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集验方


  时时以鹅翎润痛处。痘痂易落无痕。

  〔痘疮不靥及痂靥不落〕 猪骨髓。白蜜。共捣匀。火上熬三五沸退凉。用鸡翎刷上。

  数次即落。 如不能脱靥。用乳香房内焚之。

  〔痘痂不落肿而成斑痕者〕 马齿苋。(捣汁)猪脂油。(熬净)石蜜。各等分。共熬成膏。

  涂肿处即消。并治痘后肿毒。

  〔落靥后 痘疤痛痒〕 马齿苋。(捣汁一碗)冰糖。(一两)猪脂油。(三钱)绿豆。

  赤小豆。(研末各五钱)先将苋菜汁同豆末熬成膏。加入糖油和匀涂之。

  〔出汗不止〕 牡蛎粉。贝母。(各五钱)粳米粉。(一升)和匀。绢袋盛。周身扑之即止。

  〔痘有浆时腹泻〕 大魁栗。(以酒坛头黄泥和湿火煨熟)服之即止。

  〔痘中出蛆〕 桃叶。(不拘多少揉软)盖在痘疮上。并垫身下即消。或用真麻油滴一点痘上。即消尽不再生。(并治夏季一切疮毒皆效。)

  〔痘疔〕 凡痘中数颗不起。变黑而痛者痘疔也。绿豆。菀豆。(各四十九粒各烧存性)

  珍珠。(一分。入豆腐内煮过研细。)油发灰。(二分)俱为极细末和匀。用胭脂水调成膏。先以银针挑破痘疔。拭去紫血。敷药疔上。 升麻煎浓汤去渣。将胭脂浸汤内。揉出红汁。即以脂棉蘸汁。时时涂之。

  〔暑天火痘〕 遍身皆红者是。白花地丁捣汁。白酒冲服。并治痘喘。用水煎服甚验。

  〔痘后余毒〕 初发红肿。用赤小豆。绿豆。黑大豆。(各等分) 为末。醋调时时敷之。

  如已成痈毒。四围涂之即消。

  〔痘毒〕 即高肿不宜开刀。 大虾蟆。(一个取皮) 中用针穿五七孔。盖在毒上。

  燥则易之。至三四个立消。并不再发。(冬月在乱石下。或沿河近水石岸寻之。) 羯羊屎以新瓦洗净置屎于其中。上下以瓦覆定。慢火炙燥。烟尽存性。研细末。香油调敷。

  〔痘毒溃烂〕 百合。(焙研细末) 糁之。 自溃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

  人参。黄 。白术。(炒各一钱)甘草。(三分)加姜一片。枣二枚。水煎食远服。以好为度。

  〔痘后疳蚀疮〕 遍身及肢节生疮。脓水不绝。鹅口茧。(不拘多少) 将生明矾末。

  装入满。火烧枯为末。干糁疮口内即敛。

  〔痘后面疮〕 密陀僧。白僵蚕。白芷。鹰矢白。白附子。(各等分) 研极细末。以水调敷。 凡痘后不宜即吃豆腐。鱼腥。肥肉。多食致泄脾气。

  〔麻疹发散〕 樱桃核。(四十九粒) 敲碎。葱头一个。水煎服。即能透发。 分开顶门。内有红筋瘰挑破。即闷者易出。 如发时腹泻。只宜清解。不宜止泻。用西河柳五钱。

  水煎服。 如闷疹发不出。喘嗽烦闷躁乱者。用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疹〔治疹不透〕 头面眼眶肿胀。气喘命在顷刻者。以熏法治之。生葱头。(斤许连须捣烂。) 放在盆内〔儿大盆大。葱亦加多。〕 盆上用木架将小儿睡在盆架上。然后将滚水冲入盆内。以葱气熏儿周身。稍温即抱起。此法须在密布帐中。勿受一线风吹。直待汗干。即得透发全好。(须防小儿手足入滚水。) 杏仁。(十粒去皮尖。研细末。) 酒酿。(乃酒初酿之酒母。不可误服烧酒酒浆)调服发喑疹最效。

  〔冬月麻疹〕 因寒不得发透。喘渴闷躁者。麻黄。(去节汤泡过)用蜜酒拌炒八分。

  加入治疹药中。一服立透。

  〔误吞诸虫〕 饮靛青水即泻出。

  〔腹内虫积〕 槟榔为末。清晨蜜水调服。 使君子肉。(半生半熟)每日食数粒。榧子切片多吃甚效。如觉咬痛。(痛时恶心吐水流涎。时痛时止者。为虫痛。) 用五灵脂二钱。

  白枯矾五钱。研匀。每服一二钱。不拘时服。以好为度。

  〔寸白虫〕 色白两头尖长三五分不等。常从肛门口出。槟榔。(八两)榧子。(一斤)

