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

     平郁冒五崩漏下脉证第三十六
  问曰:妇人病如癫疾郁冒,一日二十余发。师脉之,反言带下,皆如师言。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气虚,血竭凝寒,阴阳不和,邪气舍于荣卫。疾【疾一作候】 起年少时,经水来以合房室,移时过度,精感命门开,经下血虚,百脉皆张。中极感阳动,微风激成寒。因虚舍荣卫,冷积于丹田。发动上冲,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状如厥,气冲髀里热。粗医名为癫,灸之因大剧。  问曰:妇人病苦,气上冲胸,眩胃吐涎沫,髀里气冲热。师脉之,不名带下。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沉而微,沉则卫气伏,微则荣气絶。阳伏则为疹,阴绝则亡血。病当小便不利,津液闭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变为寒,咳逆呕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损经络。因寒为血厥,手足苦痹,气从丹田起,上至胸胁。沉寒怫郁于上,胸中窒塞,气历阳部,面翕如醉,形体似肥,此乃浮虚。医反下之,长针复重虚荣卫,久发眩冒,故知为血厥也。  师曰:有一妇人来脉反得微濇,法当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几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经水当断,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虚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脉则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平阴吹阴疮脱下脉证第三十七
  师曰:脉得浮紧,法当身躯疼痛。设不痛者,当射。云何因当射?言若肠中痛,腹中鸣,咳者因失便,妇人得此脉者,法当阴吹。  师曰: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浮则短气,弱则有热而自汗出。趺阳脉浮而濇,浮则气满,濇则有寒。喜噫吞酸,其气而下,少腹而寒。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弱则生风,微弱相搏,阴中恶寒,胃气下泄,吹而正喧。  师曰:胃气下泄,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导之。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则生疮。
  少阴脉数,则气淋,阴中生疮。
  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
  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脱下。
     平妇人病生死脉证第三十八

  诊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诊妇人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  诊妇人新生乳子,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坚弦急者死。  诊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诊妇人新生乳子,因得热病,其脉悬小,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  诊妇人生产,因中风、伤寒、热病,喘鸣而肩息,脉实大浮缓者生,小急者死。  诊妇人生产之后,寸口脉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  金疮在阴处出血不绝,阴脉不能至阳者死,接阳而复出者生。
     平小儿杂病脉证第三十九

  小儿脉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  诊小儿脉法多雀鬬,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为风癎,沉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气。  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哯者,脉乱无苦也。  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小儿大便赤,青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平三阴三阳三部脉证第四十

