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又疗疟不瘥,虎骨常山丸方。
虎头骨(炙) 常山 甘草(炙) 鳖甲(炙) 乌梅(熬) 葳蕤 白薇 升麻 茯苓石膏(研) 知母 麦门冬(去心) 豆豉(熬) 地骨白皮上十四味各等分,合捣,蜜和丸如梧子大,未发前日晚空肚服二十丸,至发日平旦服四十丸,如人行十里,食白粥一碗,欲发时亦服三十丸,三日内慎生冷,万无一触,不吐自瘥,魏又疗疟,常山酒方。
常山(一两切) 独头KT (一颗去根茎横切) 糯米(一百粒) 乌豆(一百粒) 清酒(一升)
上五味,病未发前一日,以酒浸药于碗中,以白纸一张覆之,碗上横一刀,欲发时三分饮一分,如未吐更服一分得吐则瘥。忌生菜生葱。(并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疟豉心丸方。
香豉(五合熬令色变) 常山(二两) 大黄(三分) 附子(二分炮)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服如大豆十丸,当勿食,比至发来,令服三十丸,疟不止,亦可至四十丸,疟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听之,若腹中实,欲下亦无妨,常有验。忌生葱生菜等。(杨孔思方出第四卷中)
又乌梅丸,疗疟,无问温瘴痰疟,悉皆主之方。
乌梅肉(二两) 常山(二两) 鳖甲(二两炙) 香豉(二两) 蜀漆(二两生用) 人参(一两) 肉苁蓉(二两) 桂心(二两) 知母(二两) 桃仁(二两去尖皮别捣如稀饧)
上十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桐子,空心以酒饮任下三十丸,忌生葱生菜苋菜海藻菘菜。
(一方有升麻甘草各二两为十二味)
卷第五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病源肺病为疟者,乍来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则热发善惊如有所见,此肺疟证也,若人本来语声清雄,忽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呼共语,直视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久,此则肺病声之候也,察病观疾,表里相应依源审疗,乃不失也。
心病为疟者,令人心烦甚,欲饮清水,多寒少热,若人本来心性和雅,而忽卒急,反于常伦,或言未讫便住,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及呼曰行尸,此心病声之候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疗者明而察之。
肝病为疟者,令人色苍苍然,气息喘闷战掉,状如死者,若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出言反常,乍宽乍急,言未讫,以手向眼,如有所思,若不即病,祸必至矣,此肝病声之候也,其人若虚,则为寒风所伤,若实则热气所损,阳则泻之,阴则补之。
脾病为疟者令人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则汗出,若其人本来少于喜怒而忽反常,嗔喜无度,多言自笑,不答于人,此是脾病,声之候也,不盈旬日祸必至矣。
肾病为疟者,令人凄凄然,腰脊痛而宛转,大便涩,身掉不定,(素问作目 然)手足寒,若人本来不喜不怒,忽然謇而好嗔怒,反于常性,此肾已伤,虽未发觉,是其候也,见人未言,而前开口笑,还闭口不声,举手爪闸极腹,此肾病声之候也,虚实表里浮沉清浊,宜以察之,逐以疗之。
夫疟脉者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温药已,若脉数而紧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不可针灸之,凡疟先发食顷乃可以疗之,过之则失时,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虚娇切)KT KT 然热止汗出,难已刺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洒淅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 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则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闷,吐呕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其病难止。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小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发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病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即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并出第十一卷中)
千金疗肝邪热为疟颜色苍苍,战掉气喘或热久劳动如疟积年不瘥,乌梅丸方。
乌梅肉(四分) 蜀漆(四分) 石膏(八分研) 鳖甲(四分炙) 常山(六分) 香豉(一合熬) 知母(四分) 甘草(三分炙) 细辛(三分) 苦参(四分) 葳蕤(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饮下亦得,忌苋菜生菜生葱海藻菘菜。
又疗心疟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多寒少热者,常山汤方。
常山(四两) 淡竹叶(切二升) 栀子仁(三七枚擘) 石膏(五两碎绵裹) 乌梅(三七枚擘) 鳖甲(四两炙) 甘草(一两炙) 香豉(一升绵裹) 蜀漆(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删繁同)
又疗脾热,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转为脾疟,令人病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转汗出,常山丸方。
常山(三两) 甘草(半两炙) 知母(一两) 鳖甲(一两炙)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未发前酒服十丸,临发又一服,正发又一服。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人苋等。
又疗肺热,痰聚胸中,来去不定,转为疟,其状令人心寒,甚即发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秫米(三百粒) 甘草(二分炙)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时令三服尽。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等。
(删繁同)
又疗肾热发为疟,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乌梅(三七枚碎) 香豉(八合熬裹) 淡竹叶(切一升) 葱白(一握除青令尽)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至发令尽。忌生葱生菜等。(并出第十卷中)
删繁疗胃腑疟者,令人善饥而不能食,四肢胀满气喘,藜芦丸方。
藜芦(一两) 皂荚(一两去皮子) 常山(一两) 巴豆(三十枚去皮熬) 牛膝(一两)
上五味熬藜芦皂荚色令黄,合捣为末,蜜丸如小豆,旦服一丸,未发前一丸,正发一丸,一日勿食饮。忌野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狸肉等。(六腑唯胃有疟不可别列故附于后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卷第五
温疟方五首
