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小儿诸热门
小儿诸热门
柴葛解肌汤 【《幼科全书》,下同】 柴胡 干葛 黄芩 桂枝 赤芍 人参 甘草 右,竹叶七片,姜枣作引煎服。
调元生脉散
黄芪 人参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右,水煎服。
参苏饮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壳 干葛 前胡 木香 陈皮 苏叶 右,姜枣引,煎服。
荆防败毒散
生大黄 防风 荆芥穗 酒红花 牛蒡子 升麻 元参 人参 桔梗 酒芩 酒蘗 甘草 右,水煎服。
菉豆粉饮 【《育婴家秘》,下同】 如小儿误服热药太过者,以致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或渴,宜先解毒,此饮主之。 菉豆粉一两 黄连炙 干葛 生甘草各半两 三味共末,同菉豆粉杵匀,每服五分至一钱,淡豆豉汤温调服。
豆卷散 如小儿病惊,多用药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有病愈而致热证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病者数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药调之,可用解毒之药,无不救也,以此散主之。 大豆黄卷以水浸黑豆生卷是也,晒干 炙草 贯众 板蓝根 每各一两为末,服五分至一钱,水煎去滓服。
玉液丸 【《片玉心书》,下同】 治风壅,化痰利膈,清头目烦热,除咳嗽。 寒水石火煅水飞,二两 半夏制,一两 枯矾五钱 共为末,米糊九如粟米大,姜汤下。感风寒咳嗽,桑白皮汤下;咳血,茅根汤下;常咳,茶汤下;咳而此,煨姜汤下。
胃苓丸 分阴阳,退潮热,止吐泄,消浮肿黄疸,调脾胃,止便浊,小儿常用之药也。 苍朮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干 厚朴姜汁炒 陈皮 白朮各五钱 粉草炙 草果各二钱 猪苓 泽泻 白茯各三钱 官桂一钱共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炒米汤下。呕吐,煨姜汤下;调胃,炒米汤下;白浊,盐汤下;泻泄,炒米车前汤下;黄疸,加茵陈五钱,灯心汤下;潮热,水竹叶炒米汤下;浮肿,长流水煎,灯心五加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
神芎丸 治小儿上焦积热,惊风壅滞,头目赤肿,咽闭,大小便赤濇,及痰喘之证,并皆治之。 大黄酒蒸 黄芩各一钱 黑牵牛取头末 滑石各四钱 黄连 川芎 薄荷叶各五钱 共为末,滴水为丸如粟米大,竹叶汤下。
败毒散 【《婴童百问》,下同】 治小儿伤寒,瘟疫风湿,头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目睛疼,寻常风眩拘倦风痰,身体项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寒热,并治之。 柴胡洗去芦 前胡 川芎 枳壳炒 羌活 川独活 白茯苓 桔梗炒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銼散,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
四顺清凉饮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蓄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顺,肠胃不调,小便少,大便濇;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癎;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
右剉散。三岁已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两服。《准绳》加薄荷。治挟热泻不止,加木香,大黄用煨。欲利小便,用赤芍药,《准绳》加灯心、木通。虚热加甘草,下利减大黄。冒风邪,加去节麻黄。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可加荆芥。
柴胡散 治小儿伤寒无汗,有表证,壮热头疼,身体痛,口干烦渴,小便赤,大便闭濇,夹惊腮肿。 石膏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葛根各二钱半 麻黄去节 柴胡半两 右銼散,三岁儿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豆豉一撮,煎六分,温服。
茵陈汤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茵陈嫩者一两 大黄三钱半 栀子大者,三枚 右銼散,以水一大碗,先煎茵陈减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小便当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身减,黄从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减。
栀子蘗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 黄蘗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犀角散 治小儿黄疸,一身尽黄。
犀角镑,一两 茵陈 干葛 升麻 龙胆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七钱半 右剉散,白水煎。
