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所以心得之而掌热,脾得之而唇口干燥。故曰其证唇口燥。故知之。药用温经汤者,因半产之虚,而积冷气结,血乃瘀而不去,故以归芍芎调血,吴茱桂枝,以温其血分之气,而行其瘀。肺为气主,麦冬阿胶,以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正脾气。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唯温经,故凡血分虚寒而不调者,皆主之。)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二两) 麦冬(
卷十上 经带门
胶艾汤
(金匮) 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或损伤冲任,月水过多,淋沥不断。
方见卷十下胎产门妇人之经,虽从下出。实由心胃之气主之,故升降有期。今曰漏下,是无期也。所漏者黑,物通紫为
卷十上 经带门
柏子仁丸
(良方) 治经行复止,血少神衰。(女子善怀,每多忧思。忧多则伤心,心伤则不生血而血少。血少则肝无所藏,而冲任之脉枯,故经闭不行也。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逼肺,心气不得下降,故月事不来。)柏子仁(去油) 牛膝(酒浸) 卷柏(五钱) 泽兰 续断(二两) 熟地黄(一两)蜜丸,米饮通经闭。
卷十上 经带门
升阳举经汤
(东垣) 治崩漏。身热,自汗,短气,倦怠懒食。(此由劳伤所致。)补中益气汤(见气门)加白芍黑山栀姜枣煎。
补中汤以益气升阳,退热收汗。加芍药以剑阴,黑栀以清热。
又东垣兰室秘藏升阳举经汤。黄 当归白术(各三钱) 羌活防风 本(各二钱) 独活附子(去皮尖研) 红花右尺脉按之空虚,是火亦亡。见热证于口血,切补命门之下脱
卷十上 经带门
固经丸
(良方) 治经行不止,及崩中漏下,紫黑成块。(冲任为经脉之海,若无损伤,则阴阳和平,气血调适矣。若劳动过度,损伤脏腑,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经多暴下。
或由阴虚阳搏,为热所乘,攻伤冲任,血得热则妄行也。脉数疾,小为顺,大者为逆。紫黑成块者,热甚而反兼水化,非寒也。玉机微义曰:血得寒则凝,既行而紫黑,故知非寒也。
龟板(炙四两) 芍药(酒炒) 黄柏(酒炒三两) 黄芩(二两) 香附(童便浸炒)樗皮(两半)经多不止者,阴气不足以制胞络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虚而挟热也。紫黑成块以制
卷十上 经带门
通瘀煎
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结等证。
(三五钱)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二钱) 木香(七分) 乌药(一二钱) 青皮 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加酒一二小盅。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钱,或吴茱萸五分。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一二钱。微热血虚者,加芍药二钱。血虚涩滞,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二十粒。(去皮尖。)或加苏木延胡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一二三钱,或朴硝蓬术亦可。
卷十上 经带门
连附四物汤
(丹溪) 治经水过期,紫黑成块。(紫,血热也。黑,热甚也。过期而成块,气或风冷乘之也。若淡白者,虚也,或挟痰停水以混之也。如烟尘豆汁屋漏水,混浊模湿痰也。)四物汤(见血门。)加香附黄连。(四物以益阴养血,加黄连以清血热,香附以行气郁。)四物加芩术汤。(亦名温六合丸。)治经水过多。(黄芩抑阳。白术补脾。脾能统血。)四物加芩连汤。治经水适断,五心烦热,经来色黑,或如豆汁。(如豆汁者,热兼湿也。
芩六
卷十上 经带门
调经饮
治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五钱) 牛膝 山楂(二钱) 香附 青皮 茯苓(一钱五分) 如因不忌生冷,而寒滞药一钱。或
卷十上 经带门
正气天香散
(绀珠) 治一切诸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妇人多忧故气病为多。气为血帅,气滞则血亦不能行,故月候不调。)香附(八钱) 乌药(二钱) 陈皮 苏叶(一钱) 干姜(五分) 每五六钱煎。
乌药陈皮,专入气分而理气。香附紫苏,能入血分而行气。引以干姜,使入气分,兼入血分
卷十上 经带门
毓麟珠
治妇人血气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或带浊,或腹痛,或腰酸,或饮食不甘,瘦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种子诸方,无以加此。