病源夫温疟与寒疟安舍,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释,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此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阳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疟先寒而后热者,此由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小寒,寒迫之,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夫病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温疟也。(出第十一卷中)
甲乙经黄帝曰夫疟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 疟。黄帝问疟先寒而后热,何也。岐伯对曰: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名曰寒疟。
又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名曰温疟。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千金作孤)绝,阳气独发,即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又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即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释。(腠理)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此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是者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阳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复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又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气逆上,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不寒,热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销铄脱肉,故名曰瘅疟。(出庚卷第七千金同)
广济疗温疟渐渐羸瘦欲成骨蒸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车前叶(一握) 甘草(二两炙) 猕猴骨(三两炙) 乌梅肉(二两)
天灵盖(一两烧作灰末) 驴粪汁(三合)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下粪汁天灵盖末分三服,微吐不利。
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
又疗温疟,常山丸方。
常山 乌梅肉(熬) 豉 天灵盖(烧各六分) 知母 朱砂 蜀漆 大黄(各四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肚以温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三服,并未发前服,不吐利。忌生葱生菜生血等物。(并出第十卷中)
千金论曰,瘅疟者,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其候也,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热而不寒,气藏在心。
又曰,有温疟者,其脉如平人,无寒时热,其候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皆白虎加桂心汤主之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碎一斤) 粳米(六合)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温三服,覆令汗,先寒发热汗出者愈。忌海藻菘菜生葱。伤寒论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出第十卷中)
备急竹叶常山汤疗温疟,壮热微寒温疟之候也,壮热后如觉微寒,或瘅疟依时手足冷,少时便壮热,亦有手足烦热干呕者, 疟先大寒后大热者,并主之神效,尤宜乳下小儿亦瘥方。
常山(三两切) 淡竹叶(一握) 小麦(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渍一宿,明旦煮取二升,温分三服。忌生菜生葱。(支短剧文仲并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疗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汤方。
知母 鳖甲(炙) 地骨皮(各三两) 常山(二两) 竹叶(切一升) 石膏(四两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五
山瘴疟方一十九首
病源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也,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挟溪源岭瘴温毒瓦斯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矣。(出第十一卷中)
短剧疗山瘴疟,陵鲤甲汤南方山岭溪源瘴气毒作,寒热发作无时痿黄肿满四肢痹弱,皆山毒所为也,并主之方。
陵鲤甲(十片炙千金用十四片) 乌贼鱼骨(去甲) 鳖甲(炙各一两) 常山(三两)
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切,以酒三升渍之一夕,先疟发前稍稍服之,勿绝药味,兼以涂身体,断杂人勿食饮,过时乃得通人进饮食。忌苋菜生葱生菜猪肉。(千金文仲备急经心录并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疗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山瘴疟酒方。
常山(三两) 鳖甲(炙) 升麻 附子 乌贼鱼骨(去甲各二两)
上五味并切,绢袋盛,以酒六升渍之,小令近火转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发可数服或吐。忌猪肉生葱生菜苋菜。(肘后疗老疟久不断出第十卷中)
备急夫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然南方温毒,此病尤甚,原其所归,大略有四:一山溪毒瓦斯,二风温痰饮,三加之鬼疠,四发以热毒。在此之中,热毒最重,故所用药物,须审病源,患疟瘴之后,特须防瘴而发痢,死不旋踵,所以然者,瘴体先虚,虚不宜痢,又瘴宜冷瘥,痢宜温断,断痢则益瘴,断瘴则益痢,大率如此,不可不慎,非直药疗,亦须宜加将息取适,若能用一色药,兼二种病,冷而止痢,温而断疟,最其妙也,如不然,先须断痢,然后疗瘴,瘴缓痢急故也,仍率须作挟毒防之,不得专医其痢,又服瘴药,皆在发前,必须平旦空腹服,服药之后,勿洗手面漱口,勿通外人,勿吃食,勿劳力,既过发时久,小进糜粥,如此将疗无不即断,又当发热之时,慎勿多饮冷水及多服冷药,若心下冷结,更是难疗,得疟之后,复成症癖,亦有即发气者死不救,若热渴者豉汁暖服,取足得吐弥善,水煮豉研犀汁与服,兼时进生葛根汁,其大热盛者,与紫雪如两枣许大,水和饮之,并烧猪粪人粪,作黄龙汤亦善,各可服三二升,又捣一大鼠绞汁与服,大止热毒,瘴热病服此俱效。(其鼠并头皮五脏等全捣若汁少着少许水和绞亦不难服常用立验也)
又疗瘴疟服药后灸法。
灸大椎三四十壮,无不断,若先寒者,将欲寒,预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并炙鳖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发时令得三服,被覆过时无不断,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时,但以火炙其背,亦乃即瘥者,纵发亦轻,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