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一品丸
香附(焙末)
蜜丸弹大,水下。治热气上攻,头目昏眩与偏正头痛。(第四。)
快气汤
香附(一斤) 砂仁(半斤) 炙草(四两)
每末服二钱。治一切气痰,心腹胀满,噎塞噫气,吞酸痰逆,呕恶酒醉。(第五。)
小乌沉汤
香附(二十两) 乌药(十两) 甘草(一两)
每末下二钱。治心腹刺痛。(第六。)
艾附丸
香附(三两) 艾叶(半两)
醋汤同煮,去艾,炒末丸服。治心腹血气诸痛。(第七。)
四制香附丸
酒、醋、童尿、盐水各制一分,为丸。治妇科一切,兼调经候。(第八。)
五香丸
灵脂(一斤) 香附(一斤) 黑丑(二两) 白丑(二两)
醋丸绿豆大,或黍粒大。消食消积,消痞消痰,消气消滞,消肿消水,消痛消血,消痢消蛊下一切郁滞。(第九。)
本草易读卷四
排草香六十九
辛,温,无毒。辟臭气,祛邪恶。芳烈如麝香,诸香药俱不及之。
出交趾。草根也,白色状如细柳根,芳烈如麝香,人多伪杂之。
本草易读卷四
藿香七十
辛,甘,微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除恶气,定霍乱。解心腹之疼痛,止脾胃之呕逆。
温中开气,开胃进食。
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之,亦多种者。二月生苗,方茎有节,中虚,叶似茄叶。洁古、东垣辈,惟用叶不用枝茎。
今人并梗枝用之,因叶多伪故耳。七月采。
霍乱欲死,同陈皮服。(验方第一。)
暑月吐泻,同滑石末,米泔下。(第二。)
胎前呕酸,同甘草末下。(第三。)
去口臭,煎漱。(第四。)
冷露疮烂,同细茶烧灰,香油合敷。(第五。)
藿香正气散
藿香 苏叶 云苓 白芷 槟榔 浓朴 陈皮 桔梗 半夏 炙草姜枣水煎。治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霍乱吐泻,或作疟疾。(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泽兰七十一
绢盛风千用。防己为使。
甘,苦,微温,无毒。入足太阴、厥阴。疗妇科百病,除产后诸症。利窍通关,养血补气,祛痰消症,长肉生肌。止吐衄而清头风,平痈肿而疗扑损。妇人劳瘦之疾,丈夫面黄之。
生汝南诸泽,今在处有之,多生下地水傍,叶如兰,二月生苗,赤节,四叶相植枝节间。
产后诸肿,同防己末,酒下。(验方第一。)
疮肿初起,捣敷。(第二。)
损伤瘀肿。同上。(第三。)
产后阴翻,煎四两,入枯矾熏洗。(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香薷七十二
勿犯火。
辛,温,无毒。止吐泻之腹痛,散气水之肿满,解皮肤之风热,开心腹之凝结,除香港脚之寒热,疗霍乱之转筋。降气逆而平呕吐,去口臭而止鼻衄。为清暑之主剂,乃利湿之良药。
在处有之,有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朱震亨惟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九月开紫花成穗。有细子细叶者佳,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
舌上出血有孔,水煎服。(验方第一。)
口臭,煎含。(第二。)
小儿发退,煎汁入猪脂,常涂之。(第三。)
白秃惨痛,上方用胡粉敷之。(第四。)
香薷饮
香薷(一斤) 浓朴(半斤) 白扁豆(半斤)
为末,每冷服五钱。治一切伤暑,或吐痢,或发热头痛身痛,或心腹痛,或转筋,或干呕肢第一。)
香薷煎
香薷(十斤)
水熬去渣,再熬成膏,丸豆大,每十丸,以尿利为度。治水病洪肿。(第二。)
薷术丸
薷叶(一斤)
水熬去渣,再熬成膏,入白术末七两,丸豆大,每十五丸。治通身水肿。(第三。)
本草易读卷四
荆芥茎穗七十三
炒用。反驴肉、无鳞鱼。陈久者良。一名假苏。
辛,温,无毒。入足厥阴肝经。祛风发表,理血散瘀,清头利咽,消毒散疮。治中风口噤项直、口面 斜,疗诸血吐衄肠风、崩漏血痢。除目中之黑花,息产后之血晕。疔瘰疥痔之毒,背脊筋骨之痛。