  经言:肺者人之五脏华盖也,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四时,知五味。寸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浮沉结散,知邪所在,其道奈何?岐伯曰:脉大而弱者,气实血虚也。脉大而长者,病在下。候浮直上下交通者,阳脉也。坚在肾,急在肝,实在肺。前如外者,足太阳也;中央如外者,足阳明也;后如外者,足少阳也。中央直前者,手少阴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后者,手太阴也。前如内者,足厥阴也;中央如内者,足太阴也;后如内者,足少阴也。前部左右弹者,阳蹺也;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后部左右弹者,阴蹺也。从少阳之厥阴者,阴维也;从少阴之太阳者,阳维也。来大时小者,阴络也;来小时大者,阳络也。  前如外者,足太阳也,动苦头项腰痛。浮为风,濇为寒热,紧为宿食。  前如外者,足太阳也,动苦目眩,头颈项腰背强痛也。男子阴下湿,女子月水不利,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浮为风,濇为寒血,滑为劳热,紧为宿食。针入九分,却至六分。  中央如外者,足阳明也,动苦头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肠鸣不能食,足胫痹。  中央如外者,足阳明也,动苦头痛面赤。热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气满。滑者为饮,濇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胻痹。针入九分,却至六分。  后如外者,足少阳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痛。  后如外者,足少阳也,浮为气濇,濇为风血,急为转筋,弦为劳。针入九分,却至六分。  右,右三阳脉。
  前如内者,足厥阴也,动苦少腹痛,月经不利,子脏闭。  前如内者,足厥阴也,动苦少腹痛,与腰相连,大便不利,小便难,茎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门壅绝,内少腹急。男子疝气,两丸上入淋也。针入六分,却至三分。  中央如内者,足太阴也,动苦胃中痛,食不下,咳唾有血,足胫寒,少气,身重,从腰上状如居水中。  中央如内者,足太阴也,动苦腹满,上管有寒,食不下,病以饮食得之。沉濇者,苦身重,四肢不动,食不化,烦满不能卧,足胫痛,苦寒,时咳血泄利黄。针入六分,却至三分。  后如内者,足少阴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淋,从高堕下,伤于内,小便血。  后如内者,足少阴也,动苦小腹痛,与心相引,背痛,淋,从高堕下,伤于尻内,便血里急,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拘急,股里急也。针入六分,却至三分。  右,足三阴脉。
  前部左右弹者,阳蹺也,动苦腰背痛,微濇为风癎,取阳蹺。  前部左右弹者,阳蹺也,动苦腰痛,癫癎,恶风,偏枯,僵仆,羊鸣,(疒帬)痹,皮肤身体强 【一作淫】 痹。直取阳蹺,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  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水不来,绝继复下,止阴辟寒,令人无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后部左右弹者,阴蹺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强 【一作淫】 痹。  后部左右弹者,阴蹺也,动苦少腹痛,里急,腰及髋髎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  右,阳蹺、阴蹺、带脉。
  中央直前者,手少阴也,动苦心痛微坚,腹胁急实。坚者为感忤,纯虚者为下利肠鸣,滑者为有娠,女子阴中痒痛,痛出玉门上一分前。  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食苦咽多,喜怒。微浮者,苦悲伤,恍惚不乐也。濇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捕之状也。时寒热有血气。  中央直后者,手太阴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内风,紧濇者胸中有积热,时咳血也,有沉热。  右,手三阴脉。
  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也,动苦肌肉痹痒。  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也,动苦癫,僵仆,耳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癫疾直取客主人,两阳维脉在外踝绝骨下二寸。  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也,动苦癫疾僵仆。  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也,动苦僵仆,失音,肌肉淫痒痹,汗出恶风。  脉来暂大暂小,是阴络也 【一作结】 动苦肉痹,应时自发,身洗洗也。  脉来暂小暂大者,是阳络也 【一作结,】 动苦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也。  肺脉之来也,如循榆叶曰平;如风吹毛曰病;状如连珠者死。期丙丁日,禺中日中。  心脉之来也,如反笋莞大曰平;如连珠曰病;前曲后居如带钩者死。期壬癸日,人定夜半。  肝脉之来也,搏而弱曰平;如张新弓弦曰病;如鸡践地者死。期庚辛日,晡时日入。  脾脉之来也,阿阿如缓曰平;来如鸡举足曰病;如鸟之啄、如水之漏者死。期甲乙日,平旦日出。  肾脉之来也,微细以长曰平;来如弹石曰病;去如解索者死。期戊己日,食时日昳,黄昏鸡鸣。  寸口中脉躁竟尺,关中无脉应,阳干阴也。动苦腰背腹痛,阴中若伤,足寒。刺足太阳少阴,直绝骨入九分;灸太阴五壮。  尺中脉坚实竟尺,寸口无脉应,阴干阳也。动苦两胫腰重,少腹痛,癫疾。刺足太阴,踝上三寸,针入五分。又灸太阳阳蹺,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也。  寸口脉紧直至鱼际下,小按之,如持维干 【一作鸡毛】 状。其病肠鸣,足痹痛酸,腹满不能食,得之寒湿。刺阳维,在外踝上三寸间也,入五分,此脉出鱼【一作原】 际。  寸口脉沉着骨,反仰其手乃得之,此肾脉也。动苦少腹痛,腰体酸,癫疾。刺肾俞入七分,又刺阴维入五分。初持寸口中,脉如细坚状,久按之大而深。动苦心下有寒,胸胁苦痛,阴中痛不欲近丈夫也,此阴逆。刺期门入六分,又刺肾俞入五分;可灸胃管七壮。  初持寸口中脉如躁状洪大,久按之细而牢坚。动苦腰腹相引痛,以下至足胻重也,不能食。刺肾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管七壮。  尺寸俱沉,但有关上脉,苦寒,心下痛。  尺寸俱沉,关上无有者,苦心下喘。  尺寸俱数有热,俱迟有寒。
  尺寸俱微,厥,血气不足,其人少气。  尺寸俱濡弱,发热恶寒汗出。 【一云内蕴热,手足逆冷汗出。】  寸口沉,胷中痛引背。 【一云短气。】  关上沉,心痛上吞酸。
  尺中沉,引背痛。
  寸口伏,胸中有逆气。
  关上伏,有水气,泄溏。
  尺中伏,水谷不消。
  寸口弦,胃中拘急。 【一作心下愊愊。】  关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
  尺中弦,少腹脐下拘急。
  寸口紧,头痛逆气。
  关上紧,心下痛。
  尺中紧,脐下少腹痛。
  寸口濇,无阳少气。
  关上濇,无血厥冷。
  尺中濇,无阴厥冷。
  寸口微,无阳外寒。
  关上微,中实 【一作胃虚】 能食,故里急。 【一作无胃气。】  尺中微,无阴厥冷,腹中拘急。
  寸口滑,胸满逆。
  关上滑,中实逆。
  尺中滑,下利少气。
  寸口数,即吐。
  关上数,胃中有热。
  尺中数,恶寒,小便赤黄。
  寸口实即生热,虚即生寒。
  关上实即痛,虚即胀满。
  尺中实即小便难、少腹牢痛,虚即闭濇。  寸口芤吐血,微芤衄血。
  关上芤,胃中虚。
  尺中芤下血,微芤小便血。
  寸口浮其人中风,发热头痛。
  关上浮,腹痛心下满。
  尺中浮,小便难。
  寸口迟,上焦有寒。
  关上迟弱,无胃气,有热。
  尺中迟,下焦有寒,背痛。
  寸口濡,阳弱自汗出。
  关上濡,下重。
  尺中濡,少血,发热,恶寒。
  寸弱,阳气少。
  少关。 【阙】
  尺弱,少血。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七十七