甘草 川芎(一两) 熟地(蒸捣) 菟丝子(制) 当归(四两) 杜仲(酒炒) 人参白术(土炒) 茯苓 芍药(酒炒) 鹿角霜 川椒(二两)为末,蜜丸弹子大。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亦可。如经迟腹痛,宜加破故纸,(酒炒)肉桂各一两。甚者再加吴茱萸五钱,或加龙骨一两。(醋 。)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或炮姜。(随宜)有郁怒气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香附(酒炒)二两,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钱。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断地骨皮各二两,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送下,
卷十上 经带门
启宫丸
治子宫脂满,不能孕育。(妇人肥盛不孕,往往因此。)芎 白术 半夏曲 香附(一两) 茯苓 神曲(五钱) 橘红 甘草(二钱) 粥丸。
橘半白术,燥湿以除其痰。(肥而不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陈为君,而加气血药也。)香附神中也
卷十上 经带门
抑气散
(严氏)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证。头晕,膈满。(凡人血气和平,则无诸疾。苟血少气多,壅于胸膈,则满。上攻于头,则晕。)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甘草(炙) 茯神(一两) 每服二钱。
经曰:高者抑之。香附能散郁气,陈皮能调诸气,茯神能安心气,甘草能缓逆气。气得其平而之
卷十上 经带门
五物煎
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急痛,产难经滞等证。此即四物汤加肉桂也。
当归(三五七钱)熟地(三四钱) 白芍(二钱 酒炒)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三钱) 如兼胃或丁香木香砂仁仁,或酒炒红花
卷十上 经带门
牡丹皮散
(良方) 治血瘕。(瘀血凝聚而成,伏于隐僻之处,盘结胶固,须破血活血之品治丹皮 桂心 归尾 延胡索(三分) 牛膝 赤芍药 莪术(六分) 三棱(四分) 水酒各半煎丹皮桂心赤芍牛膝,以行其血。三棱莪术归尾延胡,以行其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气血周流
卷十上 经带门
芎归六君子汤
治经水后期。其来涩少,形体肥盛。(体肥而经水后期涩少者,气虚而痰滞当归 川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红 半夏 加姜煎。
二陈治其痰滞,参术补其气虚,(气行则痰行。)芎归活其经血。
卷十上 经带门
逍遥饮
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者。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枣仁(二钱) 芍药 茯神(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炙) 陈皮加酒炒香附一二
卷十上 经带门
如圣散
治崩漏不止。(凡非时血行,淋沥不已,谓之漏下。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谓之崩有五色以应五脏。)棕榈(烧) 乌梅(一两) 黑姜(两半) 每服二钱。乌梅汤下。
涩能止血,故用棕榈。酸能收敛,故用乌梅。温能守中,故用干姜。黑能止血,故并用。
卷十上 经带门
人参荆芥散
(妇宝) 治血风劳。(血风劳者,血脉空疏。感受风邪,寒热盗汗,展转不已,劳也。)人参 白术 熟地 枣仁(炒) 鳖甲(童便炙) 羚羊角 枳壳 柴胡 荆芥(五分)防风陈来章曰:血中之风,荆芥防风散之。木盛生风,羚角柴胡平之。阴虚发热,地黄鳖甲滋之枣仁
卷十上 经带门
固下丸
(子和) 治赤白带下。(带下起于风寒湿热所伤,入于胞中,或中经脉,流入脏腑。
阴虚阳竭,营气不升,卫气下陷,滞于下焦奇经之分,因带脉而得名,故曰带。赤者属血,白者属气,其状如涕,相连而下。言带者,亦病形也。有湿热流滞下焦者,有肝肾阴淫湿胜者。有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者。或思想无穷,而为白淫者。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小腹之下者。病本虽殊,皆为气血虚损,营卫累滞而成也。)樗皮(两半) 白芍(五钱) 良姜( 黑) 黄柏( 黑三钱) 粥丸,米饮下。
陈来章曰:樗皮苦燥湿,寒胜热,涩固下。故赤白带因于湿热者,用之为君。(古方有苍柏气,
卷十上 经带门
白芷散
(良方) 治赤白带,滑脱不禁。(良方曰:带下由于风寒湿热所伤。伤肝经者,色青如泥。伤心经者,色赤如津。伤肺经者,色白如涕。伤脾经者,黄如烂瓜。伤肾经者,黑如血。)白芷(一两 ) 海螵蛸(二两 ) 胎发(五钱 ) 酒调二钱。
