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水煎服。

  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

  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方用

  白朮(伍钱)人参(叁钱)茯苓(壹两) 柴胡附子半夏(各壹钱)陈皮(伍分)

  水煎服。

  [经云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条原本瘅字,当是痹字之误]

  伤湿

  此症恶湿,身重足肿,小便短赤,方用

  泽泻猪苓(各叁钱)肉桂(伍分)茯苓白朮(各伍钱)柴胡半夏车前子(各壹钱)

  水煎服,一剂愈。

  脚气

  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

  黄耆(壹两)人参白朮(各叁钱) 防风肉桂柴胡(各壹钱)薏仁芡实白芍(各伍钱)半夏(贰钱) 陈皮(伍分)

  水煎服。

  此方去湿之圣药,防风用于黄耆之中,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舒气,则气自升腾,气升则水散,白朮茯苓薏仁芡实,俱是去湿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附录傅青主男科卷下

  1、泄泻门

  泻甚

  一日五六十回,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茍无以救之,必致立亡,方用截泻汤。

  薏仁白芍(各贰钱) 山药车前子(各壹两)黄连茯苓(各伍钱)泽泻甘草(各贰钱) 肉桂(参分)人参(叁钱)

  水煎服。

  水泻

  方用

  白朮(壹两)车前子(伍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

  [泄泻之症,皆由于膀胱不能化气,胃中所纳水谷不得分消,直由大肠而出故以利小便为主,与伤寒下利自利,大相悬殊,须察之。]

  火泻

  完谷不化,饮食下喉即出,日夜数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为热也,然而热之生也何故,生于肾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关门,不守于上下,所以直进而直出也,论其势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标,然治其标而不能使火之骤降,必须急补肾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后不致上腾也,方用

  熟地白芍(各参两)山萸茯苓甘草车前子(各壹两) 肉桂(参分)

  水煎服。

  此乃补肾之药,非止泻之品,然而止泻之妙,捷如鼓矣,世人安知此也。

  水泻

  此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伍钱)茯苓(叁钱)吴萸(五分) 车前子五味子(各壹钱)

  水煎服。

  泄泻吞酸

  泄泻,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热殊而治法异矣,不知吞酸虽热,由于肝气之郁结,泄泻虽寒,由于肝木之克脾,茍用一方以治水郁,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雕矣,不若一方而两治之为愈也,方用

  白芍(伍钱)柴胡车前子(各壹钱)茯苓(叁钱)神曲 陈皮甘草(各伍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木郁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湿之气,则水尽从小便出,而何有余水以吞酸,刺汁以泄泻哉。

  2、痢疾门

  火邪内伤辨

  火邪之血,色必鲜红,脉必洪缓,口必渴而饮冷水,小便必涩而赤浊,内伤之血色不鲜而紫暗,或微红淡白,脉必细而迟,或浮濇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饮热汤,小便不赤不涩,即赤而不热不浊,此诀也。

  [痢疾以调达气血为主,痢门以芍药汤为总方,芍药汤偏于凉,用之每不得效此诸方虽归芍木香,却分症而用芩连,不用大黄,可云尽善尽美。]

  痢疾

  此症感湿热而成,红白相见,如脓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茍用凉药止血,热药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

  白芍当归(各贰两) 枳壳槟榔(各贰钱)滑石(叁钱)广木香来服子甘草(各壹钱)

  水煎服,一二剂收功。

  此方妙在用归芍至二两之多,则肝血有余,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肠有传送之功,加之枳壳槟榔,俱逐秽去积之品,尤能于补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调达于迟速之间,不疾不徐,使瘀滞尽下也,其余些小痢疾,减半用之,无不奏功,此方不论红白痢疾,痛与不痛,服之皆神效,又方

  当归(壹两)黄芩(柒分酒洗) 蒼朮厚樸大復皮陳皮(各壹錢)

  水二碗,煎一碗,頓服。

  血痢

  凡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

  归尾白芍(各壹两)黄连(叁钱) 枳壳木香来服子(各贰钱)

  水煎服。

  寒痢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

  白芍当归(各叁钱) 枳壳槟榔甘草来服子(各壹钱)

  水煎服。

  前方治壮实之人,火邪挟湿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更有内伤劳倦,与中气虚寒之人,脾不摄血而成血痢者,当用理中汤,加木香肉桂,或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炒干姜,治之而始愈也。

