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唐本》)。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空青

  (《本经》上品)【释名】杨梅青。

  时珍曰:空言质,青言色,杨梅言似也。

  【集解】《别录》曰: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 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

  三月中采,亦无时。能化铜铁铅锡作金。

  弘景曰:越 属益州。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凉州高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皆凿土石中取之。

  而以合丹成,则化铅为金,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画色,殊为可惜。

  恭曰:出铜处兼有诸青,但空青为难得。今出蔚州、兰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块段细,时有腹中空者。蔚州、兰州者片块大,色极深,无空腹者。陶氏所谓圆实如铁珠者,乃白青也。

  大明曰:空青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浓如荔枝壳,其内有浆酸甜。

  藏器曰: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次即空青也。

  颂曰:今饶、信州亦时有之,状若杨梅,故名杨梅青。其腹中空、破之有浆者,绝难得。

  宗 曰:真宗尝诏取空青中有水者,久而方得。其杨梅青,信州穴山而取,极难得,治翳极有功,中亦或有水者,用与空青同,第有优劣尔。

  时珍曰:张果《玉洞要诀》云:空青似杨梅,受赤金之精,甲乙阴灵之气,近泉而生,久而含润。新从坎中出,钻破中有水,久即干,如珠,金星灿灿。《庚辛玉册》云:空青,阴石也。产上饶,似钟乳者佳,大片含紫色,有光采。次出蜀严道及北代山,生金坎中,生生不已,故青为之丹。有如拳大及卵形者,中空有水如油,治盲立效。出铜坑者亦佳,堪画。

  又有杨梅青、石青,皆是一体,而气有精粗。点化以曾青为上,空青次之,杨梅青又次之。

  《造化指南》云: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绿,铜始生其中焉。曾、空二青,则石绿之得道者,均谓之矿。又二百年得青阳之气,化为 石。观此诸说,则空青有金坑、铜坑二种,或大如拳卵,小如豆粒,或成片块,或若杨梅,虽有精粗之异,皆以有浆为上,不空无浆者为下也。

  方家以药涂铜物生青,刮下伪作空青者,终是铜青,非石绿之得道者也。

  【气味】甘、酸,寒,无毒。《别录》曰:大寒。

  权曰:畏菟丝子。酒浸醋拌制过,乃可变化。

  【主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益肝气。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志高神仙(《别录》)。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得再见物(甄权)。

  钻孔取浆,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摩翳(大明)。中风口 不正,以豆许含咽,甚效(时珍,出(《范汪方》)。

  【发明】保升曰: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

  颂曰:治眼翳障,为最要之药。

  时珍曰:东方甲乙,是生肝胆,其气之清者为肝血,其精英为胆汁。开窍于目,血,五脏之英,皆因而注之,为神。胆汁充则目明,汁减则目昏。铜亦青阳之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绿,犹肝血也;其精英为空青之浆,犹胆汁也。其为治目神药,盖亦以类相感应耳。石中空者,埋土中三、五日,自有浆水。

  【附方】旧二,新三。

  眼目 不明:空青少许,渍露一宿,点之。(《千金方》)黑翳覆瞳:空青、矾石(烧)各一两,贝子四枚。研细,日点。(《圣济录》)肤翳昏暗:空青二钱,蕤仁(去皮)一两,片脑三钱。细研,日点。(《圣济录》)一切目疾,雀目、赤目、青盲、内外障翳、风眼用此,觉目中凉冷为验。杨梅青(洗净)、胡黄连(洗)各二钱半,槐芽(日未出时勿语采之,入青竹筒内,垂于天、月二德方,候干,勿见鸡犬,为末)一钱半。共末,入龙脑一字密收。每卧时,漱口仰头,吹一字入两鼻内便睡,隔夜便明。(《圣济录》)中风口 :见主治。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曾青

  (《本经》上品)【释名】时珍曰: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或云其生从实至空,从空至层,故曰曾青也。

  【集解】《别录》曰:曾青,生蜀中山谷及越 ,采无时。能化金铜。

  普曰:生蜀郡石山。其山有铜处,曾青出其阳。青者,铜之精。

  弘景曰:旧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官更无曾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金之事,法同空青。

