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风瘙瘾疹及 ,为末酒下。(十一。)
万病丸
牛膝酒浸一宿,焙末 干膝炒令烟尽用生地汁熬,令可丸,豆大。每五丸。治经淋经闭。又治绕脐疝痛。又治产后症结。(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紫苑百零七
蜜炙用。冬花为使,恶天雄、瞿麦、 本、雷丸、远志,畏茵陈。
苦,温,无毒。消痰止渴,润肺下气。为痰嗽血劳之圣药,及咳吐脓血之灵丹。惊痫喘悸之近道处处有之。春月采。三月布地生苗,其叶二四相连。五六月开黄白紫花,结黑子。
根如车前、旋覆根赤土染过伪之,不可不知。
久嗽不差,同冬花、百部末,生姜、乌梅下。(验方第一。)
肺伤咳嗽,水煎服。(第二。)
小儿咳嗽声不出,同杏仁蜜丸,五味汤下。(第三。)
产后下血,水下末。(第四。)
缠喉风痹不通,用紫菀一茎,纳入喉中,取涎出,瘥。更以马牙硝津咽之。(第五。)
妇人小便猝闭,为末,井水下三撮。(第六。)
妇人小便血。同上。(第七。)
本草易读卷四
麦冬百零八
汤泡去心,酒浸滋补。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
甘,平,微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润肺清心,泻热除烦,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脓,解时疾热狂。呕吐痿痹之疾,经枯乳闭之 。
所在有之。叶如韭,冬夏长生,今多栽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栽之,每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晒收。其子亦可种,但成迟耳。浙中来者甚良。
血衄不已,同生地煎三钱,立已。(验方第一。)
齿缝出血,煎漱之。(第二。)
咽中生疮,佐黄连,蜜丸服。(第三。)
麦冬汤
麦冬 半夏 大米 人参 甘草 大枣治咳而火逆上气,喉不利。(诸方第一。)
麦冬煎
麦冬绞汁,合蜜重汤煮,搅不停手,如饴。温酒每日化下。补中益心,悦颜安神,令人肥健
本草易读卷四
淡竹叶百零九
甘,寒,无毒。入手太阴肺。利小便而清心,除寒热而凉肺。根主催生堕胎。
处处原野有之。苗高数寸,细茎绿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冬一样,但坚硬耳茎,结小长穗。
竹叶汤
竹叶 桔梗 生姜 附子 葛根 桂枝 甘草 防风 人参 大枣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诸方第一。)
石膏汤
竹叶 石膏 麦冬 大米 人参 半夏治大病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冬葵子百一十
甘,寒,淡滑,无毒。润燥利窍,下乳坠胎。通营卫而滋气脉,行津液而通关格。最利二便处处有之。有紫白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紫黄色。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有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而宿根至春亦生。古人种为常食,而今人不复食,亦无种者矣。
本草易读卷四\冬葵子百一十
蜀葵花
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蜀葵似冬葵,处处人家种植。初春布种,宿根亦生。嫩苗时亦可食。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紫、黑、红、白之异,惟红、白二色入药。
本草易读卷四\冬葵子百一十
天葵
治五淋症。天葵即菟葵,状如冬葵,叶大如钱而浓,面青被紫。
本草易读卷四
败酱百十一
俗名苦菜子。
辛,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调产后之恶露,解带下之赤白,止吐衄之血逆,却心腹之瘀痛。兼排痈脓,最破瘀血。
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叶布地,夏秋茎高一二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顶开白似柴胡。
