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犀角丸

  治香港脚肿痛。风毒生疮。心神烦躁。

  犀角尖 天麻 羌活 枳壳(麸炒) 白蒺藜 防风 黄 白藓皮 黄芩(各七分) 槟榔(一钱)甘草(炙五分) 乌梢蛇(二钱酒浸)用水钟半。生姜五片。煎一钟服。

  漏芦汤

  洗风毒肿痛。湿疮香港脚。

  漏芦 白蔹 槐白皮 五加皮 甘草(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四两)上 咀。每用五两。水一斗。煮六升。去渣淋洗。

  龙骨散

  治脚疽。并久远恶疮。

  白龙骨 轻粉(各二钱五分) 猪粪(新瓦焙干烧存性五钱)共为末。先以口噙齑水或盐汤洗疮净。见红肉。次以香油调敷。

  卷二 分治部上(痈疽)

  足部

  卫生散 十全大补汤 托里温中汤 六味地黄丸 阳燧锭子 离宫锭子 加减八味丸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大防风汤(见股部) 蟾酥饼(见疔疮门)

  卷二 分治部上(痈疽)

  足部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血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消骨髓。外破大 。(言热也热则筋弛) 积气留舍。荣卫不养。肉缩筋挛。肘不得伸。(言寒也寒则筋挛) 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于溪谷也。(谷者臀也。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五脏有邪。留于四肢节。经曰。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又曰。脾病在溪。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此系头面小疵。及眼耳口鼻喉舌等部位。因其症治多岐。不可紊乱于大毒之内。故另立之以便检阅。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头痛头疯。多由风火湿痰四气所致。或因梅毒上攻。及妇人产后当风。梳洗太早。并宜天麻饼子。新久悉效。及鱼鳔散、无忧散。俱可选用。若头仰视深者危。里痛摇头者重。头痛连脑手足冷者死。脉则浮滑易愈。短涩难医。再如头痛发热气喘。而左手脉大于右手者。虚也。速用参、 、归、术、陈皮、甘草。加大附子。

  佐以茯苓、芍药数剂。大汗而愈。若以右大为内伤。左大为外感。宁不误耶。

  天麻饼子

  治头痛头风。及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耳鸣鼻塞。皮肤顽麻。瘙痒瘾疹。

  又治妇人头风。眉棱骨痛。牙齿肿痛。痰逆恶心等症。

  天麻 川芎 细辛 苍术 防风 白芷 薄荷 甘松 白附子 甘草 草乌 川乌(二乌汤泡去皮各五钱)全蝎(三钱)食面打糊为丸。菀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十三饼。食后细嚼。葱汤送下。火热痰痛。茶清送下。甚者日进二服。忌诸般发物。

  鱼鳔散

  治八般头风。

  鱼鳔(用裙带者剪碎用 麻煎碎同炒胖透去麻)为末。每服三钱。卧时葱酒调服。日轻夜重者。血虚头痛也。用当归一两。酒二钟。煎一钟。调服。

  梅毒头痛目肿者。用本门汤药内调服。

  蠲痛无忧散

  治偏头痛立验。(方见诸痛门)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油风则毛发成片脱落。皮肤光亮。痒如虫行者是也。由风热乘虚攻注。血不能荣养所致。宜神应养真丹服之。以培其本。海艾汤洗之。以治其标。

  神应养真丹

  治风寒暑湿袭于三阳部位。以致血脉不能荣运。肌肤虚痒。眉发脱落。皮肤光亮。(见股部)

  海艾汤

  海艾 菊花 薄荷 防风 本 藿香 荆芥穗 甘松 蔓荆子(各五钱)用水五碗。煎入盆内。先熏后洗。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白屑风生发内及面目耳项。初起微痒。久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由肌热当风。风热之所化也。宜祛风换肌丸。

