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筋骨折伤,为末,米粥合敷之。(验方第一。)

  久泻肾虚,为末,入猪肾中煨食。(第二。)

  牙痛,炒黑末,掺之咽下。(第三。)

  发落欲生,同蔷薇嫩皮煎汁刷之。(第四。)

  耳鸣耳闭,削条火炮,乘热塞之。(第五。)

  风中牙痛同乳香丸,塞孔中。(第六。)

  本草易读卷五

  石苇百八十三

  去毛梗,炙用。滑石、杏仁、射干为使,得菖蒲良。

  辛,甘,微寒,无毒。通膀胱而利水,益精气而治淋。崩中漏下之疾,发背金疮之 。

  处处有之,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许,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

  本草易读卷五

  野芫荽百八十四

  即鹅不食草也。石胡荽。

  辛,平,无毒。辟臭气而通九窍,吐风痰而散疮肿,去目翳而开鼻塞,解耳聋而疗痔病。

  头之。

  生石缝及阴湿处。细茎小叶,状类芫荽。

  本草易读卷五

  卷柏百八十五

  先以盐水煮,次以井水煮,焙干之。

  辛,平,无毒。生用破血通经,治症瘕淋结。炙用止血,治肠风脱泻。

  生常山山谷石间,关、陕、沂、兖诸处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须。苗似柏叶而细,拳挛如鸡足多生石上。

  本草易读卷五

  瓦松百八十六

  昨叶何草。

  酸,平,无毒。止血住痢,生发敛疮。

  处处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如蓬,高尺许,远望如松栽。六七月采苗。

  本草易读卷五

  马勃百八十七

  俗名灰包,生湿地中。

  辛,平,无毒。散血热而清肺,止喉痹而解毒。敷诸疮甚良,止吐衄亦效。

  生湿地久腐处或腐木上。紫色,虚软如狗肺,弹之粉出。有大如小斗者。

  本草易读卷五

  荠百八十八

  甘,寒,无毒。利肺气而和中,止咳嗽而明目,解消渴而除痛,治强中而解毒。

  以蜀、江、浙皆有之。苗似桔梗,根似沙参,而奸商每以此伪作人参。

  猪肾荠 汤

  猪肾(一具) 黑豆(一斤) 荠 (三两) 人参 石膏 茯神 磁石知母 葛根黄芩 甘草 栝蒌根(每二两)

  治强中茎长兴,不交精自出,消渴。(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仙茅百八十九

  糯米泔浸,去赤汁用。忌铁。

  辛,温,有毒。除腰脚之冷痹,祛心腹之冷气,助阳道而生子,添精髓而通神。聪耳明目,开胃消食,最安五脏,尤治虚劳。

  生西域,今处处大山中有之。叶似茅,四五月抽茎四五寸,开小花深黄色。其根独茎而直,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八月采根。

  本草易读卷五

  水仙百九十

  苦,辛,滑,寒,无毒。最消痈肿,甚下骨哽。

  丛生下湿处。其根似蒜、薤而长。外有赤皮。冬月生叶似蒜、薤。春初抽茎如葱。茎头开花

  本草易读卷五

  莨菪子百九十一

  醋煮干,牛乳浸。

  苦,辛,热,有毒。疗癞疾风痫,治肉痹拘急。熏虫牙而洗阴汗,止冷痢而收脱肛。安心定风,通神见鬼。

  本草易读卷五

  茜草百九十二

  苦,酸,无毒。补中益气,祛寒除湿。解黄胆而通经,止风痹而活血。吐衄崩中,便血诸血诸伤。

  生乔山川谷。二八月采根。今圃人亦作畦种莳。苗蔓生,方茎中空有筋,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本草易读卷五

  白药子百九十三

  辛,温,无毒。散血降火,生肌解毒。消肿痈而解喉痹,除咳嗽而疗损伤。

  出原州,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三月生苗叶,四月抽赤茎如壶芦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果,九月叶落枝折。根皮赤色,名白药子。

  本草易读卷五

  黄药子百九十四

  苦,平,无毒。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出岭南、夔、峡州郡及明、越、秦、陇山中,以忠州、万州者为胜。今处处人家种之。

  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叶大如拳。其根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

  本草易读卷五

  胡麻百九十五

  酒蒸用。乌者良。

  甘,平,无毒。润养五脏,添补精髓。坚筋骨而明耳目,黑须发而利二便。最逐风而除湿,亦凉血而解毒。

  小便尿血,碗许为末,东流水浸一宿,平旦绞汁热服。(验方第一。)

  疮口不合,炒捣敷之。(第二。)

  蜘蛛咬疮,杵烂敷之。(第三。)

  诸虫咬伤。同上。(第四。)

  汤火伤。同上。(第五。)

  妇人乳少,炒研入少盐食之。(第六。)

