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水煎服,三剂气平喘定。

  此方妙在用人参之多,能下达气原,挽回于无何有之乡,又纯是补肺补肾之品,子母相生,水气自旺,则火气自安于故宅,不上冲于喉门矣。

  抬肩大喘

  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以致喘息肩抬气逆,痰吐不出,身不能卧,方用

  柴胡茯苓麦冬桔梗(各二钱) 黄芩当归甘草半夏射干(各一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发舒肺金之气,半夏以去痰,黄芩以去火,盖感寒邪,内必变为热证,故用黄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黄芩,虽曰清火,转足以遏抑其火,而火未必伏也,有射干桔梗柴胡一派辛散之品,则足以消火减邪矣。

  肾寒气喘

  人有气喘不能卧,吐痰如涌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卧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肾中之寒气也,盖肾中无火,则水无所养,乃泛上而为痰,方用

  六味地黄汤,加桂附大剂饮之,盖人之卧,必肾气与肺气相安,而后河车之路,平安而无奔越也。

  肾火扶肝上冲

  凡人肾火,逆扶肝气而上冲,以致作喘,甚有吐红粉痰者,此又肾火炎,上以烧肺金,肺热不能克肝,而龙雷之火升腾矣,方用

  沙参地骨皮(各壹两)麦冬(伍钱)丹皮(叁钱)甘草(参分)桔梗(伍分)白芍(伍钱)白芥子(贰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中之火,沙参、丹皮以养阴,白芍平肝,麦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经,则痰消而喘定矣。

  假热气喘吐痰

  人有假热气喘吐痰者,人以为热而非热也,乃下元寒极,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茍不急补其肾水与命门之火,则一线之微,必然断绝,方用

  熟地(肆两)山药麦冬(各参两)五味子牛膝(各壹两)附子肉桂(各壹钱)

  水煎冷服,一剂而愈.

  喘嗽

  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为气虚而有风痰也,谁知是气虚不能归源于肾,而肝木挟之作祟乎,法当峻补其肾,少助以引火之品,则气自归源于肾,而喘嗽俱止,方用

  人参(壹两)熟地(贰两)麦冬(伍钱) 茯苓(叁钱)牛膝枸杞白朮五味子兔丝子(各壹钱)

  水煎服,连服几剂,必有大功,倘以四磨四七汤治之,则不效矣。

  贞元饮此方专治喘而脉微濇者

  熟地(参两)当归(柒钱)甘草(壹钱)

  水煎服,妇人多此症。

  7、吐血门

  阳症吐血

  人有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也,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阴虚吐血,人安静无躁动,阳虚必大热作渴,欲饮冷水,舌必有刺,阴虚口不渴而舌胎滑也,法当清胃火,不必止血也,方用

  人参当归香薷石膏(各叁钱)荆芥(壹钱)青蒿(伍钱)

  水煎服。

  此方乃阳症吐血之神曲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品,然补正多于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同治,但此方祇可用一二剂,即改六味地黄汤。

  大怒吐血

  其吐也,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以止血治之,则气闷不安,以补血治之,则胸满不受,有变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

  方用解血平气汤。

  白芍当归(各贰两)炒荆芥黑栀(各叁钱)红花(贰钱)柴胡(捌分)甘草(壹钱)

  水煎服。

  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三剂而病大愈。

  此症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不先舒其气,而遽止血,则愈激动肝火之气,必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用白芍平肝又舒气,荆芥、柴胡引血归经,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

  此症人非以为火盛,即以为阴亏,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用滋阴之味,止血之品,仍不效,谁知是血不归经乎,治法当用补气之药,而佐以引血归经之味,不止血而血自止矣,方用

  人参(伍钱) 当归(壹两)丹皮炒,黑芥穗(各叁钱)

  水煎服,一剂而止。

  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盖血逢寒则凝,逢散则归经,救死于呼吸之际,大有神曲功。

  [大凡吐血,多系不归经之血,因何腑何藏而发,腑藏之血,吐则立死,此自然之理也,火盛阴亏两层,世间误杀,奚止千百,寒凉滋陰之葯,輕則凝結而成病根,重則經阻而成乾血,此論此方,發菩提心,作當頭棒喝也。]

  吐白血

  血未有不红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状似蟹涎,无败痰存其中,实血而非痰也,若将所吐白沫,露于星光之下,一夜必变红矣,此沫出于肾,而肾火沸腾于咽喉,不得不吐者也,虽是白沫,而实肾中之精,岂特血而已哉,茍不速治,则白沫变为绿痰,无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麦冬(各壹两)山药山萸茯苓(各伍钱)丹皮泽泻(各贰钱)五味子(壹钱)

  水煎,日日服之。

  血不归经

  凡人血不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窍,各处出血,循行经络,外行于皮毛,中行于脏腑,内行于筋骨,上行于头目两手,下行于二便,一剂周身无非血路,一不归经,斯各处妄行,有孔则钻,有洞则泄,甚则呕吐,或见于皮毛,或出于齿缝,或渗于脐腹,或露于二便,皆宜顺其性以引之归经,方用

  熟地生地(各五钱)当归白芍麦冬(各叁钱) 荆芥川芎甘草茜草根(各一钱)

