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陈皮(一钱五分) 贝母(二三钱敲碎) 胆星(一二钱) 海石 木通(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头面红赤,烦痰火闭结,大

  卷九上 除痰门

  茯苓丸

  (指迷方) 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脾主四肢,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半。如一时未易成,但以姜汤下。

  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化痰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手疲涎丹

  卷九上 除痰门

  控涎丹

  (三 因一名妙应丸) 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 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蓬术。

  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痈肿得气为用赖痰

  卷九上 除痰门

  辰砂散

  (灵苑) 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诸痫因惊恐忧怒,火盛干心,痰塞心窍,发时卒倒搐掣,叫吼吐涎,食顷乃醒。身热脉浮在表者,阳痫,属六腑,易治。身冷脉沉在里者,阴痫,属五脏,难治。其实痰火与惊而已,癫狂亦由于此。)辰砂(光明者一两) 乳香(光莹者) 枣仁(五钱炒) 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加人参一两

  卷九上 除痰门

  三子养亲汤

  (韩 )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痰不自动,因火而动,气有余便是火。

  上壅,故喘。痰火塞胸,故懒食。)紫苏子(沉水者) 白芥子 莱菔子 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为君。

  白芥子除痰,紫苏子降气,莱菔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吴鹤皋先攻矣。

  卷九上 除痰门

  常山饮

  (局方) 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初起不宜截,截则邪气未尽,变生他证,发久则可截之。)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 姜三片,枣二枚,服。一方有良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行痰。阴阳不和则胜之剂也知母明。

  痰,络于用则老人须在梅穿山则入脾

  卷九上 除痰门

  截疟七宝饮

  (易简) 治实疟,久发不止,寸口脉弦滑浮大者。(脉弦为肝风,滑为痰,浮为大为阳。若脉沉细微涩者,禁用。)不问鬼疟食疟,并皆治之。

  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 等分。用酒水各一盅,煎熟。丝凡疟将来但疟之来常山能吐老痰积饮,槟榔能下食积痰结,草果能消太阴膏粱之痰。陈皮利气,浓朴平胃,青曰凝用寒何于

  卷九上 除痰门

  涤痰汤

  (严氏)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心在窍为舌,心别脉系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脉挟舌本。三脉虚,则痰涎乘虚,闭其脉道,故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三脉亡血,不能荣养而喑者,又当加补血药。风痰塞其经络,舌强不能言,其证为重。若壅热上攻,舌肿不能转者,其证为轻。)半夏(姜制) 胆星(二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七分)心脾不足,风邪乘之,而痰与火塞其经络,故舌本强而难语也。人参茯苓甘草,补心益脾而使实有风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窍者,有风寒壅滞者,致舌本木强。又有气虚血虚肾虚,及老人暴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补汤加菖蒲远志。)

  卷九上 除痰门

  星香散

  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 为末服,或加全蝎。

  南星燥痰之品,制以牛胆,以杀其毒。且胆有益肝胆之功,(肝胆之经属风木。)佐以木香,肝风

  卷九上 除痰门

  牛黄丸

  治风痫迷闷,涎潮抽掣。(风暑湿,或感风寒者,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郁而生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数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螈 抽掣目斜,或随脏气作六畜之声。)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麻(钱半)牛黄清心解热,开窍利痰。天麻防风南星全蝎,辛散之味。僵蚕蝉蜕,清化之品。白附头面逐风麝牛之,

  卷九上 除痰门

  贝母丸

  消痰热,润肺止嗽,或肺痈肺痿,乃治标之妙剂。

  贝母(一两) 为末,用砂糖或蜜和丸,龙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贝母或粟

  卷九上 除痰门

  清肺饮

  治痰湿气逆而咳嗽。(肺受火伤,则气逆而为咳。脾有停湿,则生痰而作嗽。病有六腑之殊,而其要皆归于肺。以肺为五脏华盖,下通膀胱,外达皮毛,为气之主,而出大法新嗽脉浮为表邪,宜发散。脉实为内热,宜清利。脉濡散为肺虚,宜温补。久嗽利,以致肺胃俱虚,饮食不进,宜温中助胃,兼治嗽药。素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五脏六腑,俱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风寒暑湿之邪,自内传脏腑,而为嗽也。有自内发者,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肺为气出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嗽也。然风寒暑湿,有不为嗽者,盖所感者重。不留径伤脏腑,而成伤寒温热诸病。七情亦有不为嗽者,盖病尚浅。只在本脏,未传入伤寒以有嗽为轻,而七情饥饱之嗽,必久而后发也。)杏仁(去皮尖)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橘红(五分) 加姜煎。

