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口目斜,为末,姜汁合贴之。左贴右,右贴左。(第八。)

  妇人风气攻目作痛,醋炙南星,为末酒下。(第九。)

  风痰头痛,同荆芥叶,姜汁丸服。(第十。)

  头晕目眩,吐逆,同半夏、天麻,倍白面水丸豆大,每三十丸,将丸煮熟用。(十一。)

  中风中气初起,稍佐木香,姜水煎服。(十二。)

  右臂疼痛,痰湿,同生姜、苍术丸服。(十三。)

  气痰咳嗽,同半夏、陈皮,姜水丸之。脉寸盛者宜之。(十四。)

  解颐脱臼,为末,姜汁合敷两颊,一夜而上。(十五。)

  小儿解颅,为末,淡醋敷帛上,贴囟门,炙手熨之立效。(十六。)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为末,醋合敷足心,男左女右。(十七。)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生南星当心剜空,入雄黄一块,面包烧之,候雄黄作汁,以盏子合定,出火毒,为末,入麝香少许,扫疮,数日愈。(十八。)

  本草易读卷五

  黄精百四十一

  蒸过晒干用。

  甘,平,无毒。补中气而安五脏,益脾胃而润心肺,填精髓而助筋骨,除风湿而下三虫。

  南北皆有,以茅山、嵩山者良。苗高一二尺。叶如竹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青白花,状如小豆花。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

  二八月采根。亦可劈根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以所来多伪,近世稀用矣。

  本草易读卷五

  半夏百四十二

  汤泡数日,姜汁制用。射干为使,恶皂角,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

  乌头,忌羊血、海藻、饴糖。陈久者良。

  辛,温,有毒。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太阴、少阴诸经。降胃止呕,驱痰除湿。解伤寒之寒热,消心胸之结满。咳逆头眩之疾,痈肿咽痛之 。胎前勿用。

  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良。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生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八月采根。

  小儿吐泻,同生姜、陈粟米煎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脐上。(第二。)

  霍乱腹胀,同肉桂末服。(第三。)

  白浊梦遗,与猪苓同炒,去猪苓,入蛎粉丸服。(第四。)

  八般头风,为末,入百草霜少许,作纸捻烧烟,就鼻内 之。口中含水,有涎,吐去再含。(第五。)

  喉痹肿塞,生末 鼻,涎出效。(第六。)

  木舌胀大,醋煎含漱。(第七。)

  面上黑气,焙末,米醋合敷。忌片连,敷三日,皂角汤洗,面如玉也。(第八。)

  子肠不收,生末吹鼻。(第九。)

  小儿惊风不省。同上。(第十。)

  猝死不寤。同上。(十一。)

  五绝急死。同上。(十二。)

  痈疽发背,鸡子清合末敷之。(十三。)

  吹奶肿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

  打扑瘢痕,为末,水调敷之,一宿即没。(十五。)

  远行足趼。同上。(十六。)

  飞虫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门外。(十七。)

  蝎虿螫人,水合末敷。(十八。)

  骨哽咽中,同白芷末服,取呕。(十九。)

  心痛正在心下,按之益痛,半夏、瓜蒌、黄连、干姜、白芍、甘草,偏左右者,加柴胡;无火者,去黄连;寸脉弱,加参。(二十。)

  眉棱骨痛,半夏、羌活、酒芩、白芷。(二十一。)

  子悬逆上捧心,半夏、枳壳、瓜蒌、香附、拣砂、白芍、苏梗、陈皮、生姜。去半夏,加丹参、青皮尤良。(二十二。)

  半夏泻心汤

  半夏 人参 甘草 干姜 黄芩 黄连 大枣治心下痞满不痛。又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诸方第一。)

  大半夏汤

  半夏 人参 蜜取流水扬之二百四十遍。治反胃。(第二。)

  姜半汤

  半夏 生姜末服。治干呕吐涎。(第三。)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治呕而不渴。(第四。)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 半夏治肺胀喘咳上气,目如脱,脉浮大。(第五。)

  半夏汤、散

  半夏 甘草 桂枝汤散俱可。治少阴咽痛。(第六。)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蜜治心下悸者。(第七。)

