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
《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老。
发明
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则小便不利,精气日燔,故《本经》主以清利膀胱热邪,中气自复,耳目聪明矣。其能祛热,利小便,去阴火,治客热丹肿。叶主老人夏秋间热淋,用此捣自然汁服之即通。男子白浊用地肤子、白敛为丸滚汤下。妇人白带地肤子为末,热酒服之,屡效。苗叶烧灰煎霜,制砒石粉霜、水银、硫黄、雄黄、 砂毒。
卷二隰草部
瞿麦
家种者曰洛阳苦寒,无毒。
《本经》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发明
瞿麦利小便为君主之用。故《本经》专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金匮》方治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者,用栝蒌瞿麦丸。古方通心经利小肠为最要药。若心经虽有热而小肠虚者,服之则心热未退,而小肠别作病矣,以其降泄太过也。《本经》又言出刺,取鲜者捣涂竹木刺也。破胎堕子下闭血,皆利窍所致。故妊娠产后小水不利,及脾虚水肿禁用,以性专泄气也。
卷二隰草部
王不留行
即剪金花,俗名金盏银台苦甘平,无毒。
发明
王不留行专行血分,乃阳明、厥阴、冲任之药。能通乳利窍,其性走而不守,故妊妇禁服;一妇患淋卧久,用此煎服,再剂而愈。其利小便,出竹木刺与瞿麦同功。
卷二隰草部
葶苈
辛苦寒,小毒。酒洗净焙用。疗实水满急,生用。
《本经》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发明
葶苈苦寒不减硝黄,专泄肺中之气,亦入手阳明、足太阳,故仲景泻肺汤用之。
肺气壅塞则膀胱之气化不通,譬之水注,上窍闭则下窍不通,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诸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降,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诸病。
亦能泄大便,为其体轻,性沉降,引领肺气下走大肠。又主肺痈喘逆,痰气结聚,通身水气,脾胃虚者宜远之。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反乃成病。葶苈有甘、苦二种,缓、急不同,大抵甜者下泄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复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之水气 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金匮》方云:葶苈敷头疮,药气入脑杀人。
卷二隰草部
车前子
甘咸寒,无毒。酒浸焙用。
《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发明
车前子入足太阳、少阴,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本经》治气癃止痛,通肾气也。小便利则湿去,湿去则痹除。《别录》治女子淋沥等病,专取清热利窍之功也。男女阴中有二窍,一窍通精,一窍通水,二窍不兼开。水窍得气化乃出。精窍得火动乃泄。车前专通气化,行水道,疏利膀胱,湿热不致扰动真火,而精气宁谧矣;故凡泻利暴下病,小便不利而痛者,用车前子为末,米饮服二钱,利水道,厘清浊,而谷藏止矣。又治目疾,水轮不清,取其降火而不伤肾也。时珍用以导小肠热,止暑湿泻,取甘平润下之用耳。阳气下陷,肾气虚脱人勿服。其叶捣汁温服,疗火盛泄精甚验。若虚滑精气不固者禁用。
卷二隰草部
马鞭草
一名龙牙草苦微寒,无毒。
发明
马鞭草色赤入肝经血分,故治妇人血气腹胀,月经不匀。通经散瘕,治金疮行血活血。生捣汁饮治喉痹痈肿。又捣敷治下部 疮及蠼 尿,男子阴肿。惟阴血虚而胃弱者勿服。
卷二隰草部
光明草
即狗尾草发明
眼赤拳毛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醮水戛去恶血甚良。
卷二隰草部
鳢肠草
一名金陵草,即旱莲草甘酸平,无毒。
发明
鳢肠草,肾经血分药,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涂眉发,生速而繁,皆益肾养血之验,故乌须发方用之。《千金方》有金陵煎能益髭须变白为黑也,单用熬膏治大便下血。肾主二便,但脾胃虚大便易泻者勿服。
卷二隰草部
连翘
苦平,无毒。根名连轺,甘寒平,小毒。
