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集验方


  新肉即生。洗疽之方甚多。惟此方为最效。然轻者仍用生甘草煎浓洗。

  〔玉红膏〕 白芷。(五钱)归身。(二两)紫草。(二钱)甘草。(一两二钱)血竭。轻粉。

  (各四钱)白蜡。(二两)真麻油一斤。先以前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勺内慢火熬药微枯色。

  细绢滤去渣。将药再煎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亦化。遂倾入碗内顿冷水中。候少顷。将研细轻粉投下搅匀。收口生肌。长肉。诚外科收敛药中之神品也。(凡用收敛收口药。须看疮内新肉淡红色糁入。好后无患。紫色者尚须提毒。)

  〔治一切腐肉〕 巴豆。(二十粒去壳及细皮炒黑存性)雄黄二分共研极细。取少许糁腐肉上。一日夜即去。(麻油调涂亦可。即乌金膏。去腐生新之宝也。)

  〔肿毒烂不住者〕 白盐梅同皂角烧灰存性为末。四围箍之。 发背烂见五脏。用大鲫鱼一个。去肠。入羯羊粪其中。烘焙焦黑为细末。糁之疮口自收。昔有人溃烂将死。人传是方。用之即效。后屡试皆验。须脓少生肌时用之。

  〔治 肉瘀突〕 南硼砂。(黄色者一钱)入冰片少许研细。灯草蘸药点之。 如恶疮死肉不消成紫黑突出高起。乌梅肉捣烂。入蜜少许。摊纸贴之。恶肉即收。永无后患。

  〔治一切痈疽不收口〕 红粉霜。(四钱即三仙丹)乳香。(二钱炙去油)没药(二钱炙去油)儿茶。(二钱)珍珠。(一钱入豆腐蒸过布包捶碎研细)俱为细末。先用甘草汁洗净。棉花拭干。将药末糁上。外用膏药贴之。一日一洗。此药能提毒生肌。脓未尽时即可用。 或只用乳香。没药。(俱炙去〔制红粉霜法〕 水银一两。焰硝一两。明矾一两。俱研细。与水银拌匀。入铁锅内。

  用浓瓷碗覆之。盐泥封碗口。晒干。不令些微透气。用石一块压之。文武火烧三炷香。常看泥干有缝。即以湿衣补之。忌孝服月妇鸡犬见。候冷升在碗上者即三仙丹。能治一切肿毒。

  及刀伤跌破成脓者。皆用少许糁入疮口。上以膏药盖之。未溃者能化脓。已溃者能提毒收口。

  不须换药。如加入朱砂雄黄。(各水飞三钱)同升。即五仙丹。利于收口。凡升就一年后。

  用入疮不痛。急用者以井水飞之。

  〔一切痈疽痔漏恶血不止〕 琥珀。(二三分) 研极细末糁上。即能止血收口。脓水不干。用黄蜀葵花煎汤洗。 如多年不瘥。及翻花疮。用马齿苋捣烂敷上。多次即效。

  〔一切肿毒脓尽虚不收口〕 鳖甲。( 存性) 研极细末。糁入疮口即效。 地鳖虫。

  (新瓦上焙焦)研极细末。掺上即效。并治刀斧伤久不收口。 如年久不收口成管者。用不见天以膏盖之。即愈。

  〔多年恶疮肉顽不收口〕 久年锻石研末。鸡蛋清和成块。 过。再研姜汁调敷即敛。 蜣螂一个。 焦研极细。糁入即敛。漏疮皆治。 上好松萝茶一撮。先用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在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人参末拌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日即收口。

  〔诸疮成管〕 大蒜梗烧灰存性搽患处。其管即退。

  〔诸疮久溃〕 丝瓜老根熬水洗之。数次即愈。

  〔豆豉饼〕 治一切肿毒硬而不溃。溃而不敛。及顽恶年久不敛。用江西豆豉研末。唾津和饼。如三钱浓。一钱大。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之。干则再易。如背疮以漱口水调饼铺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毒。不问阴阳至稳之方也。如有不效。必气血虚败也。