  阴痒生疮,嚼敷。(第七。)

  头面诸疮。同上。(第八。)

  小儿瘰 ,同连翘末常食之。(第九。)

  小儿软疖,炒焦嚼敷。(第十。)

  小儿痢下赤白,捣合蜜汤食之。(十一。)

  手足酸痛,熬研酒浸常服。(十二。)

  偶感风寒,炒研擂酒服取汗。(十三。)

  腰脚酸痛,熬香杵末服。(十四。)

  白发令黑,九蒸晒,枣肉丸服。(十五。)

  本草易读卷五\胡麻百九十五

  香油

  甘,微寒,无毒。凉血解毒,止痛生肌。解诸毒而杀虫,消痈肿而滑肠。

  发落不生,涂之。(验方第一。)

  令发长黑,入桑叶煎过,去渣沐发。(第二。)

  耳聋有塞,日滴数次。(第三。)

  蚰蜒入耳,以油作饼枕之。(第四。)

  蜘蛛咬伤,合盐掺之。(第五。)

  冬月唇裂,涂之。(第六。)

  小儿丹毒,涂之。(第七。)

  毒蜂螫,敷之。(第八。)

  蛇伤,急饮之,再治补。(第九。)

  喉痹肿痛,灌之立愈。(第十。)

  肿毒初起,煎熬乘热通手旋涂。(十一。)

  痈疽发背,香油一斤,铜釜煎沸,入好醋二碗。作五次服,一日服尽。(十二。)

  血干难产,入蜜煎服。(十三。)

  胎死腹中,同上,入汤服之。(十四。)

  猝热心痛,服一合。(十五。)

  小儿初生,二便不通,稍入皮硝煎服。(十六。)

  小儿诸热,葱涎入油内,手蘸油摩五心、头面、项背,能解毒凉肌。(十七。)

  伤寒发黄,香油一盅,水半盅,鸡子白合服。(十八。)

  中砒石毒,一碗灌之。(十九。)

  腰痛牵心,发则气绝,以香油服之,吐物如发。(二十。)

  小儿盐哮,脂麻秸瓦上焙末,豆腐蘸食之。(二十一。)

  眉毛不生,脂麻花阴干为末,香油渍之,日涂。(二十二。)

  汤火伤,香油数两,入落阳花渍之,陈久弥佳,敷伤处,止痛消肿,永不溃烂,神效。

  即黄葵。(二十三。)

  本草易读卷五

  大麻仁百九十六

  去壳取仁用。畏牡蛎、白薇、茯苓。

  甘,平,无毒。手阳明、足太阴药也。润燥滑肠,通乳催生。破积血而利小便,止消渴而通关节。

  风水腹大,腰脐重痛,不可转侧,麻仁半斤,水研取汁,入大米二合,煮稀粥,下葱、椒、盐、豉服。(验方第一。)

  老人风秘。(第二。)

  五淋涩痛。(第三。)

  大便不通。(第四。)

  产后秘塞。俱同上。(第五。)

  产后瘀血,酒浸一宿,平旦服,每一两。(第六。)

  妊娠心痛,水煎服。(第七。)

  月水不通,同桃仁各二两,酒煎分服之。无燥结象者不用。(第八。)

  呕逆不止,杵煎,水研取汁,着少盐吃,立效。(第九。)

  虚劳内热,骨节痛,大便数,口燥,热淋。水煎三两分服。(第十。)

  香港脚肿渴,熬汁入赤小豆煮熟,食豆饮汁。(十一。)

  血痢不止,取汁煮绿豆,空心食。大效。(十二。)

  大肠头出,寸余,干则自落,又出。坐香油中渍之,饮大麻子汁数升,自愈也。(十三。)

  金疮内瘀,二两,葱白七个,捣,水煎服。血出不尽再服。(十四。)

  小儿头疮,研细绞汁,合蜜涂之。(十五。)

  白秃无发,炒焦为末,猪脂合敷,发生为度。再煮麻仁汁常服。(十六。)

  小儿丹毒,捣末,水合敷之。(十七。)

  本草易读卷五

  小麦百九十七

  新者性热,陈者和平。

  甘,微寒,无毒。除客热而止烦渴,利小便而止漏血。

  消渴心烦,作粥食之。(验方第一。)

  老人五淋,同木通一两服。(第二。)

  白癜风,摊石上,烧铁物压油搽之良。(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小麦百九十七

  浮麦

  甘,寒,无毒。益气除热。自汗盗汗最宜,骨蒸劳热尤良。

  本草易读卷五\小麦百九十七

  麦麸

  止痛散血,调中祛热。醋蒸熨手足痹痛,寒湿香港脚,醋炒 损伤血瘀,汤火伤烂。

  一切虚汗盗汗,或炒末服或煎服。(验方第一。)

  气走作痛,醋炒布包熨之。(第二。)