脉法

    脉诀 【晋 王叔和】

     脉赋

  欲测疾兮生死,须详脉兮有灵。左辨心肝之理,右察脾肺之倩。此为寸关所主,肾即两尺分并。三部五脏易识,七诊九候难明。昼夜循环,荣卫须有定数;男女长幼,大小各有殊形。复有节气不同,须知春夏秋冬。建寅卯月兮木旺,肝脉弦长以相从。当其巳午,心火而洪。脾属四季,迟缓为宗。申酉是金为肺,微浮短濇宜逢。月临亥子,是乃肾家之旺;得其沉细,各为平脉之容。  既平脉之不衰,反见鬼兮命危。子扶母兮瘥速,母抑子兮退迟。得妻不同一治,生死仍须各推。假令春得肺脉为鬼,得心脉乃是肝儿。肾为其母,脾则为妻。春得脾而莫疗,冬见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难瘥,秋得肝亦何疑。此乃论四时休旺之理,明五行生克之义;举一隅而为例,则三隅而可知。按平弦而若紧,欲识濇而似微。浮芤其状相反,沉伏殊途同归。洪与实而形同【髣髴】 ,濡与弱而性带依稀。先辨此情,后论其理,更复通于药性,然后可以为医。  既已明其三部,须知疾之所有。寸脉急而头疼,弦为心下之咎。紧是肚痛之征,缓即皮顽之候。微微冷入胸中,数数热居胃口。滑主壅多,濇为气少。胸连胁满,只为洪而莫非;膹引背疼,缘是沉而不谬。  更过关中,浮缓不餐。紧牢气满,喘急难痊。弱以数兮胃热,弦以滑兮胃寒。微即心下胀满,沉兮膈上吞酸。濇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看。下重缘濡,女萎散疗之在急;水攻因伏,牵牛汤泻则令安。  尔乃尺中脉滑,定知女经不调;男子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伏脉谷兮不化,微即肚痛无憀。弱缘胃热上壅,迟是寒于下焦。胃冷呕逆,关中濇候;腹胀阴疝,尺内弦牢。紧则痛居其腹,沉乃疾在其腰。濡数浮芤皆主小便赤濇,细详如此之候何处能逃?  若问女子,何因尺中不绝,胎脉方真。太阴洪而女孕,太阳大而男孕。或遇俱洪而当双产,此法推之其验若神。月数断之,各依其部。假令中冲若动,此乃将及九旬。  患者要知欲死,须详脉之动止。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无聚。雀啄频来而又往,屋漏将绝而复起。鰕游冉冉而进退难寻,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嗟夫!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纵有丸丹,天命而已。  复有困重沉沉,声音劣劣。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往来息均,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经文具载,树无叶而有根;人困如斯,垂死乃当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