《本经》主寒热鼠 ,瘰 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发明
连翘轻清而浮,本手少阴、厥阴气分药。泻心经客热,破血结,散气聚,消肿毒,利小便。诸痛痒疮,皆属心火。连翘泻心为疮家之圣药;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此,乃结者散之之义。《本经》专主寒热鼠 , 瘰瘿瘤、结热等病,皆由足少阳胆经气郁而成,此药正清胆经郁热。痈疽恶疮,无非营卫壅遏,得清凉以散之。蛊毒所结,得辛香以解之。然苦寒之性仅可以治热肿,故痈疽溃后脓清色淡及胃弱食少者禁用。根寒降,专下热气,治湿热发黄,湿热去而面悦好,眼目明矣。仲景治瘀热在里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奈何世鲜知此,如无根,以实代之。
卷二隰草部
陆英
一名蒴 ,又名接骨草苦寒,无毒。
《本经》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发明
陶苏《本草》,甄权《药性》皆言陆英即蒴 ,田野村墟甚多。人家所植高硕色赤者是陆英,田野所出不红,叶上有粉者是蒴 ,二味所主大率相类,《外台》、《千金方》多用之,世以其贱而全置不讲也。
卷二隰草部
蓝实
大青、小青苦寒,无毒。有二种,大者曰大青,苗高如蓼。小者曰小青,叶光如景天。(向编在麻后,今并此。)
《本经》解诸毒,杀蛊 疰鬼螫毒。
发明
《本经》取用蓝实,乃大青之子,是即所谓蓼蓝也。性禀至阴,其味苦寒,故能入肝。《本经》取治蛊疰诸毒,专于清解温热诸邪也,阳毒发斑咽痛必用之药。而茎叶性味不异,主治皆同。《日华子》治天行热狂,疔肿风疹。朱肱治发斑咽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皆取其叶,以治温热毒盛发斑之药,非正伤寒药也。盖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小青捣敷肿疖甚效,治血痢腹痛,杀百药毒,解野狼毒、射罔、斑蝥、砒石等毒。《千金》以蓝叶捣汁治腹中鳖瘕。夏子益《奇疾方》用板蓝汁治腹内应声虫。陈实功以蓝同贝母捣敷人面疮,皆取苦寒以散蕴结之热毒也。蓝淀以蓝浸地坑一宿,入锻石搅,澄去水为淀,其解诸毒,敷热疮之用则一;而杀虫之功更效,虫为下膈非此不除。今人以染缸水治噎膈,皆取其杀虫也。
卷二隰草部
青黛
一名蓝咸寒,无毒。
发明
青黛乃蓝淀浮沫搅澄掠出收干,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金蓝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垢,冰片吹口疳最效。
卷二隰草部
蓼子
生水旁者曰水蓼,俗名荭草咸微温,无毒。
《本经》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疗面浮肿,痈疡。
发明
蓼实治消渴去热,及瘰 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即《本经》下水气,面浮肿,痈疡之用。其荭草子专治痞积, 丸用之。蓼叶治大小肠邪气。黄帝云,蓼食过多,毒发心痛。妇人月事不来不可食,蓼及蒜善为血淋带下。扁鹊云:蓼食之,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
卷二隰草部
蓄
苦平,无毒。
《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发明
蓄利水散湿热,治黄瘅霍乱,疗小儿 病,女子阴蚀。《本经》专主浸淫疥瘙疽痔,所主皆湿热之病,三虫亦湿热所化也。
卷二隰草部
白蒺藜
苦辛温,无毒。酒浸焙焦,去刺研用。
《本经》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
发明
白蒺藜性升而散,入肝肾经,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
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主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千金方》治白癜风,以一味为末,汤服二钱,日二服,服至半月,白处见红点,至一月效。
卷二隰草部
沙苑蒺藜
甘温,无毒。产沙苑者,色微黑而形似羊肾。若色微绿,虽产秦中,非沙苑也。酒蒸捣用。药肆中以一种野田开红花之土蒺藜伪充,咬之亦生豆气,但缺处有尖钩,稍异耳。
发明
沙苑蒺藜产于潼关,得漠北之气,性降而补,益肾,治腰痛,为泄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故聚精丸用此,佐鳔胶大有殊功。以之点汤代茶,亦甚甘美益人;但肾与膀胱偏热者禁用,以其性温助火也。
卷二隰草部
谷精草
辛温,无毒。
发明