  3、大小便门

  大便不通

  此症人以为大肠燥也,谁知是肺气燥乎,盖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涧哉,方用

  熟地元参(各参两)升麻(叁钱)火麻仁(壹钱)牛乳(壹碗)

  水二碗,煎六分,将牛乳同调服之,一二剂必大便矣。

  此方不在润大肠而在补肾及清肺,夫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以润之,从肺以清之,启其上窍,则下窍自然流动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实症大便不通

  方用

  大黄(伍钱)归尾(壹两)升麻(伍分) 蜂蜜(半杯)

  水煎服。

  此方大黄泄利,当归以润之,仍以为君,虽泄而不至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险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又何必过虑哉。

  [此方之妙在升麻,味能化板为灵,启其上窍则下窍自流,每以笔管汲砚池水比之,指按管则得水,指启则水落砚上,浅而易明,岳诊小便不通,以青龙汤之姜、细、味主之,亦此意也。此方比大承气和平,然阳明燥粪,非大承气不可,此方当归重用,温润而不猛也,此方从八味地黄悟出。]

  虚症大便不通

  人有病后大便秘者,方用

  熟地元参当归(各壹两)川芎(伍钱)桃仁(拾粒)红花大黄(各叁钱)火麻仁(壹钱) 蜂蜜(半杯)

  水煎服。

  小便不通

  膀胱之气化不行,即小便不通,似乎治膀胱也,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方用

  人参茯苓莲子(各叁钱)白果(贰钱) 甘草肉桂车前子王不留行(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人参肉桂,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出,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既用参桂而气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走膀胱而引群药,况车前子王不留行,尽下泄之品,服之而前阴有不利者乎。

  又方

  熟地(壹两)山药丹皮泽泻肉桂车前子(各壹钱)山萸(肆钱)

  水煎服。

  此方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中有水,而膀胱之氣,自然行矣,蓋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

  大小便不通

  方用

  头发烧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热水半碗,饮之立通。

  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两,黄酒一茶杯,大黄一钱,

  煎一处,温服神效。

  4、厥证门

  寒厥

  此症手足必青紫,饮水必吐,腹必痛,喜火熨之,方用

  人参(叁钱) 白朮(壹两)附子肉桂吴萸(各壹钱)

  水煎服。

  热厥

  此症手足虽寒而不青紫,饮水不吐,火熨之腹必痛,一时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为四肢之风症也,谁知是心中热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则寒,而胸腹皮热如火,方用

  柴胡(叁钱)当归黄连炒栀(各贰钱)荆芥半夏枳壳(各壹钱)

  水煎服,二剂愈。

  又方

  白芍(壹两)黑栀(叁钱)陈皮柴胡(各壹钱)花粉(贰钱)

  水煎服,以白芍为君,取入肝而平木也。

  [此症热在于肝前方之柴胡当归后方之白芍皆肝药也]

  尸厥

  此症一时猝倒,不省人事,乃气虚而痰迷心也,补气化痰而已,方用

  人参半夏南星(各叁钱)白朮(伍钱)附子(伍分)白芥子(壹钱)

  水煎服。

  又方

  苍朮(叁钱)

  水煎,灌之必吐,吐后即愈,盖苍朮阳药,善能祛风,故有奇效,凡见鬼者用之更效。

  厥症

  人有忽然发厥,闭目撒手,喉中有声,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素有痰气而发也,治法宜攻其痰而开心窍,方用起迷丹。

  人参半夏(各伍钱)菖蒲(贰钱)兔丝子(壹两)茯苓皂荚(各叁钱)生姜(壹钱)甘草(参分)

  水煎服。

  气虚猝倒

  人有猝然昏倒,迷而不悟,喉中有痰,人以为风也,谁知是气虚乎,若作风治,无不死者,此症盖因平日不慎女色,精亏以致气衰,又加不慎起居,而有似乎风者,其实非风也。方用

  人参黄耆白朮(各壹两)茯苓(伍钱) 菖蒲附子(各壹钱)半夏(贰钱)白芥子(叁钱)

  水煎服。

  此方补气而不治风,消痰而不耗气,一剂神定,二剂痰消,三剂全愈。

  阴虚猝倒

  此症有肾中之水虚,而不上交于心者,又有肝气燥,不能生心之火者,此皆阴虚,而能令人猝倒者也,方用再苏丹。

  熟地(贰两)山萸元参麦冬五味子(各壹两)柴胡菖蒲(各壹钱)茯苓(伍钱)白芥子(叁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肾水,滋肺气,安心通窍,泻火消痰,实有神功,十剂全愈。

