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良方) 治螈 ,胎动不安。(螈 ,手足抽掣也。热为阳,风主动,肝风相火为病也。)钩藤钩 当归 茯神 人参(二钱) 桔梗(钱半) 桑寄生(五分) 风热加黄芩栀子柴胡白术钩藤之甘寒,以除心热,而散肝风。柴胡桔梗之辛凉,黄芩栀子之苦寒,以平少阳厥阴之风
卷十下 胎产门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 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
当归 贝母 苦参 等分。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从来小便难,伤寒热邪传里则有之,必先见表证。或化源郁热者有之,上必见渴。中气不化如故故以臣。
全
卷十下 胎产门
羚羊角散
(本事方) 治妊娠中风,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张,名子痫。(阴主静,阳主动。风,阳邪也。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故有搐搦眩冒反张之证。)羚羊角屑(一钱) 独活 防风 芎 当归 枣仁(炒) 茯神 杏仁 薏仁(五分)木香羚羊角之辛凉,以平肝火。防风独活之辛温,以散风邪。茯神酸枣以宁神,当归川芎以活血
卷十下 胎产门
紫苏饮
(严氏) 治胎气不和,凑上胸腹。腹满头痛,心腹腰胁痛,名子悬。(由下焦气实,相火旺盛,举胎而上,上逼心胸也。)苏叶(一钱) 当归(七分) 芎 芍药 人参 陈皮 大腹皮(五分) 甘草(二分) 加姜煎芎归芍药,以和其血。苏橘大腹,以顺其气。气顺血和,则胎安矣。既利其气,复以参甘养
卷十下 胎产门
天仙藤散
(陈景初) 治子气。(妇人冲任素受血风,因妊娠而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趾出黄水,病名子气,非水也。)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 香附(炒) 乌药 陈皮 甘草(炙) 等分。加紫苏三叶,木瓜生天仙藤之苦温,疏气活血,能解血中之风气。香附乌药陈皮之辛温,以行郁气。紫苏生姜之
卷十下 胎产门
白术散
(全生) 治子肿,面目肢体,虚浮如水状。(胎中挟湿,水与血搏,湿气流溢,面目肢体浮肿,亦名胎水。原因烦渴引饮过多,或泄泻损伤脾胃,脾虚不能制水,五六个月多有之。)白术(一钱) 姜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五分) 为末,米饮下。指迷方有桑白皮,无白水病当令上下分消,姜皮橘皮,辛而能散,使水从毛窍出。腹皮苓皮,淡而能泄,使水从溺
卷十下 胎产门
鲤鱼汤
(千金)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白芍(三两) 上细锉片,以鲤鱼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滓,空心服按此方用归芍以养血,苓术以实脾,姜橘以和胃。止用鲤鱼汁以利水,绝不杂用利水之药,
卷十下 胎产门
竹叶汤
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名子烦。(受胎四五个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俱能乘肺以致烦躁,胎动不安。亦有停痰积饮,滞于胸膈,致令烦躁者。)麦冬(钱半) 茯苓 黄芩(一钱) 人参(五分) 淡竹叶(十片) 如有痰者,加竹沥少许。
竹叶清烦,黄芩消热,麦冬凉肺。(心火乘肺,故烦出于肺。) 茯苓宁心,人参补虚。
妊娠心
卷十下 胎产门
紫菀汤
(良方) 治子嗽。
紫菀 天冬(一钱) 桔梗(五分) 甘草(炙) 桑白皮 杏仁(三分) 竹茹(二分) 入蜜,温子嗽由于火邪,当以清火润肺为务。桔梗桑皮之凉以泻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炙草
卷十下 胎产门
安荣散
(本事) 治子淋,心烦闷乱。(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得通利,故淋。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烦闷。亦有因房劳,内伤胞门,冲任虚者。宜八珍汤,或肾气丸等方。)人参 细辛(一两) 当归 甘草 灯草(五钱) 木通 滑石 麦冬(三钱) 为末,每二钱,麦冬汤调下。
陈来章曰:虚热宜补,故用人参甘草之甘。淋 宜通,故用木通灯草之渗,滑石之滑。
肺燥天气下为雨,上下交,阴阳和,而后便能通也。)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
卷十下 胎产门
胎元饮
