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盖皆地产雄、硫、石脂诸石,源脉相通,故有此物。王冰谓龙火得湿而焰,遇水而燔,光焰诣天,物穷方止,正是此类,皆阴火也。

  【气味】辛、苦,有毒。独孤滔曰:化铜,制砒。

  【主治】小儿惊风,化涎,可和诸药作丸散(《嘉 》)。

  涂疮癣虫癞,治针、箭入肉药中用之(时珍)。

  【发明】时珍曰:石油气味与雄、硫同,故杀虫治疮。其性走窜,诸器皆渗,惟瓷器、琉璃不漏。故钱乙治小儿惊热膈实,呕吐痰涎,银液丸中,用和水银、轻粉、龙脑、蝎尾、白附子诸药为丸,不但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透经络、走关窍也。

  【附录】地溲 时珍曰:沟涧流水,及引水灌田之次,多有之。形状如油,又如泥,色如黄金,甚腥烈。冬月收取,以柔铁烧赤投之二、三次,刚可切玉。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石炭

  (《纲目》)【释名】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纲目》)、焦石。

  时珍曰: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呼为煤炭,煤、墨音相近也。《拾遗记》言焦石如炭,《岭表录》言康州有焦石穴,即此也。

  【集解】时珍曰:石炭南北诸山产处亦多,昔人不用,故识之者少。今则人以代薪炊爨,炼铁石,大为民利。土人皆凿山为穴,横入十余丈取之。有大块如石而光者,有疏散如炭末者,俱作硫黄气,以酒喷之则解。入药用坚块如石者。昔人言夷陵黑土为劫灰者,即此疏散者也。《孝经 援神契》云:王者德至山陵,则出黑丹。《水经》言:石炭可书,燃之难尽,烟气中人。《酉阳杂俎》云:无劳县出石墨,爨之弥年不消。《夷坚志》云:彰德南郭村井中产石墨。宜阳县有石墨山, 阳县有石墨洞。燕之西山,楚之荆州、兴国州,江西之庐山、袁州、丰城、赣州,皆产石炭,可以炊爨。并此石也。又有一种石墨,舐之粘舌,可书字画眉,名画眉石者,即黑石脂也。见石脂下。

  【气味】甘、辛,温,有毒。

  时珍曰:人有中瓦斯毒者,昏瞀至死,惟饮冷水即解。

  独孤滔曰:去锡晕,制三黄、 砂、硝石。

  【主治】妇人血气痛,及诸疮毒,金疮出血,小儿痰痫(时珍)。

  【附方】新五。

  金疮出血:急以石炭末浓敷之。疮深不宜速合者,加滑石。(《医学集成》)误吞金银及钱,在腹中不下者。光明石炭一杏核大,硫黄一皂子大。为末,酒下。(《普济方》)腹中积滞:乌金石(即铁炭也)三两,自然铜(为末醋熬)一两,当归一两,大黄(童尿浸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红花酒一盏,童尿半盏,同调,食前服,日二服。(张子和《儒门事亲》)月经不通:巴豆去油,如绿豆大三丸,以乌金石末一钱,调汤送下,即通。(《卫生易简方》)产后儿枕刺痛:黑白散:用乌金石(烧酒淬七次)、寒水石( 为末)等分。每用粥饮服一钱半,即止,未止再服。(洁古《保命集》)【附录】然石 时珍曰:曹叔雅《异物志》云:豫章有石,黄色,如理疏,以水灌之便热,可以烹鼎,冷则再灌。张华谓之然石。高安亦有之。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锻石

  (《本经》下品)【释名】石垩(弘景)、垩灰(《本经》)、希灰(《别录》)、锻石(《日华》)、白虎(《纲目》)、矿灰(《纲目》)。

  【集解】《别录》曰:锻石生中山川谷。

  弘景曰: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俗名石垩。

  颂曰:所在近山处皆有之,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锻。有风化、水化二种:风化者,取锻了石置风中自解,此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热蒸而解,其力差劣。

