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下鲜血,蒌实烧末,同赤小豆末,每酒下一钱。(十六。)

  面黑令白,蒌净瓤三两,杏仁一两,猪胰一具,杵如膏,每夜涂之。(十七。)

  下胞衣,用仁为末,酒与童尿煎。(十八。)

  乳痈初发蒌实大者一个,酒煎取汁。(十九。)

  诸痈发背初起。同上。(二十。)

  便毒初起,蒌实、黄连水煎服。(二十一。)

  栝蒌薤白白酒汤

  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白酒(一斤。)

  治胸痹气短,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诸方第一。)

  栝蒌半夏汤

  前方加半夏半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第二。)

  小陷胸汤

  蒌实(一枚) 半夏(半斤) 黄连(一两。)

  治小结胸,疼痛只在心下,寸关浮滑。心不热者去黄连。(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天花粉百六十九

  取粉用。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即栝蒌根也。秋月掘者有粉

  ,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

  甘,酸,微苦,寒,无毒。解消渴,除烦热,疗黄胆,治毒痈。排脓生肌,扑损血瘀。

  发黄烦渴,蜜煎服之。(验方第一。)

  一切烦渴水煎服。(第二。)

  小儿发黄,同蜜服之。(第三。)

  小儿壮热头痛,乳汁合末服。(第四。)

  小儿囊肿,佐炙草水煎服。(第五。)

  耳猝烘烘,削尖,以猪油煎三沸塞之。(第六。)

  耳聋未久,用三十斤煮汁,如常酿酒服之。(第七。)

  乳汁不下,酒水煎。(第八。)

  痈肿初起,同赤小豆末醋合敷。(第九。)

  折伤肿痛,热捣敷之。(第十。)

  箭镞不出,捣敷日三易。(十一。)

  针入肉中,方同上。(十二。)

  痘后目障,同蝉蜕焙末,将羊肝批开,入药末,米泔煮熟食之。(十三。)

  本草易读卷五

  土瓜根百七十

  即王瓜。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

  味苦,微寒,无毒。入厥阴肝。通经瘀而破症结,利二便而消痈肿。

  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三月采根。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色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熟时有红黄二色。根如栝蒌根之小者,澄粉甚白。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本草易读卷五

  葛根百七十一

  辛,甘,无毒。入足阳明经。解肌退热升阳散火,止呕除泻,生津解渴。降冲逆而定喘,解酒毒而散郁。除眼眶项背之强痛,退胸膈心下之邪热。血痢温疟之疾,肠风疹痘之 。

  在处有之。其根外紫内白,蔓生。其叶有三尖,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金疮中风,痉强欲死,水煎四两服。仍合竹沥服。(验方第一。)

  服药过剂,水煎服。(第二。)

  中服药毒,方同上。(第三。)

  酒醉不醒。同上。(第四。)

  小儿吐血,水煎服。(第五。)

  衄血。同上。(第六。)

  热毒下血,与藕节合服。(第七。)

  干呕不已,水煎服。(第八。)

  伤寒头痛,发热脉洪,水煎汗之。(第九。)

  疖子初起,葛蔓烧末,水合敷。(第十。)

  消酒,葛花煎服,饮酒不醉。(十一。)

  目眶痛,葛根煎服。(十二。)

  葛根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枣 葛根 麻黄治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又治下痢兼太阳表症者。又治刚痉口噤,气冲项强,溺少无汗。

  (诸方第一。)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枣 葛根治项背强几几,有汗恶风。(第二。)

  葛连芩甘汤

  葛根 黄连 黄芩 甘草治下后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者。(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天冬百七十二

  去心蒸用。地黄、贝母为使。畏曾青,忌鲤鱼。误食鲤,浮萍可解之。

  甘,寒,微苦,无毒。入手太阳,手足少阴经。滋肾润燥,止渴消痰。除阴火而疗骨蒸,润五脏而利二便。痰咳喘促之邪热,消渴嗌干之火热,肺痿肺痈之热毒,吐脓吐血之热郁。内无热者,与素渴者勿用。杀三虫而去伏尸,强骨髓而泽肌肤。

  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夏生细白花,亦有黄、紫花者。根颇同百部根。

  妇人骨蒸烦热,盗汗口干,同麦冬末,生地汁,煎熬丸服。(验方第一。)

