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实在易
医学实在易
叶氏养胃方 治胃虚少纳谷,土不生金,音低气馁。
麦冬 生扁豆 玉竹 甘草 桑叶 沙参此方生谷芽、广陈皮、白大麦仁、石斛、乌梅俱可加入。燥极加甘蔗汁。
叶氏方 治阴虚盗汗,不用当归六黄汤,以其味苦,不宜于胃也。此方用酸甘化阴法(合前加减大建中汤辛甘化阳法,可悟用药之妙。
人参 熟地 五味 炙草 湖莲 茯神水煎服。
又方 《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纳谷如常,而肌肉日消,当以血肉充养。
牛骨髓 羊骨髓 猪脊髓 湖莲 茯神 枸杞 当归 芡实水煎服。
又方 治肉消脂涸,吸气喘促,欲咳不能出声,必锯按季胁,方稍有力,寐醒喉中干涸直至胸脘,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膏脂,为继续之计。
鲜河车(按:此味不可用) 人乳汁 真秋石 血余灰阴虚阳浮,宜用介以潜阳之法。六味丸减丹、泽加秋石、龟胶、牡蛎、湖莲之属,如有用海参胶、淡菜胶及燕窝之类,皆是此意。
(孙男心典)按:虚极之候,非无情草木所能补。如肉削之极,必须诸髓及羊肉胶之类;阴中之阴虚极,必须龟胶、人乳粉、牡蛎、秋石、麋茸之类;阴中之阳虚极,必须鹿角胶、鹿茸、黄犬外肾之类。一隅三反。
黑地黄丸 治阳盛阴衰,脾胃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此补肾益胃之剂也。
苍术(一斤,酒浸) 熟地(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秋冬一两,夏五钱,春七钱)
上为末,枣肉炼丸,梧子大,用米汤送下百丸,治血虚久痔甚妙,(此治血脱,脾寒之圣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都气丸(六味丸加五味子一两,方见上厥症归脾汤 治心脾血虚,怔忡健忘,汗多食少,大便泄溏或利,不寐,吐血、下血,妇人经水不调等症。
人参 白术 炙黄 茯神 当归 酸枣仁(炒黑、研) 龙眼肉(各二钱) 炙草 木香 远志(各五分,去骨水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加桂汤(俱见伤寒) 真武汤 奔豚汤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痿症
虎潜丸 治痿神方,及诸虚不足,腰腿疼痛,行步无力等症。
黄柏 知母 熟地(各三两) 龟板(四两,炙) 白芍 当归 牛膝(各一两) 虎胫骨(酥炙) 锁阳陈皮(各一两半) 干姜(五钱研末,酒煮羯羊肉一斤,切片微火焙,研末和上诸药,燥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盐汤、酒,随意送下。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遗精
封髓丹黄柏(盐水炒) 炙甘草(七钱) 砂仁(一两研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一本肉苁蓉五钱去甲,酒浸一宿,次日以水煎三、四沸送下。
此方用黄柏为君,以其味性苦寒,苦能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秋令一至,则龙火不至于奋扬,水火交媾,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草能缓急。泻诸火与肝火之内烦,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尤妙以砂仁为引导,《内经》云:“肾火燥,急食辛以润之。”今用砂仁之辛,通三焦,达津液,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家之气纳,肾中之髓自藏矣。
温胆汤(骆氏《内经拾遗》云:“癫狂之由,皆是胆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温胆,亦治痫病。”)
半夏 茯苓 陈皮 炙草(各一钱) 竹茹(三钱) 枳实(八分加姜枣水煎。
(沈芊绿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梦中所主之心,即心之神也,梦中所见之形,即肝之魂也,梦中所泄之精,即肾之精也。要之心为君,肝肾为相,未有君火动而相火不随之者。当先治其心火而后及其余,宜黄连清心饮、茯神汤加减。”黄连清心饮黄连 生地 甘草 当归 人参 茯神 枣仁 远志 莲子水煎服。
茯神汤茯神 远志 菖蒲 茯苓 黄连 生地 人参 当归 甘草 莲子 枣仁水煎服。
文蛤津脐膏(《种福堂》) 治遗精。
文蛤(研细末以女儿津贴脐上,立止。
思仙丹(《种福堂》) 治阴虚火动,梦遗精神方。
莲须(十两) 石莲肉(十两,去内青并外皮) 芡实(十两,去壳上为末,再以金樱子三斤,去毛子,水淘净,入大锅内水煎,滤过再煎,加饴糖,和匀前药,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见《金匮》) 治男子失精,女人梦交。
(孙男心典)按:多梦者,神气外浮,龙为天地之神,故龙骨最能补神而治妄梦,合之牡蛎之咸寒,便能引火归原,以此汤主之。如阳遗而泄者,加莲子心一钱,生枣仁二钱,能补肾摄精,最为神妙。
温胆汤 即二陈汤加竹茹三钱,枳实八分。
