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方症会要
方症会要
煨肾丸
治虚痛不止杜仲(炒去丝研末用雄猪腰切开入末湿纸包裹慢火煨熟纸干腰香为度清晨食一二个酒下)
补肾丸
治肾虚作痛
四物汤
治瘀血作痛本方加桃仁红花苏木乳香没药
渗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如坐水中苍朮 白朮 甘草 茯苓 干姜 橘红 丁香 加生姜南枣煎服
苍朮汤
治湿热腰腿疼痛防风 黄柏 柴胡 苍朮 姜二片煎
二陈汤
治痰积痛脉伏滑本方加苍朮南星竹沥杜仲
如神汤
治挫闪腰痛川归 肉桂 玄胡 丹皮 桃仁
肾着汤
治肾虚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干姜 甘草 茯苓 白朮
立安散
治腰痛橘子 杜仲(各二钱)共末酒水各半煎二三沸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风湿流注腰膝挛拳掣痛不得屈伸或缓弱冷痹行步无力独活 桑寄生 细辛 牛膝 秦艽 茯苓 白芍 桂心 防风 人参 熟地 当归 杜仲甘草(各五分)空心煎服下利者去地黄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腰痛上牵肩背肢节疼痛胸膈不利 白朮(四分) 人参 升麻 苦参 葛根 苍朮(各五分) 防风 知母 泽泻 生熟地 猪苓 当归(各六分) 茵陈 炙甘草 羌活(各八分)煎服
磨腰丹
治老人虚人腰痛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五分) 雄黄 朱砂(各一钱) 樟脑 丁香 干姜 吴萸(各一钱五分) 麝香上末蜜丸龙眼大每一丸姜汁化开如粥浓火 热置掌中磨腰上候药尽黏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觉热如火一日换一次
背痛
经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将坏矣是知背者太阳膀胱经所主夹脊四肢直下其位高其气清凡病犯背者咸称重病若发背若对口若肩背大痛轻者可救重者难治除外科所属姑置勿论而背痛之症亦有五焉按经云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若三阳之火盛而潜行于背则背痛难忍始发者即以当归拈痛汤合苏子降气东加减用之则升清降浊而火可散湿亦流矣如病积日久气血日衰邪着不去尝见其危者众矣又有寒气积于胸中而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仲景用乌头赤石脂丸以温散之所谓温中散表皆不远热也又有痰涎流易在背或隐隐酸痛或一点 痛或上下左右更换而痛盖气滞痰亦滞气行痰亦行故湿痰宜燥结痰宜润皆以顺气为先气顺痰行痛自息矣又有肾气不循故道逆而上行藏病必伤于府背重而痛如有所负而然必用滋肾丸或四物加知柏杜仲牛膝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水足则又循故道而痛愈矣又有病后虚损元气不充以入之亦有汗多亡阳汗过多则心掖损耗阳气不足故致痛也二者皆当温补不可用疏刷之药愈疏刷则愈痛此理至微不可不察
背痛神验方
羌活 赤茯(各八分) 秦艽 片芩 陈皮 半夏(各七分) 萝卜子 防风 乌药(各五分) 姜二片温服
治肩背痛湿热甚人参 白朮 苦参 秦艽(各四分) 知母 黄芩 当归 羌活 萝卜子(各五分) 升麻葛根(各二分) 茵陈 苍朮 苏子(各三分) 姜三
火盛背痛方
如平素弱必兼滋补人参 茯神 当归 川芎 羌活 秦艽 片芩 知母 苏子 萝卜子加姜枣
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蜀椒 乌头 附子 干姜 赤石脂上末蜜丸桐子大食前服二丸每日三服
痰涎流易在背作痛方
陈皮 前胡 片芩 花粉(各七分) 草蔻仁 香附 萝卜子(各五分) 赤茯 半夏(各一
肾气热甚不循故道逆上太阳作背痛方
熟地 白芍 当归 黄柏 知母(各一钱) 杜仲(八分) 石斛 甘草梢(各五分) 苏子(三分) 桂(一分) 淡竹叶(四分)
白朮 黄 归身 枣仁(各八分) 茯神 麦冬(各七分) 川芎 麻黄根(各五分)
五味(十粒) 升麻(二分)加龙眼四个
胁痛
胸胁者肝胆二经往来之道路也故木气之伤痛在胸中肝气实盛痛连两胁然病有数症焉岁木太过肝气旺盛两胁充满莫能舒泄壅胀为痛势急难支此肝火之盛也稀涎宿痰流注两胁或僻一胁绵绵隐痛或作或止一有呕恶则吊动掣痛久则形肿色赤硬坚不移若以肿毒治之增剧此痰气之结也心生血肝纳血肝有热则妄行注于胁则胁痛或紫黑或结块上部抵当汤中部桃仁承气汤皆称捷剂此污血之积也又岁金肃烈制木太过致肝气郁而不伸两胁痛而不止此惟抑金扶木泻白散合阿胶四物汤盖泻有余补不足使两气和平则痛自止此肝之被郁也又有伤寒往来寒热胸胁痛耳聋此虽属少阳然胆者肝之窍痛甚则肝亦受伤惟小柴胡加牡蛎龙胆草则二经皆平矣此伤寒虚热也又有食填太阴肝气被压然肝者将军之官其性极烈不受压制上冲之则胃脘痛横行之则两胁痛惟消食顺气少兼温散则食下而肝气自舒胁痛自止有医言胁下一条扛起作痛者食积也然饮食入胃安得出胁扛起必食积偏坠一边而近胁作痛故医云然孰信哉信乎理而已矣又有挫闪跌扑一症或气郁或血积亦作胁痛若以凉血治之则痛益甚须用行血行气之剂而兼温药以散之辄效又有阴虚阳虚二症皆属不足非可以有余者例治也阴虚火动有咳嗽吊动两胁而痛者有肝气横行两胁而大痛者此相火也用芦荟丸二痛皆止但劳症本病莫之能疗其肝气虚并元气弱而痛者若以肝气实盛治之立祸惟用四物少加炒盐以补肝用四君子少加芩柴以补益气则虚回而痛自止矣凡此皆身亲历而知非敢泛论以误人也
