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方考
医方考
凡服硫黄者,忌猪血、羊血、牛血及诸禽兽之血。慎之!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石膏散
石膏(一味,细末如面,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身无热为度。)
热劳,附骨蒸热,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此方主之。
热劳之证,岂曰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外袭,传入于骨,不能泄越,内作骨蒸,令人先寒后热,久久渐成羸瘦。有汗者,胃家实也。脉长者,阳邪证也。石膏寒而清肃者也,可以疗里热。以故《外台》集之,处州吴医用之,睦州郑迪功之妻验之,《名医录》载之,所以开蒙后学也至矣。或问:东垣言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必死,非石膏之谓乎?余曰:若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甘梨浆
劳瘵脉数,燥渴日瘦者,宜服之。盖天一生水,所以养万物者也,若火盛而水灭,令人五液干枯,则甘梨浆可以急救之。此物匪惟可以救急,曾有回生起死者。师云:生用之可以凉五火,熟用之可以滋五脏。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童便
咳血者,以童便一物主之。
咳血是肺中有窍。肺是清虚之脏,纤芥不容,一有其窍,则血渗入肺矣。愈渗愈咳,愈咳愈渗,此为难治。褚澄云:以寒凉治之,百不一生。以溲溺治之,百不一死。故特表而出之。又曰: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所以示人者深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股肉
割股之事,古昔有之。盖贤妇急于舅姑夫子之疾,而祈一念以格天尔。至唐开元间,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云:人肉治瘵疾。自是闾阎益多割股,至有假名干誉而为之者。呜呼!同类固不可食,亏体岂曰事亲?且俞、扁、淳、华,上世神良之医也,未闻用人肉以治疾,而闵损、曾参之孝,亦未尝割股,所以来要名之行者,藏器其作之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柴前梅连散
柴胡 前胡 乌梅 胡黄连(各三钱) 猪胆(一枚) 猪髓(一条) 韭白(五分) 童便(二盏)
风劳骨蒸,久而不痊,咳嗽吐血,盗汗遗精,脉来弦数者,此方主之。
此治因风成劳者也。盖风者百病之长,乃天之阳气也,主疏泄万物,故在表则令人出汗,在肺则令人咳嗽,在肝则令人吐血,在肾则令人遗精,附骨则令人蒸热盗汗。是论也,《灵枢》函其妙,自汉、唐以至宋、元诸医,皆未竟其说,无惑乎治劳瘵者之难其人也。柴胡解不表不里之风,胡连清入肌附骨之热,前胡主脾肺表里之邪。褚澄氏曰:酸能入骨,则乌梅之用,亦可以收敛骨蒸。猪胆所以养阴,猪髓所以养骨,童便所以济火。韭白辛热。少用之以使向导。经曰:甚者从之。此之谓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秦艽鳖甲散
秦艽 知母 当归(各半两) 鳖甲(一两) 乌梅(一枚) 青蒿(五叶) 柴胡 地骨皮(各一两)
风劳骨蒸壮热,肌肉消瘦,此方主之。
风,阳气也。故在表则表热,在里则里热,附骨则骨蒸壮热,久蒸则肌肉消瘦。无风不作骨蒸,此昆之立言也。罗谦甫氏之主此方,盖有神契者矣。柴胡、秦艽,风药也,能驱肌骨之风。骨皮、知母,寒品也,能疗肌骨之热。鳖,阴类也。甲,骨属也。骨以及骨,则能为诸药之向导。阴以养阴,则能退阴分之骨蒸。乌梅味酸,能引诸药入骨而收其热。青蒿苦辛,能从诸药入肌而解其蒸。复有当归,一以养血,一以导诸药入血而除热于阴尔。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柴胡
《衍义》云: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凡此误世甚多。斯言也,谓病原不同,不可一概而施之尔!故又继之曰: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又尾之曰:服之无有不效。世人因前言而概不用柴胡,虽当用者亦必不用。
呜呼!藏器一言,举世割股。丹溪一出,众口滋阴。《衍义》片词,柴胡未弃,更不求其证脉而可否之。此之谓侏儒观场,随众喧喝尔,求其真知则未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三黄丸
黄芩(酒炒,春四、夏秋六、冬三两) 黄连(酒炒,春四、夏五、秋三、冬一两) 大黄(酒浸,九蒸晒、春三、秋二、夏一、冬五两)
消渴羸瘦,不生肌肉,其人善谷者,此方主之。