  祛风换肌丸

  治白屑风紫白癜风。顽风顽癣。湿热疮疥。一切痒疮。日久不绝。愈而又发者。

  威灵仙 石菖蒲 大胡麻 何首乌 天花粉 苦参 苍术 牛膝(等分) 当归 川芎 甘草(减半)上为末。用新安酒跌丸绿豆大。每服二钱。白滚汤送下。忌发物火酒。

  玉肌散

  洗白屑风。及风湿雀斑酒刺。

  绿豆(半升)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二钱)上为末。每用三匙。洗面时用之。

  润肌膏 治白屑风油风。及秃疮白斑作痒。

  麻油(四两) 当归(五钱) 紫草(一钱)浸三日。文火 枯。去渣。入黄蜡五钱。溶化。倾碗内。搽患处。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秃疮生白痂成个而不相连。若 疮则生黄痂成片有脓为异耳。夫头为诸阳之首。而疮亦属火。乃二阳相灼所致。其治法必当解陈 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故宜以防风通圣散俱用酒浸过。焙为末。每日三服。量见大小。食后白滚水调服。服至头上有汗出为验。外兼以杀虫散风等药搽之。若虫死则痒止。风散则发生。血潮则斑润。随用生姜蘸润肌膏擦之。则发生矣。忌动风发物。

  麦饯散

  治秃疮。白痂垒叠。痒若虫行者。先用艾叶鸽粪煎汤。洗净疮痂。次用肥猪肉汤洗之。良久其虫自出。随用踯躅花油调麦饯散搽之。 帽戴之。随后作痛发肿。忍之。三日后其痂渐落。其发自生矣。戒诸发物。

  踯躅花油方

  取根四两捣烂。用菜油一碗 枯。去渣。入黄蜡少许。冷调前药。或用青布蘸此蜡油。

  每日上三五次。三日可愈。

  麦饯方

  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为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研细末。用时以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即愈。又治小儿痘风疮。甚效。

  华盖散

  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浓罨之。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矣。一用白菀豆为末。水调糊头上一指浓。布裹之。带束之。俟豆蒸发则觉痛矣。去药。亦效。

  鼠蒜膏

  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

  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涂之。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由母受胎之日。食酸辣海味太过。多生此疮。

  乌云膏

  治头 。并坐板脓疥。及下部寒湿等疮。

  松香末为君。硫黄末减半和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条上。少半指浓。卷成条线扎之。再用油浸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下以粗碗接之。其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内一宿。出火毒。搽用。

  连蛤散

  治头 头疮。

  黄连 文蛤 黄柏 白芷(等分)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清油调敷。

  一用生牛皮烧存性为末。陈醋调敷。

  一生于面者。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二钱。为末。香油调敷。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蝼蛄疖即鳝拱头。其因有二。胎中受者小而悠远。生后受毒者大而易愈。但其内有衣膜。故愈而复发。

  未溃时用绀珠膏贴之。脓熟者针之。插三品一条枪于孔内。化尽内膜。自不再发。又有不肿而不收口者。必风袭之也。用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一择吉日。须午时。于北房门槛前侧卧。耳前有穴名蝼蛄穴。用麦粒大艾。于穴上灸之。只一壮即愈。

  败铜散

  蝼蛄疖已破而不收口者。化铜旧罐子为细末。用香油调敷。

  绀珠膏

  (见首卷)

  三品一条枪

  (见瘰 门)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头部

  发际疮为生于发际间也。其形如粟如芡实。头白肉赤。痛痒相兼。甚则状如葡萄而更痛。由风热上壅所致。宜绀珠丹发之。或酒制防风通圣散解之。

  生发内。顶平而痒。结黄蜡痂者。梅疮也。生脑后窝中。发痒流汁浸淫者。名燕窝疮。治同 疮。

  绀珠丹

  (见首卷)

  酒制防风通圣散

  (见秃疮门)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面属乎诸阳。而统属惟阳明胃也。其或胃热则面热。胃寒则面寒。宜升麻汤。热加黄连。寒加附子。胃有风热则面浮肿。胃有湿热则面生疮。或面鼻紫色。或风刺瘾疹。宜升麻消毒散。及秦艽汤、黑龙丸、二参汤。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黄水疮。头面耳项。忽生黄粟。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由外伤风热内伤湿热所致。宜升麻清毒散清之。盐汤洗之。青蛤散搽之。

  升麻消毒散

  治面肿生疮。

  羌活 防风 升麻 白芷 桔梗 连翘 栀子 芍药 金银花 甘草 牛蒡子(如身有疮。加归尾、红花。)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外用杏仁去皮尖。杵如膏。敷之。

  青蛤散

  治黄水湿热等疮。

  蛤粉( 一两) 石膏( 一两) 轻粉(五钱) 黄柏(生五钱) 青黛(三钱)上为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二白散