当归芦荟丸
泻肝火太盛之要药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之气肝实者宜之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大黄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五分另上末神曲糊丸桐子大服廿丸姜汤少少咽下又方内加柴胡五钱青皮一两
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治肝火盛胁痛 柴胡(一钱) 人参 青皮 车前(各五分) 龙胆草 栀子(各四分)
半夏 黄芩(各七分) 甘草(三分) 白芍(一钱) 归梢(六分) 姜一片煎服仍服芦荟丸三次
又用效方
治肝火太盛胁痛不止服一二剂顿愈青皮 陈皮 柴胡 牡蛎(各七分) 白芍(一钱六分) 片芩 萝卜子(五分) 龙胆草(四分) 浓朴(三分) 生甘草 黄连(各二分)
治胁痛因火盛血衰溲赤便秘青皮 柴胡(八分) 龙胆草 川连 通草(五分) 白芍 归梢 桃仁(一钱) 生地郁李仁 山枝(七分) 枣二枚煎服
去痰散肿降火开郁方
治痰注胁下形高色赤大痛胆星 香附 赤茯 黄连 活(五分) 陈皮 海粉 片芩 归身(七分) 半夏 松节白芥子(一钱) 薄荷(四分)加姜汁二匙童便
治污血胁痛
治同上
治肝气被郁胁痛
治食积胁痛
(加炒盐) 治元气虚弱胁痛以补肝
加柴苓以补气
治伤寒寒热往来耳聋胸胁痛本方加牡蛎龙胆草
治右胁痛甚胀满不食姜黄 枳壳 桂心(各五钱) 甘草(三钱)
上末每服二钱姜汤下
治左胁痛枳实 川芎(各五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上末每服二钱姜汤下
诸气
经曰百病皆生于气是气也在外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内则导引血脉调和阴阳周流一身运化不息源出中焦总统于肺曷尝病于人也惟夫人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是为冷气滞气逆气上气之诸症作焉其原皆由肺受大邪气得上升之化有升无降河间所谓五志过极即为火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治法当分有余不足邪气有余宜行之正气不足宜补之冷气宜温必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冷物方作冷治如病患自觉冷气从下而生此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而上其热为甚乃火极似水阳亢阴微非真冷也气滞宜开气上宜降气在胸臆为痞满刺痛伏梁等症二陈加枳实黄连桔梗栝蒌木香气在下焦为奔 七疝等症二陈加桃仁山楂橘子茴香川楝荔枝气在两胁筑攻作痛二陈加青皮柴胡白芍龙胆草气在中焦为痞满胀急二陈加木香浓朴槟榔枳壳或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气惟妇人胎前产后一切气疾但用四物汤为主少加疏利行气药大抵男子属阳得气易散是以男子之气病少治宜调气以养血女人属阴遇气多郁故女人之气病多治宜调血以和气此治气之大旨也又按人身之气有七有宗气营气卫气中气元气清神冲和之气上升之气惟宗气尤为一身之主气起自气海下一寸五分上出于胃输散于五脏六腑若宗气不虚虽症重不死凡病患危笃之际而喘息奔急是宗气将绝有出无入也
清膈丸
治湿热气滞黄芩 黄连(各五钱) 香附(一两五钱) 苍朮(二两)用栝蒌仁捣烂和米丸如绿豆大热水送下三四十丸
正气天香散
治妇人一切气痛乌药 陈皮 紫苏 干姜(各一钱) 香附(二钱)为末调服二钱
木香槟榔丸
方见痢疾
苏子降气汤
治气不升降痰涎壅塞气逆作痛发喘川归 甘草 前胡 浓朴(五分) 肉桂(三分) 陈皮(七分) 半夏 苏子(一钱)
姜二片枣二枚
二陈东加减
治诸气气在胸臆为痞满刺痛伏梁 本方加枳实黄连桔梗栝蒌木香气在下焦为奔豚七疝 本方加桃仁山楂栀子茴香橘子川楝荔枝气在两胁攻筑作痛 本方加青皮柴胡芍药龙胆草气在中焦为痞满胀急 本方加木香浓朴槟榔枳壳
平胃散
平敦阜之气
四物汤
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气疾
疝气
