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良方集要


  第六十一章,梦与鬼交方论

  人禀五行秀气而生,承五脏神气而养,若调理失节,血气虚甚,则鬼邪干其正陪浞而不欲见人,时独言笑,或时悲位,是其侯也。

  脉息迟伏,或如鸟啄,或绵绵而来,不知度数,面颜不变,亦其侯也。

  愚按

  前症多由七情亏损心血,神无所护而然也,宜用安神定志等药,则正气复而神自安。

  若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亦局鬼崇也,宜炙鬼哭穴(以患人两手拇指相并用线紧扎,当合缝处半肉半甲间,灼艾炙七壮,若果是邪祟病者,即乞求免炙云我自去矣。)

  茯神散:治妄有所见,言语杂乱,时或昏昧痰热。茯神一两半炒、茯苓、人叁石菖蒲各一钱、赤小豆五分,右水煎服。

  桃仁丸:治与鬼魅交通,辰砂另研、槟榔、当归、桃仁各三钱、水银一钱枣肉个研令星尽、麝香、阿魏面 煨、沉香各半两,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桃仁汤下。

  辟瘟丹:虎头骨二两、朱砂、雄黄、雌黄、鬼臼、皂荚、芜夷仁、鬼箭羽、藜芦各一两,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及用一丸当病人户前烧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妙香散: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梦与鬼交,语言错乱,先服此以补气血镇心安神,然後以前方治之。

  第六十二章,妇人伤寒伤风方论

  伤寒之症,若气囗脉紧盛,即下之,人迎紧盛,即汗之,左关浮紧,亦当发其汗。

  若犯胃热,谵语喜忘,小腹满,小便自利,用抵当汤。

  胃实谵语,用承气汤。

  脉紧无汗名伤寒,胝缓有汗为伤风,热病脉洪大为中暑,用香需饮。

  脉细弱乌中喝,用白虎汤。

  胃实用承气汤。

  伤寒先服黄龙汤。不分男女,但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朴硝等类。

  凡用药病稍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

  愚按

  前症,当宗仲景先生治法,但胎前产後,须以安胎补益为主,须临症审之。

  黄龙汤:即小柴胡汤去半夏。

  桂枝红花汤:治伤寒发热,囗燥舌乾,经脉不来。桂枝、芍药、甘草炙各一钱红花二钱,右姜枣水煎服,良久再进,汗出可解。

  黄芩芍叶汤:治妇人内热,囗燥咽乾,腹满不食。黄芩炒、芍药酒炒、白术、熟地黄自制各一钱,右水煎,寒加生姜。

  当归汤:治伤寒喘急烦燥,或战而作寒,此阴阳俱虚,不可下,宜服此药。柴胡一钱、白术炒七分、人叁、甘草炒、赤芍药、当归各五分、五味子杵炒、木通各三分,右用水姜枣煎。

  泻心三黄汤:治伤寒六七日,内有燥屎,大便秘结,谵语目赤,毒气闭壅。大黄煨、黄芩炒、黄连炒各一钱,右水煎服,取微利。

  如目赤睛疼,加赤茯苓、竹叶。

  烧 散,治女子病新瘥与男子交者,名曰阴易。其证则裹急冷痛,头重不举目中生花,或头面烘热,耳中蝉鸣,胸中烦闷,甚者百节解散。用男子旧徒裆看左腹者,剪取一块烧灰,每日三服,白汤下,男子病,则以女人者。如不应用叁附汤。

  第六十三章,妇人热入血室方论

  妇人伤寒伤风发热,经水适来,昼则安静,暮则谵语,有如疟状,此为热入血室治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宜服小柴胡汤。

  若脉迟身凉,当刺期门穴,下针病人五吸,停针良久,徐徐出针,凡针期门穴必泻勿补,肥人二寸,瘦人半寸也。

  愚按

  前症若因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而患前症者,亦用小柴胡加生地黄治之。

  血虚,用四物加柴胡。

  若病既愈而热末已或元气素弱,并用补中益气汤。

  脾气素郁,用济生归脾汤。

  血气素虚,用十全大补汤。

  附治验

  一、妇人经行,感冒风邪,昼则安静,夜则谵语,此热入血室也用小柴胡加生地黄治之顿安,但内热头晕,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愈。後因怒恼寒热胆语,胸腹胀痛,小便频数,月经先期,此肝火血热妄行,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而愈。

  二、妇人因怒,寒热头痛,谵言妄语,至夜益甚,月经暴至,此怒动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治之,神思顿清,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三、妇人经行,感冒谵语,或用发散寒凉之剂,前症益甚,月经不止,肚腹作痛呕吐不食,痰涎自出,此热入血室,而寒复伤胃也,用香砂六扈,及归脾而痊。

  乾姜柴胡汤: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热入血室,寒热如疟,或狂言见鬼。柴胡一钱、桂枝三分、姜根五分、牡蛎虾、乾姜炮、甘草炒各三分,右水煎,汗出而愈。海蛤散: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宜服此药,及真期门穴。

