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除头痛而去目暗,疗齿痛而止鼻渊。周痹喉肿之疾,瘰 疮疥之 。
处处有之,今多生豆田中。不见开花,秋后结子而多刺者是也。
赤目生疮,稍加乳香为末,纸卷烧烟, 鼻止痛。(验方第一。)
妇人积乳,苍耳七个,针扎着豆油灯上烧焦,为末,水冲服,发汗,神效。(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苍耳九十七
茎叶
苦,辛,微寒。除大热癫痫,去头风湿痹,追骨髓腰膝之风毒,解中风伤寒之表邪。烧灰合脂,封疔肿之顽恶;以根煮酒,治狂犬之咬伤。疔溪毒而息毒螫,杀虫疳而除湿 。
久疟,酒炙,酒丸服。(验方第一。)
水肿尿涩,烧灰,同葶苈末服。(第二。)
挛痹,炒末服。(第三。)
牙肿痛,水煎漱吐之。(第四。)
鼻渊,汤下,炒末。(第五。)
目昏暗,子、茎、叶为末,合米粥丸或食。(第六。)
嗜酒欲解,用苍耳七个烧灰,投酒中服之,即不饮酒。(第七。)
赤白痢,用茎熬稠去渣,入蜜熬膏服。(第八。)
产后诸疾,用叶绞汁服。(第九。)
鼻衄。同上。(第十。)
牙动痛,用茎,以浆水煎,入盐漱之。(十一。)
一切疔肿危者,根叶捣,合童尿绞汁,冷服,日三。(十二。)
反花疮,用叶取汁服,并敷之。(十三。)
大麻风,用叶为末,大枫油丸,茶下。(十四。)
面上黑斑,用叶焙末,米饮下,一月愈也。(十五。)
赤白汗斑,用叶捣烂,同青盐搽之,五七次。(十六。)
风瘙瘾疹身痒,子、茎、叶为末,豆淋酒下二钱,外洗之。(十七。)
手足肿痛欲断,捣汁渍之,以渣敷之。(十八。)
头晕,用叶或末或蜜丸。(十九。)
万应膏
苍耳连茎根叶,水熬去渣,再熬成膏。或贴或含化,或酒下。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头恶疮,肿毒疔疖,一切风痒, 疮杖疮,牙疼喉痹。(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杜牛膝九十八
地黄为使。即天名精根。
甘,寒,无毒。破瘀止血,杀虫解毒,吐痰除热,利水通淋。疗肿疼之乳蛾,息急慢之惊风,敷蛇虫螫伤,漱齿牙之疼痛,吐疟疾之老痰,揩身痒之瘾疹。
生平原川泽,江湖间皆有。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菊,结实如同蒿子,最黏人衣,狐气尤甚,炒熟则香。
本草易读卷四\杜牛膝九十八
鹤虱
天名精实也。
辛,苦,有小毒。杀五脏诸虫,疗心腹虫痛。
蛔咬心痛,时发时止,痛则面白唇红是也。用鹤虱蜜丸豆大,每蜜汤四十丸。(验方第一。)
小儿蛔咬心痛,鹤虱为末,以肥猪肉汁下之。(第二。)
大肠虫出,鹤虱为末,水下半两。(第三。)
乳蛾痈,用杜牛膝绞汁服,以渣敷之。(第四。)
急慢惊风牙紧,同上。(第五。)
产后尿涩渴 ,面赤,大便泻,行血利水不效者,以杜牛膝煎服。(第六。)
本草易读卷四
九十九
猪膏莓、火 草。
苦,寒,有小毒。治肾肝风气,疗四肢麻痹。筋骨冷痛之风,腰膝无力之湿。解风湿诸疮,金疮恶疮,敷蜘蚕诸伤,虎咬犬伤。
处处田野有之。节叶相对,颇同苍耳。
泻因风者,为末,醋丸服。(验方第一。)
痈疽肿毒,一切恶疮。同乳香、枯矾末,每酒下
本草易读卷四
芦根一百
甘,寒,无毒。除反胃之呕哕,止小便之频数。伤寒内热最良,消渴客热至效。
芦笋:利客热烦渴之火,且利小便,解鱼蟹河豚之毒,并解诸肉毒。
处处有之,多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其根浮水者不堪用。
呕哕不止,芦根一斤,水煎浓汁服。(验方第一。)
气滞胸膈噎食,水煎五两服。(第二。)
反胃上气,同茅根各二两煎服。(第三。)
霍乱烦热,佐麦冬服。(第四。)
食犬肉毒,心下坚或胀,水煎服。(第五。)
食马肉毒、食蟹鱼毒、中药箭毒。俱同上。(第六。)
霍乱烦闷渴胀,水煎芦叶服。(第七。)
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用葱椒汤将疮洗净,敷之。(第八。)
痈疽恶肉,芦茎灰煎膏敷之。(第九。)
芦根饮
芦根 麦冬 骨皮 生姜 陈皮 茯苓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诸方第一。)
苇茎汤
芦茎(二升,水入煎汁五升) 入桃仁(五十粒) 薏仁 瓜瓣(各半升)
取二升服之,当吐脓血。治肺痈咳嗽。(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芭蕉根百零一
甘,寒,无毒。治天行之热狂,除产后之血胀。涂痈肿结热,疗烦闷消渴。
一切肿毒,捣敷之。(验方第一。)