  〔溃后煎方〕 凡疮毒已溃之后。不生肌而色赤甚者。乃血热也。四物汤。(熟地当归各三钱川芎一钱芍药二钱)加黑山栀。连翘。各二钱。 色白而无神者气虚也。四君汤。(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当归。黄 。各二钱。 晡热内热。阴血虚也。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各二三钱。 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四物四君汤相合。加黄肉桂各一钱。)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门) 烦热作渴。饮食如常。

  胃火也。竹叶黄 汤。(淡竹叶二钱。人参黄 生地当归麦冬芍药甘草 石膏炒黄芩各一钱。)

  若败肉去后。新肉微赤。四沿白膜者。乃胃中生气也。但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 如毒深溃浅。红肿未退者。仍宜金银花。黄 。当归。甘草。各等分。水酒各半煎浓。分病上下。食前后日二服。不问老少虚实皆可服。

  〔巴膏方〕 治发背。对口。搭手。疔疮。肿毒仙方也。象皮。穿山甲。(各六钱) 人头发。(一两二钱)山栀子。(红者八十个去壳) 血竭。儿茶。(研各二钱)真番 砂。(一钱五分研末)桃、柳、榆、桑、槐、五种树枝。每种七条。三寸长。麻油二斤。将树枝煎枯。

  取出树枝。再入头发象皮穿山甲煎化。再入山栀煎枯。用绢袋滤去渣。将前油复入锅内。熬沸去火。少定入炒过黄丹半斤搅匀。将锅取起。再入血竭。儿茶。 砂。细细搅匀。用冷水一盆。将药倾入水内。用手扯药千余遍。换水数次。拔去火气。保存瓷罐内。临用温水荡开摊贴。不用火烤。如存地下年余。不用水拔。每净油一斤。入黄丹四两。夏用五两炒枯加入。

  〔紫云膏〕 治一切肿毒初起。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愈。白芨。白蔹。马钱子。商陆根。

  黄柏。蓖麻仁。独活。羌活。生大黄。(各一两) 生地。当归。血余。(各四两)用麻油四斤。春夏浸三日。入桃、柳、桑、榆、槐枝。(三寸许。各三十段。) 每净油一斤。加炒黄丹五两收之。(一切膏药熬好。浸入尿缸内愈久愈妙。)

  〔鲫鱼膏〕 治百样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拔毒收敛。牛脚合。(二只)羊角。(二只)猪脚合。(三十个)穿山甲。番木鳖。南星。赤芍。白芨。(各一两)商陆。地丁。白紫英花。(即夜合花各一两五钱)巴豆肉。(五钱)大黄。(四两)蓖麻仁。(二两)生地。当归。

  (各二两)元参。(三两)鲫鱼。(一尾约十两重)用麻油五斤。将药煎枯滤去渣。再熬滴水成珠。

  每净油一斤。入炒黄丹五两收之。

  〔神效当归膏〕 治一切发背肿毒。汤火疼痛。生肌止痛。去腐生新。其效如神。凡洗拭换膏。必须预备即贴之。新肉畏风故也。当归。生地黄。(各二两) 白蜡。(一两)用麻油六两。先将当归。生地。各一两入油内煎黑去渣。又将二味各入一两。煎至微焦复去渣。乃入蜡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用涂患处。以纸盖之。如有死肉剪去。则生肌尤速。

  〔疔疮〕 症有十三种。色有青黄赤白黑。(青疔发于目下。黄疔发于口唇。赤疔发于舌根。白疔发于鼻右。黑疔发于耳前。)因发于五脏。色故有各别。内一种名三十六疔。(其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赤色。初生一个。日增一个。若满至三十六个。则药所不治。