在处有之,原生田野,亦多栽莳。方茎细叶,似独帚叶而狭小。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葶苈状。
风热头痛,同石膏末,茶下。(验方第一。)
小儿一切惊痫,佐枯矾丸服,朱砂为衣,姜汤下。(第二。)
一切偏风口目斜,同薄荷熬膏丸服。(第三。)
中风口噤,酒下炒末,立愈。(第四。)
产后血晕昏倒,童尿下末。(第五。)
产后衄血,童尿下末。(第六。)
九窍出血,酒煎服。(第七。)
口鼻血涌,因酒色过者,烧末,陈皮汤下。(第八。)
吐血不止,末服。(第九。)
尿血,同砂仁末,糯米汤下。(第十。)
血崩,麻油灯上烧焦。末,童尿下。(十一。)
痔 肿痛,煎洗。(十二。)
大便血,米饮下末。(十三。)
小儿脱肛,同皂角煎洗。(十四。)
疝肿痛,酒下末。(十五。)
小儿脐肿,煎洗,以煨葱刮薄、出火毒,帖之。(十六。)
瘰 溃烂,用下段煎洗,樟脑、雄黄、香油扫之。(十七。)
疔肿诸毒,水煎服。(十八。)
一切疮疥,同地黄熬膏,丸服。(十九。)
脚桠湿烂,荆叶捣敷。(二十。)
缠脚生疮,烧灰葱汁合敷,先以甘草水洗之。(二十一。)
头目晕痛,酒下末。(二十二。)
癃闭不通,同大黄末,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减半,水煎。(二十三。)
愈风散
芥穗焙末,每童尿下三钱。治产后中风,口噤螈 ,或产后血运,昏迷强直。(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薄荷茎叶七十四
辛,平,无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消风散热,清头利目。解瘾疹瘰 ,疮疥惊热;利咽膈口齿,痰嗽瘙痒。含漱去舌苔语涩, 叶塞鼻衄蛇伤。治中风之失音,祛心腹之膨胀。破血止痢亦疗,消食下气尤良。
处处有之,人家多栽莳之。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产者良。
血痢不止,薄荷叶煎,常服。(验方第一。)
入水耳中,取浓汁滴入立效。(第二。)
清热化痰,蜜丸豆大,含之。(第三。)
皮肤瘙痒,同蝉蜕末酒下。(第四。)
眼弦赤烂,以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沸汤泡洗。(第五。)
舌苔语蹇取汁合蜜、姜搽之。(第六。)
唇疮一切为细末,香油合敷。(第七。)
本草易读卷四
龙脑薄荷七十五
即水苏也。一名鸡苏。
辛,平,无毒。理气散热,平肺下气,消谷辟恶,清利头目。疗一切血症,吐衄咳唾之疾、淋痢崩带之 。
处处有之,多生水边。三月生苗,方茎中虚,叶似紫苏而微长,背面不紫,密齿面皱,色青,对节生。气甚辛烈。六七月开花成穗,如苏穗,水红色,穗中有细子,状如荆芥子,可种,宿根亦自出。
一切吐衄咳唾血,或汤或末。(验方第一。)
香发,煎汁沐之。(第二。)
头生白屑。同上。(第三。)
中诸鱼毒,煎汁饮之。(第四。)
蛇虺毒,酒末下,并敷之。(第五。)
龙脑鸡苏丸
水苏(一斤) 生地(六两) 黄芩 蒲黄 麦冬 阿胶 台参 木通柴胡(各二两) 甘草 黄连(各一两)
炼蜜丸。治上焦热,除烦解劳,一切吐衄咳唾诸血,并治五淋血崩。(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紫苏梗叶七十六
忌鲤鱼。
辛,温,无毒。发表散寒,下气去胀,消痰和血,驱风定喘。利大小肠,解鱼蟹毒。有通心利肺之能,擅开胃益脾之长。温中止痛亦效,安胎顺气最灵。发表宜叶,安胎用梗。
在处有之,或下种栽莳,或宿子自生。其茎方,叶圆而尖,四面锯齿,背面皆紫者良。
咳逆短气,同台参煎服。(验方第一。)
乳痈肿痛,煎汤服并捣敷。(第二。)
食蟹中毒,煎汁服之。(第三。)
蛇伤人,捣叶敷之。(第四。)
疯犬咬,嚼叶敷之。(第五。)
损伤血出,以叶蘸所出血, 烂敷之,愈后无瘢。甚妙。(第六。)
金疮出血,以嫩叶同桑叶捣贴。(第七。)
诸失血,熬膏入赤小豆,炒末丸服。(第八。)
霍乱未吐泻,胀满,水煎服。(第九。)
劳复食复欲死,煎服。(第十。)
伤寒气喘,水煎服。(十一。)
感寒上气,同陈皮服。(十二。)