  时珍曰:今人作窑烧之,一层柴或煤炭一层在下,上累青石,自下发火,层层自焚而散。

  入药惟用风化、不夹石者良。

  【气味】辛,温,有毒。

  大明曰:甘,无毒。独狐滔曰:伏雄黄、硫黄、 砂,去锡晕。

  【主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本经》)。疗髓骨疽(《别录》)。治 疥,蚀恶肉。止金疮血,甚良(甄权)。生肌长肉,止血,白癜 疡,瘢疵痔 ,瘿赘疣子。妇人粉刺,产后阴不能合。解酒酸,治酒毒,暖水脏,治气(大明)。

  堕胎(保升)。散血定痛,止水泻血痢,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 ,黑须发(时珍)。

  【发明】弘景曰:锻石性至烈,人以度酒饮之,则腹痛下利。古今多以构冢,用捍水而辟虫。故古冢中水洗诸疮,皆即瘥。

  恭曰:《别录》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采繁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合锻石捣,为团如鸡卵,曝干末,以疗疮生肌大妙,神验。权曰:止金疮血,和鸡子白、败船茹甚良。不入汤饮。

  颂曰: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今医家或以腊月黄牛胆汁搜和,纳入胆中风干,研用,更胜草药者。古方以诸草杂锻石熬煎,点疣痣黑子。丹灶家亦用之。

  时珍曰:锻石,止血神品也。但不可着水,着水即烂肉。

  【附方】旧十四,新三十二。

  人落水死:裹锻石纳下部中,水出尽即活。(《千金方》)痰厥气绝,心头尚温者:千年锻石一合。水一盏,煎滚去清水,再用一盏煎极滚,澄清灌之。少顷痰下自愈。(《集玄方》)中风口 :新锻石醋炒,调如泥,涂之。左涂右,右涂左,立便牵正。(寇氏《衍义》)风牙肿痛:二年锻石、细辛等分。研。搽即止。(《普济方》)虫牙作痛:矿灰,沙糖和,塞孔中。(《普济方》)风虫牙痛:百年陈锻石(为末)四两,蜂蜜三两。拌匀,盐泥固济,火 一日,研末。

  擦牙神效。名神仙失笑散。(张三丰方)干霍乱病:千年锻石,沙糖水调服二钱,或淡醋汤亦可。名落盏汤。(《摘玄方》)偏坠气痛:陈锻石(炒)、五倍子、山栀子等分。为末。面和醋调,敷之,一夜即消。(《医方摘要》)妇人血气:方见兽部猪血下。

  产后血渴不烦者:新锻石一两,黄丹半钱。渴时浆水调服一钱。名桃花散。(张洁古《活法机要》)白带白淫:风化锻石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饮下,绝妙。(《集玄方》)水泻不止:方同上。

  酒积下痢:锻石五两,水和作团,黄泥包, 一日夜,去泥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空心下。(《摘玄方》)血痢十年:锻石三升熬黄,水一斗投之,澄清。一服一升,日三服。(崔知悌方)虚冷脱肛:锻石烧热,故帛裹坐,冷即易之。(《圣惠方》)产门不闭,产后阴道不闭,或阴脱出。锻石一斗熬黄,以水二斗投之,澄清,熏。(《肘后方》)产门生合不开:用铜钱磨利割开,以陈锻石敷之,即愈。(《通变方》)腹胁积块:风化锻石半斤,瓦器炒极热,入大黄末一两,炒红取起,入桂末半两,略烧,入米醋和成膏,摊绢上贴之。内服消块药,甚效。(《丹溪心法》)疟疾寒热,一日一发或二、三发,或三日一发。古城锻石二钱,头垢、五灵脂各一钱。

