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卷三

  山柰五十五

  辛,温,无毒。暖中焦而辟恶,止霍乱而除寒,治心腹之冷痛,止风虫之牙痛。

  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

  一切牙痛,面包煨熟,入元香少许,为末,随左右 鼻,口含温水漱去,神效。(验方第一。)

  面上雀斑,同鹰屎、密陀僧、蓖麻子研匀乳合,夜敷旦洗。(第二。)

  心腹冷痛,同丁香、当归、甘草醋丸服。常患疼痛则发冷。(第三。)

  本草易读卷三

  良姜五十六

  炒用。子名红豆蔻。

  辛,苦,大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经。消食醒酒,下气健脾。解心腹之冷痛,降胃脘之呕恶。治霍乱而疗泻痢,兼治转筋,破冷癖而除瘴疟,并宽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采。今岭南、黔、蜀皆有之。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红紫花。

  本草易读卷三\良姜五十六

  红豆蔻

  炒用。

  辛,温,无毒。主治略同。

  忽然恶心,含咽之。(验方第一。)

  霍乱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

  霍乱呕甚,水煎枣引。(第三。)

  头痛,生研吹鼻。(第四。)

  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

  本草易读卷四

  草豆蔻五十七

  面包煨去皮用。

  辛,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下气开郁,燥湿驱寒,消食醒酒,化痰攻积。

  解霍乱而止泻痢,辟瘴疠而退寒疟。除口气之臭,杀鱼肉之毒。

  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姜,二月开花作穗。时珍曰:今建宁所产草豆蔻,大如龙眼,形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滇广所生草果,长大如诃子,皮黑浓而棱秘,其子粗而辛臭。盖草蔻、草果虽是一物,而微有不同尔。南人复用一种大杨梅,伪充草果,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不可不辨。

  口气臭,同细辛末含之。(验方第一。)

  心腹胀满,短气,为末,木瓜、生姜汤下。(第二。)

  脾痛胀满,酒煎服。(第三。)

  疟疾寒多,或单寒不热,同附子、姜、枣煎服。(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白豆蔻五十八

  去皮炒用。

  辛,温,无毒,性浮。入手太阴。行气温胃,消食解酒,止呕宽膨,补肺益脾。治噎膈而除寒疟,疗反胃而收脱气。退白睛之翳膜,除红筋于目 。

  大实者名紫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今广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脾虚反胃,同拣砂、公丁、陈皮各米炒焦,姜汁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虚寒吐乳,同拣砂、甘草、炙草为末,撒口中。(第二。)

  食即欲吐,酒末服或嚼服。(第三。)

  恶心,嚼服。(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砂仁五十九

  炒用。

  辛,温,苦,涩,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七经。行气调中,消食醒酒,止痛安胎,除呕住泻。噎膈胀痞之疾,崩带喘痰之 。上气咳嗽之剂,霍乱转筋之药。

  散咽喉口齿之热,化铜铁骨哽之坚。除腹痛而通结滞,治奔豚而疗惊痫。为温燥肝肾之良剂,乃补益脾胃之灵丹。

  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诸国,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秋月采实,味辛香,食品家多用之。今市肆所货砂仁米,多用草蔻米充之,不可不知。

  一切食毒,末服。(验方第一。)

  误食铜钱金银,煎服。(第二。)

  鱼骨哽咽,同甘草末绵包含咽。(第三。)

  口吻生疮,砂仁壳 ,研末搽之。(第四。)

  牙痛,常嚼。(第五。)

  血崩,末服。(第六。)

  胎损极痛,焙末酒下。(第七。)

  子痫昏冒。同上。(第八。)

  大便血,末服。(第九。)

  身肿连阴,同土狗为末,酒下。(第十。)

  气上咳逆,为末,同生姜捣烂酒服。(十一。)

  本草易读卷四

  益智仁六十

  辛,温,无毒。益气安神,补脾和胃。理小便之频数,调遗精之虚滑。梦泄赤浊之疾,吐血崩中之 。遗尿因热者勿用。

  出昆仑及交趾岭南。苗叶花根,与豆无异,惟子小尔。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子如笔头,而两头尖长。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小便数,同乌梅末,酒煎山药,丸服。(验方第一。)

  赤白浊,同茯苓末服。(第二。)

  腹胀忽泻,诸药不效,此气脱也。水煎服一两立已。(第三。)

