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导引秘籍
问:烹炼?答曰:烹金鼎、炼玉炉。口诀存焉。
问:赏罚?答曰:春气发生谓之赏,乃巳前阳火之候也。秋气杀物谓之罚,乃午后阴符之候也。
问:守城?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气也。
问:堤防?答曰:驱除杂念而专心不二也。
问:神庐者,何也?答曰: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黄庭经》云: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庐间入丹田。
问:太一含真?答曰:守真一于天谷,气入玄元,即达本来。天真答上曰:真道养神,若能守我在死气之关,令七祖枯骨皆在生气。生我者道,活我者神。将神守道,以道养神,是也。
问:三尸?答曰:《中黄经》云:一者上虫居脑中,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名曰彭琚、彭质、彭矫也。恶人进道。喜人退志,上田乃元神所居之宫,惟人不能开此关。被尸虫居之,生死轮回,无有了期。
若能握元神栖于本宫,则尸虫自灭,真息自定。所谓一窍开而百窍齐开,大关通百体尽通。则天真降灵,不神之神所以神也。
问:胎息?答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如在母胞胎之中,谓之大定也。
问:玉池?答曰:口也。《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是也。
问:橐龠?答曰:橐乃无底囊,龠乃三孔笛,又是铁匠手中所弄鼓风之物也。《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升降论》曰:人能效天地橐龠之用。开则气出,合则气入。出则如地气之上升,入则如天气之下降。一升一降,自可与天地齐长久矣。
问:五芽?答曰:乃五脏之真气。《中黄经》曰:子能守之三虫弃,得见五芽九真气。
问:屯蒙?答曰:《道枢》云:坎者水也,一变为水泽之节,再变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离者火也,一变为火山之旅,再变为火风之鼎,三变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抽添水火,在于寅戌,十二卦气,在于屯蒙运用也。
问:采日精月华?答曰:非外之日月也,采心中真液、肾中真气也。
问:内外八卦?答曰:头为干,足为坤,膀胱为艮,胆为巽,肾为坎,心为离,肝为震,肺为兑也。
问:修炼待时,然后下手?答曰:有时中之工夫,有刻中之工夫。毗陵曰:炼丹不用寻冬至,心中自有一阳生。马自然曰:不择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此皆刻中之工夫也。
问:金丹形象如何?答曰:形若弹丸,色同朱桔。抱朴子曰:大如弹丸黄如桔,中有佳味甘如蜜。
沙门得之即禅定,黄衣得之即超逸,审之行之天地毕。《元枢歌》曰:君不见,一粒金丹何赫赫,大如弹子黄如桔。人人分上本圆成,夜夜灵光长满室。盖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当知非有形之物也,吕公曰:还丹本质也。
问:玄关一窍,正在何处?答曰:在人之首。功夫容易见,下手的难寻。若不遇真师摩顶授记,皆妄为矣。
问:真空?答曰:返本还元为真空。杏林曰:不知丹诀妙,终日玩真空。
问:作用?答曰:螟蛉咒子,传精送神。
问:出神?答曰: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真积力久功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问:超脱?答曰:超者,出也。脱者,换凡躯也。皆天门出。前圣有脱壳之验:六祖七层宝塔出,钟吕七级红楼出,海蟾公鹤冲天门出。诗曰:功成须是出神京,内院繁华勿累身。会取五仙超脱法,炼成仙质离凡尘。
问:尸解?答曰:尸解有五,金、木、水、火、土也。又有积功累行而白日飞升者。《徽宗皇帝尊道篇》末曰:亘古迨今,飞升者千有余人,拔宅者八十余家(出《真诰》)。
问:金丹之道不亦难乎?答曰:是不难也。悟者惟简惟易,迷者愈繁愈难。杏林云:简易之语,不过半句;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翠虚曰:药之不远采不难。毗陵曰:皇道不繁人自昧。紫清曰:只一言贯穿万卷仙经,但片晌工夫无穷逸乐。师曰:下手工夫容易,坚心守道为难也。