二加龙骨汤(见虚痨) 四君子汤(加减详本论。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遗溺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房劳伤寒
通脉四逆汤(见心腹痛) 黄连阿胶鸡子黄连(见中风竹皮汤鲜刮竹皮(二两六钱上一味,以水二杯,煎一杯服。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素盛诸方
九制苍术散 治肥人多湿痰盛,久服成地仙(喻嘉言《寓意草》有论。
茅山苍术(十斤,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片,以黑芝麻拌,九蒸九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枣汤下,一日两服。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 二陈汤(见痰饮) 乾坤得一丸(即药肆所卖,未制大黄为丸。今新易此
卷七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素衰诸方
人参养荣汤 治气血两虚,生出诸病,不可名状,不论其症,不论其脉,但服此汤,诸症俱愈。
生白芍(一钱五分) 当归 人参 白术 炙黄 茯苓 炙草 肉桂 陈皮(各一钱) 远志(去骨)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七分五厘加生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服。
归脾汤(见怔忡还少丹(脾肾双补之方) 治虚弱百病,为时常调养之良剂也。
熟地 山茱肉 山药 茯苓 枸杞 肉苁蓉 杜仲 远志(去骨) 牛膝 枳实 巴戟天(去骨) 小茴香 五味子(各二两) 石菖蒲(一两) 大枣(二十枚先以姜煮大枣,去皮核捣膏,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日二服。
六味丸 八味丸十味补心汤(张心在新定丸散饮膏,随人所入茯神(八两,专补心) 枣仁(炒黑) 当归(二味自肝补心) 龙眼肉(捣膏) 茯苓(二味自肝补心)
人参 麦冬(二味自肺补心) 熟地(虑其滞者以巴戟天代之) 远志(去骨,二味自肾补心,以上各四两) 香附(四制 ,三两,通行经络,以达五脏之气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米汤下,日二服。
《经》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心则寿。所谓王者心也,主为一身之主,耳、目、口、鼻、四肢通体,无一不待其使令。心如海内之大君,四脏如四方之侯伯,干纲克振,而天下皆安,其大彰明较着者也。诸家亦讲补法,或专救四脏之一,不专补心,久服增气而成病,若能一于补心,则有利而无弊,遍阅方书,惟天王补心丹,以补心名,而用药驳杂,不如此方补一脏而五脏交补。方中专补心者,茯神一味,余药则因四脏以补,如四方诸侯,皆出所有以贡天子。以补心为补药之主,若病在他脏,则他脏之补药,已具方中,便可藉心脏之精气相助,不患其偏,总使心君操纵有权,四方上下安和,太平之象,可坐致也。尤妙在香附,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为之转输,不使滞于一处而偏胜,且能兼益六腑也。
卷八
桂枝芍药知母汤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晕气短, 欲吐。
附子 芍药 甘草 麻黄(各三钱) 桂枝 白术 知母 防风(各四钱) 生姜(五钱上九味,以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日夜三服。
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其脾气;加附子、知母,以调其阴阳;多用生姜以平其呕逆。
资寿解语汤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羌活(五分) 防风 附子 羚羊角 天麻 酸枣仁(各一钱) 肉桂(八分) 炙甘草(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生姜汁二钱调服。
喻嘉言治肾气不萦于舌本,加枸杞、首乌、天冬、菊花、石蒲、元参。
清暑益气汤(暑,热也。肺主气,热甚则气泄,如暑盛,则金藏也。故清暑必益气,内伤劳倦夏秋当伏黄 (汗少减半) 苍术(泔浸) 升麻(各一钱) 人参(去芦) 泽泻 橘皮 神曲(炒) 白术(土炒,各五分) 麦冬(去心) 当归身 甘草(炙,各三分) 葛根 黄柏(酒浸去皮,各二分) 五味子(九粒) 青皮(去瓤,一分半水二杯,煎八分,食远服。
近效白术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气精。
白术(四钱) 附子(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加生姜二片,红枣二枚,水煎。
喻嘉言曰:“此方治肾气空虚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