白芷辛温燥湿而祛风,乌贼咸温收湿而和血,发者血之余,补阴消瘀, 黑又能止血也。
卷十上 经带门
当归煎丸
(严氏) 治赤白带下,腹中痛,不饮食,羸瘦。(此血虚有热之证,法当凉补。脉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本枯。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漏不当归 熟地 阿胶(炒) 续断 白芍(炒) 牡蛎( 粉二两) 地榆(炒黑三钱) 醋糊丸。米归芍熟地续断阿胶,补肝滋肾,以治血虚。牡蛎地榆,清热收脱,以止带下。赤芍酸寒,能
卷十下
胎产门
(王节斋曰:调理妊妇,在于清热养血。白术补脾,为安胎君药。条实黄芩,安胎圣药,清奉当
卷十下 胎产门
胶艾汤
(金匮) 仲景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忽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此概言妇人下血,宜以胶艾汤温补其血。而妊娠亦其一,但致病有不同。无端漏下者,此平日血虚而加客邪,半产后续下血不绝,此因失血血虚,而正气难复。若妊娠下血,因瘕者固有之。而兼腹中痛,则是因胞阻。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气不相顺,非症痼害也。故同以胶艾汤主之,养阴补血,莫如四物。血妄行,必挟风而为痰浊。胶以骡皮为主,能去风,以济水煎成,能澄浊。艾性温而善行,能导血归经。
甘草以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阴,三味之力也。而运用之巧,实在胶艾。)干地黄(六两) 艾叶 当归(三两) 芎 阿胶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 水五升,清酒加干姜二两千金翼治又方阿胶一斤,蛤粉炒,艾叶数茎,亦名胶艾汤。(良方)治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
卷十下 胎产门
当归芍药散
(金匮) 治妇人怀妊,腹中 痛。(音鸠,又音绞,急痛也。)芍药(一斤) 泽泻(半斤) 茯苓 白术(四两) 当归 芎 (三两)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痛者,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急痛矣痛
卷十下 胎产门
桂枝茯苓丸
金匮云: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动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血不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徐忠可曰:妇人行经时遇冷,则余血症者,谓有形为征。然症病女人恒有之,或不在子宫,则仍行经而受孕,经断即及三月,将三月也。既孕而仍见血,谓之漏下。今未三月,而漏下不止,则养胎胎动也。假使胎在脐下,则真欲落矣。今在脐上,是每月凑集之新血,因症气相实非胎病,故曰症痼害。宿疾难愈曰痼,无端而累之曰害。至六月胎动,此宜较前三月,经水利时,胎动下血,则已断血三月不行,乃复血不止,是前之漏症反坚牢不去,故须下之为安耳。)桂枝 茯苓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 等分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桂枝芍药,一阳一阴,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症症所症
卷十下 胎产门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 治妊娠呕吐不止。
干姜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诸呕吐酸,皆属于火。此言胃气不清,暂作呕吐者也。若妊娠呕吐不止,则因寒而吐,上出
卷十下 胎产门
橘皮汤
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恶阻以闻食而呕,责之脾虚。呕吐以食入复吐,责之有火。
诸逆冲上,属于火也。乃厥阴之血,既养其胎。少阳之火,虚而上逆也。)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十八铢) 生姜(一两) 浓朴(十二铢)竹茹能平少火,浓朴能下逆气。橘皮生姜,所以开胃。人参白术,所以益脾,开胃益脾,欲
卷十下 胎产门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恶阻者,恶心而妨阻饮食也。此是下部气血不足,复盗脾胃之气,以固养胎元。故令脾胃自弱,一闻谷气,便恶心而妨阻也。)半夏 生姜(三十铢) 干地黄(十八铢) 旋复花 白芍药 人参 芎 细辛 橘皮甘草半夏生姜,能开胃而醒脾。地黄芎芍,能养阴而益血。人参甘草,能和中而益气。橘皮桔梗以其
卷十下 胎产门
钩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