养生咏玄集
序
夫咏玄者,乃咏玄中深奥也。窈冥取理,恍惚求真。撮众妙之英华,采群经之要会。言上直而义正,道入重玄;旨似远而意明,风存上祖。引龙虎同归之躁竞,显玄牝绝利之玄微。直示指归,立成妙用。正演开遮之说,明分去就之元。回玄包罗,升沉浩渺。故使下士抚掌,上士勤行。克成于神气全真,冀泯于根尘妄照。诚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轻。宁不穷解分息动之玄,而纵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咏玄诗实长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之灵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神方,密藏肘后。
盖上圣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学人值遇,宜须秘慎,深自惜焉。
养生咏玄集
荣卫气
二气相成道始生
夫姿形立兆,未有独分一气而获着生。盖荣卫调和,方生存也。故云二气相成。始生者道也。道者,生也。故老子云: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浑融同处一源行
二气浑融之谓和气。同处一源,以其生生也。
阴阳感激相须理
禀二气而兆形质,舍二气而着生成。此皆感激阴阳,资养性命。
不得和柔即战争
忽二气争竞,不相和柔,即勃乱五脏而患生焉。故经云:阴疑于阳必战。是知无全阳之男、全阴之女。故天为全阳而负阴露,地属全阴而抱阳精。盖天地阴阳相须而化生万物。《易》云:干男坤女。故人伦亦全,法天象地矣。
养生咏玄集
荣气
荣气生来不独分
荣气者,清阳也。《内观经》云:气清而驶谓之荣。在人身中,不可独建,故不独分也。
清阳虚在赖阴存
阴气聚而阳托,阳气存而阴赖。故曰阳赖阴存,以相成也。
从兹始得成胚兆
夫二气相感,始成于胎孕。解胎而生,亦自有荣气之始也。
炼取归元别有门
于二气中淘炼,归于本源。纯一清净之气别,修除滓秽,成全阳而荣与道同真矣。
养生咏玄集
卫气
卫气元从阳气来
卫者,浊也。《内观经》云:气浊而迟谓之卫。本因元气交感,方有形躯;既有形躯,始明卫气。
故卫从荣来。
色身兆合处胞胎
形质既兆,即禀二气之所感,处于胞胎也。
暗符天地排宫室
人之一身,暗象天地。故《内观经》云: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此之谓也。
自此澄凝细可裁
自此精血澄凝,以成形质,细可裁量,以通其用。盖人之卫气,凡有二名。一者,精血澄凝,以成形质。二者,同荣气流行而通其生也。是知人之身者,因示修真之地,得乎最灵之称,可不惜而怠惰而求于逝也。其卫气亦象三才:一者,澄凝以成形质,象地也;二者,荣卫合处,曰冲和之气,象人也;三者,真精命蒂,居上丹田全阳之宫,以象其天也。禀此三气,以通其生,而道自归之。是故体三才而履道也。
养生咏玄集
魂魄
二气含和即着生
魂者,阳真精也。魄者,阴真精也。二精处乎泥丸宫,以蒂二气。不相离溃而神明居之,生方着也。
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以成其道。
始名魂魄应真灵
子产曰:人始曰魄,既生阳曰魂。是故二气发生,莫非魂魄而应真灵。及其生也,万变千化,有生有死。无超跃三清,漂沦诸趣。得丧之机,实在此矣。
在天日月全通象
日月者,天地魂魄也。故魂者为日,主昼天真精也;魄者为月,主夜地真精也。是知明暗同源,往来通会。盖人之魂魄,全通象于日月也。淮南王曰:天之气成魂,地之气成魄。又《五脏内镜》云:父之精气为魂,母之精气为魄。其理昭然矣。
万化皆从守一宁
万化者,盖心之所灭而运役魂魄,着于生云。故圣人设千经万术,教化群品,显是守一之法而息诸妄也。
养生咏玄集
魂
阳精魂主号神金
魂者,阳真精也,故阳精是神之金。圣人为之法体,递相系属,以通真也。韩子云:非至精不能变至神。抱朴子云:老君者,天之魂,感日精而孕,化成兆身,故显至阳之精也。
感应潜符运用心
心动即气转,故云潜符,以明感应也。
若使圆通诸妄息
若息诸妄,至于圆通,即气以合于神而生变也。
灵光照耀脱全阴
真精既备乃合灵,逍遥不夜,即脱坼全阴之质。故圣人禀御以通灵变也。
养生咏玄集
魄
阴气冲融应感阳
境动宜其心,而成感激也。
二来和会致流浆
二气既投,弗可致也。
穷玄偶此非真用
穷玄者,随境放逸,致二气乖荡。即非真用之法,违道之真理也。
魂不飞扬魄不妨
魂不飞扬魄不妨者,应心之用也。魂既不飞,魄亦不应。盖心为去留之辖,气是生死之基。而修生之理,非此者未之有也。
养生咏玄集
谷神
圣祖函门显谷神
