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小儿诸热门
小儿诸热门
青蒿散 治小儿室女,肌瘦潮热。
青蒿三钱 生甘草一寸 乌梅一个,捣碎 小麦五十粒 右(口父)咀,河水一碗,煎至三分,去滓服。
柴胡散 治小儿骨蒸潮热,面黄瘦弱。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两
右(口父)咀,水一盏,每用二钱,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
理中汤 治脾胃不和,中塞上冲,心腹(疒丂)痛,痰逆恶心呕吐,心下烦闷痞满,膈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汗去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呕吐泻利,手足厥冷。 人参 白朮 干姜炮,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腹痛加人参,渴减白朮;寒多加干姜、附子;吐甚,去白朮加生姜;泻多,还用朮;悸者加茯苓。四肢厥冷,下利转筋,方可加附子,为末蜜丸,名理中丸。治厥阴脏寒,蛔上入膈,吐出长虫,胃虚冷,故先服理中丸。或加茯苓、枳实。
四君子汤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 人参 茯苓 生甘草 白朮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时。盐少许,白汤点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障雾气。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疼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燥渴引饮。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朮 茯苓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湿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申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朮末少许。如发虚,加绵黄芪、人参末少许服之。
白虎汤 治伤寒大汗出,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数升者,宜服。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知母三两 甘草炙,一两 石膏八两,另研 粳米三合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圣惠方》加干葛。
柴苓散 治小儿腹中有伏热,温壮来去。 柴胡七钱半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赤茯苓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小麦一撮、竹叶三片,煎五分,去滓温服,量大小加减与之。
二黄犀角散 治小儿身体温壮,心神不安,大腑秘热。 犀角屑 大黄酒浸蒸 钓藤 栀子 生甘草 黄芩各五分 右为末,每服五分,量大小加减,热汤调下。
牛黄散 治小儿温壮,身体常热不止,或寒热往来。 牛黄研 生甘草各五分 柴胡去苗 栀子炒 龙胆草 黄芩各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五分,以金银薄荷汤调下,无时。
黄龙汤 治伤寒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五钱 黄芩 生甘草各二钱 赤芍药三钱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姜一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牛黄膏 治小儿天吊惊风,手足搐搦,面唇红赤,咽喉痰响,浑身头额壮热,唤问不知,不醒人事,或只左手左脚偏搐,或只右手右脚偏搐,或只唇口眼鼻颤搐,此疾则多肚腹紧胀,热极则胸膈久积惊涎,忽被风邪所触,故作是候也。此患大忌不得针灸,若针灸乃误矣。凡中此疾,须辨认有前项形证,宜服此剂。 蝎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壳,一钱半,不去油 梅花片脑半字 辰砂研,二钱 麝香一字 郁金三钱,以皂角水煮过 牛黄少许 右六味为末,每遇小儿中前项证候,周岁半字,三四岁一字。仍观孩儿身体肥瘦,脏腑虚实。及病势轻重,则加药。用熟蜜水一二分调匀灌下,或薄荷汤亦可。服药后良久,压下痰涎,疏去风气,当宣泻两三行,其泻出如鸡子白,是应效。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满,服此药宜吐风痰,亦为美也。下药后,或吐或泻,手足搐搦稍定,喉咙不响,头额腹肚渐凉,眼目不翻,识得人事,面红赤色,但时时有少温壮惊潮风,热来未退,便续下保寿散三两服,金粉散一二服,早晨更可下。均气补虚,进乳哺,白朮散,一日早晨与一服。或服此数件药后,只觉得腹肚至夜微热,不进乳食,宜空心与进一服宽热散,微微通去腹中余热风涎。或有是疾,服药少退,忌两日不可见风。一方,加粉霜二钱,名朱砂膏。
羚羊角汤 治诸惊壮热。
羚羊角屑 蝉蜕 茯神 麦门冬 柴胡 地骨皮各一钱 黄芩 甘草炒,各五分 右銼散,每服二钱,姜枣煎服。
栀子仁渴 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 柴胡各一两 甘草半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者,麸炒微黄色 升麻 黄芩 石膏各二两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大连翘汤 治疮疹壮热,小便不通,诸般疮疖,丹毒脐风。 连翘 瞿麦 荆芥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柴胡 滑石 蝉蜕 甘草炙,各一钱 山栀子 黄芩各五分 右銼细,每服一钱,加紫草煎,温服。热甚加大黄。更详证加减为佳。
龙胆汤 治胎惊月内气盛发热。凡脐风撮口,壮热,皆可用。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哯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癎方,悉主之。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上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气者,可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加半两。 龙胆草 钓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 生甘草各六钱 蜣螂二枚,去翅炙 大黄一两,煨 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有药虚实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以渐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为末,每服一钱,北枣煎服。或加防风、麦门冬以导心热,黄芩减半,去蜣螂亦可。