产后腰疼,同芎、归、肉桂服。(验方第一。)
产后腹痛如刺,水煎四两服。(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迎春花叶百十二
苦,涩,无毒。为末酒下,最消肿毒恶疮。
处处人家皆插之。丛生,亦有栽植成小树。正月开小黄花,不结实,花后方出叶。
本草易读卷四
款冬花百十三
甘草水浸。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角、硝石、元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
、黄芩、黄连、青葙子。
辛,温,无毒。入手太阴肺。润肺泻热,消痰定喘。止咳逆上气烦渴,疗肺痈咳吐脓血。
惊之。
生常山及上党水旁。十二月采花,出高丽百济者,花大似菊。亦有生蜀北者,生雍州溪水及华山涧水者,叶似葵而大,丛生,花出根下。生关中者,根紫色,叶似萆 ,十二月开花,青黄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正月旦采。今有以枇杷蕊伪之者,不可不知。
久嗽不已,以三两烧烟,笔管吸入口,咽之,数作。(验方第一。)
痰嗽有血,同百合蒸焙,蜜丸弹大,卧时姜下。(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决明子百十四
捣碎用。恶火麻仁。石决明见三百八十五。
甘,苦,咸,平,无毒。入厥阴肝经。泻肝明目,退热除风。一切目疾皆疗,头风肿毒悉医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如苜蓿,而本小末大,昼开夜合,两两相帖。
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黄花五出,结角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如黄葵子,《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
积年失明,为末,每食后粥下。(验方第一。)
青盲雀目,同地肤末,米饮丸服。(第二。)
补肝明目,同酒煮蔓荆子末服。(第三。)
目赤肿疼,(炒末茶合,)敷太阳穴,干则易之。(第四。)
头风热痛。同上。(第五。)
癣疮延蔓,为末一两,入水银、轻粉少许,研不见星,刮破上药。(第六。)
发背初起,佐甘草,大剂煎服。(第七。)
本草易读卷四
地肤子百十五
俗名扫帚是也。
甘,寒,无毒。益精强阴,聪耳明目。除膀胱之湿热,解皮肤之风热。利小便而通淋沥,治疝而洗疮疥。
处处有之。其嫩叶作菜茹,极甘美。
风热目赤,焙末,生地汁合饼。晒干为末,酒下。(验方第一。)
胁下疼,酒下末。(第二。)
狐疝阴 ,佐白术,稍加桂心,末,酒下。(第三。)
积年腰痛,酒下末。(第四。
血痢不止,佐地榆、黄 ,末,酒下。(第五。)
妊娠淋痛,水煎八两,分服。(第六。)
疣目,同白矾煎洗。(第七。)
本草易读卷四\地肤子百十五
地肤苗叶
苦,寒,无毒。捣汁服治赤白下痢,烧灰亦良。水煎服疗手足烦痛,诸淋亦通。洗目去热暗,亦洗雀盲涩痛。固肠止泻痢,并除恶疮疥痒。
本草易读卷四
瞿麦百十六
竹沥浸用。丹皮为使,恶螵蛸。即石竹子。
苦,寒,无毒。逐膀胱之邪热,热淋血淋;主月经之结闭,破血坠胎。降心火而利小肠,决痈肿而排脓疮。明目去翳亦能,开关利窍亦效。
处处有之。
热淋或血,同炙草、山栀末,葱头、灯草、生姜下。(验方第一。)
石淋,酒下末,当下石也。(第二。)
子死腹中,煎服。(第三。)
九窍出血,同山栀、生姜、炙草、大枣、灯草服。(第四。)
骨哽,水下末。(第五。)
竹木入肉,水煎末服。(第六。)
箭刀在肉,酒下末。(第七。)
本草易读卷四
王不留行百十七
蒸之,浆水浸,焙用。
苦,平,无毒。入厥阴肝。性行而不留。下乳催生,通经止衄,除风祛痹,行瘀调经。
平金疮而止血,利小便而除烦。解疮痈之毒,出竹木之刺。
时珍曰:多生麦地中。高一二尺,三四月开小花如铎铃,红白色。结实如灯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抱实如豆大,实内细子,圆如细珠。
鼻血不止,连茎叶煎服。(验方第一。)
粪后下血,末服,每一钱。(第二。)
竹木入肉,末服,以根敷之。(第三。)
留行散
留行 蒴 双皮 浓朴 黄芩 白芍 干姜 甘草 川椒治金疮、刀斧伤亡血。大疮饮服,小疮粉之。(诸方第一。)
涌泉散
