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 【一作卒视】 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澼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澼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澼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肠澼之属身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濇者死,以脏期之。  肠澼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迟者生,紧急者死。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上匿下虫)蚀阴疰,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 【一本云不】 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衂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汗出若衂,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上气,脉数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濇、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一作又甚。】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坐,实而逆濇则死。 【《太素》云: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矣。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谓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谓逆者,手足寒也。】  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  水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瘈瘲者,皆不可治。  寒热瘈瘲,其脉代绝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其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滑细者生。  从高顿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浮濇而疾者生,微细者死,洪大而迟者生。 【《千金》迟作速。】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差。
  人病甚,而脉洪者易差。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俱逆,体不得安静者生。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 【一作如急】 者死。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一作寄】 月而死。  尺脉濇而坚,为血实气虚也。其发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穄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来有力者,是谷气不充,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一作叶】 落而死。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一作英】 枯落而死。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一止,乍动乍疏,连连相因,不与息数相应,其人虽食谷,犹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絚絚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千金》作至立春而死。】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三十二
  三部脉调而和者死。
  三部脉废者生。
  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濇,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  三部脉实而大,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实而缓亦生;实而紧亦生;实而紧急癫癎可治。  三部脉强,非称其人,病便死。
  三部脉羸,非其人 【一作脉】 得之死。  三部脉粗,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  三部脉大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软 【一作濡】 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浮而滑,长病亦死;浮而数,长病风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毒病必死;数而软,蛊毒病得之生。  三部脉潎潎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连连如蜘蛛丝,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如霹雳,长病得之死,三十日死。  三部脉如弓弦,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累累如贯珠,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一云:如水淹者,长病七十日死;如水不流者,长病不治自愈。】  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日死。 【《千金》云十四日死。】  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
  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脉急切,腹间病,又婉转腹痛,针上下差。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脉证第三十三
  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又法: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  又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  又法: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  又法:左右尺俱浮为产二男,不尔则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为产二女,不尔则男作女生也。  妇人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  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日中则生也。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三十四
  妇人怀娠三月而渴,其脉反迟者,欲为水分;复腹痛者必堕胎。  脉浮汗出者必闭,其脉数者必发痈脓。五月六月脉数者必向坏,脉紧者必胞漏,脉迟者必腹满而喘,脉浮者必水坏为肿。  问曰:有一妇人,年二十所,其脉浮数,发热呕咳持下利,不欲食,脉复浮,经水绝。何也?师曰:法当有娠。何以故?此虚家,法当微弱而反浮数,此为戴阳。阴阳和合,法当有娠,到立秋热当自去。何以知然?数则为热,热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于未。未为六月,位土王,火休废,阴气生。秋节气至,火气当罢,热自除去,其病即愈。师曰:乳后三月有所见,后三月来脉无所见,此便是。躯有儿者护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怀娠阳气内养,乳中虚冷,故令儿利。  妇人怀娠六月七月,脉弦发热,其胎逾腹,腹痛恶寒。寒者,小腹如扇之状。所以然者,子脏闭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妇人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师曰:寸口脉洪而濇,洪则为气,濇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即温。濇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欲别阴阳,其下必僵。假令阳终,蓄然若杯。  问曰:妇人妊娠病,师脉之,何以知此妇人双胎,其一独死,其一独生?而为下其死者其病即愈,然后竟免躯,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卫气平调,荣气和畅,阳施阴化,精盛有余,阴阳俱盛,故成双躯。今少阴微紧,血即浊凝,经养不周,胎则偏夭,少腹冷满,膝膑疼痛,腰重起难,此为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  问曰:妇人病,经水断一二月而反经来,今脉反微濇,何也?师曰:此前月中若当下利,故令妨经;利止,月经当自下。此非躯也。  妇人经自断而有躯,其脉反弦。恐其后必大下,不成躯也。  脉来近去远,故曰反。以为有躯而反断,此为有阳无阴故也。  妇人经月下,但为微少,师脉之,反言有躯,其后审然。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阴阳俱平,荣卫调和,按之滑,浮之则轻。阳明少阴,各如经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饮。头痛心乱,呕哕欲吐。呼则微数,吸则不惊。阳多气溢,阴滑气盛。滑则多实,六经养成。所以月见,阴见阳精。汁凝胞散,散者损堕。设复阳盛,双妊二胎。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 【一作脉,】 自道经断不来。师言一月为衃,二月为血,三月为居经,是定作躯也,或为血积。譬如鸡乳子,热者为禄,寒者多浊。且当须后月复来。经当入月几日来。假令以七日所来,因言且须后月十日所来相间。设其主复来者,因脉之,脉反沉而濇。因问曾经半生。若漏下亡血者,定为有躯。其人言实有是。宜当护之。今经微弱,恐复不安,设言当奈何?当为合药治之。  师曰: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桂枝主之。法六十日当有娠。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在伤寒中。  妇人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平而微者,实奄续法也。而反微濇,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脉虚,但坐乳大儿及乳小儿,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虚竭,病与亡血虚等,必眩冒而短气也。  师曰:有一妇人好装衣来诊,而得脉濇,因问曾乳子下利,乃当得此脉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设不者,经断三月六月,设乳子漏下可为奄续,断小儿勿乳,须利止,复来相问脉之。  师曰:寸口脉微迟,尺微于寸,寸迟为寒,在上焦,但当吐耳。今尺反虚,复为强下之,如此发胸满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师曰: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若下血呕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阳脉微而弱。春以胃气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为水气,其腹必满,小便则难。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以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体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  师曰: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迟在上,紧在下。迟则为寒,名曰浑阳。浊则湿,名曰雾。紧则阴气栗,脉反濡弱。濡则中湿,弱则中寒,寒湿相搏,名曰痹。腰脊骨节苦烦,肌为不仁。此当为痹,而反怀躯。迟归经,体重以下脚为胕肿,按之没指,腰冷不仁,此为水怀。喘则倚息,小便不通。紧脉为呕,血气无余,此为水分。荣卫乖亡,此为非躯。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脉证第三十五
  师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有痛,则生疮;弦则阴疼掣痛。  师曰:带下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  问曰:有一妇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时时腹中痛,少食多厌,喜(月真)胀,其脉阳微,关尺小紧,形脉不相应,愿知所说?师曰:当问病者饮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饮食,闻谷气臭者,病乃在上焦;假令病者言,我少多为欲食,不食亦可,病为在中焦;假令病者言,我自饮食如故,病为在下焦,为病属带下,当以带下治之。  妇人带下脉浮,恶寒漏下者,不治。  师曰:脉微弱而濇,年少得此为无子,中年得此为绝产。  师曰: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上伤,去则亡血,绝产恶寒。  师曰:肥人脉细,胞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黄者,胸上有寒。  师曰:寸口脉微而濇,微则卫气不足,濇则血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言语谬误。趺阳脉浮而濇,濇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濇则失液。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濇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师曰: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不者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问曰:妇人妊娠三月,师脉之,言此妇人非躯,今月经当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卫浮而大,荣反而弱。浮大则气强,反弱则少血。孤阳独呼,阴不能吸。二气不停,卫降荣竭。阴为积寒,阳为聚热。阳盛不润,经络不足。阴虚阳往【一作实,】 故令少血。时发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数,多唾涎沫。此令重虚,津液漏泄。故知非躯,蓄烦满洫。月禀一经,三月一来。阴盛则泄,名曰居经。  妇人月经一月再来者,经来其脉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