  治黄水疮。头 眉 。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铅粉(一两水调摊碗内艾熏五七次以粉黄色为度) 加轻粉(一两)为末。用麻油 槐枝稍枯。去渣取油。调敷患处。

  一黄散

  治症同前。

  黄连(一两为末水调摊碗内艾内加穿山甲一分烧熏以纯黑为度) 加轻粉(五钱) 冰片(二分)用槐枝煎油调敷。或猪胆汁调敷。

  二合散

  治症同前。

  铅粉(炒) 槐花(炒等分为末听用) 老松香(一两) 银朱(四钱)共为末。纸卷成条。麻油浸透。火燃着。一头滴下油药。以器接之。用调前药。三次即愈。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眉 生两眉间。形如疥癣。属肝胆二经热。用柴胡栀子散。因乳母食浓味醇酒者。加味清胃饮。由郁怒者。加味逍遥散。母子同服。

  面疮

  煎盐汤。浸绵花。贴之洗之。日五七次。

  一用鲫鱼头烧。存性为末。酱内清汁调敷。

  面浮肿及阴囊浮肿者 使君子肉一两。白蜜五钱。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服。

  摩风膏

  治面游风毒。

  麻黄(五钱) 羌活(一两) 防风(二钱) 升麻(二钱) 归身 白檀香 白芨(各一钱) 香油(五两)浸五日。文火 。药黄。即去渣。入黄蜡五钱溶化。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用荷叶煮糊为丸。白滚水服。外用白矾末。

  酒化涂之。

  枇杷清肺散

  治肺风酒刺。

  枇杷叶 桑白皮(鲜者更佳各二钱) 黄连 黄柏(各一钱) 人参 甘草(各三分)用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宜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洗玉容散。兼戒忧思方可。一云风邪入皮肤。痰饮渍腑脏。则面 。又当随其因而调之也。一用密陀僧为细末。入乳调敷。鹿角尖用酒磨涂之。

  肾气丸

  (见疮疡门)

  玉容散

  (见雀斑)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雀斑由水亏不能制火。火滞结而成斑也。宜六味地黄丸服之。用玉容散洗之。久久可愈。

  玉容散

  洗黧黑斑雀斑粉刺。功能白面嫩肌。

  白芷 白术 白芨 白茯苓 白扁豆 白细辛 白僵蚕 白莲蕊 白牵牛 白蔹 白鸽冀 甘松团粉 加白丁香 白附子 鹰条(等分) 防风 荆芥穗 羌活 独活(减半)共末。罐收。日洗三次。

  一醋浸白术擦之。半月验。

  六味地黄丸

  (见首卷)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黑子痣名也。由肾气浊滞于阳分。阳气束结而成也。古云。面无善痣。故宜去之。用针挑损。搽四白散。纸封之。三四日自脱。用贝叶膏。或莹珠膏生肌。兼戒酱醋。则愈后无痕。

  四白散

  点痣去斑。

  糯米(三百五十粒) 巴豆(取肉五个)用夏布包之扎之。取锻石鹅卵大一块。冲滚水一碗。泡化。以水煮米包成饭。取出。乘热加 砂末一钱。杵匀。仍加灰水。研如糊。瓷罐收之。听用。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鼻慝疮生小儿鼻下两旁。由风热客于肺也。流汁浸淫。痒而不痛。宜服泽泻散。搽青蛤散。(见面部)

  泽泻散

  治鼻慝疮。

  泽泻 郁金 栀子 甘草等分为末。用甘草汤调服。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面部

  羊胡子疮生于下颏承浆。治同黄水疮。

  卷三 分治部下(小疵)

  眼部

  菌毒生于眼胞。其形如菌。头大蒂小。渐长垂出。甚者眼中流泪。渐至昏 。由脾经蕴热凝结而成也。法以软绵纸蘸水应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佃于患根。右手以铍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预用翠云锭子。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服凉膈清脾饮。仍忌海味煎炒。

  凉膈清脾饮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赤芍 石膏 生地 防风 荆芥(各一钱) 甘草(五分)用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后服。

  翠云锭

  治菌毒割后涂之。亦治烂弦风眼。暴赤肿痛。

  杭粉(五两) 铜绿(一两) 轻粉(一钱)共为细末。用黄连一两。川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药作锭。阴干。用时水磨如墨令浓。以鸡翎蘸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