  海蛤、滑石虾水飞、甘草各二分、芒硝一两,右为末,每服二钱用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其结血自散,更用桂枝红花汤,发其汗则愈。

  第六十四章,妇人咳嗽方论

  夫肺为四脏之华盖,内统诸经之气,外司腠理皮毛,君外邪人於肺中,故令咳嗽富以脉息辨之,浮而弦者起於风,濡而弱者起於湿,洪而敕者起於热迟而沿者起於寒风者散之,湿者燥之,热者凉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

  愚按

  丹溪云:春是木气上升,夏是火气炎上,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当发散行痰、开腠理,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痰饮,随症加药。

  劳嗽,宜四物、加竹沥、姜汁。

  乾咳嗽,难治,此症乃酸郁火邪也,用苦梗开之,夏用补阴降火,不已则成劳上半日多嗽者,胃火也,用贝母、石膏。午後嗽者,阴虚也用四物加炒黑黄柏、知母。

  黄昏嗽者,火气浮於肺也,用五味子、五倍子。

  五更嗽者,饮食之火流於肺也,以贝母、软石膏。

  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气滞而病,宜养血疏肝精酸,用四吻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之类。

  嗽而胁下痛,宜疏肝气以青皮,挟痰直者,白芥子之类。血碍气作嗽者,桃仁大黄姜汁丸服。治嗽多用生姜,以其辛散故也。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以知母止嗽清肺,滋阴降火。

  夜嗽用清阴分之剂,若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耍去病根,此乃收 药也。

  窃谓前症,午前嗽属胃火盛,用竹叶石膏汤。

  胃气虚,用补中益气,加炒山栀。

  午後嗽,属阴血虚,用四物、黄柏、知母。

  肾水虚,用六味地黄丸。

  黄昏嗽,用四物、五味、麦门。并前丸。

  五更嗽,用六君。

  不得眠及两胁下痛,用六味地黄、补中益气。

  若因气虚,腠理不密,六淫所长,当 外邪而实脾土。

  若因心火太过,当伐肝木而滋肺金。

  若日肺金气虚,当补脾土而生肺气。

  若因肾水亏损,虚火炎上,官补肺肾以滋化源。

  大抵风邪胃火,此实热为患,易治,惟肺肾亏 ,此真脏为患,最难调治。

  附治验

  一、妇人素勤苦,冬初咳嗽发热,吐血盗汗,遍身作痛,或寒热往来用化痰降火之药,囗噤筋挛,此血本虚而药复损之耳,余用八味丸为主佐以补中益气,麦门、五味、山药,年馀而痊。

  二、妇人咳嗽发热,呕吐痰涎,日夜约五六碗,喘咳胸痞,燥渴不食,崩血如涌此脾土虚寒,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汤而愈。(全见女科撮要)

  三、妇人不得於姑患嗽,胸膈不利,饮食无味,此脾肺俱伤,痰郁於中也。

  先用归脾汤,加山栀、抚芎、贝母、桔梗,诸症渐愈,後以六君加芎、归、桔梗间服全愈。

  四、妇人咳嗽,早间吐痰甚多,夜间喘急不寐,余谓早间多痰乃脾虚饮食所化亍夜间喘意,乃肺嘘阴火上冲,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愈。

  五、妇人患咳嗽,胁痛发热,日晡益甚。余曰:此肝脾虚热而伤肺也,用加味逍遥散加熟地治之而愈。後因怒气劳役,前症仍怍,兼太阳痛,或寒热往来,或咳嗽遗尿此肺气虚而尿。脬夫制也,仍用前散,及地黄丸而瘥。

  六、妇人久咳嗽,面色痿黄,或时 白,肢体倦怠,饮食少思,稍多则泻此脾土虚而不能生肺金,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扁主。间佐以八珍汤三月馀渐愈,後寒邪喘嗽,胸腹作胀,饮食不入,四肢逆冷,此中气向虚不能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之所致也,遂用六君,加生姜、桔梗而愈。

  附方

  法制清气化痰丸:顺奸快脾,化痰消食。半夏、南星去皮尖、白矾、皂角乾姜各四两,右先将白矾等三味,用水五碗,煎取水三碗,却入半夏二味浸二日再煮,至半夏、南星无白点为度,晒乾。陈皮、青皮、紫苏子、萝卜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研、葛根、神曲炒、麦蘖炒、山查子、香附子。

  右为末,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茶汤任下。

  茯苓汤:治胸仲有痰饮吐水,心胸虚满,不能进食,茯苓、人叁、白术炒各三两枳实炒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右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加减小柴胡汤:治咳嗽寒热往来。柴胡、半夏、黄芩炒各一钱、甘草炒、乾姜炮各五分、五味子炒杵三分,用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治一切实火喘咳,脉洪大,或狂言烦躁,囗乾饮冷,喘急郑声目睛赤痛。黄连、黄芩、栀子、黄柏各二钱,用水煎服。