  恭曰:出蔚州者好,鄂州者次之,余州并不任用。

  时珍曰:但出铜处,年古即生。形如黄连相缀,又如蚯蚓屎,方棱,色深如波斯青黛,层层而生,打之如金声者为真。《造化指南》云:层青生铜矿中,乃石绿之得道者。肌肤得东方正色,可以合炼大丹,点化与三黄齐驱。《衡山记》云:山有层青冈,出层青,可合仙药。

  【修治】 曰:凡使,勿用夹石及铜青。每一两,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干湿各一镒,细锉,放瓷锅内,安青于中。东流水二镒,缓缓煮之,五昼夜,勿令水火失时。

  取出以东流水浴过,研乳如粉用。

  【气味】酸,小寒,无毒。

  之才曰:畏菟丝子。

  独孤滔曰:曾青住火成膏,可结汞,制丹砂,盖含金气所生也。须酒醋渍煮用。

  葛洪曰:曾青涂铁,色赤如铜。

  【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本经》)。

  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别录》)。

  【发明】时珍曰:曾青治目,义同空青。古方辟邪太乙神精丹用之,扁鹊治积聚留饮有层青丸,并见《古今录验》方,药多不录。

  【附方】新三。

  斑疮入目不退者:曾青一钱,丹砂二钱。为末。蛴螬五枚,捣汁和点。(《圣济录》)风热目病:曾青散:治一切风热毒瓦斯上攻,目赤或烂,怕日羞明,隐涩眵泪,或痒或痛。

  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白姜(炮)、防风各一两。为末。每以少许 鼻中,立有功效。(《和剂局方》)耳内恶疮: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为末,敷之。(《卫生宝鉴》)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绿青

  (《别录》上品)【释名】石绿(《唐本》)、大绿(《纲目》)。

  【集解】《别录》曰:绿青,生山之阴穴中,色青白。

  弘景曰:此即用画绿色者,亦出空青中,相挟带。今画工呼为碧青,而呼空青作绿青,正相反矣。

  恭曰:绿青即扁青也,画工呼为石绿。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画用。

  颂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山之阴穴中。次空青条上云:生益州山谷及越 山有铜处,此物当是生其山之阴尔。今出韶州、信州。其色青白,画工用为绿色者,极有大块,其中青白花纹可爱。信州人琢为腰带器物,及妇人服饰。其入药,当用颗块如乳香者佳。宗曰:其色黑绿色者佳。

  时珍曰:石绿,阴石也。生铜坑中,乃铜之祖气也。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而铜生于中,与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也。今人呼为大绿。范成大《桂海志》云:石绿,铜之苗也,出广西右江有铜处。生石中,质如石者,名石绿。一种脆烂如碎土者,名泥绿,品最下。《大明会典》云:青绿石矿一斤,淘净绿一十一两四钱。暗色绿石矿一斤,淘净绿一十两八钱。 砂一斤,烧造 砂绿一十五两五钱。

  【气味】酸、寒,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主治】益气,止泄痢,疗鼽鼻(《别录》)。吐风痰甚效(苏颂)。

  【发明】颂曰:今医家多用吐风痰。其法拣上色精好者研筛,水飞再研。如风痰眩闷,取二、三钱同生龙脑三、四豆许研匀,以生薄荷汁合酒温调服之。偃卧须臾,涎自口角流出乃愈。不呕吐,其功速于他药,今人用之比比皆效,故着之。

  宗 曰:同 砂作吐上涎药,验则验矣,亦能损心。

  时珍曰: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须观人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初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正此意也。金虎丹治风痰,用天雄、腻粉诸药者。

  【附方】新四。急惊昏迷,不省人事:石绿四两,轻粉一钱。为末。薄荷汁入酒调一字服,取吐。(《全婴方》)风痰迷闷:碧霞丹:用石绿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梢各七十个。为末,糊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汁入酒半合化下,须臾吐出痰涎。(《和剂局方》)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久不瘥者。石绿、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拭净敷之,一日愈。(《集玄方》)腋下狐臭:石绿三钱,轻粉一钱。浓醋调涂。五次断根。(《集玄方》)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扁青