赤游。同上。(第二。)
风热头痛。同上。(第三。)
天行热狂,捣汁服。(第四。)
消渴烦热。同上。(第五。)
血淋痛。同上。(第六。)
产后血胀。同上。(第七。)
疮口不合,取汁抹之。(第八。)
本草易读卷四
麻黄百零二
去根节。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凡服麻黄,须避风一日。
辛,温,微苦,无毒。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阴肺。解伤寒头痛身热,止咳嗽上气喘息,去营中之寒邪,泄卫中之风热。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香港脚。理温疟而破症结,开毛孔而通九窍,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肿痛之疾,水肿风肿之 。有汗者勿用。
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郑州、鹿台、关中沙苑等处皆有之。梢端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常患吼喘,麻黄一钱,生军二钱,巴霜一钱,陈皮一钱五分,南星一钱五分,为丸豆大,每服三丸,水煎服。(验方第一。)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丸服。治心下悸动,以伤寒邪未尽故也。(诸方第一。)
麻黄汤
麻黄 桂枝 炙草 杏仁治伤寒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第二。)
大青龙汤
麻黄汤原方,加石膏 姜 枣治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而烦躁者。(第三。)
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草 半夏 五味 细辛 干姜治喘咳干呕,发热。(第四。)
麻杏石甘汤
麻黄 杏仁 石膏 炙草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第五。)
麻附细辛汤
麻黄 细辛 附子治发热脉沉,少阴伤寒。(第六。)
麻黄升麻汤
麻黄 升麻 葳蕤 石膏 知母 天冬 当归 白芍 黄芩 白术桂枝 茯治咽不利,吐脓血,泻利不已者。(第七。)
麻杏薏甘汤
麻黄 杏仁 薏仁 甘草治身痛寒热,日晡所剧者。(第八。)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甘草 姜 枣治浮肿身痛,脉浮,汗出恶风者。(第九。)
麻附甘草汤
麻黄 附子 甘草治腰以下肿,脉沉小者。(第十。)
小续命汤
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风附子 生姜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言,诸风悉验。(十一。)
续命汤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炙草 川芎 杏仁治中风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转侧。又治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不得卧。(十二。)
本草易读卷四\麻黄百零二
麻黄根
甘,平,无毒。止汗。
盗汗,同牡蛎粉扑之。(验方第一。)
诸虚自汗,同牡蛎、小麦、黄 服。(第二。)
产后虚汗,同当归、黄 服。(第三。)
阴囊湿疹,同硫黄、米粉,末敷之。(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木贼百零三
味甘,微苦,无毒。除目翳,消积块。止崩中赤白,疗肠风泻痢。提月水滑流,收大肠脱肛。解肌止泪而涩血,祛风除湿而治疝。
出秦、陇、华、成诸郡近水处,今所在近水地有之。苗长尺许,丛生,每根一杆,无花。
寸寸有节,色青,凌冬不凋。采无时。
目昏多泪,与苍术末服或丸。(验方第一。)
舌硬出血,煎漱。(第二。)
血痢不已,煎服。(第三。)
脱肛,为末掺之。(第四。)
月水不断,炒,煎服。(第五。)
吞钱,为末,鸡子白合服。(第六。)
木贼散
木贼 香附 芒硝(等分)
为末,每二钱。治血崩,黑色酒下,红色水下。痛加乳没、当归。(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灯草百零四