  本草易读卷五

  射干百四十三

  米泔浸。乌扇。

  味苦,微寒,有小毒。治咳逆上气,疗咽喉痹痛。祛瘀血而通经,破症结而消痰。涂痈肿而解疟母,降实火而利大肠。

  在处有之。人家种之。今人所种,多是紫花者,呼为紫蝴蝶。叶如乌婴,故又名乌扇。

  叶中抽茎,茎上分枝开花。秋月结实作房,中子黑色。三月采根。

  咽肿痛,同豆根末,吹之如神。(验方第一。)

  咽闭塞肿痛,同猪脂油合煎令焦,去渣,每服少许。(第二。)

  咽闭不通,含之咽汁。(第三。)

  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者,水煎服。(第四。)

  水肿腹大,动摇有水声,捣汁服。(第五。)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紫菀 冬花 五味子 细辛 半夏 姜 枣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

  玉簪百四十四

  甘,寒,有小毒。

  处处有之,人家栽为花草。二月生苗成丛,柔茎如白菘。叶大如掌,圆而有尖,叶上纹如车前叶。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有花朵,白色,下小末大,中吐黄蕊,颇香,不结子。

  乳痈初起,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验方第一。)

  断产,同凤仙子、紫薇花、辰砂等分,蜜丸。每经见后服之,不可着牙。(第二。)

  解斑蝥毒,以根擂水服之。(第三。)

  刮骨取牙,用干根一钱,白砒三分,白 七分,硼砂二分,灵仙三分,乌头半分,为末,以少许点

  本草易读卷五

  凤仙子花百四十五

  子炒用。甲指桃花。

  苦,平,有小毒。透骨软坚,损齿通窍,催生落胎,攻积除噎。根苗主治略同。涂打扑肿痛齿牙欲去,为末,入砒少许,点疼根取之。(验方第一。)

  咽中骨哽欲死者,研水,以竹筒灌入,其骨即软,勿着牙。又以末吹之。(第二。)

  噎食不下,酒浸三宿,为末,酒丸绿豆大,每八丸酒下。(第三。)

  催生,为末,水下二钱,勿近牙。再以蓖麻子敷足心。(第四。)

  小儿痞积,凤仙子、水红花子、大黄、芒硝,为细末,白鸽一个,去毛、肠,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药末入内,用绵扎定,沙锅煮干,将鸽焙黄。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三日便血而愈。(第五。)

  打扑肿痛,取根叶捣敷。(第六。)

  骨哽咽中,用根捣烂含咽后,以水漱之。(第七。)

  误吞铜铁。同上。(第八。)

  洗足令软,皮硝、凤仙子、石榴皮各五钱,茵陈四钱,煎水洗,不可用手洗,妇女洗之易裹。

  又方凤仙花连根捣烂,煎洗亦佳。(第九。)

  本草易读卷五

  芫花百四十六

  醋炒用。决明为使,反甘草。

  辛,苦,有毒。入足太阳经。泄水破气,逐饮涤痰。疗咳嗽而除上气,平痈疮而消腹满。

  荛花治同。

  芫花生淮源川谷。春采花,秋采根。今在处有之。宿根旧枝茎紫,根白似榆根。苗叶似柳。

  二月开紫花作穗,又似藤花而细。今绛州出者花黄,谓之黄芫花。或日黄色者即荛花,或曰生时色黄,干则白耳。

  赘瘤焦法:甘草熬膏,笔妆瘤之四围,上数次。次用芫花、大戟、甘遂为末,醋合。另以笔妆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如前,仍上此药,自然焦缩。(验方第一。)

  便毒初起,用根捣出水煎服,以渣敷之,得下则消。(第二。)

  瘰 初起,壮人,用芫根擂水服,大吐利则平。(第三。)

  一点痛甚,背腿间,根末合醋敷,帛束之。(第四。)

  鬼胎症瘕,经不通。以根炒末,桃仁汤下,下恶物为度。(第五。)

  酒疸尿黄,同椒目烧末,每水下半钱。(第六。)

  本草易读卷五

  茵芋百四十七

  用茎叶。

  辛,苦,微温,有毒。治一切风湿,拘挛痹痛。疗诸般风冷,筋骨怯弱。

  生泰山之谷。三月采叶。今雍、华、绛、杭诸州亦有之。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浓。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