干葛根汁 治小儿忽发面目黄,皮肉尽黄。 干葛根汁 右,和蜜服。
连翘赤小豆汤 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麻黄去节 连翘 生甘草 生姜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两 杏仁四十一粒 大枣十二枚 右剉散,白水煎。
麦苗汁
小麦苗捣汁
右,服之立效。
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茵陈汤十分,五苓散五分 右二件拌匀,每服一钱,温水调下,日三服。
当归散 治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右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之。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
小半夏汤 治黄疸,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半夏汤洗七次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一片,煎七分,温服。
消食丸 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炒 陈皮炒 三棱煨 蓬朮煨 神曲炒 麦芽炒 香附米泔浸一宿炒 枳壳 槟榔 乌梅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 右为末,面糊丸如菉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小柴胡汤 治小儿伤寒潮热,少阳汗出,口渴温热,身热恶风,头痛项强,四肢烦疼,往来寒热,胁痛耳聋,呕哕痰实,中暑疟疾,并服之。 人参 甘草炙,各三钱 黄芩二钱 柴胡八钱 半夏汤泡七次焙干,二钱半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去滓温服,不拘时。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肝胆经风热,肝火瘰疬,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潮热不欲饮食,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或胁痛肚满,小便不利,或泄泻吐酸苦水,或肢体搐动,唇目抽搐,及乳母有前证,致儿为患者,并宜服之。
葛根黄连黄芩汤 治太阳病桂枝证,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邪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七钱五分 甘草五钱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加减服。喘甚,加葶藤子。
三黄丸 治小儿三焦积热,大渴引饮,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心膈烦躁,不美饮食,大小便秘濇,五脏实热,或下鲜血,疮疖热证。 黄连去芦 黄芩 大黄煨,各十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如脏俯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可服。
竹叶汤 治小儿伤寒发渴,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四肢烦热。 石膏二两 半夏四钱 人参 甘草炙,各二钱 麦门冬六钱,去心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青竹叶、生姜各四片,粳米七十粒同煎。呕加生姜、竹叶。
香薷饮 治夏月中暑,下咽即苏。
香薷一两 白扁豆炒 厚朴姜制,各半两 右銼散,每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服。一方,加黄连治泻痢。一方,加芎芷香苏散,治霍乱吐泻,暑月感冒伤暑之证。
车前子散 治暑月伏热,霍乱吐泻。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车前各等分 人参减半 右为末,每一钱用灯心汤调下。肚疼,加芍药;泻不止,加石莲肉。
黄连解毒汤 治大热烦躁,渴闷欲死,下咽即活。 黄连三钱 黄蘗五钱 栀子四个,劈 黄芩一两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玉露散 治嗞啀烦躁不安,颊赤咽干,身热头痛,兼中暑发渴,昏闷,小便不通。惊气入肾,梦中咬牙,加金珠散,薄荷汤调服。 寒水石 石膏各二两,水飞 甘草三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麦门冬汤下,汤使随意。加辰砂、金箔,名桃红散,亦治急惊。入栀子仁,名金莲散。加滑石半两,名玉真散。汤氏曰:前方治小儿秋夏伏暑,多有热,吐黄涎,头额温,五心热,小便赤少,或干呕无物,宜服香薷饮,又宜服玉露散,生姜汁和白汤调下。独用姜汁,一服而止。
导赤散 治心惊内虚邪热。
生地黄 甘草 木通各等分
右(口父)咀,竹叶煎;加黄芩、赤芍药、羌活、灯心煎服。
至宝丹 治精神恍惚,心躁生风。
生犀屑 玳瑁屑 琥珀研 朱砂细研水飞 雄黄细研水飞,各一两 金箔五十片,一半为衣 银箔五十片,研 片脑一分,研 麝香一钱,研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飞滤去沙石,约取一两,慢火熬膏 牛黄半两 右生犀、玳瑁,捣罗为细末,研入诸药令匀,将安息香膏以重汤煮凝成,和捣为剂,如干即入少熟蜜,盛不津器中,旋丸桐子大。二岁儿服二丸,人参汤化下。大小以意加减。又治大人卒中不语,中恶气,中诸物毒,中热暗风,产后血晕,死胎不下,并用童便少许,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同温过,化下五丸立效。
