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一年者,半年愈。(《儒门事亲》)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诸般恶疮:方同上。
【附录】晕石(《拾遗》) 藏器曰:生海底,状如姜石,紫褐色,极紧似石,是咸水结成,自然生晕。味咸,寒,无毒。主石淋,磨汁饮之,亦烧赤投酒中饮。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石芝
(《纲目》)【集解】葛洪曰:芝有石、木、草、菌、肉五类,各近百种。道家有《石芝图》。石芝者,石象芝也。生于海隅名山岛屿之涯,有积石处。其状如肉,有头尾四足如生物,附于大石。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须斋祭取之,捣末服。其类有七明九光芝,生临水高山石崖之间。
状如盘碗,不过径尺,有茎连缀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步内夜见其光。常以秋分伺之,捣服方寸匕,入口则 然身热,五味甘美。得尽一斤,长生不老,可以夜视也。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玉膏流出,千百年凝而成芝。有鸟兽之形,色无常彩,多似玄玉、苍玉及水精。得而末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至一升,长生也。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有深谷不可过,但望见石蜜从石户上入石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得服一升,长生不老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
时珍曰:神仙之说,渺茫不知有无;然其所述之物,则非无也。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主治】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葛洪)。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石类下四十种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阳起石
(《本经》中品)【释名】羊起石(《别录》)、白石(《本经》)、石生《别录》。
时珍曰:以能命名。
【集解】《别录》曰:阳起石,生齐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阳起山,云母根也。采无时。
普曰:生泰山。
弘景曰:此所出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异尔。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但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经》服之。
恭曰: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 ,仍夹带云母滋润者为良,故《本经》一名白石;今用纯黑如炭者,误矣。云母之黑者名云胆,服之损人,则黑阳起石亦必恶矣。今齐山在齐州西北,无阳起石。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庐山出之。《本经》云山或庐字讹也。泰山、沂州惟有黑者,白者独出齐州。
曰:泰山所出黄者绝佳,邢州鹊山出白者亦好。
颂曰:今惟出齐州,他处不复有。齐州唯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官中常禁闭。
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取。岁月积久,其穴益深, 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若野狼牙者为上,亦有挟他石作块者不堪。每岁采择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无由得也。货者虽多,而精好者亦难得。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带云母,今不复见此矣。古方服食不见用者,今补下药多使之。
时珍曰:今以云头雨脚轻松如野狼牙者为佳,其铺茸茁角者不佳。《王建平典术》乃云:黄白而赤重浓者佳,云母之根也。《庚辛玉册》云:阳起,阳石也。齐州拣金山出者胜,其尖似箭镞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倏然没者为真。
【修治】大明曰:凡入药烧后水 用之,凝白者佳。
时珍曰:凡用火中 赤,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日干。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
【气味】咸,微温,无毒。普曰: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当之:小寒。
权曰:甘,平。
之才曰: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蜕皮,畏菟丝子,忌羊血,不入汤。
【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本经》)。
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别录》)。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甄权)。
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大明)。补命门不足(好古)。
散诸热肿(时珍)。
【发明】宗 曰: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者,须水飞用之。凡石药冷热皆有毒,亦宜斟酌。
时珍曰:阳起石,右肾命门气分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喉痹,相火急速之病也。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烧赤)、伏龙肝等分细末,日以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
【附方】新三。
丹毒肿痒:阳起石 研,新水调涂。(《儒门事亲》)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腑溏泄,手足厥冷。阳起石( 研)、钟乳粉各等分,酒煮附子末同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五十丸,以愈为度。(《济生方》)阴痿阴汗 阳起石 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磁石
(《本经》中品)【释名】玄石(《本经》)、处石(《别录》)、 铁石(《衍义》)、吸针石。
藏器曰:磁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时珍曰:石之不磁者,不能引铁,谓之玄石,而《别录》复出玄石于后。
【集解】《别录》曰:磁石,生泰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弘景曰: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仙经》丹房黄白术中多用之。
藏器曰:出相州北山。
颂曰:今磁州、徐州及南海傍山中皆有之,磁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良。采无时。其石中有孔,孔中黄赤色,其上有细毛,功用更胜。
