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门

  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渴,行间主之。  胆眩寒厥,手臂痛,善惊妄言,面赤泣出,腋门主之。  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腰痛怏怏,不可以俛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与八髎。  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  气癃(疒颓)疝,阴急,股枢腨内廉痛,交信主之。  胸满膨膨然,实则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脚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阳主之。  热病先手臂瘈瘲,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转珠,两乳下二寸坚,胁满悸,列缺主之。  振寒瘈瘲,手不伸,咳嗽唾浊,气膈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因为瘲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  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瘈瘲,口干,头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振寒,寒热,肩臑臂痛,头不可顾,烦满身热,恶寒,目赤痛,眦烂生翳膜,暴痛,鼽衄,发聋,臂重痛,肘挛,痂疥,胸中引臑,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  振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热痛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  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
  手足清,烦热,汗不出,手肢转筋,头痛如锥刺之状,热不可以动,动益烦心,喉痹,舌卷干,臂内廉不可及头,耳聋鸣,窍阴皆主之。  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  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  头重鼻衄及瘈瘲,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鼽衄腰脊,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腨如裂,脚跟急痛,足挛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难,(月真)胀,承山主之。  四厥手足闷者,使人久持之,厥热胫痛,内庭主之。痉惊互引,脚如结,腨如裂,束骨主之。  痉脊项强,眩运,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  风痹注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肢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闷,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怒,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  足痹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阖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足不仁,刺风府。
  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  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  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而留之,以月生死为痏数,立已。长针亦可。  偏枯,四肢不用,善惊,大巨主之。  手臂不得上头,尺泽主之。
  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足下缓失履,冲阳主之。
  手及肾挛,神门主之。
  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  肘痛不能自带衣起,头眩颔痛,面黑,风肩背痛不可顾,关冲主之。  嗌外肿,肘臂痛,五指瘈,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  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又风头痛涕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伸,战怵,腕骨主之。  风眩惊,手腕痛,泄风,汗出至腰,阳谷主之。  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大都主之。  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痿厥风头重頞痛,枢股腨外廉骨痛,瘈瘲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趺阳主之。  腰痛,颈项痛,历节,汗出而步履寒复不仁,腨中痛,飞阳主之。  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肘痛,尺泽主之。
  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曲池主之。  肩肘节酸重,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之。  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  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  肩痛不可自带衣,臂腕外侧痛不举,阳谷主之。  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  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  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绝子阴痒,阴交主之。  妇人阴挺出,四肢淫泺,身闷,照海主之。  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虚下廉主之。  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胫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髀关主之。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  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  足大指搏伤,下车挃地,通背,指端伤为筋痹,解溪主之。  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中冲主之。  热病刺然谷。足先寒,上至膝,乃出针。  厥,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  身懈寒,少气,热甚,恶人,心惕惕然,取飞扬及绝骨、跗下临泣,立已。淫泺胫酸,热病汗不出,皆主之。  寒濯濯,舌烦,手臂不仁,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肢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咳喘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千金方》曰:掖门主手臂病。巨阙主手清。肩贞主手麻木不举。阴交主手脚拘挛。少商主手不仁。列缺主手臂身热。大陵主手挛不伸,又云主手掣小偏。内关主手中风热。间使主手痛。曲泽主手背逆气。中冲、劳宫、少冲、大泉、经渠、列缺,主手掌热,肘中痛。前腋主臂里挛急,手不上举。尺泽主掣痛,手不可伸。神门、少海主手臂挛。养老主手不得上下。内庭主四厥手足闷。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曲池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又云主手不举。