  水煎服。

  此方即四物汤加减,妙在用茜草引血归经。

  附:三黑神曲奇散

  丹皮(炒黑七分)黑栀(五分)真蒲黄(炒黑一钱二分)川芎(酒洗)贝母(各一钱)生地(酒洗)

  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 煎服。

  此方治吐血神效无比,二剂止。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最能补肾滋肝,木得其养,则血有可藏之经,而不外泄,血证最宜服之。

  8、呕吐门

  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补脾,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虚也,殊不知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元参(各壹两)当归(伍钱)五味子(貳錢)牛膝白芥子(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肾大吐

  寒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以热物熨之少快,否则寒冷难支,人多以为胃病,其实肾病也,方用

  附子(壹个)白朮(肆两)肉桂(壹钱)干姜(叁钱) 人参(参两)

  水煎服。此药下喉,便觉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呕吐

  世人皆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为窥见病之根也,方用

  人参芡实(各叁钱)白朮薏仁(各伍钱)砂仁(伍粒) 吴萸(伍分)

  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方用

  茯苓(壹两)人参(贰钱)砂仁(伍粒)黄连(叁钱)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则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

  白朮(贰两)人参(伍钱)附子干姜(各壹钱)丁香(伍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势不能不从脐出也。

  胃吐

  此症由于脾虚,脾气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方用

  人参茯苓(各叁钱)白朮(伍钱)甘草肉桂神曲 半夏(各壹钱)砂仁(参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补脾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欲使关外之安静,必先使关中之安宁,况方中砂仁半夏神曲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两补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茯苓麦冬(各伍钱)山药(壹两)泽泻丹皮(各叁钱)五味子(贰钱)

  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贰两)山萸(壹两)山药(陆钱)泽泻(贰钱)茯苓丹皮附子肉桂(各叁钱)

  水煎服。

  [此即八味地黄, 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若单胃之虚寒,自宜独治心之为妙,方用

  人参远志(各壹两)白朮茯苓莲子白芍(各参两) 菖蒲良姜枣仁(各伍钱)半夏附子白芥子(各叁钱)山药(肆钱)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方用

  熟地茯苓人参(各参两)山萸(贰两)山药(肆两)附子肉桂五味子(各壹两)吴萸(伍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

  9、臌证门

  水臌

  此症满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出,则为死症矣,方用决流汤。

  黑丑甘草(各贰钱) 肉桂(参分)车前(壹两)

  水煎服。

  一剂水流斗余,二剂全愈,断勿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二丑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车前子,引火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牛遂之过猛也,二剂之后,须改五苓散,调理二剂,再用六君子汤补脾可也,忌食盐,犯之则不救矣。

  [诸臌症最忌宽中市医多用五皮饮描头画角百无一效]

  气臌

  此症气虚作肿,似水而实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上肿起,后渐肿至身上,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即谓之气臌,宜于健脾行气之中,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

  白朮茯苓薏仁(各壹两)甘草肉桂(各壹分)枳壳(伍分)人参神曲 车前子萝卜子(各壹钱)山药(伍钱)

  水煎服。

  初服若觉有碍,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剂而愈矣,亦忌食盐秋石。

  虫臌

  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肿而未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是之谓虫臌,方用消虫神奇丹。

  当归鳖甲地栗粉(各壹两) 雷丸神曲 茯苓白矾(各叁钱)车前子(伍钱)

  水煎服。一剂下虫无数,二剂虫尽臌消,不必三剂,但病好必用六君子汤,去甘草调理。

  血臌

  此症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结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

  而症非水,徒伤元气,以治气法治之,而又非气,徒增饱满,方用逐瘀汤。

  水蛭(此物最难死火烧经年,入水犹生,必须炒黄为末方妥)雷丸红花枳壳白芍牛膝(各叁钱)当归(贰两)桃仁(肆拾两)

  水煎服。

  一剂血尽而愈,切勿与二剂,当改四物汤调理,于补血内加白朮茯苓人参,补元气而利水,自然全愈, 否则恐成干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账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臌意也。

  10、水证门

  水肿

  此症土不能克水也,方用

  牵牛甘遂(各叁钱)

  水煎服。

  此症治法虽多,独此方奇妙,其次鸡屎醴亦效,鸡屎醴治血臌尤效。

  呃逆

  此症乃水气凌心包也,心包为水气所凌,呃逆不止,号召五脏之气,救水气之犯心也,治法当利湿分水,方用

  茯神薏仁(各壹两) 苍朮白朮人参(各叁钱)芡实丁香(各伍钱)法制半夏陈皮(各壹钱) 吴萸(三分)

  水煎服,二剂愈。

  水结膀胱

  此症目突口张,足肿气喘,人以为不治之症,不知膀胱与肾,相为表里,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特通其肾气而膀胱自通矣,方用通肾消水汤。

  熟地山药薏仁(各壹两) 山萸(壹钱伍分)茯神(伍钱)肉桂牛膝(各壹钱)车前子(叁钱)

  水煎服。

  11、湿证门

  黄症

  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

  白朮茯苓薏仁(各壹两)茵陈黑栀(各叁钱) 陈皮(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