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所熬之釜,久亦化为铜也。此乃煎熬作伪,非真石胆也,不可入药。

  【气味】酸、辛,寒,有毒。普曰:神农:酸,小寒;李当之: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大明曰:酸、涩,无毒。权曰:有大毒。

  之才曰: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主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本经》)。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 恶疮(《别录》)。

  治虫牙,鼻内息肉(大明)。带下赤白,面黄,女子脏急(苏恭)。入吐风痰药最快(苏颂)。

  【发明】时珍曰:石胆气寒,味酸而辛,入少阳胆经。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口齿疮毒,有奇功也。周密《齐东野语》云:密过南浦,有老医授治喉痹极速垂死方,用真鸭嘴胆矾末,醋调灌之,大吐胶痰数升,即瘥。临汀一老兵妻苦此,绝水粒三日矣,如法用之即瘥。屡用无不立验,神方也。又周必大《阴德录》云:治蛊胀及水肿秘方,有用蒲州、信州胆矾明亮如翠琉璃似鸭嘴者,米醋煮以君臣之药,服之,胜于铁砂、铁蛾。盖胆矾乃铜之精液,味辛酸,入肝胆制脾鬼故也。安城魏清臣肿科黑丸子,消肿甚妙,不传,即用此者。

  【附方】旧五,新一十五。

  老小风痰:胆矾末一钱。小儿一字,温醋汤调下,立吐出涎,便醒。(谭氏小儿方)女人头晕,天地转动,名曰心眩,非血风也。胆子矾一两。细研,用胡饼剂子一个,按平一指浓,以篦子勒成骰子,大块勿界断,于瓦上焙干。每服一骰子,为末,灯心竹茹汤调下。(许学士《本事方》)喉痹喉风:二圣散:用鸭嘴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五钱。研。每以少许吹之,吐涎。

  (《济生方》)齿痛及落:研细石胆,以人乳和膏擦之,日三、四次。

  止痛,复生齿,百日后复故乃止。每日以新汲水漱净。(王焘《外台秘要》)口舌生疮,众疗不瘥:胆矾半两,入银锅内火 赤,出毒一夜,细研。每以少许敷之,吐出酸涎水,二、三次瘥。(《胜金方》)走马牙疳:北枣一枚(去核),入鸭觜胆矾。纸包 赤,出火毒,研末敷之,追涎。(杨起《简便方》)小儿齿疳:鸭觜胆矾一钱(匙上 红),麝香少许。研匀。敷齿上,立效。(《活幼口议》)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一、二日愈。(《集简方》)风眼赤烂:胆矾三钱。烧研。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即出。(《千金方》)疯犬咬毒:胆矾末敷之,立愈。(《济急方》)一切诸毒:胆子矾末,糯米糊丸如鸡头子大,以朱砂为衣,仍以朱砂养之。冷水化一丸服,立愈。(《胜金方》)挑生蛊毒,胸口痛者:胆矾二钱,茶清泡服,即吐出。(《岭南卫生方》)腋下狐臭:胆矾半生半熟,入腻粉少许,为末。

  每用半钱,以自然姜汁调涂,十分热痛乃止。数日一用,以愈为度。(黎居士《简易方》)赤白癜风:胆矾、牡蛎粉各半两。生研,醋调,摩之。(《圣济录》)甲疽肿痛:石胆一两。烧烟尽,研末。敷之,不过四、五度瘥。(《梅师方》)痔疮热肿:鸭觜青胆矾 研,蜜水调敷,可以消脱。(《直指方》)肿毒不破:胆矾、雀屎各少许。点之。(《直指方》)杨梅毒疮:醋调胆矾末搽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出恶水,一、二上即干。又方:胆矾、白矾、水银各三钱半。研不见星,入香油、津唾各少许,和匀。坐帐内,取药涂两足心,以两手心对足心摩擦,良久再涂再擦,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每一次,强者用四钱,弱者二钱,连用三日。外服疏风散,并澡洗。(《刘氏经验方》)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石

  (《本经》下品)【释名】白 石、太白石(《别录》)、立制石(《本经》)、青分石、固羊石(《本经》)、食盐(《别录》)、泽乳(《吴普》)、鼠乡(《吴普》)。

  时珍曰: 义不解。许氏《说文》云: ,毒石也。

  《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其名曰 ,可以毒鼠。郭璞注云:鼠食则死,蚕食而肥。

  则鼠乡之意以此。

  【集解】《别录》曰: 石,生汉中山谷及少室。采无时。

  当之曰:或生少室,或生魏兴,十二月采。

  弘景曰:今蜀汉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阳城南堑,又湘东新宁及零陵皆有。白 石,能柔金。以黄泥包,炭火烧之,一日一夕则解,可用。丹房及黄白术多用之。

