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机按龙胆丸芦荟末。皆凉肝胆杀虫之剂。盖肝胆主风。又风木自甚则生虫。故治疳多此一人素饮酒。九月患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后数日脑项麻木。肿势外 。疡医处五香连且云不可速疗。俟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可平。四月如故。予曰。凡疮见脓。九死一生。果如医言。则束手待毙矣。且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当先火攻。然后用药。以大艾炷如两核许者。灸至百壮乃痛。次为处方。足太阳膀胱经其病逆。当反治。脉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 之。然寒受邪而又禁咸。遂以诸苦寒为君。甘寒为佐。酒热为因。用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淡渗以导酒湿。扶持秋令。益气泻火。以入本经药通经为引用。故以羌活、独活、防风、 本、连翘以解结。黄连、芩、柏、知母、酒制以泻火、生甘草泄肾火。补下焦元气。参、 、橘皮以补胃。但参、 、甘草配诸苦寒药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湿邪也。苏木、归尾去恶血。生地黄补血。酒防己除膀胱留热。泽泻助秋去酒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服之投床大鼾。日出乃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至疮痂敛。都十四日而已。

  机按脉之紧弦主疮痛。按之洪数主内热。大阳寒水而受阳热。故曰其病逆寒水之经。而用寒凉之药。

  故曰反治。此因脉因经因其所嗜而制此方也。

  一人患脑疽。势剧脉实。用黄连消毒散不应。以金银藤二两。水二钟。煎一钟。入酒半服之势去三四。再服渐退。又加黄柏、知母、栝蒌、当归、甘草节。数剂而溃止。加黄 、川芎、白芷、桔梗数剂而愈。(机按此条凭脉而治也。)

  一人脑疽。其头数多。痛不可忍。服消毒药不应。更以金银花服之。即鼾睡。觉而势去。再四剂而消。一人所患尤甚。亦令服之。肿痛顿退。但不能平。加黄 、当归、栝蒌仁、白芷、桔梗、甘草节数剂而愈。

  前条因治不应而变法。后条因症而处治。

  一人脓将成。微痛兼渴。尺脉大而无力。此阴虚火动之症。彼谓心经热毒。自服清凉降。愈炽。复求治。乃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五味、麦门、黄 。及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以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妇脓成不溃。胀痛欲呕。饮食少思。急针之。与托里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脑疽不甚痛。作脓。以托里消毒。脓成针之。补以托里药亦愈。(此凭症也。)

  一老人脓清兼作渴。脉软而涩。予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黄 、五味。彼不信。乃火之剂。果反作呕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投前汤。月余而愈。(此脉凭症也。)

  一人未溃兼作渴。尺脉大而无力。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黄 、麦门四剂而渴减。又与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用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症也。)

  一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许。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脉。血气衰。进托里药消毒数服。稍可。更加参 。虽起而渴。此血气虚甚。以参、 各一两。归、 各五钱。麦门、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不溃。加肉桂十余剂。脓成针之。瘀肉渐腐。徐徐取去。而脓清不敛。投十全大补汤。(十三)加白蔹、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脓稠而愈。设不峻补。不去腐肉。以渴为火。投以凉药。宁免死哉。疮疽之症。虽属心火。当分表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寒剂或可责效。若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症变阴。或结而不溃。或溃而不敛。阴阳乖戾。水火交争。死无日矣。(机按此凭形凭脉凭症而治之也一人肿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痛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消。(此凭脉也。)

  一人 肿。疼痛发热。饮冷。脉洪数。与凉膈散二剂而止。以金银花四剂而溃。更以托里药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老妇禀实。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以清凉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凭脉一妇年逾七十。冬至后脑出疽如瓯面大。疡医诊视。候熟以针出脓。因怒笞婢。疽辄凹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缘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肥脓之气色涤。瘦悴之形独存。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疽复大发。随症调理而愈经曰。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之。不可执一。

  机按此条年老冬寒。理宜温补。兹用五香汤加丁附以辛散。何也。盖因其怒气郁结。阻气。不得营运。致疽凹陷。且脉极沉细而迟。其为气郁可知矣。故用五香以开结。丁、附以助阳。则郁散阳复。疽乃大发。此亦因其性因其脉而为治也。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予 咀加减八味丸与之。彼不信。自用滋阴等药。