  崩中,为末,米汤下。(第四。)

  香口,同甘草末舐之。(第五。)

  漏胎下血,同砂仁末服。(第六。)

  本草易读卷四

  荜茇六十一

  去挺用头,醋浸焙用。

  辛,大温,无毒,性浮。入手足阳明经。温中下气,消食除冷。解虚冷之肠鸣,退逆冷之口酸,止风虫之牙痛,驱冷痰之恶心。水泻虚之疾,头痛鼻渊之 。定霍乱而暖阴疝,补腰脚而杀腥气。多用令人上气。

  生波斯国。根名毕勃没,似柴胡而黑硬。今岭南亦有之。多生竹林中,正月发苗作丛,高三四尺。三月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如小指,长二寸许。九月采实,味辛烈如胡椒。

  风虫牙痛,为末揩之,煎苍耳漱之。(验方第一。)

  鼻流清涕,为末吹之。(第二。)

  偏头风痛,为末,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字。(第三。)

  冷痰恶心,米汤下末。(第四。)

  暴泻身冷,自汗、尿清、脉弱,同肉桂、良姜、干姜丸服。(第五。)

  本草易读卷四

  肉豆蔻六十二

  煨熟,去粉用。忌铁。

  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温中消食,下气止泻,开胃醒酒,暖脾固肠。利老人之虚泻,驻小儿之乳霍。疗心腹之胀痛,兼疗虫痛,调赤白之下痢,兼调气痢。霍乱中恶之疾,痰饮吐沫之 。

  生胡国,今岭南人家亦种之。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似草豆蔻,六七月采。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霍乱吐利,煨末姜汤下。(验方第一。)

  久泻不止,虚寒者,稍佐木香末,枣肉丸服。(第二。)

  小儿泻,稍佐乳香,姜水丸服。(第三。)

  冷痢腹痛,煨末服。(第四。)

  本草易读卷四

  破故纸六十三

  酒浸蒸用,或盐同炒。恶甘草,忌芸薹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即补骨脂。

  苦,辛,大温,无毒。治诸劳伤,逐诸冷痹。肾寒精流之疾,腰痛膝冷之 。通命门而暖丹田,兴阳事而敛精气。禁小便之频数,兼除囊湿;开两耳之聪听,并令目明。

  生岭南及波斯,今四川合州亦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花微黑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

  肾虚腰痛,酒炙故纸,炒末酒下。(验方第一。)

  妊娠腰痛,酒下末,先嚼胡桃肉。(第二。)

  精气不固,同青盐末服。(第三。)

  小便无度,同茴香丸服。(第四。)

  玉茎不倒,精滑,同韭子炒末服。(第五。)

  水泻久痢,同蜜炙,米壳丸服。(第六。)

  牙痛日久,肾虚也。稍佐青盐末敷之。(第七。)

  风虫牙痛,连头脑,佐乳香末敷之。(第八。)

  打坠腰痛,同茴香、肉桂末服。(第九。)

  故纸丸

  故纸(四两) 菟丝子(四两) 胡桃肉(一两) 乳香 没药(各钱)

  沉香(一钱)蜜丸服。治因纵欲所致下元虚败,手脚沉重,夜多盗汗。(诸方第一。)

  养血还精丸

  故纸(二两) 茯苓(一两) 没药(五钱)

  酒丸服。定心补肾,养血固精。(第二。)

  本草易读卷四

  姜黄六十四

  辛,苦,无毒。下气破血,攻积消症,平痈退肿,祛邪辟恶。通月经之凝滞,逐产后之败血损之血瘀。

  江、广、蜀川多有之。根叶却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次方生叶,根盘曲黄色,类生姜。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染色。与郁金、莪术三物,形状功用颇相同也。

  产后血痛有块,同桂心末酒下。(验方第一。)

  癣疮初起,为末掺之。(第二。)

  心痛难忍

  本草易读卷四

  郁金六十五

  辛,苦,寒,无毒。开结气,破恶血,驻血淋,已金疮。治癫狂之失心,止血气之刺痛。

  疗妇人月经之逆行,除产后败血之上攻。最凉心热,亦散肝郁。

  生蜀川及西戎。苗似姜黄。今广南江西亦有之,不及蜀川者佳。

  产后心痛欲死,烧末醋下。(验方第一。)

  吐衄血,为末井水下。(第二。)

  自汗不止,为末,卧时敷乳上。(第三。)