本草易读卷四\紫苏梗叶七十六
苏子
炒用。
辛,温,无毒。与叶同功,降气开郁,消痰定喘。利二便而破症结,止霍乱而定呕吐。
气虚少者勿用。
梦中失精,熬杵酒下。(验方第一。)
痰喘咳逆短气,水研取汁煮粥服。(第二。)
顺气利肠,同麻仁滤引作粥食。(第三。)
苏子降气汤
苏子 陈皮 浓朴 前胡 肉桂 半夏 当归 甘草 姜 枣水煎服。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促气满咳嗽。(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甘菊七十七
二术、枸杞、双皮为使。色白者尤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甘,平,无毒。治头风眩晕,除游风湿痹。明目去翳,补肺益肾。
处处有之。以单叶味甘者入药。今市所货,皆野菊、山菊耳。
膝盖疼,同陈艾作护膝。(验方第一。)
女人阴肿,以梗捣烂,先熏后洗。(第二。)
疔肿垂死,以梗取汁,入口即活。(第三。)
风热头痛,同石膏、川芎末茶下。(第四。)
醒酒,末服。(第五。)
眼目昏花,真菊一斤,红椒去目六两,生地汁丸服。(第六。)
云翳兼痒,同菖蒲、白矾煎水,青布搽之。(第七。)
眼痒,防风、菊花、胆草、甘草、细辛等分,水煎熏洗。又翳而痒,菊花、菖蒲、白矾煎汤,浸青绢搽之。(第八。)
本草易读卷四
艾叶七十八
陈久者良。入丸散醋煮捣饼烘干用;火灸揉烂用。香附为使。
苦,温,无毒。入足太阴、厥阴、少阴。温中暖宫,调经安胎,理气止血,逐寒除湿。
治吐衄崩带血痢,疗腹痛霍乱筋转。用以火灸,通治百病。
处处有之,自明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为异耳。五月五日采之。
鼻衄不已,为灰吹之,或煎服。(验方第一。)
盗汗不已,同茯苓、乌梅煎服。(第二。)
火眼肿痛,烧烟碗覆之,碗上刮煤,温水调洗目。或加入黄连。(第三。)
面上 ,艾灰、桑叶灰淋水三遍,以五色布纳入,同煮如膏,每以少许敷之,自烂脱。
(第四。)
鹅掌风,手心斑点燥裂,用四两入大口瓶内火之,用麻布两层缚之,将手心放瓶口上熏之,如冷再小儿烂疮,烧末敷之。(第六。)
疮不敛,烧烟熏之。(第七。)
肿毒初起,以湿纸拓之,先干者是头,烧艾灸之。(第八。)
骨哽咽,水煎数两取服。(第九。)
吞铜钱,同上。(第十。)
诸虫蛇伤,团艾灸之。(十一。)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箸卷成筒,烧烟熏鼻,吸烟令满口,呵气即疼止。
(十二。)
产后泻血,同生姜煎服,每半两。(十三。)
产后腹痛欲死,因寒,艾叶一斤,焙干铺脐,以熨斗熨之,口有艾气疼止矣。(十四。)
崩中不止,同阿胶佐干姜,水煎服。(十五。)
胎动迫心痛,醋煎服。(十六。)
胎动或腰痛抢心,酒煎服。(十七。)
倒产子死。同上。(十八。)
心腹冷痛,为末汤下。(十九。)
蛔心痛如刺,口吐清水,水煎数两服,当吐蛔。(二十。)
口吐清水,水煎服。(二十一。)
霍乱吐下不已,水煎服。(二十二。)
诸痢久下,同陈皮煎服。(二十三。)
暴泻不止,同生姜煎服。(二十四。)
粪后血,同上。(二十五。)
痔忽如胡瓜,先以槐柳枝汤洗过,次以艾灸五壮。(二十六。)
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黑,尿血,酒煎半两服。(二十七。)
妊娠猝中风寒不省,醋炒绢包熨脐下。(二十八。)
中风口噤,灸承浆一穴,颊车二穴,各五壮。(二十九。)
口斜欲正,以苇筒入耳,以面密封,用艾一头七壮。患左灸右,右灸左。(三十。)
癫痫诸风,于阴下谷道正门当中,随年岁灸之。(三十一。)
忽然胸腹痛甚,或即吐衄下血,乃鬼击病也。水煎半两服。(三十二。)
头风面疮痒,出水。醋熬取汁,薄纸贴之。(三十三。)
头风久痛,陈艾揉丸,时时嗅之,以鼻中出水为度。(三十四。)
胶艾汤
阿胶 艾叶 川芎 甘草 当归 地黄 白芍酒煎。治妊娠下血、漏下血、半产后下血不止。(诸方第一。)
艾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