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脾肾两亏,而胎不固者,此方最宜。盖胎元不固,皆因脾虚,而因肾虚者,为尤多。)人参(随宜) 当归 杜仲 芍药(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五味子补骨脂之属。气分虚甚者,倍白术,加黄 。
但分,加枸二钱
卷十下 胎产门
固胎煎
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屡堕胎者。
黄芩(二钱) 白术(一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砂仁(五分) 陈皮(一钱) 芍药(一钱五分
卷十下 胎产门
凉胎饮
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
生地 芍药(二钱) 黄芩 当归(一二钱) 枳壳 石斛(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甘草(七
卷十下 胎产门
参术饮
(丹溪) 治妊娠转胞。(转胞者,胎逼及胞,压在一边,胞系转戾。脐下急痛,溲数或闭也。因气血虚弱,痰饮壅滞以致之。)当归 熟地黄 芎 芍药 人参 白术 陈皮(留白) 半夏 甘草(炙) 加姜煎。
空心服气虚补以四君,血虚补以四物,痰饮消以二陈,使气得升举,而胞自通也。(丹溪曰:转胞因思重则焦不之,利小又法。将孕妇倒竖,胎转而小便自通矣。
卷十下 胎产门
表实六合汤
(海藏) 治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紧,太阳经病。
四物汤(每味一两) 麻黄 细辛(五钱)凡妇人伤寒,六经治例皆同。有怀妊者,则以安胎为主。药中有犯胎者,则不可用也。
海藏治表四物四两,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名表虚六合汤。治妊娠伤寒,表虚自汗,(地骨皮凉血,风湿各七胡黄黄五太阳经曰参五炒)两,知母五钱阿胶后,四肢适证。(歌
卷十下 胎产门
当归散
(金匮) 妊娠有宜常服者。(妇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及数半产难产者,并宜服之。胎无疾苦,临盆易产,产后百病,悉皆主之。)当归 芎 芍药 黄芩(一斤) 白术(半斤) 为末。酒调服。日二。
冲任血盛,则能养胎而胎安。归芎芍药,能养血而益冲任。又怀妊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无所方加之以
卷十下 胎产门
达生散
(丹溪 亦名束胎散) 妊娠八九月,服数十剂,易生有力。(诗曰: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达,小羊也。其生甚易。产难多因气血虚弱,营卫滞涩,服此则易生如达矣。)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 人参 白术(土炒) 紫苏(一钱) 甘草(炙二钱) 大腹陈皮(川芎,夏加当归芍药,以益其血。人参白术,以益其气。腹皮陈皮,紫苏葱叶,以疏其壅。气血不虚不若贫则触运尔贴,公主名束过,临月门户不救兔脑有有用蛇蜕灰者,有用笔头灰者,有用百草霜者,有用伏龙肝者,有用凿头灰者,有用蓖麻子贴于足心者,有手握石燕者。虽曰各有深意,但烧灰而服者,徒劫燥其津液。手握足贴者,勿验尔。噫!平时失于将理,至于临产艰难,频以杂药催之,皆惑也。又回生丹,方书中大夸其催生之效,并产后种种功能,然不过破瘀之效尔。今世执而用之者,为害甚多,所以不录。)
卷十下 胎产门
殿胞煎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七钱或一两) 川芎 炙甘草 茯苓(一钱) 肉桂(一二三钱或五七分) 水煎热服。
者,加香一二钱。
芍药之寒之更寒者补过度,味酸而
卷十下 胎产门
猪蹄汤
(灵苑) 治乳少。
猪蹄(一支) 通草(一两)猪蹄咸能润下,通草淡能通穷。
卷十下 胎产门
当归补血汤加葱白方
治产后无乳。(乳者,血气之所成也。故气血充盛之妇,未尝无乳。
凡见无乳者,皆气体怯弱之妇也。古方中用穿山甲王不留行及漏芦等物,唯气血有余而兼壅当归(二钱) 黄 (一两) 葱白(十枚)当归黄 ,大补其气血,此养乳汁之源也。葱白辛温,直走阳明,以达于乳房,故用之为使
卷十下 胎产门
参术膏
(丹溪) 治产后胞损成淋沥证,或遗尿。
人参(二钱五分) 白术(二钱) 黄 (钱半) 茯苓 陈皮 桃仁(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用产后胞损,必令气血骤长,其胞可完。若稍迟缓,恐难成功。故以参 术草以补之,加陈皮之义思肌是气一
卷十下 胎产门
黑神散
(局方) 治产后恶露不尽,攻冲作痛。及胞衣不下,胎死腹中。(由血滞不行也。)熟地黄 归尾 赤芍 蒲黄 桂心 干姜(炒) 甘草(四两) 黑豆(炒去皮半升) 每服二钱前证皆因血瘀不行,熟地归芍之润以濡血,蒲黄黑豆之滑以行血,桂心干姜之热以破血。
(逆挟及去蒲黄黑豆,加茯苓钱半,吴萸五分,当归(全用)熟地各三钱,芍药(白者酒炒焦钱半)炙甘腹疼痛,治横生