  火嗽加青天冬。午二冬,竹见血,多用沙参。

  此治嗽之通剂也。杏仁解肌散寒,降气润燥。贝母清火散结,润肺化痰。五味敛肺而宁嗽,

  卷九上 除痰门

  清气化痰丸

  治热痰。(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痰随火而升降。故治痰者,必降其者,必顺其气也。)半夏(姜制) 胆星(两半)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去皮尖) 栝蒌仁(去油)黄芩(酒炒)此治痰火之通剂也。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栝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之反气为

  卷九上 除痰门

  苏子降气汤

  (局方)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利为气主,火升克肺,故气高痰涌,或喘或嗽,甚则呕血也。火炎津枯,有升无降,故利。又有气痛便秘,用通剂而愈不通,故暂通复秘。因而下血者,亦当顺气,气顺则当求温暖之剂。)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姜炒) 橘红 当归(一钱) 甘草(炙) 肉桂(五分) 加姜煎。一苏子前胡浓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除痰,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亦能发表,既以上盛上盛胶各之剂

  卷九上 除痰门

  定喘汤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则令人哮喘。

  束于表,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故膈热气逆。声粗为哮,外感之有余也。气促为喘虚而不足也。)白果(三十枚炒黄去壳) 麻黄(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白皮(蜜炙) 苏子(二钱) 杏仁(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热宜清,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功也

  卷九上 除痰门

  七气汤

  (三因方名四七汤) 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喘,或攻冲作痛。(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之病令人气结痰聚,阴阳不得升降,故有痞满喘咳冲攻等证。)半夏(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汁炒三钱) 茯苓(四钱) 紫苏(二钱) 加姜枣煎。

  气郁则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气化痰为先。半夏辛温,除痰开郁。浓朴苦温,降气散满。

  紫苏而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三因)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寒热眩晕,

  卷九上 除痰门

  四七汤

  (局方 亦名七气汤。) 治七情郁,痰涎结聚。虚冷上气,或心腹绞痛,或膨胀喘急。(针经云: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人参 官桂 半夏(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李士材曰:夫七情过极,皆伤其气。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独异者。盖郁久则浊气闭塞,谋虑之国老(

  卷九上 除痰门

  白金丸

  治癫狂失心。(癫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为阴。此病多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难经云:诸阳为狂。诸阴为癫。)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薄荷糊丸。

  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疾已矣。

  卷九上 除痰门

  百花膏

  治喘嗽不已,或痰中有血,虚人尤宜。

  百合 款冬花 等分蜜丸,龙眼大。临卧姜汤下,或噙化。加紫菀百部乌梅,名加味百花膏款冬泻热下气,清血除痰。百合润肺宁心,补中益气,并为理嗽要药。

  卷九下

  杀虫门

  (风字从虫。虫。风化也。湿热郁久则生虫,腐草为萤,陈麦为蛾之类。果实外壳完整,虫呕益者

  卷九下 杀虫门

  乌梅丸

  (仲景) 治伤寒厥阴证,寒厥吐蛔。(伤寒脏厥者死。脏厥者,脉微而厥。至七八肤冷发躁,无暂安时也。蛔厥者,蛔上入膈则烦,须臾复止,得食则呕而又烦,蛔闻食臭出也,此为脏寒。当自吐蛔,与乌梅丸,温脏安蛔。)亦治胃腑发咳,咳而呕,呕甚则长出,亦主久痢。

  乌梅(三百枚) 细辛 桂枝 人参 附子(炮) 黄柏(六两) 黄连(一斤) 干姜(十两) 川蜜丸。蛔得酸则伏,故以桂附姜椒,温其中脏成蛔厥。宜理中汤,加药中,微加苦寒纳上逆不相顺接,而下利之证云:手之三阴,从腹走腹。是三阴三阳,俱相