上件皆火证也。火炎则水干,故令消渴。燥万物者,莫 乎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
火甚则速于传化,故善谷。芩、连、大黄,苦寒物也。寒能胜热,苦能泻火,火去而阴自生,阴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麦煎散
鳖甲(醋炙) 柴胡 生地黄 大黄(煨) 常山 当归 赤茯苓 干漆(炒焦) 石膏(各一两) 白术 甘草(各半两) 小麦(五十粒)
有汗加麻黄根一两,共为末,每服三钱。
少男、室女、孀妇郁劳,骨蒸内热,风血攻疰四肢者,此方主之。
此攻郁劳之方也。少男思其女而不得,则有留精。室女思其男而不得,则有留血。孀妇有所思,则气结而有留瘀。其理一而已。谓之留者,精血已离其位,但留于经脉关要之区,阴寒气血留行之道也。气、阳也,阻而塞之,则积阳为热,故令蒸蒸骨热。血阴也,阻而之,则积阴为疰,故令四肢攻疰。曰风血攻疰四肢者,风血内搏,四肢无力,而倦怠浮肿也。鳖甲、干漆,攻坚削积之品也,所以治精血之留结。柴胡、石膏,解肌清热之药也,所以去骨蒸之内热。思则火结于心包,故用常山以开其结;郁则气留于六腑,故用大黄以推其陈;当归、生地,生新血也。白术、甘草,致新气也。赤茯苓所以导丙丁之邪。浮小麦所以止骨蒸之汗。而麻黄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闭,为止汗之最捷尔。东坡云:此黄州吴判官之方也,疗骨蒸肌热盗汗极效。吴君宝之,不肯妄传也。虽然,此攻击之剂,惟少男、室女、孀妇真气完固,始可用之。若男妇交接气弱者,犹禁与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桃仁丸
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双仁不用)
只此一味杵丸,平旦井花水下,隔日一服,百日不得食肉。
骨蒸日久者,此方主之。
骨蒸日久,则络有留血,不去其瘀,诸药不效。《外台》此方,以桃仁独味为丸,所以消留瘀也,亦是超人之见。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大黄虫丸
大黄(十两,蒸) 黄芩(二两,炒) 干地黄(半两) 杏仁(去皮尖) 蛴螬(炒)
虻虫(去翅,炒各一升) 甘草(三两) 干漆(炒)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芍药(四两) 水蛭(百枚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每服酒下五丸。
仲景云: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
夫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者,天地之道也。小人不退,则君子不进者,家国之道也。故蒸热之久,内有干血,干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是方也,干漆、桃仁、虻虫、水蛭、蛴螬、 虫,去干血之品也。君以大黄,是听令于将军矣。佐以芍药、地黄,生新血也。佐以杏仁、甘草,致新气也。佐以黄芩,驱游热而坚肠胃也。仲景为百代医宗,良有识矣。今世人一遇五劳羸瘦,用滋阴而不愈,则坐以待毙。呜呼!术岂止于此耶?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百劳丸
当归(炒) 乳香 没药 人参(各一钱) 大黄(四钱,蒸) 水蛭(炙黄) 虻虫(去翅足,炒,各十四枚)
上为末,炼蜜作丸如梧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百劳水下,取下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者,用杓扬之百遍,即甘澜水也。
一切劳瘵积滞,不经药而成坏证者,此方主之。
此齐大夫传张仲景之方也。疾不经药而成坏证,则中气尚未坏也,有积滞者,蒸热之久,内仍干血也。故乳香、没药、大黄、 虫、水蛭,皆消瘀逐败之品。用当归所以生新血,用人参所以固元气耳。此与 虫丸若合一辙,皆推陈致新之义也。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叙曰:五疰之说,惟古昔神良之医言之,未登神良之堂鲜不起而笑之矣。呜呼!知鬼神之原,自昔难之,彼笑者,未必其无见也。盖曰:拘于鬼神者,不足以言至德云尔。今着六考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死人枕(即死人脑后骨也。得半朽者良。用毕置之原处。)
病患颜色、声音、形、证与脉不合于病者,名曰鬼疰,宜此方主之。