  急疗之得生。)复有暑疔。火疔。气疔。冷疔者。皆以其时候缓急浮实之不同。但初起疮心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凡人一二日间恶寒发热。四肢沉重。心惊眼花。或遍身麻木。头痛呕逆。稍异如常。须宜遍身寻认。如有小疮突起如钉。即是疔也。大抵起紫 者多。起堆核者少。发于手骨节之间。其症最急。或肩或腰或足稍缓。初生用黄豆入口嚼。无豆腥气者是疔。即吃菜油一钟。保无性命之忧。生两足者。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者。多有红丝至腋。生唇面口内者。多有红丝入喉。以针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急宜用针于血丝尽处挑破。使出恶血。若红丝已近心者。即挑破疮头。用铁锈三钱。(生铁上衣也。)牡蛎二钱。青盐一钱为末。以灯盏内油调搽。其丝自回。凡疔初起。急用针刺中心至痛处出毒血。

  并刺疔四畔十余针出恶血。即以蟾酥丸一粒。(方见治痈疽。)研碎糁入。上以巴膏。(无则拔毒膏。)贴之。 或用大蒜片贴疮口。用艾丸不拘壮数灸之。若灸而不痛。去蒜贴疔灸之。

  如灸或刺之后。宜服乳香一两。(炙去油。) 绿豆粉四两和匀。每服三钱。甘草浓汤下。即护心散连下数服。可免毒瓦斯攻心。迷闷呕吐。并服通利药。(乳香。木香。沉香。丁香。香附。黄 。射干。连翘。升麻。独活。桑寄生。甘草。木通。)各一钱。水煎服。或蟾酥丸之类。 如针之不痛。其人眼黑。或见火光若呕。直视谵语如醉者。皆不治。 凡人暴死。

  取灯遍照其身。若有小疮。即是疔毒。宜急灸之。并服蟾酥丸。可以得生者。

  〔治疔急救方〕 家菊花叶捣汁一碗。(冬间用根。)生甘草四钱。另煎浓汁半钟和入菊汁内服之。重者二三次。再无不效。(如一时无鲜者。以茶菊四两。甘草四钱煎浓服。)肘后方云。生疔垂死者。菊汁入口即活。 苍耳子及梗内虫冲酒服。至验。 外用蜣螂一个。巴豆一粒。同捣极烂敷上。即能拔去疔。 苍耳根白梅肉。同研烂敷疔上。即能拔疔。 陈年露天铁锈。研极细末。将银针挑破疔头一孔。纳铁锈末于内。仍将皮盖好。少顷黑水流尽。

  有白丝如细线。慢慢抽尽疔根即愈。 虾蟆。(取肝胆一副。)加银朱五分。麝香五厘。共捣敷疔上。干即易之。数次即消。蝼蛄虫捣烂敷疮上。疔即拔。 仙乔草。紫花蒂。 草。

  各〔疔疮毒瓦斯入腹呕吐〕 苍耳草。(根叶共捣。) 服之即效。

  〔嘴唇上疔疮〕 将两腿腕中紫黑筋。用针刺出恶血。即消。

  〔疔疮针刺之后余毒走散作肿〕 郁金。白芨。白蔹。大黄。白芷。(各四两)黄柏。(二两)轻粉。(五钱)绿豆粉。(一两)俱为细末。蜜水调涂四围。凡疔毒点化毒丸之后。如无巴膏及拔毒膏。宁用白芨为细末。放在瓷碗内。入水沉下如糊。涂纸上贴之。切勿用生肌膏。 出脓血之后。中如黑陷漏疮。四围死肉不去。不生肌者。仍不治。