紫霜丸 治食积,亦是伤寒之药。治乳哺失节,宿滞不化,胃腹痞满,呕吐恶心,便利不调,乳食减少。又治伤寒温壮挟热实,大便酸气,食不消化;或已得汗,身热不止;或变蒸发热,多日不解;或因食而发癎,先寒后热,并宜服之。 代赭石火煅,用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两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炒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油炒 右先将杏仁、巴豆,入乳钵内细研如膏,却入代赭石脂末,研和匀,以汤浸蒸饼,丸如粟米大。一岁儿,五丸米饮下;一二百日儿,三丸。亦要看肥瘦加减,微泻为度。大凡变蒸与伤寒调理同,此一药并治之。此仍是泻食积之剂,量虚实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二十一
小儿诸热门
方
升阳散火方 【《赵氏医贯》,下同】 因冬暖,小儿服之,升阳散火清滞。 山楂五分 黄芩四分 甘草 干葛 柴胡 陈皮各二分 黄连 芍药 防风 连翘 当归尾 蔓荆子各三分 右,水一锺,姜一片,煎六分,食远服。如饮食过伤,山楂倍用。
退内热方 治小儿内热,神不爽,胸高。 芍药酒炒 茯苓 麦门冬 白扁豆各五分 山药 当归各四分 甘草 贝母 干葛 陈皮各三分 桔梗 黄连各二分水一锺,姜一小片,煎六分,食远服。
栀子清肝散 【《证治准绳》,下同】 一名柴胡栀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发热,其内作痒生疮,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间作痛,寒热往来。 柴胡 栀子炒 牡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往来寒热,发热,或头发疮毒等证。 柴胡 山栀炒,各一钱半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连翘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服。
柴胡饮子 解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大便坚实。 黄芩七分 甘草四分 大黄八分 芍药七分 柴胡 人参各五分 当归一钱 右,每服一钱,姜水煎。
龙脑饮子 此泻脾经热,可代泻黄散。用治小儿蕴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 甘草四两,炙 大栀子三两,炒 藿香叶半两 石膏一两 缩砂 瓜蒌各七钱半 右为末,每服一钱,蜜调水服,不拘时。治伤寒余毒,潮热虚汗,加竹叶煎服。
滋肾丸 治肾热。
黄蘗酒拌炒焦,三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右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汤下。
三解牛黄散 治实热潮热。
白僵蚕 全蝎炙 防风 白附子 桔梗 川大黄 甘草炙 白茯苓 川黄芩 人参 川郁金皂角水煮 右各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薄荷蜜汤调。
牛黄凉膈散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热,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牛黄一两 甘草炙十两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各二十两 紫石英飞 脑 麝各五两 胆星七两半 右末之,蜜丸,每两作三十丸,温薄荷人参汤,嚼一丸,食后服。常服半丸。治急惊,并薄荷水化。
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芪三钱 当归一钱
右,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证。 当归三分 人参 黄芪各八分 白朮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逍遥散 去牡丹皮、山栀,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等证。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寒热,遍身痒痒,肢体作疼,头目昏重,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尤宜用之。又治妇人阴虚发热,儿饮其乳。以致患疮者。
清解散 治感风发热,头疼鼻塞涕流及温壮,悉主之。 北参 防风 天麻 北前胡 茯苓 北梗 枳壳銼 甘草各二钱 细辛 柴胡各一钱半 川芎三钱 右末,每一钱,水一小盏,干薄荷三叶,略煎温和服。
集验荆朮散 治小儿伤风伤寒,或疮或疹。此药无寒无热,疏风顺气,一切诸热证。 荆芥穗 赤芍药各一两 苍朮二两,泔制 甘草半两,炒 细末随大小一二钱。又名冲和散。伤风伤寒,壮热咳嗽,鼻塞声重,生姜葱白汤下;伤风潮热,或变蒸发热,薄荷汤下;风热伤肺,鼻涕气粗,紫苏汤下。暴卒急惊风热,宜急惊门疏风散;久病后急慢惊热,保婴全蝎散。发汗,去节麻黄汤调;盗汗自汗,牡蛎、浮麦汤调;丹毒风热,煎四顺饮调;眼暴赤热肿,煎羌活、黄芩、生地黄汤调;口舌腮项热肿生疮,煎防风、牛蒡子汤调;咽喉重舌,煎升麻、枳壳、大黄、防风、薄荷汤调。
人参羌活散 治伤寒发热,头痛身疼,或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羌活 白独活 柴胡 川芎 人参 甘草炙 白茯苓 枳壳各一两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酒浸焙,各半两(口父)咀,每一钱,水半盏,姜一片,枣半个,薄荷一叶煎,温服无时。疮疹未发亦可服。
羌活散 治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嗽,失音鼻塞,声重,及解时行下痢赤白。 人参去芦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芦 前胡去芦 川芎 独活 桔梗銼炒 枳壳 苍朮各如前制 甘草各一两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无时热服。发散风邪,入葱白同煎。痢证,姜、仓米煎。
人参辛梗汤 治小儿伤风发热,鼻塞咳嗽,时行疮疹。 人参七分 细辛五分 桔梗 干葛 升麻 白朮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五分 每服,水一锺,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服。
红绵散 治小儿四时感冒风寒,遍身发热,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并皆治之;及急慢惊风,亦宜服之。 人参二钱五分 天麻洗 僵蚕炒 麻黄去节 全蝎去毒,各二钱 甘草炙 辰砂一钱五分,研 右为末,入朱砂和匀,再乳极细,每服半钱,用水半盏,煎数沸,入干胭脂少许,再煎一沸,不时温服。
大黄(石卜)硝汤 治小儿惊热涎风,前后不通。 川大黄蒸 生甘草 (石卜)硝各一两 右銼碎,每服二钱,水半盏,入蜜少许,煎至三分,不拘时服。
五和汤 主宣利脏腑积热,调和荣卫。 当归酒洗 赤茯苓去皮,各半两 甘草炙 大黄 枳壳水浸,去穰銼,麦麸炒微黄,各七钱半 右(口父)咀,每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宽热饮 主伏热在里,风壅满气促昏闷,或脾胃停滞,日久饮食减少,面黄脉实,发热无时,并宜服之。 粉草七钱五分 元明粉二钱五分 大黄 枳壳去穰,各一两,銼片;巴豆十五拉,作两片去壳膜心同炒,枳壳见微黄色,去巴豆 右銼焙为末,临时入元明粉,乳钵内同药末杵匀,无时调服半钱至一钱,儿小止抄一字,并用姜蜜汤或薄荷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