按《南州异物志》云: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大舟以铁叶固之者,至此皆不得过。
以此言之,海南所出尤多也。
曰: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俱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而中麻石心有赤,皮粗,是铁山石也。误服,令人生恶疮,不可疗。真磁石一片,四面吸铁一斤者,此名延年沙;四面只吸铁八两者,名续采石;四面吸五两者,名磁石。
宗 曰:磁石其毛轻紫,石上颇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 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磁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辛受其制,物理相感尔。
土宿真君曰: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石产焉。一百五十年而成磁石,又二百年孕而成铁。
【修治】 曰:凡修事一斤,用五花皮一镒,地榆一镒,故绵十五两。三件并锉。于石上捶,碎作二、三十块。将石入瓷瓶中,下草药,以东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干,布裹再捶细,乃碾如尘,水飞过再碾用。
宗 曰:入药须火烧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
【气味】辛,寒,无毒。权曰:咸,有小毒。
大明曰:甘、涩,平。
藏器曰:性温,云寒误也。
之才曰:柴胡为之使,杀铁毒,硝金,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
独孤滔曰:伏丹砂,养汞,去铜晕。
【主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经》)。
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 ,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别录》)。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甄权)。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吞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吞,下之(大明)。明目聪耳,止金疮血(时珍)。
【发明】宗 曰:养肾气,填精髓,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
藏器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类是也。
时珍曰:磁石法水,色黑而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理,制方者宜窥造化之奥乎?方见孙真人《千金方》神曲丸,但云明目,百岁可读细书,而未发出药微义也,孰谓古方不可治今病耶?独孤滔云:磁石乃坚顽之物,无融化之气,只可假其气服食,不可久服渣滓,必有大患。
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砒 犹可饵服,何独磁石不可服耶?磁石既炼末,亦匪坚顽之物,惟在用者能得病情而中的尔。《淮南万毕术》云:磁石悬井,亡人自归。注云:以亡人衣裹磁石悬于井中,逃人自反也。
【附方】旧三,新一十二。
耳猝聋闭: 铁石半钱,入病耳内,铁砂末入不病耳内,自然通透。(《直指方》)肾虚耳聋:真磁石一豆大,穿山甲(烧存性研)一字。新绵裹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济生方》)老人耳聋:磁石一斤捣末,水淘去赤汁,绵裹之。猪肾一具,细切。以水五斤煮石,取二斤,入肾,下盐豉作羹食之。米煮粥食亦可。(《养老方》)老人虚损,风湿,腰肢痹痛。磁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瓮盛,水二斗浸于露地。
每日取水作粥食,经年气力强盛,颜如童子。(《养老方》)阳事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渍二七日。
每服三合,日三夜一。(《千金》)眼昏内障:磁朱丸: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淡白色者。真磁石(火 、醋淬七次)二两,朱砂一两,神曲(生用)三两,为末。更以神曲末一两煮糊,加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饭汤下。服后俯视不见,仰视微见星月,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永不更作。(倪维德《原机启微集》)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之。(《圣济录》)子宫不收,名 疾,痛不可忍。磁石丸:用磁石酒浸 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为末。
大肠脱肛:《直指方》:磁石半两,火 醋淬七次,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一钱。《简便方》: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去。
金疮肠出:纳入,以磁石、滑石各三两。为末。米饮服方寸匕,日再。(《刘涓子鬼遗方》)金疮血出:磁石末敷之,止痛断血。(《千金方》)误吞针铁:真磁石枣核大,钻孔线穿吞,拽之立出。(钱相公《箧中方》)疔肿热毒:磁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外台秘要》)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干坤秘韫》)磁石毛【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补绝伤,益阳道,止小便白数,治腰脚,去疮 ,长肌肤,令人有子,宜入酒。
藏器曰:《本经》言石不言毛,毛、石功状殊也。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玄石
(宋《嘉 》)【释名】玄水石(《别录》)、处石。
时珍曰:玄以色名。
【集解】《别录》曰:玄石生泰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铁者雄。
弘景曰:《本经》磁石一名玄石。《别录》又出玄石,一名处石。名既同,疗体又相似,而寒温铜铁畏恶有异。俗方不用,亦无识者,不知与磁石相类否?恭曰:此物,铁液也。磁石中有细孔,孔中黄赤色,初破好者能拾针吸铁。其无孔而光泽纯黑者,玄石也。不能拾,疗体亦劣于磁石。颂曰:今北番以磁石作礼物,其块多光泽,吸针无力,疑即此玄石也。医方罕用。
时珍曰:磁石生山之阴有铁处,玄石生山之阳有铜处,虽形相似,性则不同,故玄石不能吸铁。
【气味】咸,温,无毒。
之才曰:恶松脂、柏实、菌桂。
【主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小腹冷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别录》)。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代赭石
(《本经》下品)【释名】须丸(《本经》)、血师(《别录》)、土朱(《纲目》)、铁朱。
《别录》曰:出代郡者名代赭;出姑幕者,名须丸。
时珍曰:赭,赤色也。代,即雁门也。今俗呼为土朱、铁朱。《管子》云:山上有赭,其下有铁。铁朱之名或缘此,不独因其形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