  研末,饭丸皂子大。每服一丸,五更无根水下,即止。(《集玄方》)老小暴嗽:锻石一两,蛤粉四钱,为末,蒸饼丸豌豆大,焙干。每服三十丸,温齑汁下。

  (《普济方》)猝暴吐血:锻石于刀头上烧研,井水下二钱。(《普济方》)发落不止,乃肺有劳热,瘙痒。用锻石三升,水拌炒焦,酒三升浸之。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神验。(《千金翼》)染发乌须:矿灰一两,水化开,七日,用铅粉一两研匀,好醋调搽,油纸包一夜。先以皂角水洗净乃用。(《集玄方》)身面疣目:苦酒浸锻石,六、七日,取汁频滴之,自落。(《千金方》)面 疣痣:水调矿灰一盏,好糯米全者,半插灰中,半在灰外,经宿米色变如水精。先以针微拨动,点少许于上,经半日汁出,剔去药,不得着水,二日而愈也。(《集玄方》)疣痣瘤赘:锻石一两,用桑灰淋汁熬成膏。刺破点之。(《普济方》)痈疽瘀肉:锻石半斤,荞麦秸灰半斤,淋汁煎成霜,密封。每以针画破涂之,自腐。(《普济方》)疔疮恶肿:锻石、半夏等分,为末,敷之。(《普济方》)脑上痈疖:锻石入饭内捣烂,合之。(李楼《奇方》)痰核红肿寒热,状如瘰 。锻石火 为末,以白果肉同捣,贴之。蜜调亦可。(《活人心统》)KT 肿痛:醋调锻石敷之。

  (《简便方》)多年恶疮:多年锻石,研末,鸡子清和成块, 过再研,姜汁调敷。(《救急方》)疮不合:古冢中锻石,浓敷之。(《千金方》)痔疮有虫:古锻石、川乌头(炮)等分。为末,烧饭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活法机要》)疥疮有虫:锻石淋汁,洗之数次。(孙真人方)血风湿疮:千年陈锻石研搽,痛即止,疮即愈,神效。(蔺氏方)火焰丹毒:醋和锻石,涂之,或同青靛涂。(《摘玄方》)猝发风疹:醋浆,和锻石涂之,随手灭。元希声侍郎秘方也。(《外台秘要》)夏月痱 :锻石( )一两,蛤粉二两,甘草一两。研,扑之。(《集玄方》)汤火伤灼:年久锻石,敷之。或加油调。(《肘后方》)杖疮肿痛:新锻石,麻油调搽,甚妙。(《集简方》)刀刃金疮:锻石裹之,定痛止血,又速愈。疮深不宜速合者,入少滑石敷之。

  (《肘后方》)误吞金银或钱,在腹内不下。锻石、硫黄一皂子大。同研为末。酒调服之。

  (孙用和《秘宝方》)马汗入疮:锻石敷之。(《摘玄方》)蝼蛄咬人:醋和锻石涂之。(《圣惠方》)蚯蚓咬人,其毒如大风,眉须皆落。以锻石水浸之,良。(《经验方》)古墓中锻石(名地龙骨)【主治】顽疮 疮,脓水淋漓,敛诸疮口。棺下者尤佳(时珍)。

  船油锻石,名水龙骨。

  【主治】金疮跌扑伤损,破皮出血,及诸疮 ,止血杀虫(时珍)。

  【附方】新三。

  软疖不愈:烂船底油锻石,研末。油调敷之。(胡氏方)下体癣疮: 船灰、牛粪,烧烟熏之,一日一次,即安。(《医方摘玄》)血风 疮:船上旧油灰,将泥作釜,火 过研末,入轻粉少许,苦茶洗净,敷之。忌食发物。(邓真人《经验方》)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石面

  (《纲目》)【集解】时珍曰: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 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气调中,食之止饥(时珍)。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浮石

  (《日华》)【校正】并入《拾遗》水花。

  【释名】海石(《纲目》)、水花。

  【集解】时珍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

  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也。《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小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止咳(弘景)。去目翳(宗 )。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震亨)。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时珍)。

  【发明】藏器曰: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和苦栝蒌为丸,每旦服二十丸,永无渴也。

  震亨曰: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时珍曰: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按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附方】新十二。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肘后方》)消渴引饮:《本事方》: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温汤服一钱。又方:白浮石、蛤粉、蝉壳等分,为末。鲫鱼胆汁七个,调服三钱,神效。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直指方》)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为末,以水三升,酢一升,和煮二升,澄清,每服一升。(《传信适用方》)小肠疝气,茎缩囊肿者。

  《直指方》:用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丹溪方:用海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下。

  头核脑痹,头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用轻虚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扫涂之。勿用手按,即涨。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亦治头 。(《直指方》)底耳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疳疮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半,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