俱不甚详。

  性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敷疮上即愈。

  疳积初起 百草镜云:鸳鸯木鳖三钱,煎服愈。

  敏按:此草似予知子,近时人罕用,而吴氏遵程着从新,以予知子为近日所无,直不知即天球草也,世不用,而草医又易以他名。

  卷七 藤部

  松萝

  山川志:出武当山,生尖峰古木上,长者丈余。

  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药性考:松萝甘平,能平肝气, 怒痰热,温疟吐痢,头能探吐膈痰,去热。

  卷七 藤部

  松上寄生

  利水导痰,除胸中热。

  卷七 藤部

  枫上寄生

  汪连仕云:吊杀猢狲,一名上树猢狲,又名铁角狲儿,乃枫树上风木藤,至年远,结成连珠傀儡。能追风,不换时刻,酒蒸服,加金雀根土、当归、石床花根,石蚕,治瘫痪勾急之要药。

  卷七 藤部

  蛇莆藤

  职方典:产福宁,茎细,叶如猴耳。

  治喉齿百病。

  卷七 藤部

  李头藤

  职方典:产福宁,其藤腐朽者,可代香用。

  止呕血活经络。

  卷七 藤部

  龙须藤

  粤东小录:藤产东莞,微细如发,直起数丈,无一节,常飞越数树,如千百游丝牵缀,红者名红龙须,紫者名紫龙须,有五色,然生无根蒂,以秽物投之即消释,不知所去。土人以其液和细土锻石,涂舋糖釜,其坚如铁,虽猛火不裂。其花与子皆入药。

  浸酒服,补筋骨,祛风解毒,能循脉络,无微不到。

  药性考:五色龙须藤,细如发,生无根蒂,挂树长发。

  卷七 藤部

  臭藤根

  草宝云:此草二月发苗,蔓延地上,不在树间,系草藤也。叶对生,与臭梧桐叶相似,六、七月开花,粉红色,绝类牵牛花,但口不甚放开。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为臭藤。其根入药,本年者细小,二、三年者大如莱菔,可用。 李氏草秘云:臭藤一名却节,对叶延蔓,极臭,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如神。汪氏药录:臭蒲萄蔓延而生,子如蒲萄而臭,治风。又云:野蒲萄气重味臭,功能败肠胃之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