  口疮连年,上方去地黄加元参,蜜丸含化。(第二。)

  诸般痈肿,取汁酒下。(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百部百七十三

  酒浸焙用。

  甘,苦,微温,无毒。温肺杀虫。除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解疳疾最易,疗疥癣良效。

  处处山野有之。春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春秋采根。

  暴咳嗽,渍酒服,日三。(验方第一。)

  三十年嗽,同蜜熬服。(第二。)

  熏衣去虱,同秦艽末,入筒烧熏。(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何首乌百七十四

  米泔浸拌,黑豆同蒸。忌铁。茯苓为使,忌诸血、无鳞鱼、蒜、葱、莱菔。

  苦,涩,微温,无毒。足厥阴、少阴药也。益肾补肝,养血祛风。黑髭发而悦颜色,长筋骨而益精髓,治瘰 而消痈肿,止崩带而除疟疾。

  生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河南柏县者为胜。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如山药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小。根如拳,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种。秋冬取根。

  疥疮满身,不可治者,同艾叶煎熏之。(验方第一。)

  大麻风,一斤,胡麻四两,九蒸九晒,为末,酒下二钱。(第二。)

  伤破血出,为末敷,神效。(第三。)

  瘰 结核,已破未破,嚼 ,日二。(第四。)

  肠风下血,米饮下末二钱。(第五。)

  皮里作痛,不问何处,为末,姜汁合膏敷之,帛包,炙热鞋底熨之。(第六。)

  骨软腰膝痛,行步不得,遍身痒,酒制枣肉丸豆大,每三十丸酒下。(第七。)

  紫白癜风,多起面项,初无痛痒,后渐微痒,延蔓成片,或游走遍身。纯紫斑者紫癜,粉红有白斑者为白癜,均有汗。初起以万灵丹汗之。首乌、荆芥、苍术、苦参、皂刺丸服,治白癜。

  又附子、硫黄、姜汁调匀,茄蒂搽之,治紫白二癜。又硫黄一钱,密陀僧一钱,信石分,陈醋合敷之,良效。又密陀僧为末,醋敷之。(第八。)

  七宝美髯丹

  首乌(赤白各一斤,米泔浸三日,去皮铺黑豆上,砂釜蒸之,如此九次) 赤白茯苓(各半斤) 菟丝子(半斤,酒蒸) 当归身(半斤) 故脂(四两,酒浸,黑芝麻同炒) 牛膝(半斤。)

  共为末,蜜丸龙眼大,每酒下二三丸。黑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泽泻百七十五

  酒浸干用。畏海蛤、文蛤。

  甘,淡,微咸,微寒,无毒。入足太阳、少阴经。利水通淋,止呕除泻,渗湿解渴,治疝补阴。祛心下之水痞,逐膀胱之湿热。消肿胀而除香港脚,明耳目而舒筋骨。

  生汝南池泽。九月采根。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以汉中者为胜。春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

  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同白术、茯苓、生姜、灯心煎。(验方第一。)

  水肿,同白术为末或丸服。(第二。)

  泽泻汤

  泽泻(五两) 白术(四两)

  水煎分服。治心下支饮,苦眩冒,脉沉弦。

  本草易读卷五

  菖蒲百七十六

  去毛微炒。秦皮、秦艽为使。恶地胆、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石菖蒲良。

  辛,温,苦,平,无毒。手少阳、足厥阴药也。开心孔,通耳窍。明目发音,祛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除风痹惊痫。崩带胎漏之疾,痈疮疥瘙之 。

  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一寸九节者良。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时珍曰:菖蒲凡五种: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涧,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也;生于石水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每春剪,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

  遍身生疮,痛而不痒,粘着衣被,晓夕不卧,以数斤为细末,布席上卧之,即不粘衣,又得安卧,五七日瘥,神效。(验方第一。)

  飞丝入目,捶碎,左目塞右鼻,右塞左,神效。(第二。)

  头疮不瘥,为末,香油合敷,日三。(第三。)

  阴汗湿痒,同蛇床末搽之。(第四。)

  病后耳聋,取汁滴之。(第五。)

  耳猝聋,同蓖麻子捣丸,绵包塞耳,日易之,七日愈。(第六。)