  木香。(一两)俱切片微炒为末。每服二三钱。先吃素三日。择初三四五更先吃炙肉。口中嚼汁咽下。

  卷四

  外科

  〔总论〕 外科最重者莫如痈疽。最急者莫如喉风疔肿。患之者生死立见。痈者壅也。

  大而高起属乎阳。其发红肿广大者痈也。(痛而实者为热。痛而痒者为寒。) 发于六腑易治而难瘥。(浅而大者为痈。深而恶者为疽。) 疽者沮也。平而内发属乎阴。其发猛恶。其初发也。形如黍粟粒大。白色焦枯。触之而痛应心者疽也。最不可轻忽。难治而易痊。如其不痛。更为恶症。所发之处。最忌发背。发脑。发鬓。发眉。发颐。初生之时。便觉壮热恶寒。

  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疮必重。若得起居平和。饮食如故。便利调匀者。为易治。一寸以上曰痈疽。一寸以下曰疮疖。(发热于皮肤之间。浮肿根小。即大亦疮疖。) 大抵痈属热宜凉药。(已溃勿服。) 疽属寒宜温补之药。

  〔背疽〕 初起之时。不拘日期。阴阳肿痛。即用独头大蒜。(切片如二三钱浓。)安于疮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一换蒜片。不论数十百壮。) 大痛者灸至不痛。麻木不痛者。

  灸至痛时方止。最宜早觉早灸。过七日则无效。 如背疽赤热肿痛。莫辨其头者。但以湿纸覆于背上。立候视之。其纸上有先干处。即是疮头。如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捣成膏。

  作饼铺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盖艾火能使毒瓦斯随火而散。(凡毒初起皆可灸。

  惟头顶以上属阳明。断不可灸。) 若失之于初。疮势以成。又当审其虚实寒热。实热则清之。虚寒则温之。得毒散脓溃。方为可治之症。(痒极者。用针刺破。挤出恶血。数次得痒止即易治。)

  〔托里护心丸〕 灸后即宜多服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两二钱)

  朱砂。

  (六钱水飞)琥珀。(一钱)俱为细末。先将黄蜡化开。入药末和匀。须众手为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滚水下。日三服。可免口舌生疮黑烂等症。凡痈疽毒症。多进数服。已成者最能止痛。未破者即能内消。不问阴阳老少。皆可服。(原方用白矾末一两。黄蜡七钱。化蜡众手为丸。每服三十丸多服神效仙方也。)

  〔一切痈疽发背对口〕 不论阴阳平肿。无名肿毒皆治。大虾蟆。(一个。毒大者。二三个。生于住屋檐下者佳。冬天为乱石下。或河沿口石缝中。)入明矾二三钱。连肠肚同捣烂。浓涂四围。中留一孔。毒重者一二时后即臭。再取捣换。以好为度。至重昏沉不知疼痛者。更换十余次。再无不效。是能收提散毒至稳方也。

  〔发背肿硬痛深〕 槐米。(五两鲜者更佳)炒黄微。乘热入酒二碗。煎十余沸。去渣热服。取汗即愈。未成者二三服即消。已成者三四服即减轻。渣捣敷患处。惟胃寒者不连服。

  甚神效。 肿硬脉实。邪在内者。用大黄。(不拘多少。一半火煨。一半生用。)生甘草节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空心温酒调下二三次。以疏利为度。

  〔阴疽外势平而不起色黑黯〕 艾叶。(一斤)硫黄。雄黄。(各五钱)以水同煮半日。

  捣烂候温敷上。冷则再煮。易十余次不痛者知痛。如痛在肉里者。肿痛出外可生。 猪胆汁。

  (炒〔痈疽半阴半阳〕 肿不甚高。积日不消。白芷。石菖蒲。赤芍药。(炒各二两) 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一两)俱为末。葱头煎浓汤。调涂四围。即肿出高起易治。

  〔一切痈疽发背〕 由七情内郁而生。蕴热在内。热气逼人。服之极验。并治乳痈乳疖尤效。远志。(米泔浸洗去心)焙燥为末。每服三钱。酒一杯。煎数沸。澄清饮。渣敷患处。

  以好为度。

  〔蟾酥丸〕 治一切痈疽发背疔毒恶症。此药服之。不痛者即痛。如痛者即止。昏愦者即醒。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真有回生之功。乃恶证之至宝也。宜备施之。

  蟾酥。(生取晒干二钱用时烧酒化开)轻粉。(五分)枯矾。铜绿。胆矾。寒水石。乳香。(箬上炙去油)没药。(箬上炙去油)麝香。(各一钱)蜗牛。(二十一个)朱砂。(三钱)上药俱为细末。照合太乙丹法。于端午七夕静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再同蟾酥和匀。方入群药。共捣极匀。丸如绿豆大。每服(轻者三粒。重者五粒。)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吐于男左女右手心。

  包〔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无名肿毒。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者即溃。此止痛消毒通用之神方也。不论虚实老幼皆可服。穿山甲。(炮黄)白芷。防风。天花粉。赤芍药。归尾。

  贝母。皂角刺。生甘草。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重者加重。)金银花。陈皮。(各三钱) 在背俞用角刺为君。如在胸次。加栝蒌仁三钱。在四肢金银花为君。如疔毒。加草河车根三钱。将各药水酒各半煎浓。再将乳没研细。入药调服。日进二服。侧睡片时即效。

