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在易


  旱莲车前汁(《种福堂》) 治小便下血。

  旱莲草 车前子(各等分)

  将二味捣自然汁,每日空心服一茶杯。

  桂扁猪脏饮(《种福堂》) 治大便下脓血,即日夜数次,数年久病,服之立愈。

  雄猪脏(一条,洗净) 桂圆肉(二两) 扁豆花(鲜,白,四两将二味捣烂,用白糯米拌和,装入猪脏内,两头扎住。砂锅内烧烂,忌见铁器。然后将人中白炙脆,研末蘸吃,或酱油蘸吃亦可。不论吃粥吃饭,空口皆可吃,吃四、五条即愈。

  小青龙汤(见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水饮,咳逆欲呕,眩晕等症。

  半夏(四钱) 生姜(五钱) 茯苓(八钱水煎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支饮阻隔气道,呼吸不利。

  大枣(十一枚) 葶苈子(二钱,研水二杯,先煮大枣至一杯,分入葶苈煎八分服。

  越婢加半夏汤 治气盛痰壅,肺胀上气,目如脱,脉浮大者。

  麻黄(三钱) 半夏(二钱) 生石膏(四钱,研)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半) 生姜(钱半水二杯半,先煮麻黄,吹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服,日再。

  黑锡丹 治脾肾虚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及奔豚上气,两胁膨胀,并阴阳气不升降,五种香港脚,水气上攻,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等症。

  黑铅 硫黄(各三两,同炒结砂,研至无声为度) 沉香 胡芦巴 熟附子 肉桂(各五钱)

  茴香 破故纸 肉豆蔻 木香 金铃子(去核,各一两上共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真武汤(见上噎嗝) 桂苓甘术汤 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俱见上痰饮四磨饮 治诸喘。

  人参 沉香 乌药 槟榔(各等分四味磨浓汁,煎沸服。

  方用人参泻壮火以扶正气,沉香纳之于肾,而后以槟榔,乌药从而导之,所谓:“实必顾虚,泻必先补也。”四品气味俱浓,磨则取其味之全,煎则取其气之达,气味齐到,效如桴鼓矣。原注云:送下养正丹甚妙者,以养正丹能缓肾也。安肾丸、八味地黄丸,可代此丹,镇摄归根,喘急遄已矣。

  苏子降气汤 治上实下虚,痰喘及吐泻等症。

  紫苏子(二钱,研) 前胡 半夏 茯苓 当归 炙草 沉香 浓朴(各五分加生姜二片,水煎服。

  全真一气汤(《冯氏锦囊》) 治上焦虚热下焦虚冷,此方清肃在上,填实在下之法。

  熟地(一两)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另煎另服) 麦冬 牛膝(各二钱) 冬白术(炒三钱五味(七分) 附子(一钱,须重用水煎服。

  卷七

  哮症

  圣济射干丸 治呷嗽咳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呀呷有声。

  射干 半夏(各一两) 陈皮 百部 款冬花 贝母 细辛 干姜 茯苓 五味子 郁李仁皂荚(去皮子,炙,五钱共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一日两服。

  卷七 哮症

  五淋癃闭

  五淋汤 治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三钱) 白芍 生山栀(各二钱) 当归 细甘草(各一钱四分水煎服。

  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洁矣。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 桂附八味丸(见痰饮白通汤(方见伤寒)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卷七 哮症

  尤氏治小便不利

  滋肾丸(一名通关丸) 治小便不通、口不渴者。并治肺痿声嘶,喉痹咳血,烦躁等症。

  黄柏 知母(各一两) 肉桂(一钱研末,蜜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此方一治小便不通,盖以小便由气化而出,气者,阳也,阳得阴则化,故用知柏以补阴,少佐肉桂以化气。一治肺痿声嘶喉痹等症,盖以前症皆由水衰于下,火炎于上而克金,此时以六味丸补水,水下不能遽生也,以生脉散保金,金不免犹燥也,惟节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伏龙雷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继用知母之清以凉肺,是谓沛之雨而腾之露。

  然恐水火不相入而相射也,故益肉桂为反佐,兼以导龙归海,此制方之妙也。

  卷七 哮症

  赤白浊

  二陈汤(见痰饮萆 厘清饮 治下元不固,遗精,赤白浊。

  川萆 (三钱)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 甘草梢(各一钱)

  水煎,入盐三分,空心服,日二服。

  将军蛋方(《种福堂》) 治赤白浊,兼治梦遗。

  生大黄(三分,研末) 生鸡子(一个)