  产后崩中,酒煎服两半。(第七。)

  赤白带下,同故纸炒末酒下。(第八。)

  胎动不安,或痛或下血,取汁服。(第九。)

  肺损吐血,同白面新水下。(第十。)

  诸积鼓胀,半斤,斑蝥四两同炒,去蝥,醋丸,服三十丸。(十一。)

  霍乱胀痛,四两,每服一两。(十二。)

  尸厥如死脉如常,为末吹鼻,仍煎服。(十三。)

  魇死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咬其踵,以菖蒲末吹鼻,且煎服。(十四。)

  聪耳明目,益智不忘,为末,酒常服之。(十五。)

  本草易读卷五

  蒲黄百七十七

  甘,平,无毒。手足厥阴药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诸邪,疗打扑损伤疮疖诸肿。炒黑性涩,止一切吐衄崩带,便血痢血。煎止泄精。

  处处有之,以泰州者为良。初生嫩叶出水时红白色。至夏抽茎于丛叶中,花抱茎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

  心腹血气痛,同灵脂末服。(验方第一。)

  舌胀满口,为末掺之。又同干姜末掺之。(第二。)

  重舌生疮,以末敷之。(第三。)

  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

  吐血唾血,二两,每凉水下三钱。(第五。)

  吐血不已,为末,生地汤下。(第六。)

  小便血。同上。(第七。)

  金疮出血,常服之。(第八。)

  胎动欲产,井华水下。脉散者,急加参。(第九。)

  胞衣不下。同上。(第十。)

  产后血瘀,水煎三两。(十一。)

  儿枕血瘕米汤下。(十二。)

  产后烦闷,东流水下。(十三。)

  坠伤扑损内瘀,酒下。(十四。)

  阴处湿痒,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

  耳出脓,掺之。(十六。)

  耳中出血,炒黑掺之。(十七。)

  口耳大血,急以帛缚两乳,同阿胶、生地煎服。(十八。)

  本草易读卷五

  浮萍百七十八

  即水中小浮萍,非大苹也。

  辛,酸,无毒。入手太阴经。除肤热而解表,消瘾疹而祛风,下水气而利小便,止瘙痒而解消渴,麻痹瘫痪之疾,打扑吐血之 。

  处处池泽水中有之。春生,或云杨柳花所化。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

  一种背面皆绿者。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背浮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取贮筛中,筛下坐大盆水,即易干也。

  本草易读卷五

  海藻百七十九

  咸,寒,无毒。泻热行水,软坚化痰。消瘿瘤结核,解 疝症结。平水肿而利二便,治奔豚而疗香港脚。诸膈痰壅之疾,痈肿宿食之 。

  本草易读卷五\海藻百七十九

  海带

  下气消瘿,功同海藻。

  海藻生东海,七月采,今登莱诸州皆有之。黑色如乱发。

  海藻酒

  海藻(一斤)

  绢袋盛,浸酒中数日,服尽再作。将渣丸服。治瘿气瘰 。

  本草易读卷五

  昆布百八十

  煮去咸味,焙干用。

  咸,寒,无毒。治水肿瘿瘤,阴 膈噎,功同海藻。

  生东海。时珍曰:生登莱,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似菜。

  瘿气结核,为散,每一钱,用绵包好,醋中浸过,含咽汁,味尽再易之。(验方第一。)

  膈噎,含咽汁。(第二。)

  本草易读卷五

  石斛百八十一

  去头与根,酒浸日晒酥蒸用。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甘,淡,微咸,无毒。强阴益精,暖水补虚。平胃气而壮筋骨,疗风痹而治脚弱。梦遗滑精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八月采茎,色如金者佳。荆襄泽中、江左亦有之。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自软。其茎叶皆生青色,干则黄色。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短而中实者石斛也,长而中虚者木斛也。木斛不入散丸。

  本草易读卷五

  骨碎补百八十二

  去净毛,蜜蒸用,焙亦可。忌铁。即毛姜,亦名申姜。

  苦,温,无毒。入手少阴经及手足厥阴。专治折伤,最补肾虚。耳鸣牙痛悉疗,破血止血皆江南、淮、浙、陕西、夔路皆有之。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桠缺,颇似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