卷十下 胎产门
清化饮
治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
白芍 麦冬(二钱) 丹皮 茯苓 生地 石斛(二三钱) 黄芩(一钱) 骨蒸多汗者,加地骨或黄柏栀
卷十下 胎产门
失笑散
(局方) 治恶露不行,心包络痛,或死血腹痛。(恶血阻而不行,上冲于包络,下阻于腹中,皆闷而作痛。)蒲黄 五灵脂 等分为末。煎膏。醋调服。
生蒲黄性滑而行血,五灵脂气臊而散血。(气臊入肝。)皆能入厥阴而活血止痛,故治血痛如本方各一两,加木通赤芍各五钱,每四钱,入盐少许服,名通灵散,治九种心痛。
卷十下 胎产门
清魂散
(严氏) 治产后恶露已尽,忽昏晕不知人。(产后气血虚弱,又感风寒也。)泽兰叶 炙甘草 人参(三分) 川芎(五分) 荆芥(一钱) 为末,温酒调下。更宜烧漆器,气血虚弱,故以人参甘草补其气。外感风邪,故以荆芥疏其风。(荆芥最散血中之风,故以故
卷十下 胎产门
当归羊肉汤
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名曰蓐劳。
黄 (一两) 人参 当归(七钱) 生姜(五钱) 用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药煎服。如恶参 补气而固卫,当归养血而调营。生姜辛温,引气药入气分而生新血。羊肉甘热,用气血有去类伤或软生食务)除人参黄 ,用羊肉一斤生姜五两当归三两,名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治产后腹中痛,
卷十下 胎产门
返魂丹
(产宝 即益母草膏丸) 治胎前产后,一切诸病,及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小暑日,益母草花正开时,连根采收,阴干,用花叶及子。石臼捣下。
奔痛无力艾汤益母草功擅消水行血,去淤生新,利大小便,故为经产所需。然其性辛散寒滑,唯血滞血热消疔分风则行
卷十下 胎产门
免怀汤
(欲摘乳者,此方主之。妇人之血,上则为乳,下则为经。欲摘乳者,通其月事,汁下行,免乳胀之苦矣。)当归尾 赤芍药 酒红花 酒牛膝(各五钱)四味皆下行导血之品,故以用之。名曰免怀者,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
卷十一上
婴孩门
(小儿之病,与大人无异。唯初生保护及痘疹等证,不得不另集方法,以便施用。世俗所谓切不
卷十一上 婴孩门
初生拭口法
婴儿初生,急以绵裹指,拭儿口中舌上恶血秽露,谓之玉衔。若啼声一发,即病。(薛氏曰:婴儿初生,口含血块。啼声一出,随即咽下,而毒伏于命门。遇天热,或饮食停滞,或外感风寒发热等因,发为疮疹。急须于未啼时,用软帛裹指虽出痘亦轻矣。)又看舌下,若连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声不转,速或用苇刀子割之,微有血出,即活。若舌下血出多者,以乱发烧灰,同猪脂惠云,看齿根有黄筋两条,以苇刀割断。点猪乳佳,如儿口难开。先点猪
卷十一上 婴孩门
甘草下胎毒法
用粉甘草中指一节拍碎,以水二蚬壳,煎一蚬壳,以绵缠蘸,令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若服一蚬壳,不吐,即不须更服。不问婴儿虚实寒热,皆须服之。(心鉴言婴儿始生落草,服汞粉朱砂白蜜黄连牛黄,欲下胎毒。今人率承用之,不知今与古人不同。其药乃伤脾败阳之物,若与儿服,后必生异证。只宜用淡豆豉煎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气,消化乳食。薛氏预以甘草细切少许,临产时以覆温,收生之际,以软绵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下胎毒诸法。)
卷十一上 婴孩门
猪乳法
婴儿初生至盈月内,常时时旋取猪乳,滴口中佳。(猪儿饮母大便提后脚,离乳急即得。)
卷十一上 婴孩门
襁褓法
千金论云:小儿用父故衣,女用母故衣,勿使新绵,切不可过浓,恐令儿壮热,生痫,皆自此始。(巢氏云: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若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损伤。婴儿常藏在帷幔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婴儿皆当以故絮着衣,莫用新绵也。天气和暖无风之时,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令血和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又当习薄当从秋习之,不可于春夏卒减其衣,令儿受风寒。冬月但当着夹衣,及衲衣之类,加以旧绵。人家多爱子,乃以绵衣过浓,适所以为害也。又当消息,无令汗出,汗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