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人参养荣汤

  人参(去芦) 黄 (炙) 陈皮 白芍药(酒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 白茯苓 五味子(炒) 远志(去心) 白术(炒) 桂心 熟地黄脉极者,忽忽喜忘,少颜色,眉发堕落,此方主之。

  脉者,血之府。脉极者,血脉空虚之极也,此由失血所致。心主血脉,脉极则无血以养心,故令忽忽喜忘。荣血有余,则令人悦泽颜色,荣血不足,则令人色夭而颜色少也。眉发者,血之所养,养血不足,故令眉发堕落。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皆补气药也,荣血不足而补气,此《大易》之教,阴生于阳之义也。阴者,五脏之所主,故用当归泽脾,芍药调肝,熟地滋肾,五味益肺,远志宁心,五脏和而阴血自生矣。桂性辛热,热者入心而益火,辛者入经而利血,又心为生脉之原,故假之引诸药入心而养荣血于脉耳。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白术 白芍药 熟地黄 茯苓 当归 川芎 甘草(各等分) 桂心(少许)

  肉极者,肌肉消瘦,皮肤枯槁,此方主之。

  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由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气血以充之。经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 、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于肌肉矣。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味浓之品以补血,血生则能润泽其枯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生脉散

  人参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炒,等分)

  气极者,正气少,邪气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

  肺主气,正气少,故少言。邪气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东垣云:夏月服生脉散,加黄 、甘草,令人气力涌出。若东垣者,可以医气极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虎骨酒

  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如雀脑) 糯米(三石,入虎骨,倍用曲,如酿酒法酿之,酒熟封头,五十日开饮之)

  骨极者,腰脊酸削,齿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此方主之。

  肾主骨,骨极者,骨内空虚之极也,故令腰脊酸削。齿者,骨之余,故齿亦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皆骨内空虚之征也。以骨治骨,求其类也。以虎骨治骨,取其壮也。酿之以酒者,取酒性善渍,直澈于骨也。褚澄云:男子天癸未至而御女,则四肢有未满之处,异日必有难状之疾。其骨极之类乎。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龟鹿二仙胶

  鹿角(血取者,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子(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

  上件用铅坛如法熬胶,初服酒化钱半,渐加至三钱,空心下。

  精极者,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此方主之。

  精、气、神,有身之三宝也。师曰:精生气,气生神。是以精极则无以生气,故令瘦削少气。气少则无以生神,故令目视不明。龟、鹿禀阴气之最完者,其角与板,又其身聚气之最胜者,故取其胶以补阴精。用血气之属剂而补之,所谓补以类也。人参善于固气,气固则精不遗。枸杞善于滋阴,阴滋则火不泄。此药行则精日生,气日壮,神日旺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加味逍遥散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柴胡 茯神 甘草(各一钱) 丹皮 山栀(各七分)

  六极之外,又有七伤。一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宜此方主之。

  经曰:肝者,将军之官,故主怒。怒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故少血。眼者,肝之窍。

  又曰:目得血而能视。今肝伤少血,故令目暗。越人云:东方常实,故肝脏有泻而无补,即使逆气自伤,疏之即所以补之也。此方名曰逍遥,亦是疏散之意。柴胡能升,所以达其逆也。

  芍药能收,所以损其过也。丹、栀能泻,所以伐其实也。木盛则土衰,白术、甘草,扶其所不胜也。肝伤则血病,当归所以养其血也。木实则火燥,茯神所以宁其心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安神丸

  黄连(一两五钱,酒润) 朱砂(一两水飞)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炙甘草(各五钱)

  二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夜不能寐,此方主之。

  忧愁思虑,则火起于心,心伤则神不安,故苦惊。心主血,心伤则血不足,故喜忘。心愈生地凉心,当归养血。炙甘草者,所以益脾。脾是心之子,用之欲其不食气于母故尔。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归脾汤

  人参 白茯苓 龙眼肉 酸枣仁 黄 白术(各二钱) 远志(一钱) 木香 炙甘草当归(各五分)

  三曰: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宜此方主之。

  脾者,仓廪之官,故饮食太饱则伤之。中央土色,入通于脾,脾伤则其本色自见,故面黄。神者,中气之所生,脾伤则神亦倦,故善卧。《内经》曰:五味入口,甘先入脾。参、、苓、术、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补脾。虚则补其母,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所以养心而补母。脾气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当归。此主食去脾伤之方也,若停食之方,则以消磨之剂主之,而不专于补益矣。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甘草(炙) 附子(制) 干姜(炒) 白术四曰:形寒饮冷伤肺。肺伤则短气咳嗽,脉来微迟者,宜此方主之。

  形寒者,形气虚寒也。饮冷者,复饮冷物也。热则气壮,寒则气怯,今肺为寒冷所伤,故令气短;水寒射肺,肺不能容,故令咳嗽。脉来微者为虚,迟者为寒。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参、术、甘草。寒者温之,故用附子、干姜。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五曰: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则短气腰痛,厥逆下冷,阴脉微者,宜此方主之。

  肾者,水脏;湿,其类也,故感之易入而易伤。凡人呼吸之气,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肾伤则吸微,故令短气。腰者,肾之府,肾伤而腰痛者,其势也。湿为阴,其气寒,阴并于下,则阳格于上,故厥逆而下冷。尺为阴,阴脉微者,下部寒也。干姜、附子,热物也,可以回阳燥湿。师曰:太阳中天,则寒者温,湿者燥。故姜、附可以治寒湿。葱白辛温,可使通肾气。人尿、猪胆,性寒而质阴,用之者,一可以制姜、附之热而不使其燥烈于上焦无病之分,一可以同寒湿之性而引姜、附直达下焦受病之区。此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乃兵家之向导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玉屏风散