  〔血疔〕 刺破血出不止。用真麻油一钟服下。即止。

  〔麻子疔〕 其状肉起头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始末皆痒。忌芝麻麻油着麻衣。

  仍照前法治之。

  〔刀镰疔〕 其状如韭菜阔。长一寸。左侧肉黑如烧烙。忌铁器针刺。仍照前法治之。

  〔暗疔〕 疮头凸红。人气昏狂。乌 根当行路者取二尺。去皮捣烂。井华水调下一盏。

  服后泻一二次立效。

  〔鱼脐疔〕 丝瓜叶。葱白。(连根)韭菜同捣烂取汁。以热酒和服。渣贴腋下。病在左手贴左腋。右手贴右腋。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在中贴心脐。用绵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散矣。须令人抱住。恐其颠倒。则难救矣。

  〔食牛马六畜毒生疔〕 昏狂欲死者。用乌 叶或根捣汁一二碗服之。得泻即愈。不泻再服。

  〔疔疮恶毒攻心烦燥作渴〕 青靛。(无灰净者二两)雄黄。(五钱)苍耳子。(烧灰二钱)

  俱研细。每服二三钱。蜜水调下。可以护心。

  〔疔疮危笃〕 土蜂房。(连子全个)蛇蜕一条。(全)入瓦罐中。黄泥固济。火 存性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少顷。腹中大痛。痛止。其疮已化为黄水矣。危笃者两服愈。轻者一生姜。(二两)和匀。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浓服。解毒尽为度。即生疔走黄将死者。加牛蒡子一两。乳香没药各五钱。和匀服之。即可回生。 凡生疔毒。忌孝服月妇。并安息麝香。汤火气。臭气触犯。更忌风寒、房事、荤腥、油腻、生冷等物。若有不谨。则痛不可忍。亦且难治。 疔症由于恣食浓味。或食自死六畜等肉。或人汗入肉而食之。或感蛇虫之毒。皆致生疔。人事者咸宜避之。

  〔水疔〕 蜗牛同菊叶捣烂敷之。(如无菊叶。以野苎麻嫩头代之。)初生白头痛而兼痒。

  亦带黑色。不在部位。不发寒热易治。

  〔对口疮〕 大鲫鱼一尾。入瓷器内捣烂。再加头垢二三两拌匀浓敷上。中留一孔。外以纸贴之。一二日即愈。 膨皮鱼连肠骨捣烂敷上。即散。 至重昏沉者。虾蟆一二个连肠骨捣烂。加白矾末二三钱。拌匀浓敷之。中留一孔。或干或臭即易之。甚者一二十次。再无不消。屡试神验。 芭蕉根四两洗净捣烂。热酒冲服。渣敷患处。 鲜茄蒂七个。鲜何首乌等分。水煎服。一服出脓。二服即敛。 老母鸡出窠热屎。(抱小鸡蛋时佳。)涂之即愈。

  〔肺痈〕 咳时膈上隐隐作痛。吐咯如脓血臭秽乃是。鲜橘叶捣汁一盏缓缓服之。吐出脓血即效。 鱼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神效。兼治鱼口。 金丝荷叶捣汁。生白酒冲服亦效。

  大鲫鱼。(重半斤者两尾。) 剖开洗净。入白果仁。(去心衣即银杏。) 塞满鱼腹。用苎线扎紧。每日饭上蒸熟食之。不拘次数。以好为度。(鱼内勿用盐) 白花百合洗净捣汁。每日用一碗。不拘时呷之。服七日后即见效。芥菜卤久窨地中百年者。每日服数匙。白汤下神效。

  惟嘉兴府城中大家藏之。即转成肺痿者。服之即效。(愈后忌食荤一年。白鲞。鸭蛋。萝卜终身忌。)

  〔肠痈〕 小腹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 赤微肿。小便如淋。汗出憎寒。脉气紧实者。用明矾。(四两)肥皂。(十五个 存性)雄黄。(一两)大黄。(一两酒拌蒸。)

  为末和匀。每服三钱。酒煎金银花五钱下。有脓从大便中出。无脓暗消。不泄再服。(若腹肚胀。大转侧闻有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出。或大便下脓血。皆恶症不易治。) 如脓出收口。白木耳淡煮猪大肠食之。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