  并至而殁。精要曰。患疽虽云有热。皆因虚而得之。愈后作渴。或先渴后疽。非加减八味丸一妇年将七十形实性急。好酒。脑疽才五日。脉紧急又涩。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末。又酒拌人参炒。入姜煎调一钱服。过两时再与。得卧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失。此亦内托之意。

  机按此治。因性急。因好酒。兼因其脉而制此方。脉紧急且涩。由其性急嗜酒。以伤其血而然。故用大黄以泄酒热。人参以养气血也。

  一人便血数年。舌下筋紫。午后唇下赤。胃肺脉洪。予谓大肠脉散舌下。大肠有热。故筋紫而又便血。胃脉环承浆。唇下即承浆。午后因火旺。故承浆发赤。盖胃为本。肺为标。

  乃标本有热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为丸治之而愈。后每睡觉惊跳而起。不自知其故。如是者年余。脑发一毒。 痛。左尺脉数。此膀胱经热。而然。服黄连消毒散数剂少愈。次服金银花、栝蒌、甘草节、当归。月余而平。

  机按便血之后。睡觉惊跳者。由失血阴虚。心失所养而然。阴虚阳必亢。头为诸阳之首。故亢阳上从于阳。疽发于脑。此条治法。因经因脉而制方也。

  杜清碧病脑疽。疗之不愈。丹溪往视之。曰。何不服防风通圣散。(四十)曰。已服数剂。丹溪曰。合以酒制之。清碧乃自悟以为不及。(此因症也。)

  一举人年逾四十。患脑疽肿 。其脉沉静。此阳症阴脉。断不起。果殁。

  卷五

  臂疽一百十五

  一人年将六十。五月患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

  症俱寒。乃附骨痈也。开发已迟。以燔针启之。脓清稀解。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吃逆不绝。

  与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次日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食减。时发昏愦。灸左乳下黑尽处二七壮。又处托里温中汤一两半与服。或曰。诸痛疮疡皆属心火。又时当盛暑而用姜、附可乎。予曰。经云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是为五虚。况吃逆胃中虚寒。此症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症。遂投之。诸症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复用五香汤数服。月余而愈。

  机按此症多属虚寒。此方专用辛热以治其寒。不用参、术以补其虚。盖因吃逆腹满。乃气郁壅也。想必其人年虽老。脉症虽虚。而形体颇实。非阴虚吃逆比。

  一挥使臂肿一块。不痛不赤。脉弱懒食。时呕。以六君子(二)加藿香。酒炒芍药。呕止。再以八珍汤(十四)二十余剂。脓成刺之。又以十全大补而愈。次年伤寒。后臂复肿。微痛。乃伤寒余毒也。然无表症。俱虚弱耳。先用十宣散四剂。取参、 、芎、归扶助元气。防风、桔梗、白芷、浓朴行散肿结。肉桂引经破血。肿退三四。再用八珍汤。肿溃而愈。至冬臂复作痛。因服祛风药。反筋挛痛甚。此血虚不能养筋。筋虚不能束骨。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十三)百贴而愈。

  一女臂患肿。溃久不敛。寒热交作。五心烦热。饮食少思。月水不通。以逍遥散月余少可。

  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又月余经通。再加黄 、白蔹。两月余而愈。(此凭一人臂肿。患毒作痛。服寒凉药。食少。大便不实。予用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再以托里。脓溃而愈。

  此因治不应而变方也。

  凡疮痛甚者。若禀浓有火。宜苦寒药。若禀薄者。宜补中益气汤。加芩、连之类。在下加黄柏。人肥加荆、防、独、羌之类。取其风能胜湿也。

  一妇左臂胆经部分结肿一块。年许不溃。坚硬不痛。肉色不变。脉弱少食。月水过期。

  发热。遇劳或怒则痛。此不足症也。与参、 、归、术、芎、 、芍药、贝母、远志、香附、桔梗、牡丹皮、甘草百余帖而消。(此因症脉也。)