圣祖于函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经》五千言。指象立端,显明谷神。削其浮讹,以彰玄妙也。
深微历代事长新
义理深微,卒何穷究。纵多分晓,莫尽洪源。故云深微历代事长新,言经文玄邃者也。
若于已上披寻得
思理弃言,崇于已上。行持之法,匪于谷外也。
便是今生了悟人
契悟者,不拘优劣及有无之分。若颖悟,即一生了决。果陶属论于诸生也。
养生咏玄集
谷
玄谷因何隐至灵
谷者,二气孕化之兆也。
都缘谷内抱真精
真精者,二气之精,莫处乎泥丸宫。此乃因兹隐至灵,若精散即神去也。
如从得所相包系
神气相须,各不离溃也。
和会根据凭始有声
和会,各相根据凭,以成其体。既和会,感至灵。即方明着生。即有声言者耳。
养生咏玄集
神
阒寂犹来无所根据
阒寂者,幽寂也。言神之未处四大,恒游太极无所根据附。及降兆于身,始明灵,即立生有道。
本体象乾坤,凡生行藏,皆能通应。老子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又《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即知其不以意度,宁足以言诠而明之也。
因过玄谷众神归
既过玄谷,眼即视色,耳能听声,鼻能嗅香,舌能别味,意怀贪爱,身受寒温,灵变多端。故云众神归也。
子今认得还元路
返本还元之道,灭心抱一之法,必在事兼道,匪多事而至也。
不计程途迥细微
非步涉程途,以明其要,莫不探赜远妙,体用双明。而能舍妄归真,背尘合道也。
养生咏玄集
返本还元
气衰形悴少精神
人之衰老,为染嗜欲,以致伤败而多殂落。《西升经》云: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
又《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此之谓也。
返本还元是最真
气全神备,道可克成。太白真人云:老者复丁,壮者返婴。此盖明返本而还元者也。
补过功成方渐契
补过者,为补从来耽淫销削之过。补之功成,方契返本之道也。
复知大患即吾身
复知者,重明返本还元也。返本还元,凡有二:初明补过,谓求全气而返真;次云复知者,以其本乃归乎本元。老子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根据此而论,故老子不以全身为至也。
养生咏玄集
神与气合
神气相须不去离
夫神之无气,若鱼之去泉。气之去神,如灯之无火。不可去离也。
深明翻恐世人疑
将神合气,化入无形。有无之理,亦不执滞。若深明之,广学人疑惑。盖人有智识明昧浅深者也。
且缘凡圣行持别
圣人不视外色,不听外声,不思外事,神凝气合。凡俗以贪妒为心,劳神役智,故圣人行神与气合之事也。
非绝神垆安得之
倘去就之未归,即神气之不合,实如猫捕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此则可结胎育婴。
换之臭质,回颜返老。炼冗冗之凝躯,或发火以焚身,或化金而成骨,或则脱落滓滞,或则凝撮真如。入不二之玄门,尽无穷之至理。是知神与气舍,方有滋应。用随其所归,是非深浅而通变化之道者也。
养生咏玄集
抱一
深玄抱一事为宗
神气相抱,混而为一之宗。老子曰:抱一为天下式。又云:善抱不脱,善计不用筹策。又庄子云:通于一,万事毕也。
未了真元道不通
未谙 辖,宁得通和。
心地虚无方见谛
虚无者,虚无其心也。故老子十三虚无经所载,盖显五千文中。生之徒十有三,十二者,全明生之徒也。所明十三,总归于虚以为善。既心地虚无,以求抱真一也。
信知万物用非同
学人多途,玄陈各异。故云万物之用不同。虚无抱一之道者也。
养生咏玄集
胎息
用得冲和道自全
冲和者,二气混同,荣卫合处。若用及网卫,则契最玄之理而着于会通。生道余也。
适名胎息理幽会
谓契重玄之理,即明真住之法也。
处胞赤子何当契
靡由百谷,生自何存?
细审行持法自然
了认赤子之道,可明胎息之机。自然理会,神凝心通念绝。盖圣人禀之而生,凭之而成。苟不得其要枢,即难除其大患。指归之路,届兹而无法可言。返本之源,应用而有期。必契体而用之,必无差失。栖真子云:我气内闭,我身长宁。凡修胎息之法,皆是自然之道。保任真息绵绵,来往微微。不得令静躁不恒,自以求乎安也。昼夜修行不断,日往月来,真人自不出户。若得真全胎结,其道至矣。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理明绝诸虑以定其至而生慧昭然也。若至定位,即生定水,灌溉五脏生光华。此曰真水,非乎涎浊之液唾。此去留形住世之法要。《三住铭》云:心若住,气亦住。气若住,形亦住。三者尽住,即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