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一、狐疝者,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与狐相类,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令人带钩铃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剂下之。

  一、 疝者,阴囊肿坠如升斗,不痒不痛,得之地气卑湿,故江淮人多有之,宜去湿之剂下之,三花神佑丸之类。如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不禁故也,不可便认为虚寒,而温之补之,名曰瘕。

  一、元神虚弱,受寒作小肠疝气滚痛,以蟠葱散加故纸、小茴、川楝子、木香之类。

  一、体壮实,小肠气痛,或小便不通,以八正散加破故纸、小茴、川楝子。

  一、小腹下毛际边,或左或右,生气核如桃状,按之则散,时伏时见,以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葱白、灯心煎汤,下青木香丸五十七粒。

  一、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太阳,恶寒发热,小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者,以栀子炒、枳壳炒、桃仁炒、山楂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

   方 禹功散 治寒疝。

  黑牵牛(头末,一钱) 小茴香(二钱五分) 加木香(一钱)

  上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汁调下。

   五积散 治醉饱后色欲过度,触伤小腹,致成疝气。其症自小腹痛连两胁下,心头吊痛,额上汗出。

  根据本方加玄胡索。

   蟠葱散 治脾胃虚寒,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胁胸,及膀胱、小肠疝气,又治妇人血气痛。

  丁皮(一两) 砂仁(一两) 莪术(一两五钱) 三棱(一两五钱) 槟榔(一两) 玄胡索(七钱五分) 苍术(一两) 青皮(一两五钱) 干姜(五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葱白,水煎热服。脐下极冷痛,加吴茱萸、木香、小茴香等味。

   加味五苓散根据本方加木香、小茴香、川楝子、槟榔、黑牵牛、故纸、木通、青皮、三棱、莪术等味。

  上锉一剂,水煎服。

   橘核丸 治四积 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肾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炒) 海藻(盐酒炒) 昆布(盐酒炒) 桃仁(面炒,去皮尖) 桂心(五钱) 川楝肉(炒)海带(盐水洗,一两) 枳实(面炒) 浓朴(姜汁炒) 玄胡索(炒) 木香(五钱) 木通(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陈酒、盐汤下。如虚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加川乌一两。如坚胀久不消,加 砂二钱,醋煮旋入。

   荡疝丸黑牵牛(取头末) 破故纸(炒) 小茴香(炒) 川楝子(去核,炒,各一两) 青皮(三钱) 陈皮(三钱) 莪术(四钱) 木香(四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青木香丸黑牵牛(炒,取头末,二两) 槟榔(二两,粟米饭裹煨,去饭) 青木香(一两五钱)

  破故纸(二两,炒) 荜澄茄(二两)

  上为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汤送下。

   行气香苏散 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根据本方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木通。

   加减香苓散 治偏坠气初起,憎寒壮热,发表分利药,轻者,一服而愈。

  枳壳 陈皮 香附 苍术 麻黄 香薷 猪苓 泽泻 木通滑石 车前子 三棱 莪术 川楝子 玄胡索 甘草上锉一剂,生姜、葱白,水煎热服。

   文蛤散 治偏坠气神效。

  五倍子(五、六个,烧存性)

  上为末,陈酒调服,以醉为度。

   神消散 (秘方) 治诸般疝气,外肾肿胀疼痛。

  山栀子(盐水炒黑色,一两) 益智仁(炒,七钱) 橘核(炒,一两) 青皮(香油炒,六钱) 槟榔(一钱) 荔枝核(八钱) 小茴香(盐水炒,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烧酒调服。如不用酒,以灯心草煎汤,加盐少许,调服立效。

   茴香安肾汤 (太医院传) 治左边偏坠,丸如鸡、鸭子。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泽泻(七分) 茴香(一钱,炒)

  破故纸(一钱) 黄柏(八分) 木香(五分) 槟榔(一钱) 乌药(一钱) 香附(一钱,童便浸经宿) 砂仁(一钱) 玄胡索(五分) 升麻(三分) 甘草(炙,五分) 荔枝核(一钱)

