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防己 石膏 人参 桂枝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面赤黎黑,脉沉紧者。(诸方第一。)

  防己茯苓汤

  防己 黄 桂枝 茯苓 甘草水煎服。治皮水 肿,按之没指。(第二。)

  防己黄 汤

  防己 黄 白术 炙草 姜 枣治风水皮肿,汗出脉浮。又治风湿相搏,关节沉痛,微肿恶风。(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木通百五十四

  古名通草。古方所用,即今之木通;而俗间所谓甘,淡,无毒。入心、肝、膀胱诸经。利水通淋,止渴退热,安心除烦,通经下乳。耳聋鼻塞之滞,喉痹咽肿之疾。通草治同。

  生石城山谷及阳城。正二月采干。泽、潞、汉中、江淮、湖南亦有之。藤生,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一枝五叶,颇类石苇,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木瓜,食之甘美。

  导赤散

  木通 生地 炙草 竹叶治心热尿赤。(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钩藤百五十五

  甘,苦,微寒,无毒。手足厥阴药也。除心热,平肝风。治大人头旋目眩,疗小儿惊痫寒热。发斑疹而止内钓,除客忤而息胎风。

  出建平、秦中兴元等处。三月采。两湖两江山中皆有之。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者多用钩,取其力锐耳。

  小儿惊热,同滑石、炙草末服。(验方第一。)

  猝得痫疾,同炙草煎服,日五夜三。(第二。)

  斑疹不快,同紫草末酒下。(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金银花百五十六

  忍冬。俗名净花,叶名毛花。

  辛,甘,微苦,无毒。退热解毒,养血止渴,疗风除湿,补虚祛胀。治热毒血痢肠癖,疗肿毒痈疽疥癣。

  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花开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四月采花,藤叶不拘时采。

  一切肿毒,初起发热,已溃未溃,连茎叶煎服,以渣敷之。(验方第一。)

  疔疮便毒。同上。(第二。)

  喉痹乳蛾。同上。(第三。)

  敷肿拔毒,同大黄焙末,酒水合敷四周。茎叶亦可。(第四。)

  痈疽,内托一切,已成未成,同黄 、当归、甘草末服,以渣敷之。叶亦可。(第五。)

  恶疮不愈,一两,雄黄五分,瓦器煎之,纸封七重,穿一孔熏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取效。(第六。)

  轻粉毒痈。同上。(第七。)

  疮久成漏,浸酒常服。(第八。)

  热毒血痢,浓煎服。(第九。)

  鬼打身青,水煎服。(第十。)

  香港脚疼痛,或煎或末常服。(十一。)

  忍冬膏

  净花(四两) 磁石(三钱) 香油(一斤) 熬枯去渣,入黄丹八两,熬至滴水成珠,摊用。治诸般肿痛,金刀伤恶疮。(诸方第一。)

  忍冬酒

  净花(五两) 甘草(一两)

  水煎成,再入酒稍煎,分服。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初起。(第二。)

  活命饮

  穿山甲(一钱五分) 皂刺(五分) 甘草(一钱) 净花(三钱) 赤芍(一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花粉(二钱) 防风(一钱) 贝母(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五分)

  陈皮(二钱)

  一切痈疽初起,未成即消,已成即溃。(第三。)

  又:当归(五钱) 生 (五钱) 净花(五钱) 甘草(三钱)

  治同上第三。尤宜于妇人。(第四。)

  本草易读卷五

  菟丝子百五十七

  酒浸蒸晒数次,杵粉用。山药为使。

  辛,甘,无毒。入足三阴经。强阴益精祛风明目。除腰膝之冷痛,息便溺之淋沥。助筋脉而益气力,解燥渴而止白浊。

  消渴不已,任意煎饮,以止为度。(验方第一。)

  小便淋沥。同上。(第二。)

  益肾添精,同熟地酒丸服。(第三。)

  白浊遗精,同茯苓、莲肉丸服。(第四。)

  赤浊,口干烦热,同麦冬蜜丸。(第五。)

  腰膝疼,同牛膝酒丸服。(第六。)

  肝伤目暗,酒浸为末,鸡子白丸服。(第七。)

  身面猝肿,洪大,酒浸常服。(第八。)

  横生,酒下末。(第九。)

  谷道赤痛,熬黑为末,鸡子白合敷。(第十。)

  痔如虫咬。同上。(十一。)

  本草易读卷五

  五味子百五十八

  生用止嗽,熟用入补。苁蓉为使,恶葳蕤,胜乌头。

  味酸,微苦,微咸,无毒。入手太阴肺经。敛肺滋肾,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

  定喘嗽而止呕泻,除烦渴而消水肿。嗽初起脉数有火者勿用。

  出齐山、代郡、辽东等处,河东、陕西、越杭亦有之。苗引赤蔓于高木,叶尖圆似杏叶。

  三四月开黄白花,类莲花。七月成实,丛生茎端。今有二种,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用滋补必用北产者良。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就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