  (《本经》上品)【释名】石青(《纲目》)、大青。

  时珍曰:扁以形名。

  【集解】《别录》曰:扁青,生朱崖山谷、武都、朱提,采无时。

  弘景曰:朱提音殊匙,在南海中。《仙经》、俗方都无用者。

  普曰:生蜀郡。

  恭曰:此即绿青也。朱崖以南及林邑、扶南舶上来者,形块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时有空者。武昌者,片块小而色更佳。简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浅。

  时珍曰:苏恭言即绿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绘画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为大青,楚、蜀诸处亦有之。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而回青尤贵。本草所载扁青、层青、碧青,白青,皆其类耳。

  【气味】甘,平,无毒。普曰:神农、雷公:小寒,无毒。

  【主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瓦斯,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本经》)。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别录》)。

  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吴普》)。吐风痰癫痫,平肝(时珍)。

  【附方】新一。

  顽痰不化:石青一两,石绿半两,并水飞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水下。吐去痰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方》)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白青

  (《本经》上品)【释名】碧青(《唐本》)、鱼目青。

  【集解】《别录》曰:白青生豫章山谷,采无时。可消为铜剑,辟五兵。

  弘景曰:医方不用,市无卖者。《仙经》三十六水方中时有须处。铜剑之法,在九元子术中。

  恭曰:此即陶氏所云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谓之碧青,不入画用。无空青时亦用之,名鱼目青,以形似鱼目故也。今出简州、梓州者好。

  时珍曰:此即石青之属,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也。今绘彩家亦用。《范子计然》云:白青出弘农、豫章、新淦,青色者善。《淮南万毕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也。

  【气味】甘、酸、咸,平,无毒。普曰:神农:甘,平;雷公:咸,无毒。

  【主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本经》)。

  【附录】绿肤青 《别录》曰:味辛、咸,平,无毒。主蛊毒及蛇、菜、肉诸毒,恶疮。

  不可久服,令人瘦。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山谷。

  弘景曰:俗方、《仙经》无用,人亦不识。

  碧石青 《别录》曰:味甘,无毒。主明目益精,去白癣,延年。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石胆

  (《本经》上品)【释名】胆矾(《纲目》)、黑石(《吴普》)、毕石(《本经》)、君石(当之)、铜勒(《吴普》)、立制石。时珍曰:胆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矾,呼为胆矾。

  【集解】《别录》曰:石胆生秦州羌道山谷大石间,或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

  其为石也,青色多白纹,易破,状似空青。能化铁为铜,合成金银。

  弘景曰:《仙经》时用,俗方甚少,此药殆绝。今人时有采者,其色青绿,状如琉璃而有白纹,易破折。梁州、信都无复有,俗乃以青色矾当之,殊无仿佛。

  恭曰:此物出铜处有之,形似曾青,兼绿相间,味极酸苦,磨铁作铜色,此是真者。出蒲州虞卿县东亭谷窟及KT 集窟中,有块如鸡卵者为真。陶云似琉璃者,乃绛矾也。比来人亦以充之,又以醋揉青矾为之,并伪矣。

  颂曰:今惟信州铅山县有之。生于铜坑中,采得煎炼而成。又有自然生者,尤为珍贵。

  并深碧色。今南方医人多使之,又着其说云:石胆最上出蒲州,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栗,击之纵横解皆成叠纹,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其次出上饶、曲江铜坑间者,粒细有廉棱,如钗股、米粒。本草注言,伪者以醋揉青矾为之。今不然,但取粗恶石胆合硝石销溜而成之。块大色浅,浑浑无脉理,击之则碎无廉棱者,是也。亦有挟石者,乃削取石胆床,溜造时投硝石中,及凝则相着也。

  时珍曰:石胆出蒲州山穴中,鸭嘴色者为上,俗呼胆矾;出羌里者,色少黑次之;信州又次之。此物乃生于石,其经煎炼者,即多伪也。但以火烧之成汁者,必伪也。涂于铁及铜上烧之红者,真也。又以铜器盛水,投少许入中,及不青碧,数日不异者,真也。《玉洞要诀》云:石胆,阳石也。出嵩岳及蒲州中条山。禀灵石异气,形如瑟瑟,其性流通,精感入石,能化五金,变化无穷。沈括《笔谈》载:铅山有苦泉,流为涧,挹水熬之,则成胆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