  恭曰:此石能拒火,久烧但解散,不可脱其坚。今市人乃取洁白理石当之,烧即为灰也。今汉川武当西辽 名 石谷,即是真出处。少室有粒细理,不如汉中者。

  颂曰:今潞州、阶州亦有之。

  时珍曰:详见特生 石下。

  【气味】辛,大热,有毒。《别录》曰:甘,生温、熟热。普曰:神农、岐伯:辛,有毒;桐君、黄帝:甘,有毒。

  权曰:甘,有小毒。铅丹为之使。恶羊血。不入汤。

  之才曰: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马目毒公、 屎、虎掌、细辛,畏水。

  【主治】寒热鼠 ,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本经》)。

  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挛。火炼百日,服一刀圭。

  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别录》)。除胸膈间积气,去冷湿风痹瘙痒积年者(甄权)。

  【发明】弘景曰:常取生 石纳水,令水不冰,如此则生者性亦大热矣。

  张仲景云:生用,破人心肝。

  恭曰:此药攻击积冷之病为良。若以余物代之,疗病无效,正为此也。

  宗 曰:治久积及久病腹冷有功,直须慎用,其毒不可试也。

  时珍曰: 石性气与砒石相近,盖亦其类也。古方 石、矾石常相混书,盖二字相似,故误耳。然矾石性寒无毒, 石性热有毒,不可不审。陆农师云: 石之力,十倍钟乳。按:《洪容斋随笔》云:王子敬静息帖,言 石深是可疑,凡喜散者辄发痈。盖散者,寒食散也,古人多服之,中有 石,性热有毒,故云深可疑也。刘表在荆州,与王粲登鄣山,见一冈不生百草。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 石,热不出外,故草木焦灭。表掘之,果有石满茔。又今洛水不冰,下亦有 石,人谓之温洛是也。取此石安瓮中,水亦不冰。交鹳伏卵,取石置巢中,以助温气。其性如此,岂可服?予兄文安公镇金陵,秋暑减食。医者汤三益教服 石丸。已而饮啖日进,遂加意服之。越十月而毒作,衄血斗余。自是数数不止,竟至精液皆竭而死。时珍窃谓:洪文安之病,未必是 石毒发。盖亦因其健啖自恃,浓味房劳,纵恣无忌,以致精竭而死。夫因减食而服石,食既进则病去,药当止矣。而犹服之不已,恃药妄作,是果药之罪欤?【附方】新一。

  风冷香港脚:白 石( )二斤,酒三斗,渍三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特生石

  (《别录》下品)【释名】苍 石、苍石(《别录》)、鼠毒。

  恭曰:特生 石,一名苍 石。梁州 石亦有青者,汉中人亦以毒鼠,不入方用。

  宗 曰: 石、特生 石,只是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为异耳。所谓特生者,不附着他石为特尔。今用者绝少。

  时珍曰: 石有苍、白二种,而苍者多特生,故此云一名苍 石,则《别录》苍石系重出矣。其功疗皆相同,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特生 石,一名苍 石,生西域,采无时。又曰:苍石生西域,采无时。

  弘景曰:旧说鹳巢中者佳。鹳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热。今不可得。惟出汉中者,其外形紫赤色,内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状如齿者佳。又出荆州新城郡房陵县缥白色者为好。

  亦先以黄土包烧一日,亦可纳斧孔中烧之,合玉壶诸丸。《仙经》不言特生,只是白 石耳。

  恭曰:陶说中如齿臼形者正是。今出梁州,北马道戍涧中亦有之。形块小于白 石,而肌粒大数倍,乃如小豆许。其白 粒细如粟米耳。今房陵、汉川、均州、荆州与白 石同处,有色青者,是也。

  宗 曰:《博物志》言:鹳伏卵,取 石入巢助暖,方家得此石乃真。

  陶氏以注特生 石,则二石是一物明矣。但屡检鹳巢无此石,况 石焉得处处有之?若鹳入水冷故取此石,则鸬 之类皆食于水,亦自然生化繁息。此则乃俗士之言,未尝穷其实而穷其理也。