  赤游风丹,渐渐肿大,为末服之。(验方第一。)

  烂弦风眼,同荆子煎汤洗。(第二。)

  女人阴冷,五味子四两为末,口中玉泉合丸,纳阴中。(第三。)

  五更肾泻,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半两,炒末,每旦陈米汤下。(第四。)

  白浊,胁脊穿痛,醋丸服。(第五。)

  遗精,为末,蜜煎膏服。(第六。)

  阳事不起,每酒下一钱,用一斤。忌猪、鱼、蒜、醋。(第七。)

  痰嗽且喘,同白矾末,每三钱,以猪肺尖熟蘸食之。(第八。)

  久咳不止,佐甘草、五倍子、风化硝,末,干含咽。(第九。)

  久咳肺胀,同粟壳蜜丸弹子大,每煎服一丸。(第十。)

  酒蒸用。

  甘,酸,微温,无毒。益肾脏而固精,补肝虚而明目,起阴痿而缩小便,润肌肤而乌须发。

  处处有之。四五月红熟,状如覆盆。味酸甘,大如樱桃,软红可爱。又曰,色黑乌耳。

  红者乃 田 也,不入药。

  男阳不起,酒浸焙末酒下。(验方第一。)

  令女人多孕。同上。(第二。)

  本草易读卷五

  使君子百六十

  甘,温,无毒。治小儿百病,五疳悉疗;解小便白浊,泻痢亦医。最杀诸虫,兼益脾胃。

  原出海南、交趾。今闽之邵武,蜀之眉州,少栽莳之。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叶青如五加叶。五月花开,一簇一二十葩,红色轻盈如海棠。其实长寸许,五瓣合成有棱。

  腹有虫病,每月上旬,清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送下,或七生七煨。(验方第一。)

  小儿痞块,腹大肌瘦,同木鳖子丸三豆大。鸡子一个,孔破入内,蒸熟食之。(第二。)

  虫牙痛,煎漱之。(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木鳖子百六十一

  去油用。

  味苦,微寒,有小毒。疗疮痈痔瘤瘰 ,治疳积痞块泻痢。

  生朗州及南中。七八月采实。今湖、广、杭、越、全、岳诸州亦有之。藤生。叶有五桠,状如山药,青色面光。四月生黄花。六月结实如栝蒌而大,生青,熟红黄色。每一实有核三四十枚,其状扁而如鳖。

  本草易读卷五

  马钱子百六十二

  番木鳖子。

  苦,寒,无毒。疗咽喉痛痹,消痞块坚硬。

  生回回国,今西土邛州诸处亦有之。蔓生,夏开花。七八月结实如栝蒌,生青熟赤,亦如木鳖,而核小色白。彼人言能治一百二十种病,每症各有汤引。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

  病欲去胎,杵膏纳阴中。(验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马兜铃百六十三

  去革膜,取仁焙用。肺虚寒者勿用。

  苦,寒,无毒。手太阴肺药也。清肺热而降气,止痰咳而定喘。血痔 疮之疾,水肿心痛之生平泽丛林中,七八月采实。关中、河东、河北、江、淮、夔、浙皆有之。作蔓绕树而生。

  叶如山蓣叶,而浓大背白。六月黄紫花,颇类枸杞。七月结实如大枣似铃,作四五瓣。

  水肿腹大,喘急,水煎服。(验方第一。)

  喘急,同炙草煎服。(第二。)

  一切心痛,灯上烧末,酒下立止。(第三。)

  痔 肿痛,瓶中烧烟熏之。(第四。)

  本草易读卷五

  牵牛子百六十四

  研取头末用。得青木香、干姜良。或半生半炒。黑丑、白丑。

  苦,寒,有小毒。专消水肿,最利二便。解一切气壅,逐诸般痰饮。消肿满而攻癖,落胎孕处处有之。蔓生,叶似扁豆而三尖,有黑白二种。

  一切积气,宿食不化,头末四两,取莱菔剜孔,入药蒸熟,加白蔻末一钱,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验方第一。)

  大便不通,半生半熟为末,姜汤下。(第二。)

  水肿猝胀,黑白各头末二钱,白面合饼烧食。因虚者不用。(第三。)

  水肿尿涩,取头末,每五分,同上。(第四。)

  小儿肿,头末丸服。二便不通者。(第五。)

  面上雀斑,为末,鸡子白合敷,旦洗去。(第六。)

  小儿夜啼,为末敷脐。(第七。)

  小便血淋,为末,姜水下二钱。(第八。)