琥珀散 治烦躁不宁,消风豁痰。
辰砂一钱半 琥珀 牛黄 僵蚕炒去丝嘴 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胆中制佳 全蝎去毒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 蝉蜕各一钱 麝香五分 片脑一字 右为末,三岁半字,薄荷汤下。慢惊加附子。
解毒丸 治小儿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臆烦闷,咽喉肿痛,赤眼痈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及伤暑毒面赤身热,心烦躁而渴,饮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两 青黛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丸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生姜汤下亦可。中诸毒,井宜服;及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坐卧不稳。每三岁儿可服半粒,量大小加减。
七物黄连汤 治夏月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其人喜烦,呕逆支满,剧如祸祟,寒热相搏,故令喜烦。 黄连 茯苓 芍药各七钱半 黄芩 甘草 干姜各一两 小麦三合 右剉散,白水煎。欲止泻,加枳实半两。
金箔镇心丸 治惊悸痰聚上脘,烦躁欠安。 朱砂一两 白茯苓 人参 甘草各半两 山药一两半 脑子一钱 牙硝钱半 麝五分 紫河车二钱半 黑豆煮 金箔十二帖 右为末,炼蜜丸,每两半作五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含化亦可。卧时常服,安心镇神,袪邪热,凉咽膈,止惊啼。
梨浆饮子 治潮热、荣热、卫热、瘴气热,两日一发,三日一发;积热、脾热、痞热、胃热、癖热、疟热、邪热、寒热,脾疟、鬼疟夜发,单疟独热。 青蒿童便浸一日晒干 柴胡 人参 黄芩炒 前胡 秦艽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岁半钱、二岁一钱,水一小盏,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黄,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大柴胡汤 治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往来寒热,大便秘濇,腹满胀痛,谵语,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钱 黄芩 赤芍药 枳实麸炒,各三钱 半夏汤泡七次,切片焙干,一钱半 右銼散,姜枣煎,加减服之。欲下,加大黄半两效。
大承气汤 治刚痓,胸满内实,口噤咬齿,大热发渴,大便闭濇。 大黄半两 芒硝半两 厚朴一两 枳实一两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不拘时热服。
地骨皮散 治虚热,亦治伤寒壮热,余热。 知母 骨皮各一两炒 柴胡 生甘草 人参 茯苓各半两 半夏汤泡七次,切片晒焙,三钱 右(口父)咀,姜水煎服,每用三钱。《全婴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有惊热,加蝉退、天麻、黄芩。海藏曰: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汤加减法。自汗者地骨皮散,无汗者柴胡汤、三黄汤,仲景所用。钱氏改诸丸散加减,并出古法。
犀角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犀角镑 鳖甲酥炙 柴胡 知母炒 地骨皮 胡黄连各一两 大黄 桃枝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三岁一钱,水一盏,煎三分,去滓温服。
鳖甲亩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多渴,心躁多惊,面黄消瘦。 鳖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壳麸炒 知母 当归各一两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水半盏,桃柳枝各三寸,乌梅一个,煎三分,去滓服,无时。
灵犀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咳嗽,不食多渴,面黄肌瘦,腹急气粗等证;处热余热通用。 犀角镑 胡黄连各半两 茯苓去皮 人参 川芎 秦艽 生甘草 羌活 柴胡 桔梗 地骨皮各一两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水半盏,乌梅、竹叶少许,煎服。
生犀饮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目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 地骨皮 秦艽 人参 犀角镑 大黄蒸 麦冬 枳壳 柴胡 白茯 赤芍 桑白皮 鳖甲酥炙黄,各一两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温服,食后。小儿分为二服。《准绳》加黄芪、乌梅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