以大米粉浆染过,晒干为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灯心也,晒干用。以管收贮,连管
烧则成炭。
甘,寒,无毒。煎汤除水肿之癃闭,烧灰吹厄急之喉痹。通水气而利阴窍,降心火而治诸淋生江南泽地,陕西亦有之。丛生,茎圆细而长直。
破伤出血,嚼敷立止。(验方第一。)
鼻衄不已,为末,佐朱砂饮下。(第二。)
喉风痹塞,为末,佐硼砂吹之。(第三。)
夜不合目,代茶饮之。(第四。)
湿热黄胆,四两,水酒入瓶煮半日,露一夜,温服。(第五。)
本草易读卷四
生地黄百零五
得酒、麦冬良。恶贝母,畏芜荑。
甘,寒,微苦,无毒。入太阴脾、厥阴肝、手足少阴、厥阴。凉血滋肝,清风润木,消瘀通经,润燥开结。解温病之阳旺,退痘疮之热盛。除咳嗽火动,调崩中之血热。溺唾吐衄之血,惊悸痿痹之 。填骨髓而长肌肉,平折跌而续绝筋。最损脾胃,尤泻大肠。
处处有之,怀庆出者力大,江浙出者力微。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丫。叶中窜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黄红花,结实如小麦粒。
本草易读卷四\生地黄百零五
熟地黄
酒洗良。忌莱菔、葱、蒜、诸血。
甘,平,无毒。入手足少阴、厥阴。滋肾益阴,填髓生精,黑须乌发,聪耳明目。经候胎产取肥地黄洗净,以拣下瘦短者捣绞汁,投石器浸漉,甑上蒸数次,光黑如漆也。近时造法,砂仁末在内,拌匀,入柳木甑内,蒸晒数次。今布中惟以酒煮熟耳。
咳而唾血,劳瘦骨蒸,生地末,煮粥食。(验方第一。)
吐血咳嗽,每酒下熟地末一钱。(第二。)
鼻血不已,生地同薄荷,末服。(第三。)
肠风下血,生地同五味子,蜜丸服。(第四。)
疔肿乳痈,生地捣敷,热另易之。(第五。)
一切痈疽,未破疼痛,生地杵泥摊在上,掺木香末于中,又摊生地泥一重,贴之,三五次即内消。(第六。)
打扑损伤,未破痛疾。同上(第七。)
物伤睛突,生地泥绵包敷之。(第八。)
目暴赤痛,生地、黑豆杵膏罨之。(第九。)
血热牙痛,切生地咬之。(第十。)
牙动欲脱,生地绵包咂之,令汁渍根且咽之。(十一。)
耳中常鸣,生地塞之,数易。(十二。)
竹木入肉,生地杵烂敷之。(十三。)
骨蒸劳热,生地或膏或蜜丸。(十四。)
睛被物伤,珠胀痛肿。外敷,捣烂生地膏。内服川芎、生地、羚羊角、大黄、赤芍、枳壳、木香。(十五。)
肾气丸
干地黄 山茱萸肉 茯苓 泽泻 丹皮 肉桂 附子治虚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又治妇人转胞,不得小便,短气。又治男子消渴尿多。
(
琼玉膏
生地(十六分) 参末(一分) 茯苓末(三分)
入瓶内封固,安锅中煮三日,取出,浸井底一日,再煮。每用白汤下,或酒下。治虚劳干咳血症。(第二。)
六味地黄丸
熟地 山药 茱萸肉 泽泻 茯苓 丹皮治肾阴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目花耳聋,咽干吞痛,齿牙不固血虚发热,失音等症。(第三。)
八味地黄丸
六味原方加桂、附。
蜜丸。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又治妇人烦热不卧,转胞不溺。(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牛膝百零六
酒浸用。生用下行,焙用滋补。畏白前,忌牛肉。
酸,苦,无毒。入肾肝二经。补肝肾,益筋骨,逐恶血,破症结。强足补精,疗腰膝之实痛;祛湿解痹,伸筋骨之拘挛。淋痛尿血之剂,喉痹齿痛之药。痈肿恶疮悉疗,金疮折伤皆医。操通经落胎之权,擅补中续绝之能。同乳香止茎中之痛,引诸药至足膝之地。
处处有之,以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方茎暴节,叶皆对生。秋月开花,作穗结子,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九月取根。宋时以怀庆者为良。
消渴不止,为末五两,生地汁浸,日晒夜浸,蜜丸服。(验方第一。)
下痢先赤后白,此肠蛊也。酒渍二两,每服一两。(第二。)
女人血块,酒煎服。(第三。)
女人阴痛,酒每煎一两服。(第四。)
胞衣不下,二两,冬葵一两,水煎服,三服下。(第五。)
产后尿血,水煎常服。(第六。)
口舌疮烂,酒渍含漱,或煎服。(第七。)
牙痛,煎末漱之。(第八。)
金疮痛,捣敷立止。(第九。)
猝得恶疮,人不识者,捣敷之。(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