谷精草性体轻浮,能入阳明分野,治目中诸痛甚良,而去翳尤为专药,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痘后生翳亦用之。此草兔性喜食,故目疾家专用,与望月砂功用不殊。
卷二隰草部
海金沙
甘寒,无毒。市铺每以沙土杂入,须淘净,取浮者曝干,捻之不沾指者真。
发明
海金沙生于叶上,小肠膀胱血分药也。热伏二经血分者宜之。故小便热淋,茎痛为要药。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卷二隰草部
地椒
一名水杨梅,生水边,条叶丛生似菊,茎端开黄花,实类椒,而不赤辛温,无毒。
发明
地椒制丹砂粉霜,见庚辛《玉册纲目》名水杨梅,时珍主治疔疮肿毒。
卷二隰草部
半边莲
辛平,无毒。
发明
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专治蛇伤,捣汁饮,以滓围之。
卷二隰草部
地丁
苦辛寒,无毒。
发明
地丁有紫花、白花二种。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其花紫者茎白,白者茎紫,故可通治疔肿,或云随疔肿之色而用之。但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卷二隰草部
见肿消
酸涩,微毒。
发明
见肿消专消痈肿及狗咬,捣叶贴之。伤寒余毒发于耳前后,用此一握,同白芨、白蔹、大黄、大蓟,苎根共捣成饼,入芒硝一钱,白蜜少许,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卷二毒草部
大黄
《本经》名黄良,一名将军苦寒,无毒。产川中者色如锦纹而润者良。若峻用攻下生用。邪气在上,必用酒浸上引而驱热下行。破瘀血韭汁制。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韭汁拌炒黑用之。大肠风秘燥结,皂荚、绿矾酒制。又尿桶中浸过,能散瘀血兼行渗道。妊娠产后慎勿轻用。实热内结,势不可缓,酒蒸用之。凡服大黄,下药须与谷气相远,得谷气则不行矣。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发明
大黄气味俱浓,沉降纯阴,乃脾胃太肠肝与三焦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之。若在气分者用之,是诛伐无过矣。其功专于行瘀血,导血闭,通积滞,破症瘕,消实热,泻痞满,润燥结,敷肿毒,总赖推陈致新之功。《本经》与元素皆谓去留饮宿食者,以宿食留滞中宫,久而发热,故用苦寒化热,宿食亦乘势而下。后世不察,以为大黄概能消食,谬矣。盖胃性喜温恶湿,温之则宿食融化,寒之则坚滞不消,以其能荡涤肠胃,食积得以推荡,然后谷气通利,中气调畅,饮食输化,五脏安和矣。若食在上脘,虽经发热,只须枳实、黄连以消痞热,宿食自通。若误用大黄推荡不下,反致结滞不消,为害不浅。如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包络肝脾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伏火也。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濡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若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其人阳气本虚,加附子以温散之。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乃痰实与邪气乘虚结于心下,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以阳邪陷入阴分而结于膈上。仲景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芒硝以泻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若病本阳邪或兼停食而攻发太过,正气消乏,实结不解,拟欲攻之,而正气不能行其药力,则加人参于桃核承气汤中,以助硝黄之势。如陶氏黄龙汤之制,乃先辈之成则也。盖大黄、芒硝泻肠胃之燥热,牵牛、甘遂泻肠胃之湿热,巴豆、硫黄泻肠胃之寒结。各有定例。至于老人血枯便秘、气虚便难,脾虚腹胀少食,妇人血枯经闭,阴虚寒热,脾气痞积,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以取虚虚之祸。
卷二毒草部
商陆
一名当陆,赤者性劣,色白者良辛寒,有毒。铜刀刮去皮,水浸一宿,或醋炒,或黑豆拌蒸。用其赤者,服之伤人,令人见鬼。同生水服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