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风门药,但用附子暖其水脏,白术、甘草暖其土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尽趋于下,而头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证除矣。其云益精气者,以既知食味,自能多食,精生于谷也。”温脾汤 治锢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附子 干姜 甘草 桂心 浓朴(各二钱) 大黄(四分水二杯,煎六分服。
喻嘉言曰:“许叔微制此方,深合仲景以温药下之之法。方中大黄一味,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而久留之邪,非攻不去。多用恐温药不能制,而洞泄或至转剧,裁酌用之,真足法矣。
鸡矢醴 治鼓胀。
鸡矢(干者五合,山间者良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
百合汤 治解 之神剂也。
百合上用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时服。
保生无忧散 妇人临产,先服一、二剂,自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菟丝子(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三分) 白芍药(一钱二分,冬月只用一钱) 甘草(五分) 荆芥穗(八分) 生黄 (八分) 浓朴(姜汁浸,七分) 枳壳(六分) 艾叶(五分) 真贝母(一钱五分,去心) 羌活(五分)
上十二味根据方修合,另将川贝研细末,候药煎好,冲入同服,引用生姜三片,空心服。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枳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阻滞之虞;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体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 者,所以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矣;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安胃气;甘草协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山龄注独超,故全录之。
失笑散 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并治心痛,血滞作痛。
蒲黄 五灵脂(各等分生研,每服三钱,酒煎服。
黄 六一汤 治气虚口渴不止。黄 (灸六钱) 炙草(一钱)水煎服。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炮姜(八分) 桃仁(二十四粒) 炙草(一钱水煎服。瘀血不行,加红花一钱;伤风口痉,加荆芥穗三、四钱,益母草三钱。
七味白术散 治小儿吐泻及一切口渴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藿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干葛(三钱共为末,每服三、五钱,白汤调下,或水煎服。
加味芎归汤 治妇人难产,交骨不开。
川芎(三钱) 当归身(五钱) 龟板(三钱,生研) 妇人生过男女顶门发(烧如鸡子大水三杯,煎八分服,如人行五里路即生。此方去龟板、头发,名佛手散,安生胎。去死胎。
香薷丸 治水肿。
干香薷(一斤) 白术(七两先将白术为末,后浓煎香薷汁为膏,和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良。
又外台香薷丸 以香薷五十斤,水熬膏,令可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加之,以小便利为度,无所忌。
金匮防己茯苓汤 治皮水,此症因肺闭则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肤,状与风水相似,但不恶寒为度。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
崔氏疗大腹水肿上气,小便赤涩,颈脉动,不卧方。
苦葶苈(五两,炒) 杏仁(二两,炒黄) 大枣(四十枚,饭上蒸,去皮核分捣合治为丸,如枣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再服五丸,米饮下。三日后,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时法治气喘咳嗽不已,可代十枣汤。
《金匮翼》云:“吐血不止,将本人血,瓷锅焙干为末,每一钱二分,以参麦汤调下即止。”《金匮翼》云:“凡吐粉红色痰涎,是肺络损伤而血渗也。治以鲜藕、白糯米、红枣三物煎汤,频频服之,久自愈。此方系正白旗迟维新所授,用之最良。
肠痔下血方木耳(五钱,浸一宿,洗净空心生食,禁茶汤半日,三服必愈,但不能除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