  不拘气水腹鼓。同上第三。因虚者不用。(第九。)

  夺命散

  黑、白(各炒末) 大黄 槟榔(等分)

  每蜜水下五分。治小儿马脾风、急惊,肺胀喘满,胸高气急,胁缩鼻胀,闷乱咳嗽,烦渴痰一。)

  舟车丸

  黑丑(四两) 生军(二两) 甘遂(一两 面包煨用) 橘红(一两)

  大戟(一两,面花(一两) 青皮(一两) 木香(五钱) 槟榔(一钱) 轻粉(一钱)

  丸豆大,每三钱,以大便利三次为度,不知加之,诸水肿形脉俱实者。(第二。)

  本草易读卷五

  凌霄花百六十五

  畏碱卤。紫薇。

  味咸,甘,寒,无毒。入厥阴肝。破血祛瘀,通秘落胎,甚止崩带,最攻症瘕。

  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今处处有之。蔓生数尺,得木而上,即高数丈,年久者藤大如杯。

  一枝数叶,叶尖有齿。自夏至秋开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牵牛,而头开五瓣,赭黄色,有细点。

  八月结荚如豆荚。

  粪后下血,浸酒服。(验方第一。)

  血崩,为末酒下,后服四物汤。(第二。)

  消渴,水煎一两服。(第三。)

  通身风痒,为末酒下。(第四。)

  大麻风,同地龙、僵蚕、全蝎,炒末酒下。(第五。)

  酒 鼻,同山栀末服。(第六。)

  经脉不行,酒下末。(第七。)

  本草易读卷五

  蔷薇根百六十六

  味苦,涩,冷,无毒。入手足阳明经。除风湿诸热,解赤白诸痢。息痈疽疥癣之毒,平金疮打扑之肿。杀疳虫而治肚痛,通血结而治牙痛。遗尿消渴之疾,头疮白秃之 。子名营实,治同。

  生零陵及蜀郡。八九月采根。今在处有之。丛生似蔓,而茎硬多刺。小叶尖薄有细齿。

  四五月开花,有红白诸色。

  消渴尿多,水煎服。(验方第一。)

  小便失禁。同上。(第二。)

  尿床,酒煎服。(第三。)

  小儿疳痢,煎服,以愈为度。(第四。)

  口舌糜烂,水煎常漱。(第五。)

  金疮肿痛,烧末白汤下。(第六。)

  骨哽不出,为末水下。(第七。)

  下疳疮,同叶焙末敷之。(第八。)

  本草易读卷五

  月季花百六十七

  甘,温,无毒。活血消肿敷毒。

  瘰 未破,用花二钱,沉香五钱,芫花炒三钱,入大鲫鱼腹中,以鱼肠封固,酒水煮熟食之。(验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栝蒌子百六十八

  古方用实,今惟取仁炒用。

  甘,寒,无毒。入手太阴肺。下气定喘,止嗽消痰。泻火润肺,滑肠止血。平乳痈而通乳汁,疗胸痹而涤胸郁。解赤白热痢,通二便秘涩。泻者忌用。

  所在有之。蔓生,叶如甜瓜而小薄。七月开花浅黄色。结实在花下如拳,秋月采实。

  痰嗽不止,蒌仁一两为末,文蛤七分,姜汁澄浓丸弹大,含化之。(验方第一。)

  干咳无痰,蒌实一枚,绞汁入蜜,加白矾一钱,熬膏常含咽之。(第二。)

  咳而有痰,蒌实十个,白矾二两,同捣为饼,阴干为末,丸豆大,每五十丸。(第三。)

  热咳不止,浓茶一盅,蜜一盅,蒌实去皮,将瓤入茶蜜中,去子,蒸熟常食之。(第四。)

  痰咳胸满有热,心下塞者。用子同半夏丸服。姜下。(第五。)

  肺痿嗽血,蒌实一个,乌梅肉十个,杏仁二十个,焙末,每用一撮,猪肺一片,掺末入内,炙熟食之。(第六。)

  酒痰咳嗽,同青黛、姜汁丸,每含化之。(第七。)

  饮酒发热,方同上。(第八。)

  酒痞,胁胀时呕,同神曲末,每葱水下二钱。(第九。)

  小儿痰喘咳,内热,蒌仁为末,白面合饼,炙黄为末,每汤下一钱,日三。蒸饼食亦可。

  (第十。)

  妇人犯热痰咳,经不调,蒌仁、青黛、香附为末,蜜合含化。(十一。)

  痰咳胸满,气塞,蒌仁炒,丸豆大,每三十。(十二。)

  小儿黄胆,蒌实为末水下,下黄水为度。(十三。)

  酒疸。同上。(十四。)

  吐血不止,蒌实泥固煨之,每末服三钱。(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