  上锉一剂,饥时服。

   三香酒 (秘方) 治偏坠气。

  南木香(三钱) 小茴香(三钱) 八角茴香(三钱) 川楝肉(三钱)

  上合一服,锅内炒四味,入葱白、莲须五根,水一碗,淬入锅,将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陈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神效。

   四圣散 (秘方) 治疝气,外肾肿胀。

  小茴香(炒) 穿山甲(炒) 全蝎(炒) 南木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陈酒调,一服痛止。

   木香金铃丸 (严宪副传) 治外肾肿痛,诸般疝气,一服立效。

  木香 乳香 没药 大附子(面裹火煨) 小茴香(盐炒) 川楝肉 玄胡索 全蝎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陈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酒送下。

   大小茴香丸 (长葛李大尹传) 治疝气如神。

  大茴香(一两) 小茴香(一两) 吴茱萸(一两) 川楝子(一两) 川椒(一两)

  上共为末,连须葱头八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五合,同药饼研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忌发气物。

   茴香丸 治疝气神效。

  茯苓(二两,炒) 白术(二两,炒) 山楂(二两,炒) 枳实(八钱) 八角茴香(一两,炒) 吴茱萸(一两,炒) 橘核(三两,炒) 荔枝核(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重一钱五分大,空心细嚼,姜汤送下。

   灸法 治一偏坠气痛。

  用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研烂,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麦粒大灸七壮,实时上去。

  卷之十

  脚气

   脉香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宜汗;濡弱湿气,宜渗;迟涩因寒,宜温;洪数为热,宜下。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病夫香港脚者,古谓之缓风,又谓之厥者,是古今之异名也。有干、湿之分,其脚肿者,名湿香港脚;其不肿者,名干香港脚。由脾胃两经虚弱,行动坐卧之间,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侵,或内因饮食浓味所伤,致湿热下注而成。如得之不便觉,乃因他病发动而知,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下松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涩,或举体转筋,骨节酸痛,或恶闻食气,见食吐逆,或胸满气急,憎寒壮热,状似伤寒,是其候也。

  或经一旬,或半月复作,渐而至于足筋肿大如瓜瓠者。

   治治之之法,用苍术、白术以治其湿,黄芩、黄拍、知母以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以调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牛膝引诸药下行,及消肿去湿,以为此证之大法矣。兼用针HT 导引其湿热之气外出也。东垣曰:湿淫所胜,治以苦温,以苦辛发之,透关节,胜湿为佐,以苦寒泄之,流湿清热为臣。故立当归拈痛汤治之,其效捷于影响,学人更宜详究焉。

  一、凡脚肿,名湿香港脚,用五积散加槟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一、凡足疼痛,皮不肿赤,筋不拘急,遇夜则痛甚,此是气虚,而血不荣也。宜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槟榔、石南藤、五加皮、没药、川乌之类,或四斤丸。若两膝赤肿,强急作热而掣痛,两总筋拘急,此血热也,宜人参败毒散加赤芍药、大黄,利气丸下之。

  一、凡香港脚上攻,胸膈闷满,大便不通,宜三和散。

  一、凡香港脚攻注,大小便不通,用水中大螺蛳三个,以盐一小撮,和壳生捣烂,置两脐下一寸三分,用帛紧紧系之,立通神效。

  一、凡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以四物汤加黄、人参、白术、附子、牛膝、杜仲、防风、羌活、甘草。又宜五积散加松节、林节。

   方 羌活导滞汤 治香港脚初发,一身俱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药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以彻其邪。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当归(二钱) 防己(一钱五分) 大黄(四钱) 枳实(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当归拈痛散 治湿热香港脚为病,四肢骨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并宜服之。

  羌活(一钱) 人参 苦参 升麻 葛根 防风 苍术(米泔浸炒,各四分) 甘草(炙) 黄芩(酒炒) 茵陈(酒洗,各一钱) 当归(酒洗) 猪苓 泽泻 知母(去毛,酒浸) 白术(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神仙飞步丸 (云林制)〔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湿热者) 治脚膝疼痛。