阳溪主臂腕外侧痛不举。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尺泽、关冲、外关、窍阴,主臂不及头。前谷、后溪、阳溪,主臂重痛肘孪。臑会、支沟、曲池、腕骨、肘髎,主肘节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难屈伸。中(月吕)俞、譩嘻主腋挛。腕骨、前谷、曲池、阳谷,主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天井、外关、曲池,主臂痿不伸。大泉、经渠主臂内廉痛。巨骨、前谷主内不举。肩髎、天宗、阳谷,主臂痛。曲池、关冲、三里、中渚、阳谷、尺泽,主肘痛时寒。关冲主肘疼,不能自穿衣。鱼际、灵道主肘挛柱满。大陵主肘挛腋肿。间使主肘内廉痛。地五会、阳辅、申脉、委阳、天池、临泣,主腋下肿。天宗主肩重臂痛。肩外腧主肩甲痛而寒至肘。腕骨主肩臂痛。阳关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昆仑主脚如结,踝如裂。阴陵泉主足痹痛。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脚挛。承山、承筋主脚胫酸,脚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浮白主足缓不收。天柱、行间主足不任身。行间主厥足中热。然谷主足不能安,胫酸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冲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仆参主足跟中踝后痛。飞扬主腨中痛。复溜主胫寒不能自温,又主脚后廉急不可前,足跗痛。京骨、然谷、肾俞,主足痛。太溪、次髎、膀胱腧,主足清不仁。太溪主手足寒至节。地仓、太泉主足痿躃不能行。光明主痿躄,坐不能起。风府、腰俞主足不仁。条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热,不能久立。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枢脚痛。阳辅、阳交、阳陵泉,主髀枢膝骨痹不仁。环跳、束骨、交信、阴交、阴舍,主髀枢中痛不可举。临泣、三阴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申脉、隐白、行间,主胫中寒热。太冲、涌泉主胫酸。趺阳主腨外廉骨痛。至阴主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至阳主胫疼,四肢重,少气难言。厉兑、条口、三阴交,主胫寒不得卧。内庭、环眺主肢痛不可屈伸。阳间、环跳、承筋,主胫痹不仁。涌泉、然谷,主五趾尽痛,足不践地。风市主两膝孪,痛引胁,拘急亸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太冲主膝内踝前痛。梁丘、曲泉、阳关,主筋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犊鼻主膝中痛不仁。犊鼻主膝不仁难跪。中封主少气,身重湿膝踵,内踝前痛。解溪、条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肿胻酸转筋。合阳主膝股重。上廉主风水膝肿。阴市主膝上寒。伏兔主膝中寒。侠溪、阳关主膝外廉痛。髀关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光明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膝关主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凡犊鼻肿,可灸不可刺,若其上坚,勿攻。攻之即死。章门主四肢懈惰、喜怒。列缺主四肢厥、喜笑。曲泉、趺阳、天池、大巨、支沟、小海、绝骨、前谷,主四肢不举。照海主四肢淫泺。五里、三阳络、天井、厉兑、三间,主嗜卧,四肢不欲动摇。复溜、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脚气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任人,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人累趺端坐,以病人手掌横掩膝上,指下旁与曲膝头齐,上旁侧肉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肿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五寸,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人手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寸,亦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寸;一云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寸,一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则灸两脚。凡脚弱病皆多两脚。又一方云:如觉脚恶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者,合四处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虽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一说灸绝骨最要。人有患此脚弱,不即治,及少腹腹肿大,上气,于是乃须大法灸随诸俞,及诸关节腹背,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者。觉病入腹,若病人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诸穴,及两脚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夫有两种,有三指为一夫者,此脚弱灸以四指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旧法,梁丘、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冲、阳陵泉、绝骨、昆仑、阴陵泉、三阴交三阴交 此下原本有「足太阴、足太阳」,系衍文,删。、公孙、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腧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所以不取其法。气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乃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慎之慎之。凡灸八冲,艾炷须小作之。  《卫生宝鉴》曰:胻寒,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所发。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足阳明脉所合也。可灸三壮,针入五分。三阴交二穴,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交会,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髓会绝骨。《针经》云:脑髓消,胫酸,耳鸣。绝骨在外踝上,辅骨下,当腘中是也。髓会之处也。洁古老人云:头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又云:胻酸冷,绝骨取之。阳辅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阳脉之所行也。可灸三七壮,针入五分。  《医学纲目》曰:足跟红肿,冻疮,于足指面、后跟赤白肉际,骨下,刺入三分,弹针出血,可灸二七壮。  脚气肿痛,取三里、绝骨各二寸半;丘墟针入一寸,泻之;行间五分,留八吸泻之;解溪针入五分,留十吸泻之;商丘针入五分,泻十吸。  治脚气诸穴,随经选用之。陷谷三分泻之;前谷五分泻之,灸;中封泻之,灸;侠溪先泻后补,灸;阳辅绝骨各二寸半泻之,灸;通谷一分泻之,灸。  扁鹊治脚气,取肾气在脐旁,相去各四寸。肩井、三里、气海、交龙。  寒湿脚气红肿生疮,取中封五分泻之;阳辅、绝骨各二寸半泻之,灸。  又法:取行间、三里、照海、昆仑、绝骨、京骨、委中、三阴交。  两足麻及足膝无力,取风市,在腿外廉,垂手中指点到处是穴。针五分,补多泻少,留五呼,先泻成,后补生。  又:足不能行,取丘墟、行间、昆仑、太冲、阳辅、三阴交、复溜、三里。此一穴大治足不能行。  刺灸诸痛法,先明经脉,次别浅深。盖经脉者,为手足十二经脉也。  臂膊疼痛:肩髃、手三里、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