疝有七寒水筋血气狐癞专诸肝经与肾无干子和七疝办之详悉但一例施攻下之法其言非是古方自素问之下皆以为寒以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收而不行所以作痛东垣丹溪独断以为湿热在经郁而至久又外得寒气不得疏散所以作痛此发前人所未发故治法宜却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而以寒因热用之法立分处治其湿热又当分多寡而治湿则肿多癞疝是也又有因痰饮食积死血郁结为痛及因水气作肿者亦有挟虚而发者其脉沉紧豁大无力当以参术为君佐以疏导药
七疝见症
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睪丸而痛得之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卧硬石或风冷处使内过房久而无子宜用温剂水疝者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如水晶或痒而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之饮水醉酒使内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冷水令人为疝宜当逐水筋疝者阴寒肿胀或溃为脓里急筋宿或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出白如精随溲而下得于房室劳伤及邪气所使宜降心火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两旁横骨两端约纹中俗名便痈得之重感夏秋火燠劳于内使气血流溢渗入浮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和血之剂气疝者其状上连肾 下及阴囊多得于号哭忿怒则气郁而胀号哭怒罢即气散者是也宜散气之剂小儿亦有此疾俗名偏坠得之于父或老或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禀胎病也此症难治狐疝者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腹入囊中如狐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症出入往来上下正如狐相类也亦如气疝大同小异宜用逐气流经之剂癞症者其状阴囊大如升斗不痒不痛得之于地气卑湿江淮最多宜去湿之剂女人阴户凸出虽亦此
治疝通用效方
陈 皮 青皮 小茴 柴胡(各七分) 玄胡 橘子(各八分) 黄柏 山楂 龙胆草 神曲(各五寒疝加吴萸(一钱) 乌头(八分)去黄柏水疝加猪苓 苍朮 泽泻筋疝加大茴香 黄连 连翘(各七分)泻心火血疝加桃仁 红花(各八分)
气疝加乌药 香附(各八分)去茴香狐疝加乌药(八分) 草豆蔻仁(五分)与气疝同治癞疝加苍朮 白芷 川芎(各七分)凡治疝辨寒热痛而不止主寒或作或止主热
小茴 川楝 玄胡 黄柏 橘子 柴胡(各五钱) 青皮 甘草(各三钱) 龙胆草山楂(各二钱)
上末面糊丸桐子大人虚加茯苓白朮(各五钱)
疝气神方
(其痛甚至上冲如物筑塞心胸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黄(火熔化即投水去毒取起研细兼用荔核炒黄为末陈皮同前共三味研末以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淡酒下其痛立止亦不可过也)
治癞疝不痛方
南星 苍朮 神曲 白芷 山楂 川芎 枳实 半夏 海藻 昆布 姜三片
枇杷叶 野紫苏叶 椒叶 苍耳子叶 水晶蒲 桃叶五味共煎洗诸疝即消痛止
补脾理疝方
治久疝原起于疟渐发小腹胀剧阴囊痛此肝克脾而成疝久不消难独以疝气治之当清白朮 茯苓 扁豆 薏仁 山楂肉 神曲 白芍 青皮 玄胡 栀子仁 川楝加橘子七分煎服
脚气
内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盖脾主四肢足居于下多受其湿湿郁成热湿热相缚其病多矣然有因外得者有自内生者其为湿热之患则一见症恶寒发热状若伤寒但足胫红肿筋挛掣痛举步艰难此为别耳轻者止于足痛重者由足痛入阴器抵少腹历胁肋上头又甚者则香港脚冲心误治立殒治法以防己饮为主方两臂痛者加威灵仙两胁痛者加胆草风加萆 湿加木瓜苡仁食积流注加山楂神曲麦芽足气冲心防己饮合四物汤或东垣健步丸外有足根痛者此属肾虚又非香港脚论也防己饮内用生地犀角以心火下流与湿热相缚故用耳治香港脚忌补气及淋洗香港脚自外得者山岚卑湿涉水骤雨及湿热之地足先受之湿郁为热故发动为痛自内生者瓜果茶水酒浆油面及煎炙有湿有热先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流湿热直行于足以脾脉主四肢也故肿为湿痛为火不易之论也
防己饮
黄柏 苍朮 白朮 防己(各七分) 生地 槟榔 川芎(各五分) 犀角屑 甘草梢 木通内有热加黄芩七分 热甚及天时暄热加石膏 痰加南星竹沥姜汁 大便秘加桃仁 小便秘涩加牛膝木瓜薏仁酌而用之 如常肿者专主于湿热 治肥人必加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