  卷九下 杀虫门

  温脏丸

  治诸虫积既逐而复生者,多由脏气虚寒。宜温健脾胃,以杜其源。

  人参(随宜用) 川椒(去闭口者炒出汗) 白芍(酒炒) 茯苓 细榧肉 使君子(煨取肉) 槟为末,神曲糊丸二两。

  卷九下 杀虫门

  集效丸

  (三因) 治虫啮腹痛,作止有时,或耕起往来。(腹痛有作止者,虫啮则痛,不啮则止也。耕起往来者,虫不安其位也。)大黄(炒两半) 鹤虱(炒) 槟榔 诃子皮 芜荑(炒) 木香 干姜(炒) 附子(七钱五分)虫喜温恶酸而畏苦,故用姜附之热以温之,乌梅诃皮之酸以伏之,大黄槟榔芜荑鹤虱之苦以

  卷九下 杀虫门

  蜡虫丸

  治诸虫积胀痛黄瘦等病。

  芜荑 雷丸 桃仁 干漆(炒烟尽) 雄黄(微炒) 锡灰 皂角(炒烟尽) 槟榔 使君子(等饼,丸绿豆大

  卷九下 杀虫门

  使君子丸

  治虫胀腹痛,及食劳发黄,喜食茶米炭土等物。(饮食停滞,湿热蒸郁,则生诸胀满啮痛,或发黄身肿,喜食生米茶叶土炭者,虫之所嗜也。)使君子(去壳二两) 南星(姜制) 槟榔(一两) 上药合炒。如喜食生米,用麦芽一斤炒。喜之以甘,

  卷九下 杀虫门

  獭肝丸

  (肘后 治鬼疰传尸痨瘵,此五疰之一。其证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无不恶,死后传入,乃至灭门。)獭肝(一具,须从獭身取下,不尔多伪。)阴干为末,滚水服以二钱。日三。

  吴鹤皋曰:獭肝治鬼疰。此何以故?凡物恶人而僻处,昼伏而夜出者,皆阴类也。故假之以鼠皆以能

  卷九下 杀虫门

  扫虫煎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青皮 小茴香(炒) 吴茱萸(一钱) 槟榔 乌药(一钱五分) 细榧肉(三钱碎) 乌梅(二个)八分,去渣,随或先啖牛肉脯

  卷九下 杀虫门

  化虫丸

  治肠胃诸虫为患。(肠胃之中,无物不容。所以变生诸虫者,缘正气虚弱,或误食之物,或湿热蒸郁而成。犹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义也。)鹤虱 胡粉(炒 楝东引未出土者) 槟榔 芜荑 使君子(五钱) 枯矾(二钱五分)为末。

  卷九下 杀虫门

  消渴杀虫方

  (夷坚志) 治消渴有虫。

  苦楝根 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煎。空心服,虽困顿不妨。取下虫三四条,类蛔消渴一证,有虫耗其津液而成者。盖饮醇食炙,积成胃热,湿热生虫,理固有之,临病宜谛

  卷九下 杀虫门

  雄槟丸

  治腹痛胃痛,干痛有时。(干痛者,不吐不泻而但痛也。有时者,淡食而饥则痛。

  而饱则否,此为虫也。)雄黄 槟榔 白矾 等分,饭丸,每服五分。

  雄黄之辛毒,槟榔之苦降,白矾之酸涩,皆杀虫之品也,故合用以治之。(吴鹤皋曰:古方也。

  虫吐也。

  葙子也。

  卷十上

  经带门

  妇人诸病,本与男子无异。而其有异者,则唯经带胎产之属,不得不另详方论。此外杂证,药,

  卷十上 经带门

  温经汤

  (金匮) 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金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唇口干燥人起属也无发因而少腹里急,下多亡阴者有之,腹满脾虚者有之。用手烦热,阴虚者有之。若唇口乃营气所主,下利之病,不应见此。然而有是证,又合之少腹里急,手掌烦热,明是血瘀而火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