鬼疰,是病患为邪鬼所凭而致疾也。颜色不合于病者,面生五色而含愧赧也。声音不合于病者,语言不伦于理,而涉幽微也。形不合于病者,动摇跳跃而无内热也;证不合于病者,为患诡异,不合于病情也。脉不合于病者,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也。凡此五者,不必悉备,但有一焉,便为鬼疰,即邪祟之谓也。然人鬼异途,不相为类,鬼亦何乐于附人哉?能引之以类,则脱然舍人而就鬼矣。故死人枕,鬼物也,以此物煎汤饮之,则鬼邪触类而出,大泻数行而愈者势也。此之谓病气衰去,归其所宗。用毕即以其枕送还原处者,一则使邪疰之气有所根据归,一则勿以疗人而伤鬼也。古有徐嗣伯、刘大用者,常验之矣。志之于后,以便观者。
徐嗣伯者,刘宋时人,徐文伯之弟也。有人患滞冷,积年不瘥。嗣伯诊之曰:尸疰也,当得死人枕煮服之。于是往古冢取枕。枕已一边腐缺,煮服之即瘥。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极难疗,当得死人枕煮服之。根据语煮枕,以汤投之,下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升,病即瘥。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服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瘥者,何也?答曰:尸疰者,鬼气状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促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疰可瘥;石蛔者,久蛔也,医疗既癖,蛔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 ,应须鬼物以勾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复埋于冢间。
宋季韶州南七十里,乡曰古田,有富家妇人抱异疾,常日无他苦,每遇微风吹拂,则股间有一点奇痒,搔不停手,已而举体皆然。逮于发厥,三日醒,及坐有声如咳,其身乍前乍后,若摇拽之状,率以百数始定。又经日困卧不知人,累夕方愈,至不敢出户,更十医弗效。
刘大用视之曰:吾行其证矣,先与药一服,取数珠一串来。病家莫知何用也。当妇人摇动时,记而数之,觉微减。然后云:是名鬼疰,因入神庙,为邪鬼所凭,致精采荡越,法当用死人枕煎汤饮之。既饮,大泻数行,宿 脱然。大用云:枕用毕,即送还原处,迟留则令人癫狂,但借其气耳。昆谓二医者,古昔神良之流也,知鬼神之原,故能察识异疾。诸医以口耳之识,执方以治之,其不效也固宜!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獭肝
葛洪云:鬼疰是五尸之一疰,其病变动有若干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得知所苦,无处不恶,积年累月,渐就沉滞,以至于死。传于旁人,乃至灭门。觉如是候者,急治獭肝一具,阴干杵末,服方寸匕,日三,未止再作。《肘后》亦云此方神良。夫獭,一兽也,其肝能治鬼疰,此何以故哉?凡物恶人而辟处,夜出而昼伏者,皆阴类也。以阴类而治幽隐之疾,《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属是也。獭有五脏六腑,而独用其肝者,肝为厥阴,其主藏魂,用之尤精良也。谚称鸱枭能疗心头气痛,亦是假阴类以疗幽隐尔。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獭爪屑
许学士《本事方》云:宣和间,天庆观一法师,行考石极精严,时一妇人投状,率患人所附。须臾召至附语云:非我为患,别是一鬼,亦因病患命衰为祟耳。渠今已成形,在患人肺中,为虫食其肺系,故令吐血声嘶。师掠之,此虫还有畏忌否?久而无语。再掠之,良久云:容某说,惟畏獭爪屑为末,酒调服之,则去矣。患家如其言而得愈。此予所目见者也。
夫獭肝、獭爪,一体也。肝极獭之阴,爪极獭之阳,肝蕴獭之精,爪利獭之用,故皆为尽妙。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鳗煎
《稽神录》云:有人多得劳疾,相因传死者数人。后一女子病,生置之柜中,钉之沉于江,冀绝传染之患。流之金山,有渔人异之,引至岸,见一女子犹然活,因取置渔舍,多得鳗鲡鱼食之,病愈,遂为渔人之妻。又越州镜湖邵长者女十八,染瘵疾累年,刺灸无不求治,医亦不效。有渔人赵十煮鳗羹与食,食竟,内热之病皆无矣。世人得此二说,凡遇瘵疾,即以鳗鱼食之,率多不效。昆谓鳗鱼之性,天和则伏,风汹则动,是逐风之鳞也。若用之以疗风尸,无不愈者。若概以之治瘵,则恐不能。风尸者,五疰之一,其证淫濯四肢,不知痛之所在,每发昏沉,得风雪便作,渐就危笃,以至于死也。
卷三 五尸传疰门第十九
传劳百一选方
天灵盖(二钱,炙黄为末,年深沉泥渍朽者良) 虎粪内骨(一钱,酥炙。杀虎,于大肠内取者,亦可) 青蛇脑(小豆许,酥炙,色变为度,无此亦可) 鳖甲(酥炙黄色,一两,九肋者尤良) 安息香(半斤) 桃仁(一枚,去皮尖,上件皆为细末) 槟榔(一枚,别为细末) 麝香(一分,别研) 青蒿(六两,取近 三四寸者) 豉(三百粒) 葱根(二寸一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