  黄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两)

  六曰:风雨寒湿伤形。形伤则皮肤枯槁,宜此方主之。

  外冒风雨,则寒湿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伤形而皮肤枯槁。然皮肤之间,卫气之所居也。《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故峻补其卫气,而形斯复矣。黄 甘温,补表之圣药也,得防风而功愈速,故以防风等之。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术倍之。三药者皆补气之品。《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此之谓也。

  方名曰玉屏风,亦是以其补益卫气,足以为吾身之倚袭尔。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升阳益胃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白术 茯苓 黄 人参 半夏 甘草 陈皮 黄连 泽泻白芍药七曰:大怒恐惧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宜此方主之。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一怒一恐,拂于膻中,则志意不得舒畅,故曰伤志。志者,肾之所主,而畅于膻中。膻中者,两乳之间,心君之分也。心者,神明之所出,故令恍惚;膻中者,喜乐之所出,故令不乐。下者举之,郁者达之,故用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之品。

  气乖于中,脾胃受病,故用参、 、苓、术、橘、半、甘、芍调胃之品。方内有泽泻,则陷下之邪可泄。方内有黄连,则膻中之逆可平。

  磁石(火内 红,入醋淬七次,为末入药)

  古人于肾虚腰疼方中每用磁石,时方多不用之。然磁石性能引铁,则用之者,亦是假其引肺金之气入肾,使其子母相生尔。水得金而清,则相火不攻自去矣。呜呼!医之神妙,在于幽微,此言可与知者道也。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肾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肾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矣。名之曰阴虚火动。河间氏所谓肾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老人得之为顺,少年得之为逆,乃咳血之渐也。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者也。经曰:味浓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咸从水化,寒从阴化,故能入水脏而泻水中之火。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也。互考见咳嗽门。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崔氏八味丸

  淮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肉桂附子(各一两)

  肾间水火俱虚者,此方主之。

  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俱水火之道焉,故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阳居于二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此人生与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阳事愈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萎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息,则盛夏不热,故人乐有药饵焉。是方也,熟地、山所以益命门相火。水火得其养,则二肾复其天矣。互考见小便不禁门。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补肾丸

  杜仲(姜汁炒) 牛膝 陈皮(各二两) 黄柏(盐酒炒) 龟板(酥炙,各四两) 夏加五味子(一两,炒) 冬加干姜(五钱)

  此亦滋肾阴之方也。

  黄柏、龟板、杜仲、牛膝,皆濡润味浓物也,故能降而补阴。复用陈皮,假以疏滞。夏加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补天丸

  黄柏 龟板(各四两) 杜仲 牛膝 陈皮(各二两) 夏加五味子(炒,一两) 冬加干姜(五钱) 人胞(一具,酒洗,蒸烂捣丸)

  男女交合非时,天癸虚损者,此方主之。

  此即前方补肾丸加人胞也。天癸者,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后天得之以有生者也,故曰天癸。补肾丸,前考已悉。人胞者,亦精血之所融结,乃无极之极未生之天也。

  已生之后,天癸虚损,补以草木之药,非其类也。卒难责效。人胞名曰混沌皮,则亦天耳。

  以先天之天。而补后天之天,所谓补以类也,故曰补天。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虎潜丸

  (一名补阴丸)

  黄柏(盐酒炒) 知母(炒) 熟地黄(各三两) 龟板(四两,酥炙) 虎胫骨(一两,酥炙)

  羊肉为丸。

  此亦治阴分精血虚损之方也。

  虎,阴也。潜,藏也。是方欲封闭精血,故曰虎潜。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黄柏、知母,所以滋阴。地黄、归、芍,所以养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锁阳能使阴精不泄。

  龟得天地之阴气最浓,故用以补阴。虎得天地之阴气最强,故用以壮骨。陈皮所以行滞,而羊肉之用,取其补也。互考见疝门。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滋阴大补丸

  熟地黄(二两) 川牛膝 山药(各一两五钱) 山茱萸肉 杜仲(姜汁炒,去丝) 白茯苓巴戟天(去心) 五味子(炒) 小茴香(炒) 肉苁蓉 远志(去心,各一两)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钱)

  红枣肉为丸。

  此阴阳平补之剂也。

  地黄、牛膝、杜仲、山萸、五味、枸杞,滋阴药也。巴戟、苁蓉、茴香、远志、石蒲、山药、茯苓、红枣,养阳药也。滋阴者润而不寒,养阳者温而不热。丹溪翁立方之稳,大都如此。中年之人,服之殊当。

  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补火丸

  生硫黄(一斤) 猪脏(二尺)

  将硫黄为细末,尽实脏中,烂煮二时取出,去脏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渐加之。

  冷劳病瘠,血气枯竭,齿落不已,四肢倦怠,语言不足者,此方主之。

  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肾,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胆,听命于天君,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七窍者,皆此火也。是火也,万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若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故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硫黄,火之精也,故用之以补火,然其性过热有毒,故用猪脏烂煮以解之。或曰:世方以寒凉之品治劳,而硫黄又世人罕用,今治劳而用之,谁不惊异?余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有熊氏之经也;《汤液》云:硫黄亦号将军,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而生魂。则先医亦尝颂之矣。戴元礼氏,丹溪之高弟也。有言曰:诸寒凉皆滞,惟有黄连寒而不滞。诸热药皆燥,惟有硫黄热而不燥。则戴氏亦尝颂之矣。奈何拂吾心之理而求同俗乎?: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逾九十,此往昔之验也,表之《类编》。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丸,《和剂》之来复丹、半硫丸、灵砂丹,《百选》之二气丹,《活人》之返阴丹,杨氏之紫霞丹,往往皆用之,但其所主者,各有攸当,兹不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