  将鸡子顶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黄末在内,纸糊炊熟,空心吃,四、五朝即愈。

  龙牡菟韭丸(《种福堂》) 治色欲过度,精浊,白浊,小水长而不痛,并治妇人虚寒,淋带崩漏等症。

  生龙骨(水飞) 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 生韭子粉上四味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酒送下,清晨服亦可。

  蚕砂黄柏汤(《种福堂》) 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

  生蚕砂(一两) 生黄柏(一两二味共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种福堂》) 治白浊。

  用头生鸡子一个,开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放饭上蒸,每日吃一个,连吃四、五次即愈。

  龙骨韭子汤(《种福堂》) 治遗精滑失。

  白龙骨(一两,研末) 韭子(炒,一合上为末,空心陈酒调服三钱。

  小菟丝石莲丸(《种福堂》) 治女痨,夜梦遗精白浊,崩中带下诸证。

  菟丝子(五两,酒浸研)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蒸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或酒或盐汤空心送下。如脚无力,木瓜汤晚食前再服。

  龙莲芡实丸(《种福堂》) 治精气虚,滑遗不禁。

  龙骨 莲须 芡实 乌梅肉各等分为末,用山药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芦根白酒汤 治白浊。

  新鲜芦柴根二把,白酒浆煎服。

  胞转方(《千金翼》) 治丈夫、女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者。

  滑石(二斤) 寒水石(一两,研) 葵子(一升以水一斗,煮五升,服尽即利。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

  桃仁(去皮尖) 归尾(各一钱) 牛膝(四两,酒浸一宿) 白芍 生地(各一两五钱水十钟,微火煎至二碗,入麝香少许,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凉水浸换此膏不坏。

  四君子汤 六味丸 封髓丹 桂附八味丸

  卷七 哮症

  呕吐哕呃

  二陈汤(方见痰饮) 加生姜四钱为主,变时法为神奇,其效如神。

  通草橘皮汤(《千金》) 治伤寒胃热呕逆。

  通草(二钱) 橘皮(一钱五分) 粳米(一撮) 生芦根汁(一杯水煎热服。

  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芦根饮,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

  丹溪云:“凡呕家禁服栝蒌实、桃仁、莱菔子、山栀,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呕。”景岳云:“呕家亦忌苍术,以其味不纯而动呕也。”

  卷七 哮症

  吞酸

  左金丸 怒动肝火,逆于中焦,其症口苦脉弦,胁及小腹胀满,或痛发则身热气逆是也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粥为丸,椒目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连理汤(即理中加黄连) 小柴胡(见疟症) 平胃散(见伤食) 人参白虎汤(即白虎加人参) 调胃承气汤 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

  卷七 哮症

  三消

  六味地黄丸(见厥症) 用一斤,加五味子、肉桂各一两,水煎冷服。

  卷七 哮症

  实症诸方

  承气汤 大柴胡汤(俱见伤寒)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 还魂汤(见厥症四顺清凉饮 通大便而不伤元气。

  当归 大黄 黄芩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卷七 哮症

  积聚痞气奔豚方

  加味平胃散 治积气痞块, 瘕等症。

  苍术 陈皮 浓朴 甘草 瞿麦 麦芽 川芎(各五钱)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大黄(酒浸三两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忌油腻动风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黄昏服,勿食晚饭,大小便见恶物为度。加减详本论。

  金匮奔豚汤 治奔豚寒热往来,气上冲胸腹痛。

  炙草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各二钱) 半夏 生姜(各四钱) 生葛(五钱) 李根白皮(三钱水三杯,煎八分服。

  上升下降,无论邪正之气,未有不由少阳,以少阳为阴阳之道路也,阴阳相搏,则腹痛。方中有芎、归、芍药以和阴,生姜以通阳,又有半夏安胃,甘草益脾,分理阴阳之交争,而腹痛可愈矣。气升则热,方中有李根白皮以降之,气降则寒,方中有生葛根以升之,升降得宜,而寒热可愈矣。且黄芩一味,为少阳遄药,观《伤寒论》大、小柴胡等汤,皆用此味,可知千变万化中,按定六经之法,不逾一黍也。