  [此症切实为阴虚者,当此人身本瘦,面部以下青黑,倒时微喘,目不能瞑。]

  阳虚猝倒

  人有心中火虚,不能下交于肾而猝倒者,阳虚也,方用

  人参白朮生枣仁(各壹两)茯神(伍钱)附子甘草(各壹钱)生半夏(叁钱)

  水煎服。

  药下喉,则痰静而气出矣,连服数剂,则安然如故。

  此症又有胃热,不能安心之火而猝倒者,亦阳虚也,方用

  人参元参(各壹两)石膏花粉(各伍钱) 麦冬(叁钱)菖蒲(壹钱)

  水煎服。

  一剂心定,二剂火清,三剂全愈。

  [此症切实为阳虚者,当此人素有眩晕,面色红明,倒时额鼻有微汗,阴器欲举,胃热必口有秽气,板齿燥。]

  肾虚猝倒

  人有口渴索引,眼红气喘,心脉洪大,舌不能言,不可作气虚治,此乃肾虚之极,不能上滋于心,心火亢极,自焚闷乱,遂致身倒,有如中风者,法当补肾,而佐以清火之药,方用水火两治汤。

  熟地当归元参(各壹钱) 麦冬生地山萸茯苓(各伍钱)黄连白芥子五味子(各叁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而愈。

  大怒猝倒

  人有大怒跳跃,忽然卧地,两臂抽搦,唇口歪邪,左目紧闭,此乃肝火血虚,内热生风之症,当用八珍汤,加丹皮钩藤山栀,若小便自遗,左关脉弦洪而数,此肝火血燥,当用六味汤,加钩藤、五味子、麦冬、川芎、当归,愈后需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钩藤,多服,如妇人得此症,则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汤,便是治法。

  中风不语

  人有跌倒昏迷,或自卧而跌下床者,此皆气虚,而痰邪犯之也,方用三生引。

  人参(壹两)半夏(生)南星(生各叁钱)附子(生壹个)

  水煎灌之。

  此症又有因肾虚而得之者,夫肾主藏精,主下焦地道之生身,冲任二脉系焉,二脉与肾之大络,同出于肾之下,起于胞之中,其冲脤因称胞络,为经脉之海,遂名海焉,其冲脤之上行者,渗诸阳,灌诸精,下行者,渗诸阴,灌诸络,而温肌肉,别络结于跗,因肾虚而肾络与胞内绝,不通于上则瘖,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二络不通于下,则痱厥矣,方用地黄饮子。

  熟地巴戟 山萸茯苓麥冬肉蓯蓉(各壹兩)附子菖蒲五味子(各伍錢)石斛(陸錢)肉桂(叁錢)薄荷、薑、棗

  水煎服。

  口眼歪邪

  此症人多治木治金固是,而不知胃土之为尤切,当治胃土,且有经脉之分,经云足阳明之经,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视,此胃土之经为歪邪也,又云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口歪唇邪,此胃土之脉为歪邪也,二者治法,皆当用黄耆、当归、人参、白芍、甘草、桂枝、升麻、葛根、秦艽、白芷、防风、黄柏、苏木、红花,水酒各半煎,微热服,如初起有外感者,加葱白三茎同煎,取微汗自愈。

  此症又有心中虚极,不能运于口耳之间,轻则邪,重则不语,方用

  人参茯苓菖蒲白芍(各叁钱)白朮(伍钱)甘草(壹钱)半夏肉桂(各貳錢)當歸(壹兩)

  水煎服,二劑愈。

  又治法,令一人抱住身子,又一人抱住歪邪之耳輪,再令一人手摩其歪邪之處,至數百下,使面上火熱而後已,少頃口眼如故矣, 最神效。

  半身不遂

  此症宜于心胃而调理之,盖心为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府,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心膈间之膻中气海,所留宗气盈溢,分布五脏三焦,上下中外,无不周偏,若标本相失,不能致其气于气海,而宗气散矣,故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不周于五脏,则瘖,即此言之,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也,法宜黄耆为君,参、归、白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韭、葛、梨、乳汁为佐,治之而愈,若杂投乎乌附羌活之类,以涸营而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