  时珍曰: 石有数种,白 石、苍 石、紫 石、红皮 石、桃花 石、金星 石、银星石、特生 石俱是一物,但以形色立名。

  其性皆热毒,并可毒鼠制汞,惟苍、白二色入药用。诸 生于山,则草木不生,霜雪不积;生于水则水不冰冻,或有温泉,其气之热可知矣。《庚辛玉册》云: ,阳石也,生山谷。水中濯出似矾,有纹理横截在中者为佳。伏火,制砂汞。其状颇与方解石相似,但投水不冰者为真。其出金穴中者,名握雪 石。

  【气味】甘,温,有毒。

  之才曰:火炼之良,畏水。

  【主治】明目利耳,腹内绝寒,破坚结及鼠 ,杀百虫恶兽。久服延年(《别录》)。苍石:主寒热下气 蚀,杀禽兽(《别录》)。

  【发明】时珍曰:《别录》言: 石久服令人筋挛,特生 石久服延年。丹书亦云:石化为水,能伏水银,炼入长生药。此皆方士谬说也,与服砒石、汞长生之义同,其死而无悔者乎?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握雪石

  (《唐本草》)【集解】恭曰:握雪 石出徐州宋里山。入土丈余,于烂土石间得之。细散如面,黄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一名化公石,一名石脑,云服之长生。

  时珍曰:谨按:独孤滔《丹房镜源》云:握雪 石出曲滩泽。盛寒时有髓生于石上,可采。一分结汞十两。又按:南宫从《岣嵝神书》云:石液,即丹矾之脂液也。此石出襄阳曲滩泽中,或在山,或在水,色白而粗糯。至冬月有脂液出其上,旦则见日而伏。当于日未出时,以铜刀刮置器内,火 通赤,取出,楮汁为丸,其液沾处便如铁色。以液一铢,制水银四两,器中火之立干。但此液亦不多有,乃神理所惜,采时须用白鸡、清酒祭之。此石华山、嵩山皆出,而有脂液者,惟此曲滩。又熊太古《冀越集》亦言:丹山矾十两,可干汞十两。

  此乃人格物之精,发天地之秘也。据三书所引,则握雪 石乃石之液,非土中石脑也。苏恭所说,自是石脑。其说与《别录》及陶弘景所注石脑相合,不当复注于此。又按:诸书或作石,或作矾石,未知孰是?古书二字每每讹混。以理推之,似是矾石。

  石有毒,矾石无毒故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痼冷积聚,轻身延年。多食令人热(《唐本》)。治大风疮(时珍)。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砒石

  (宋《开宝》)【释名】信石、人言(《纲目》),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时珍曰: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

  【集解】颂曰:砒霜不着所出郡县,今近铜山处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块有甚大者,色如鹅子黄,明澈不杂。此类本处自是难得之物,一两大块真者,人竞珍之,不啻千金。古服食方中亦载用之,必得此类,乃可入药。其市肆所畜片如细屑,亦夹土石,入药服之,为害不浅。

  承曰:信州玉山有砒井,官中封禁甚严。生不夹石者,色赤甚于雄黄,以冷水磨,解热毒,近火即杀人,所谓不啻金价者此也。今市货者,取山中夹砂石者,烧烟飞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其伤火多者,块大而微黄,所谓如鹅子色明澈者,此也。古方并不入药,惟烧炼丹石家用之。近人多以治疟,但以疟本伤暑,而此物生者能解热毒也。今俗医不究其理,即以所烧霜服之,必大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为定法,尔后所损极多,不可不慎。初烧霜时,人在上风十余丈外立,下风所近草木皆死;又以和饭毒鼠,死鼠,猫犬食之亦死,毒过于射罔远矣。衡山所出一种,力差劣于信州者。

  宗 曰:今信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锁。坑中有浊绿水,先绞水尽,然后下凿取。生砒谓之砒黄,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谓石非石,谓土非土。磨酒饮,治癖积气。有火便有毒,不可造次服也。取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烟上飞,着器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者入药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乃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

  时珍曰:此乃锡之苗,故新锡器盛酒日久能杀人者,为有砒毒也。生砒黄以赤色者为良,熟砒霜以白色者为良。

  【修治】 曰:凡使用,以小瓷瓶盛,后入紫背天葵、石龙芮二味,火 ,从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入瓶再 ,别研三万下用。

  时珍曰: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 ,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气味】苦、酸,暖,有毒。时珍曰:辛、酸,大热,有大毒。

  大明曰:畏绿豆、冷水、醋。入药,醋煮杀毒用。

  土宿真君曰:砒石用草制,炼出金花,成汁化铜干汞。青盐、鹤顶草、硝石、蒜、水蓼、常山、益母、独帚、木律、菖蒲、三角酸、鹅不食草、菠菱、莴苣,皆能伏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