  小儿眉疮,炒黑末酒合敷。(第三。)

  小便尿血。炒香,猪肉蘸食之。(第四。)

  本草易读卷五\小麦百九十七

  陈小粉

  用麸皮水澄干之,愈久愈佳。

  炒黑,醋熬膏,敷一切赤肿 痛、汤火诸伤、犬咬马毒久不愈者。

  本草易读卷五\小麦百九十七

  麦面

  甘,温,无毒。补虚养气,浓肠强力,助益五脏,充实体肤。敷痈肿损伤,止鼻衄吐血。

  最热渴心闷,温水合服一两。(验方第一。)

  中 猝死,水合服一抄。(第二。)

  吐血,略炒,磨京墨合服。(第三。)

  大衄,口耳皆血。入盐少许冷水下。(第四。)

  呕哕不止,醋合作小弹丸,煮熟投浆水中,每吞三丸,未定再。(第五。)

  寒痢白色,炒,入粥中食之。(第六。)

  泻痢不固,炒焦一斤,每水下二钱。(第七。)

  头皮虚肿如裹水,嚼面敷之。(第八。)

  咽肿痛,醋合敷外肿处。(第九。)

  乳痈不消,醋熬敷之。大效。(第十。)

  破伤中风,同炒盐新水合敷。(十一。)

  金疮出血,敷之。(十二。)

  远行脚趼成泡,水合敷,一夜消。(十三。)

  折伤瘀血,同山栀水合敷之。(十四。)

  火燎成疮,同山栀、香油敷之。(十五。)

  疮中恶肉,寒食麦面二两,巴豆五分,水合饼烧末敷之。(十六。)

  小儿口疮,寒食麦面,硝石水合敷足心下,男左女右。(十七。)

  妇人断产,一斤,酒煮沸去渣,分三服,经水至时前日夜、次日早、天明服之。(十八。)

  一切漏疮,同盐合团,烧研敷之。(十九。)

  疮累累如赤豆,生手足肩背瘭疽也。酒合敷之。(二十。)

  一切疔肿,猪油合封。(二十一。)

  伤米食积,同陈曲末常服。(二十二。)

  伤肉积,同上,山楂汤下。(二十三。)

  一切腹痛,麦秸草烧灰,淋汁服。(二十四。)

  接骨外敷方:生栀一钱,飞白面三钱,姜汁调敷。损伤肿痛极者,水合敷之。(二十五。)

  本草易读卷五

  大麦百九十八

  咸,微寒。止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养血,消食止泻,充实脏腑,滑肥肌肤。

  本草易读卷五\大麦百九十八

  大麦面

  平胃止渴,消食除胀,宽胸下气,凉血进食。

  食饱胀烦,大麦面炒香,白汤下,以愈为度。(验方第一。)

  小儿胀烦欲睡,此伤乳也,用面微炒,水下一钱。(第二。)

  麦芒入目,大麦煎洗即出。(第三。)

  汤火伤,大麦炒黑为末,油合敷之。(第四。)

  破伤肠出,大麦粥汤,洗肠纳入,但饮米糜,百日可愈。(第五。)

  猝患淋痛,大麦三两煎汤,入姜汁、蜜代茶。(第六。)

  小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汁服之。(第七。)

  本草易读卷五\大麦百九十八

  大麦芽

  炒。

  开胃补脾,和中宽肠,散气破血,通乳落胎。化一切米面果食,消诸般胀结痰气。

  妇人乳胀,因丧子。水煎三钱,立效。(验方第一。)

  胀饱,同莱菔子煎服。(第二。)

  谷劳嗜卧,饱食便卧,四肢烦重,大麦芽三两、椒一两俱炒,干姜三两,为末,白汤下二钱。(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荞麦百九十九

  甘,平,微寒,无毒。宽肠降气,磨积消痈。除白浊白带,治脾积泄泻。涂丹毒而消热肿,疗痢疾而止绞肠。

  绞肠痧痛,用面炒焦,热水冲服。(验方第一。)

  脾积痢疾,炒面,沙糖水合常服。(第二。)

  赤肿热痛,醋合面敷之。(第三。)

  嗽而上气,面四两,茶末二钱,蜜二两,水一碗,顺手搅千下,服之,良久气下不止,即愈也。(第四。)

  十水肿喘,同大戟末作饼,炙熟为末,茶下,以利为度。(第五。)

  男子白浊,炒末,鸡子清合,丸豆大,每五十,盐水下。(第六。)

  赤白带下。同上。(第七。)

  噤口痢疾,每沙糖水下面二钱。(第八。)

  痈疽发背,麦面、硫黄各二两,井水合饼,晒干,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令不痛,不痛令痛。(第九。)

  疮头黑凹,用面煮食即发起。(第十。)

  痘疮溃烂,用面频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