  卷七 哮症

  癫狂痫

  磁朱丸 治癫、狂、痫及耳鸣、耳聋如神。又治目内瘴及“神水”散大等症,为开瞽第一品方。

  磁石(二两) 朱砂(一两) 神曲(三两,半生半炒蜜炼丸,每服三钱,以开水送下。

  按:磁石宜生用,朱砂若 炒则杀人。磁石黑色入肾,朱砂色赤入心,水能鉴,火能烛水,水火相济,则光华四射矣。然目受五脏之精,精裨于谷,神曲能消五谷,则精易成矣,故为明目之神方。其治耳鸣耳聋者,亦以镇坠之功能制虚阳之上奔耳。柯韵伯谓:“治癫痫之圣剂,盖取二石交媾水火,神曲推陈致新,从中焦以转运其气于上下也。”滚痰丸(见痰饮) 金匮风引汤(见中风舒筋保肝散 治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身体不遂,脚腿少力,干湿香港脚,及湿滞经络,久不能去,宣导诸气。

  木瓜(五两) 萆 五灵脂 牛膝(酒浸) 续断 白僵蚕(炒) 松节 芍药 乌药 天麻威灵仙 黄 当归 防风 虎骨(酒炒,各二两上用无灰酒一斗,浸上药二七日,紧封扎。日足取药,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浸药酒调下,酒尽用米汤调下。

  喻嘉言曰:“此治风湿搏结于筋脉之间,凝滞不散,阻抑正气,不得通行之方。”

  卷七 哮症

  伤食

  平胃散 治脾胃不调,心腹痞满,吞酸嗳腐,泻痢,瘴疟,不服水土等症。

  苍术(三钱,炒) 陈皮 浓朴(各二钱,炒) 炙草(一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瓜蒂(炒) 赤豆(煮,等分上为细末,以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温浆水调服一钱匕,取吐为度。

  三一承气汤(见上瘟疫

  卷七 哮症

  伤酒

  葛花解酲汤 治酒病呕逆,心烦,胸满不食,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红 人参 猪苓 茯苓(各一钱半) 神曲 泽泻 干姜 白术(各二钱) 白蔻仁 砂仁 葛花(各五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但得微汗,则酒病去矣。

  罗谦甫云:“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使汗出则愈,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治此者,乃用酒 丸大热之剂下之,又用牵牛,大黄下之,是无形元气病,反伤有形阴血,乖误甚矣。

  五苓散(方见吐泻加减,详本论

  卷七 哮症

  久服地黄暴脱

  通脉四逆汤(见伤寒) 术附汤(见自汗

  卷七 哮症

  室女闭经

  归脾汤(见症冲加减,详本论) 当归龙荟丸(见胁痛

  卷七 哮症

  祟病

  却邪汤(方见本论痧症(治法详本论

  卷七 虚症诸方

  伤寒

  理中汤 附子汤 炙甘草汤(俱见伤寒

  卷七 虚症诸方

  虚痨

  理中汤 甘草干姜汤 小青龙汤(加减详本论) 桂附八味丸(见痰饮)

  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桂苓甘术汤(见痰饮黄 建中汤 治诸虚里急。

  生白芍(四钱) 大枣(三枚) 炙甘草(一钱五分) 生姜 小桂枝 炙 (各二钱水煎去滓,入饴糖四钱,烊服。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伏苓,及疗肺气虚诸不足,补气加半夏。

  二加龙骨汤 治虚劳诸不足,男人失精,女人梦交及浮热汗出。

  生白芍 生姜 生龙骨(各三钱) 生牡蛎(四钱,研) 炙草 白薇(各二钱,) 炮附子(一钱) 大枣(四枚水煎服。

  复脉汤(一名炙甘草汤,见伤寒。

  治诸虚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治血脉空竭力乏。)用之所以利血,凡脉见结悸者,虽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必死,若复危急,不能行动,则过十日必死。语极明白,从前解者多误。

  喻嘉言曰:“此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邪少虚多之圣方也。《金匮》不载,以《千金翼》常用此方治虚劳,则实可微信,是以得名为《千金方》也。虚劳之体,多有表热夹其阴虚,所以本论汗出而闷,表之固非,即治其阴虚亦非,惟用此方,得汗而脉出热解,俾其人快然,真圣法也。但虚劳之人,胃中津液素虚,匪伤寒暴病,邪少虚多之比。桂枝、生姜分两之多,服之津液每随热势外越,津既外越,难以复收,多有淋漓沾濡一昼夜者,透此一关,亟以本方去桂枝、生姜二味,三倍加入人参,随继其后,庶几津液复生,乃致荣卫盛而诸虚复,岂小补哉。”(孙男心典)按:虚劳治法,舍建中别无生路,又有一种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当从时贤养胃阴诸法。叶天士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愚于此法,又悟出无数法门,此下所列之方,俱宜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