  如阴毒平而不起者。去花粉。银花。 如热甚脉实。大小便秘者。加疏利之药。

  〔七厘散〕 治一切无名恶毒。诸药不效者。赤练蛇。( 灰存性) 研细末。米糊为丸。

  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症重者加至十四粒。好酒下四五服全消。此方甚效。孕妇忌服。

  〔大归汤〕 治一切痈肿大毒。初起者立消。已溃者止痛收功。服下立效。大全当归。

  (一两切片)生黄 。金银花。(各五钱)生甘草。(二钱)水酒各半煎浓温服。重者日二服。

  上部藤。

  (五两。用木槌微捣不可碎。)甘草节一两。水二碗。入瓦罐内慢火煎至一碗。加生酒一碗。

  再煎十数沸。分二次一日服尽。得两便通利即效。如不利再服。(此方神效。)

  〔一切痈疽肿毒围药〕 不拘部位。红肿高起者。用野苎麻根。(取白嫩者。) 赤小豆。

  (痛。

  如大痛者可以止痛。 大虾蟆一个取皮。包四围。中留一孔。二三次其效甚速。不论阴阳皆治。 活蜗牛。(不拘个数。) 入银朱二钱。同捣烂敷四围。 活蜗牛百个。以井水一钟同入净瓶内。自晚封闭至晓。其水如涎。调真蛤粉涂四围。治发背效。 葱白捣烂。和蜜调匀。涂四围。轻者即效。端午日取苍耳草。(根叶风干。研细。或烧存性。) 重阳日采芙蓉叶。风干为末。等分和匀。蜜水调涂四围。即消。 芙蓉叶捣汁。和生白酒服。将渣敷上即消。或用芙蓉根切片煎酒服。随量饮更效。 黄瓜放在滴卤内。发背初发时。将黄瓜切薄片贴上。一周时一换即消。 发久破烂不住。用花椒煎汤。或甘草汤洗去烂肉。亦用黄瓜粘贴。

  一日一换。二三日内可收口。 发背诸药不效。芭蕉根捣烂敷之。效。

  〔秘方托里散〕 治一切疮毒。始终常服。不致内陷。至效仙方也。栝蒌。(大者一个捣碎)当归。(酒拌炒)黄 。(盐水炒)白芍。生甘草。(各一两五钱)熟地。天花粉。金银花。

  皂角刺。(切片炒各一两)每用五两。以无灰酒五茶杯入瓷器内。浓纸封口。再以油纸重封。

  置汤锅内盖煮至药香。取出。每日分服。直至疮愈为止。(此方药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

  且不动脏腑。不伤血气。不问阴阳肿溃。屡用屡效之妙。)凡治背疽脑疽。势甚者。先用蒜法灸之。若脉实大小便秘者。先用疏通而后用此。其功甚捷。若火毒已退。不作脓不溃者。

  更宜托里。如溃而不敛脓清者。又宜峻补。如十全大补汤之类。

  〔定痛散〕 一切肿毒发背痛不可忍。服之即止。白芷。(未溃五钱已溃二钱五分)贝母。(未溃二钱五分已溃五钱)水酒各半煎浓服。 外用鲜山药。(一两)白糖霜。大黄。(各四钱)

  俱研细。

  甚者。用赤练蛇。(火 存性。研末。不犯铁器。) 加姜黄。藤黄。各研细。米醋调敷。即能止痛。

  〔透骨丹〕 治一切痈疽肿毒。坚硬不溃。此药立能溃脓。蟾酥。硼砂。轻粉。巴豆。

  (各五钱)蜗牛。(二个)麝香(一分)先将巴豆研如泥。次入蜗牛麝香再研。后入各药研极细。

  以瓷瓶收藏。每用少许。以乳汁化开。先用银针轻轻拨破。挑药米粒许纳于疮口。外用清凉膏贴之。即溃。 凡疮未破。先湿热脓水淋漓不得卧者。用菖蒲晒干为末涂之。鲜用亦可。

  〔替针散〕 一切肿毒。不出头。不穿破。用蛾口茧。(出过蚕蛾者一枚烧灰。) 酒调服自出头。切不可多服。二三枚即出二三头。 雄麻雀粪。(头尖挺直者是也。)同赤小豆为末调敷之。自破。 痒肿无头。用皂角刺烧灰。酒下三钱。嚼黄蜀葵花子三五粒即穿。

  〔透脓散〕 一切痈疽肿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生黄 。(四钱)穿山甲。(炒末一钱)

  川芎。当归。(各二钱)皂角刺。(一钱五分)水二碗。煎一碗。随病前后服。入酒一杯同服。

  即出毒。

  〔猪蹄汤〕 洗一切痈疽杖疮溃烂。去恶肉。黄芩。白芷。赤芍药。当归。羌活。甘草。

  露蜂房。(有蜂儿者佳各等分)看毒之大小。每用两许。先用猪前蹄二只。(重一斤许者)并水六碗。煮蹄软为度。去油只取清汁。入前药两许。再前十数沸。去渣。以旧 片温洗。恶肉随手而下。宜避风。忌人口气吹之。并忌月妇孝服。及猫犬入病患房。次用抿脚挑玉红膏于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黑膏贴护。早晚洗换两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腐肉自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