  本草易读卷五

  萆百四十八

  薏仁为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甘,苦,无毒。入足阳明、厥阴经。除腰脊之痛强,散骨节之风湿,疗痔 之坏疮,起腰脚之瘫痪。溺数茎疼之疾,白浊阴痿之 ;益精明目最良,中风失音亦效。

  时珍曰:萆 蔓生,叶似菝 而大,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则腰脚痹软,佐杜仲末,每酒下二钱,忌牛肉。(验方第一。)

  小便数,酒丸豆大,每酒下七

  萆 厘清饮

  萆 菖蒲 益智 乌药(等分)

  水煎。治白浊频数。(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五\萆百四十八

  菝

  生山野中,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主治同萆 。

  本草易读卷五

  土茯苓百四十九

  忌茶叶。

  甘,淡,无毒。健脾理胃,祛风除湿。强筋骨而利关节,舒拘挛而止泄泻。解腻粉银朱之毒,平恶疮痈肿之邪。

  生海畔山谷,楚蜀亦有之。蔓生,茎细有点,其叶不对,状类大竹叶而质浓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 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本草易读卷五

  白蔹百五十

  代赭石为使,反乌头。

  甘,苦,辛,平,无毒。除热散结,止痛生肌。解痈疽疮肿,疗金疮折伤。治小儿惊痫,平女子阴肿。肠风痔漏之疾,面疮瘰 之 。

  生衡山山谷。二八月采根。江淮、荆、襄、怀、孟、商、齐诸处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生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种赤蔹,花实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耳。

  本草易读卷五

  山豆根百五十一

  苦,寒,无毒。泻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风痈,疗心腹胀痛。诸疮皆医,五痔并疗。

  解人马之急黄,平蛇犬之暴伤。

  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广西忠州、万州诸处。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

  赤白热痢,蜜丸服。(验方第一。)

  喉风急痛,牙闭,同白药子煎含咽。(第二。)

  五般急黄水下末。(第三。)

  本草易读卷五

  威灵仙百五十二

  忌茶。

  辛,咸,甘,平,无毒。入太阳经,通十二经络。祛风行气,宣通五脏。除腰膝之冷痛,却脏腑之滞积。破症瘕而退 癖,解宿脓而去恶水。黄胆浮肿之邪,皮肤大肠之风。

  生商州上洛山及华山。今陕西、河东、河北、汴东、江湖皆有之。初生作蔓,状如钗股。

  七月生花六出,浅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蒲苔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其根丛须数百条,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

  腰脚诸痛,或末或丸酒下。(验方第一。)

  腰脚膝沉重。同上,以利恶物为度。(第二。)

  破伤风,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酒下汗出愈。(第三。)

  手足麻痹痛,或瘫或打扑痛甚,同乌头、灵脂醋丸服。(第四。)

  噎塞隔气,醋、蜜煎服,吐痰为度。(第五。)

  停痰喘咳而呕,同半夏末、皂角,水丸姜下。(第六。)

  大肠冷积,蜜丸姜水下。(第七。)

  痔疮肿痛,水煎熏洗。(第八。)

  诸骨哽咽,一两,砂仁一两,沙糖一两,水煎服。(第九。)

  熏疥神方,威灵仙、白芥子、雄黄、山栀为末,卷纸烧熏之。(第十。)

  本草易读卷五

  防己百五十三

  去皮,酒洗用。恶细辛,畏萆 、女菀、卤碱,伏消石。治风宜木防己,治水宜汉

  防己。

  辛,苦而寒,无毒。足太阴、太阳经药。通行十二经。解脏腑之水气,泄经络之湿邪。

  除脚气之肿痛,退下焦之湿热。手足挛急之疾,关节肿痛之 。乃驱风逐水之要剂,为除湿解热之灵丹。

  出汉中川谷及黔中。二八月采根。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他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或以木防己不任用,而张仲景、孙思邈皆用之,是木防己亦可甚弃也。

  肺痿喘嗽,汉防己末,水煎细呷。(验方第一。)

  肺痿咯血,汉防己。葶苈为末,糯米汤下。(第二。)

  霍乱吐利,防己、白芷末,新水下。(第三。)

  目睛猝痛,酒浸为末,酒下。(第四。)

  解雄黄毒,水煎服。(第五。)

  小便淋涩,木防己、防风、葵子,水煎服。(第六。)

  木防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