留行 穿山甲 龙骨 瞿麦穗等分为末,每酒下二钱。治因气无乳,仍以木梳梳之。(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葶苈百十八
拌糯米炒用。榆皮为使,得酒良,恶僵蚕。
辛,苦,大寒,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下气行水,消肿除痰,止咳定喘,通经利便。
破积聚症结,解风热痱痒。虚人忌之。
生田野间。春生苗叶,高六七寸,似荠。三月开花,色黄淡。结角粗且短,角中细子色黄。
一种狗芥,叶似芥,近根下作歧,生角细长,盖甜葶苈也。
通身肿满,苦葶苈,枣肉丸,双皮汤下。(验方第一。)
水肿喘满,面赤烦渴,小水不利,甜葶苈、汉防己、猪苓丸服,白汤下。(第二。)
水肿尿涩,先煮大枣,去渣,入葶苈末,再熬丸服。(第三。)
积聚腹胀,一升熬之,酒五升浸七日服。(第四。)
痰饮咳嗽,同知母、贝母炒末,枣肉、砂糖丸弹大,含咽之。脉弦紧者。(第五。)
痰喘,枣肉丸服。(第六。)
咳而上气不卧,或一身肿或面肿,或足肿。以微火熬研,绢盛浸酒中三日,每服两枣许,以利为度。(第七。)
月水不通,蜜丸绵包纳阴中,数易之。未生子者不可用。男不在家者不可用。(第八。)
头风疼,为末,以汤淋沐头三四度。(第九。)
白秃头疮,为末涂之。(第十。)
葶苈大枣汤
葶苈捣丸弹大。枣十二,水三盅,煎二盅,入葶苈丸一枚,煮取一盅,(诸方第一。) 顿服。
治不卧。
本草易读卷四
车前百十九
入汤炒用,入丸散酒煮,研烂作饼,晒干焙用。常山为使。
甘,寒,无毒。利小便而止泻,益阴精而明目。除障翳赤痛之眼疾,解烦热淋沥之热邪。
本草易读卷四\车前百十九
根茎
甘,寒,滑利,无毒。消瘀解衄,利水通淋。治金疮而止血,除烦热而下气。
处处有之。春初苗叶布地,中抽数茎作穗,长花甚细密,实如葶苈子,赤黑色。园圃所种者大,道边生者小短。
小便不通,车前草半斤煎服。(验方第一。)
鼻血不已,同上,叶亦可。(第二。)
金疮血出,捣敷之。(第三。)
热痢不止,叶取汁,入蜜煎服。(第四。)
产后血渗,入大小肠。车前草取汁,入蜜煎服。(第五。)
湿气腰痛,连根七科,连须葱七茎,大枣七枚,煮酒服。终身不发。(第六。)
目赤作疼,取汁,入芒硝末涂眼。(第七。)
小儿目疼,取汁合竹沥点之。(第八。)
目中微翳,车前叶、枸杞叶,手中揉汁,以桑叶两重包之,悬阴处一宿,取点目,五次愈也。(第九。)
石淋作痛,绢袋盛三两,水煮服,须臾石下。(第十。)
血淋作痛,每车前叶煎汤,下车前子末二钱。(十一。)
本草易读卷四
马鞭草百二十
辛,苦,微寒,无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治气血症结,消痈毒阴肿。
村墟下地甚多,衡山、庐山、江淮皆有之。春生苗,方茎,叶似益母,对生。夏秋开细紫花男阴肿疼,人不能治者,捣敷之。(验方第一。)
鼓胀烦渴,身干黑瘦,水煎服。(第二。)
经闭瘕块,肋胀欲死,煎汁作膏,酒化下。(第三。)
酒积下血,为灰四分,白芷灰一分,丸服。(第四。)
鱼肉症结,在胸膈不化,取汁服。(第五。)
发背痈肿,取汁服,外敷
本草易读卷四
连翘百二十一
微苦,辛,凉,无毒。入手足少阳,手阳明、少阴、厥阴。排疮脓,消肿毒,通月经、治五淋。散诸经血结气聚,除心肺客热湿热。 瘿瘤之疾,蛊毒白虫之邪。为十二经疮家圣药。叶茎治心肺积热。
处处有之。有大小二种:大者生下湿或山冈,青叶狭长如榆叶,茎赤高三四尺,梢间开黄花,秋结实似莲,内作房瓣。小者生岗原之上,花叶实皆似大者而细小。
瘰 结核,同芝麻末,时时食之。(验方第一。)
痔疮肿疼,煎熏洗之。(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青黛百二十二
咸,寒,无毒。除小儿惊痫,疳热丹毒,疗伤寒发斑头痛,吐血咯血。敷痈疮蛇犬之毒,解波斯国蓝靛花也。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今所用皆自福建来者。
心口热痛,姜汁下一钱。(验方第一。)
内热吐血,新水下。(第二。)
小儿口疮,青黛、黄柏末掺之。(第三。)
小儿惊痫,水下。(第四。)
小儿夜啼。同上。(第五。)
小儿疳痢,小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弱男女,烦热毛焦,鼻口干燥,皮肤枯槁,四肢瘫痪,腹中白色,目赤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为末服之良效。(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