  栀子仁汤:治喘咳发热潮热,发狂烦躁,面赤咽痛。栀子仁、赤芍药、大青、知母各一钱、升麻、黄芩、石膏、甘草、杏仁各二钱、柴胡二钱半、豆豉百粒,用水煎服。

  麦门冬汤:治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胁胀满,五心烦热,麦门冬去心、桑白皮炒、生地黄各一钱、半夏、紫苑、桔梗、淡竹叶、麻黄各十分、五味子杵、甘草各五钱,右姜水煎服。

  第六十五章,咳嗽用温药方论

  经曰:「微寒为嗽,寒甚为肠癖。」古人立方,多用乾姜、桂心、细辛之属。

  若热在上焦而嗽,虚则为肺痿,实则为肺痈,或因血气不足,或因酒色厚味或因重亡津液,燥气焚金,故脉数发热,咳嗽脓血,宜辛温建中之属若用柴胡、鳖甲、门冬葶苈等药,则误矣。

  愚按

  丹溪云:「阴分嗽者,多属阴虚肺胀,不得眠者难治。肺痿专主补气,养血清金肺气有馀者,宜泻之以桑白皮为主,半夏、茯苓佐之。泻其有馀,补其不足,肺燥者当润之。属热者,桔梗、大力子、知母、鸡子清。声哑者属寒,细辛、半夏、生姜。

  肺虚者,人叁膏阿胶为主。阴不足者,六味地责为要药,或知母茯苓汤。阴虚气喘四物加陈皮、甘草,以降其气,补其阴。」

  窃谓前症,嗽而鼻塞声重,风邪伤肺也,用叁苏饮。

  面赤喘嗽,火克肺也,人叁平肺散。

  寒热交作,肝氧不和也,四君加知母、柴胡、桔梗。

  咳喘短气,肺虚也,人叁补肺汤。

  体倦少食,脾虚也,叁术补脾汤。

  囗乾咽燥,虚火上炎也,六味丸。

  大凡发热喘嗽,或咳唾脓血,饮食不入,急补脾肺,滋肾水,多有得生者。

  脉浮大而面色赤者,皆难治。

  脉浮短涩者可疗。

  叁苏散,治外感风寒,咳嗽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咳血叨血或痰嗽下止加黄芩、山栀,名加味叁饮。人叁、紫苏叶去梗、半夏姜汁拌炒、茯苓、陈皮、桔梗、葛根、前胡、枳壳麸炒一钱、甘草炙五分右姜水煎服。

  金沸草散:治肺绝受风,头目昏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荆芥穗七分、前胡、麻黄、旋覆花各七分、甘草、赤芍药、半夏各五分,用姜枣水煎服。

  定喘汤:治痰喘胸满,坐卧不安,声重鼻塞头昏。半夏曲、明阿胶炒、甘草炒各五分、罂粟壳一钱制、五味子杵炒、桑白皮炒、麻黄去节、人叁各三分,右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临卧服。

  金不换正气散:治肺胃血弱,咳嗽不已,喘满涎盛。罂粟壳一钱制、杏仁制、甘草、枳壳各五分,右生姜、乌梅水煎。

  录验橘皮汤:治肺伤冷湿咳嗽,喉中作声,上气头痛,陈皮、紫苑、麻黄去根、杏仁制、当归各一钱、桂心、甘草炒、黄芩各五分炒,用水煎服。

  华盖散:治肺感寒邪,咳啾声重,胸膈烦满,头目昏眩。苏子炒、陈皮、赤茯苓桑白皮炒、麻黄各一钱、甘草五分,用姜水煎服。

  千金五味子汤:治咳嗽皮肤乾燥,唾中有血,胸胁疼痛。五味子杵炒、桔梗炒、紫苑、甘草炒、续断各一钱、竹茹三钱、赤小豆一撮、生地黄、桑白皮各半两,右水煎服。

  知母茯苓汤:治咳嗽不已,往来寒热,自汗喘促,或肺痿。知母、茯苓各一两、五味子杵、人叁、薄荷、半夏、柴胡、白术、款花桔梗、麦门冬去心、黄芩炒各半两、川芎、阿胶、甘草炙各三钱,右每服一两,姜水煎。

  小青龙汤:治肺感寒,咳嗽喘息,加杏仁煎,有汗去麻黄、细辛。发热头疼脉沉细,或呕或 ,或利或 ,或小便不利,小腹满胀,喘嗽之圣药。

  第六十六章,劳嗽方论

  经曰:「感於寒,微则为咳,甚则为泄。」

  盖肺主气,合於皮毛,邪伤皮宅,则咳为肺病,传於各脏,以时受邪,肺为嗽脏邪易伤而难治其嗽有肺、心、脾、肾、肝、风、寒、支、饮、胆、之十种小有劳嗽者,华陀谓之邪嗽,孙真人谓之注嗽,此因酒色过度,劳伤肺经重者咯唾脓血,轻者时发时瘥,或先呕血而後嗽,或先咳嗽而吐血,此又挟邪传疰孙真人用通气丸,梦与鬼交,用四满丸。蛤蚧、天灵盖、桃柳枝、安息香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