  尿血不定,葱白煎末服。(第四。)

  中砒毒,蜜水下末。(第五。)

  痔疮肿痛,水合敷之。(第六。)

  耳内作痛,为末水合入耳,急出之。又炒盐布包熨之,良效。(第七。)

  白金丸

  郁金(七两) 白矾(三两)

  水丸服。治失心癫狂。(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莪术六十六

  醋炒用。

  辛,苦,气温,无毒。破血行气,消积去瘀,开胃化食,通经解毒。疗心腹诸痛,解气血诸结。奔豚 癖之疾,霍乱吐酸之 。

  生西戎及广南诸州,今浙省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长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 荷。根如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

  一切冷气,抢心切痛,发即欲死。醋煮莪术二两,木香两,为末醋下。(验方第一。)

  久患心腹痛,时发时止。同上。(第二。)

  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同干漆末酒下。(第三。)

  本草易读卷四

  三棱六十七

  醋炒用。

  甘,平,温,苦,无毒。散一切血瘀,开诸般气结。有通经坠胎之能,擅止痛消肿之权。

  积聚固结,非此莫疗;疮肿坚硬,少此无力。

  荆襄、江淮、济南、河陕间皆有之,多生荒废陂泽湿地。春时丛生,夏秋抽茎,茎端复生数叶,花开六七枚,皆细碎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茎叶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尔。其根多须,削去须皮,恰似鲫鱼。今举世所用,皆淮南红蒲根也,其体至坚,茎叶花实不复有三棱。刻削鱼形,因缘差失,不复辨别。

  癖气块,同青皮、陈皮、木香、肉蔻、槟榔,少加 砂丸服。(验方第一。)

  癖不瘥,胁下如石,同大黄为末,醋熬膏。生姜、陈皮汤下,以利为度。(第二。)

  小儿气癖,煎汁作羹粥食。(第三。)

  三棱煎

  三棱(一斤)

  水煮去渣,再熬如稠糖状,每旦酒下一匕。治症瘕腹胀。(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四

  香附六十八

  去毛,醋、酒、童尿、盐水四制。

  甘,苦,微寒,无毒。足厥阴、手少阴药也。理一切气血,止诸般疼痛。解情思之结郁,除胸腹之客热。霍乱吐泻之疾,痰饮痞满之 。消饮食而攻积聚,治崩漏而止带下,调月经而理胎产,平痈疽而解疮疡。

  处处有之。叶如老韭而硬,有棱,可作雨衣。五六月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转相延生。多生田野。二月、八月采取。

  为妇科要药。

  气虚浮肿,制末丸服。(验方第一。)

  癖往来痛,同南星、姜汁丸。(第二。)

  疝胀痛消渴积年,同茯苓末,陈皮水下。(第四。)

  蜈蚣伤,嚼敷。(第五。)

  诸般牙痛,同艾叶煎漱。(第六。)

  耳猝聋,炒末,莱菔子汤下。(第七。)

  睛痛冷泪羞明,同夏枯草末下。(第八。)

  妇人头痛,为末,茶下。(第九。)

  气郁头痛,同川芎末茶下。(第十。)

  偏正头风,香附一斤,乌头一两,甘草二两,密丸弹大,茶下。(十一。)

  脱肛,同荆芥末水煎洗。(十二。)

  诸般下血,四制为末或丸。宜妇人。(十三。)

  淋血痛甚,同陈皮、赤苓末下。(十四。)

  尿血,先煎服香附,后服地榆。(十五。)

  肺破咯血,米饮下末。(十六。)

  气郁吐血,童尿下末。(十七。)

  产后狂渴,姜枣下末。(十八。)

  临产顺胎,同砂仁、炙草末服。(十九。)

  妊娠恶阻,同藿香、甘草末服。(二十。)

  安胎,苏梗汤下末。(二十一。)

  赤白带,同赤芍末下。(二十二。)

  下血血崩,酒下焦末。(二十三。)

  妇人腹胀头晕,佐茯苓、甘草、橘红末下。(二十四。)

  九气汤

  香附 郁金 甘草 姜引 水治九种心痛,膈气、风气、寒气、忧气、惊气、喜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痞气。心腹刺

  黄鹤丹

  香附(一斤) 黄连(半斤)

  丸服。内伤米饮下,气病木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第二。)

  青囊丸

  香附(一斤) 乌药(五两)

  醋丸。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