  当归(一两) 川芎(八钱) 白芍(一两五钱) 生地黄(一两)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一两) 苍术(一两) 牛膝(一两) 木瓜(一两) 杜仲(一两) 薏苡仁(一两) 防风(七钱) 防己(七钱) 威灵仙(七钱) 羌活(七钱) 桃仁(七钱) 红花(七钱) 黄连(酒炒,一两) 肉桂(三钱) 黄芩(酒炒,一两) 陈皮(一两) 半夏(姜汁炒,一两) 白茯苓(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积交加酒 (云林制) 治诸湿足膝麻木,冷痹缓弱,及腰痛,香港脚下虚之疾。

  白芷 陈皮 浓朴 枳壳 桔梗 川芎 白芍 苍术 当归 茯苓 半夏 官桂 干姜 麻黄 甘草小茴(酒炒) 牛膝(酒洗) 杜仲(酒炒) 大附子(制) 川乌 吴茱萸 槟榔 木瓜 草果砂仁 破故纸(酒炒) 羌活 葫芦巴 威灵仙(各等分)

  上共合一斤,用陈酒十壶,姜十斤,枣十格,瓦罐炊熟,每日空心温服。

   趁痛散 (秘方) 治湿气攻注腰脚痛,行步少力。

  当归(酒洗,二两) 肉桂(二两) 玄胡索(二两) 萆 (二两) 没药(二两) 杜仲(酒炒,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

   芙蓉丸 (魏宪副传) 治脚腿疼痛,一服即愈。

  哑芙蓉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鹿茸(去毛,酒蒸) 官桂 玄胡索(酒浸微炒) 乌药(炙)

  陈皮 五加皮 粉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酒煎葛根汤,临卧,出微汗。

   换脚丸 (秘方) 治肾虚,下注脚膝,或当风取凉,冷气所乘,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心隐痛,有碍履地,大治干、湿香港脚,赤肿痛楚,发作无时,呻吟难忍,气满喘急,举步艰难,面色黧黑,传送秘涩并治。

  当归 天麻 防风 羌活 石南藤 萆 (炙) 石斛(去根) 黄 肉桂 大附子(炮) 南星续断 薏苡仁(各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五钱) 川牛膝(一两,酒洗) 木瓜(四两) 槟榔(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木瓜汤下,日二服。

   二仙丹 (刘夷门传)〔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寒湿者) 治脚疾,肿痛拘挛。

  川牛膝 威灵仙(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白滚汤亦可,忌茶。

   追风通气散 治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

  治妇人香港脚,一月一次,足下浮肿,手肢拘挛不伸,头疼心痛,吐痰胀满,下元湿热带下,行步艰辛。

  当归 川芎 白术 茯苓 陈皮 香附 木瓜 槟榔 白芷 天麻 牛膝 甘草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卷之十

  痿

   脉尺脉虚弱,缓而紧,病为足痛,或者痿病。张子和云:痿因肺热相传,四脏其脉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湿香港脚治。

   病夫痿者,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内经》谓诸痿起于肺热。又曰:治痿独取阳明。盖肺经体燥,居上而主气,畏火者也;脾土性湿,居中而主四肢,畏水也。火性上炎,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邪,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必须戒浓味,节嗜欲,庶可保其全安也。

  陈无择云:痿 之疾,状类柔风、香港脚,但柔风、香港脚皆外所因,痿则五内不足所致也。治之不可混作外因立治。

   治丹溪曰:有挟湿热,有痰,有血虚。亦有死血者,有食积妨碍升降者。上文论火起于肺热,实痿之本,论此云然者,盖以其发而为所因所挟,或有不同,而主治亦当各着其所重也。

  湿热,用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火之剂黄柏、黄芩、苍术之类。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姜汁。血虚,用四物汤加黄柏、苍术,下用补阴丸。气虚,用四君子汤,加苍术、黄柏、黄 之类。食积,用小调中汤,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之类。色劳,用补阴丸、虎潜丸之类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