  大抵妇病多起于郁。郁则气血受伤。百病生矣。

  一人臂患漏。口干发热。喜脓不清稀。脉来迟缓。灸以豆豉饼。服八珍汤。(十四)加麦门、五味、软柴胡、地骨皮、三月余而愈。后因房劳复溃。脓清脉大。辞不治。果殁。

  河间曰。因病致虚为轻。盖病势尚浅。元气未虚也。若病初愈。或饮食、劳倦、房劳、加至羸损。此因虚致损则为重。病势已过。元气已索故也。

  一儿臂患痘毒作炒。按之复起。此脓胀痛也。刺之。以托里而愈。

  一妇臂结一块。已溃不敛。灸以豆豉饼。更服托里药而愈。

  一人年逾三十。素怯弱。不能食冷。臂患一毒。脉虚弱。予以托里药而消。但饮食少思作胀。或吞酸。日渐羸瘦。参芩等药不应。右尺脉弱。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遂以八味丸补土之原。饮食渐进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媪左臂结核。年余方溃。脓清不敛。以十全大补汤。(十三)外用附子饼灸。及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帖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多虑神劳。年近五十。左膊外侧。红肿如粟。予曰。勿轻视。得独参汤数斤乃佳。

  而止。旬余值大风拔木。疮上起一红线。绕背抵右肋。与大料人参汤。加芎、术补剂。两月而安。机按此条。因形因经而为治也。

  一妇臂痛。筋挛不能屈伸。遇寒则剧。脉紧细。比良甫所谓肝气虚为风寒流于血脉经络于筋。筋不荣则干急为痛。先用舒筋汤。(八三)更用四物汤。(九)加牡丹皮、泽兰、白术而愈。亦有臂痛不能举。或转左右作痛。由中脘伏痰。脾气滞不行。宜茯芩丸。(百二十五)或控涎丹治之。(此因脉处治之。)

  一人手臂结核如粟。延至颈项。状似瘰 。此风湿流注。用加减小续命汤。(七五)及独活寄生汤。(七六)更以托里药。倍加参、 、归、术。百帖而愈。

  机按此条。有症无脉。认作风湿流注而治。当时必有所见也。后用补剂百贴而愈。是终于虚也。一儿三岁。臂患毒。 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七十)而消。(此条症脉。不详。

  当时必有所见。)

  尝治臂毒。便闭烦躁。服五福化毒丹(百九)亦效。若脓成急刺。用纸捻醮麻油 疮内。

  以膏药贴之。若儿安静。不必服药。候有脓取去。仍用 贴。

  一人肩患疽。脉数。饮槐花酒一服。势顿退。再与金银花、黄 、甘草十余服而平。(槐花治湿热之功最为神速。胃寒不宜过剂。

  尹老家贫。形志皆苦。自幼颓疝。孟冬于手阳明大肠经分出痈。第四日稠脓。臂外皆肿在手阳明左右经中。其脉俱弦。按之洪缓有力。此得自八风之变。以脉断之。邪气在表。饮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里也。不恶风寒。只热躁。脉不浮。知不在表也。表里既和。邪在经脉之中。故曰凝于血脉为痈是也。痈出身半以上。故风从上受。因知为八风之变。而疮只在经脉之中。法当却寒。调和经脉中血气。使无凝滞。可愈矣。宜用以白芷升麻汤。(百四一)

  机按此方。举一身而言。故阳明为一身之中。若以各经言之。而阳明亦自有表里中三等之剂。太阳亦有表里之中之方。余经皆可以类推也。

  一人年逾三十。臂患痈溃而不痛。脓稀脉弱。丹溪曰。疽溃深而不痛者。胃气大虚。不也。东垣曰。脓水清稀。疮口不合。气血俱虚也。理宜大补。彼不听。服消毒药。气血愈虚丹溪曰。才见肿痛。参之脉症。倘有虚弱。便与滋补气血。可保终吉。又曰。溃疡内外皆虚。补接为主。兹则见善不从。自用己智。宁免死乎。

  一人年逾四十。臂患毒。 痛作呕。服托里消毒药愈盛。予用凉膈散二剂顿退。更以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消。

  机按此则所谓肿疡热毒攻心而作呕也。

  一人两臂肿痛。服托里药日盛。予谓肿属湿。痛属火。此湿热流注经络也。用人参败毒加威灵仙、酒炒黄芩、南星数剂渐愈。更以四物汤。(九)加苍术、黄柏、桔梗二十余剂而消。按此托里药日盛。故改作湿热治也。

  一尚书左臂肘患一紫泡。根畔肿赤。大肠脉芤。予谓芤主失血。或积血。公曰。血痢未瘳。以芍药汤(九二)二剂。更以人参败毒散(六四)二剂。疮痢并愈。

  机按用芍药汤以治血痢。用败毒散以治紫泡。但所录脉症未甚详悉。观其所治。多属血热而近实也。

  卷五

  背疽一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