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

  一小儿十四岁,痘愈后,咳嗽,脉数而无力,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料,各数剂渐愈。毕姻后,咳嗽发热,仍用前药及八珍等药而痊。
  一小儿痘将愈,咳嗽面色黄白,嗽甚则赤,用五味异功散,调补而愈。
  
  生地黄散
  治小儿 疹,身热口干,咳嗽心烦等症。
  生地黄(半两) 麦门冬(去心,七分) 杏仁 款冬花 陈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半)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徐徐服,儿大加之。若痰气痘热内作,宜用桔梗甘草防风汤。若痰上壅者,佐以抱龙丸。
  
  桔梗汤
  治久嗽肺气伤,而吐痰有血痰或腥秽,或咳吐脓血,肺痈等症。
  桔梗(炒) 贝母(去心) 知母 桑白皮 枳壳(各一钱) 地骨皮 栝蒌仁 薏苡仁 杏仁(各五分)当归 黄 (微炒。各一钱) 五味子 百合(炒。各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 葶苈(炒,五分)上每服三五钱,水煎服。
  
  桔梗防风汤
  治痘症余毒,疮毒咽痛。
  桔梗 甘草 防风上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七味白术散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五味异功散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三方见寒战切牙)
  十六味清膈散
  (即人参清膈散,方见顶陷心烦)
  惺惺散
  (方见 症)
  五味子汤
  (即小柴胡汤加五味子)
  参苏饮
  (方见涕唾稠粘)
  卷十九
  痘喘症
  《痘疹方》若云:痘疮已出未靥之间,喘渴,白术散;甚者木香散。收靥后,腹胀喘渴,大便利,小便涩,葶苈木香散。喘嗽,五味子汤。喘渴靥后,余毒不除,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头疼身热,恶寒微喘,是有表邪也,用参苏饮。
  窃谓前症若因脾肺虚弱,宜用白术散。脾肺虚寒,宜用木香散。热毒内蕴,紫草甘草枳壳汤。风邪外感,用参苏饮。内外壅滞,人参清膈散。大便自利,小便涩滞,葶苈木香散。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
  一小儿痰喘,痘赤作痛,热渴喜饮冷水,大便不利,此胃经实热,先用前胡枳壳散,诸症渐退,又用犀角地黄汤而靥。
  一小儿面赤有痰,口干作渴,右寸口脉洪数,此心火刑肺金,用人参平肺散一剂,又用地黄丸料,四剂而痊。
  一小儿痘赤而痛,喘嗽作渴,脉洪数,左尺右寸为甚,此肾火上炎,乘肺为患,用地黄丸料,煎与恣饮,如期而靥。
  一小儿十四岁,痘方愈而喘促咳嗽,余谓脾肺气虚,用五味子汤而愈。后停食发热喘嗽,用五味异功散而安,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男子出痘,愈而喘嗽面赤,服参苏饮,面色痘痕皆白,此脾肺气虚而复伤也,用补中益气、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喘渴面白,手足时冷,此脾肺气虚,用人参白术散、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痘将愈,喘渴腹胀,大便不结,小便涩,此脾肺气虚而然也,先用葶苈木香散,又用人参白术散而愈。
  一小儿痘出气喘,大便秘结,手足并热,作渴饮冷,用前胡枳壳散而安,但饮食少面白,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痘方愈而喘,手足不热,余谓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停食发热,手足不冷,余谓脾气虚热而喘嗽,用五味异功散,二剂而热退;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小儿痘疮,狂喘躁热,作渴饮冷,痰涎不利,先君谓热毒壅滞,用人参清膈散、犀角地黄汤,各一剂顿愈;又用当归补血汤而愈。
  一男子痘愈,而喘嗽面赤。服发表之剂,喘嗽益甚,面色痘痕皆白,手足并冷,余谓脾肺之气复伤而虚寒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一剂,元气渐复,却佐以八珍汤而痊。
  一男子痘愈,而患喘发热恶寒,余用十全大补汤。不信,反服清热之剂,汗出如雨,身热如炎,面目、痘痕如赭赤。
  余曰:汗多亡阳而虚热也。后果殁。
  
  六味凉血消毒散
  犀角(如无,用升麻) 牡丹皮 当归 生地黄 赤芍药 生甘草(等分)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紫草甘草枳壳汤
  紫草 甘草 枳壳(各等分)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味子汤
  
  参苏饮
  
  前胡枳壳散
  (三方见涕唾稠粘)
  六味地黄丸
  
  人参白术散
  (一名七味白术散,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圣济犀角地黄汤
  (方见顶陷心烦)
  人参清膈散
  (即十六味清膈散,方见顶陷心烦)
  十一味木香散
  (方见痘灰白色)
  葶苈木香散
  (方见腹胀气促)
  卷二十
  痘小便不利
  《痘疹方》云:痘疹未出之先,热盛,恐欲起惊,小便不利,导赤散微解之。热入膀胱,如有血淋,犀角汤。初出不快,小便赤色,生圣散。已出未愈之间,白术散或五苓散加木通。收靥之后,小便不利,烦热而渴,猪苓汤。窃谓前症当分所因,若小肠热结,用导赤散。肝经热,用柴胡麦门冬汤。脾经热,用犀角汤。肺经热,用生地黄汤。肾经热,地黄丸。靥后气血虚弱,用八珍汤。中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
  一小儿小便不利,口舌生疮,干渴,用导赤散、加味四物汤而脓贯;又用白术散去木香,治之而愈。
  一小儿小便不通,口舌如靡,作渴面赤,左尺脉数,此膀胱热结,先用五淋散,而小便利;又用地黄清肺饮、参四圣散而愈。
  一小儿小便数而欠利,面赤口渴,两足发热,此禀阴虚也,地黄、滋肾二丸煎服,用四剂而愈;又用地黄丸料加黄、当归而痊愈。
  一小儿痘将愈,小便不利,服五苓散之类,小便愈少,喘咳唾痰,此脾肺复伤也,先用补中益气汤二剂送滋肾丸,却用补中益气、五味异功二药而痊。
  
  八正散
  治下焦积热,大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涩,脉症俱实者。
  大黄(酒炒) 车前子(炒) 瞿麦 蓄 山栀(炒) 木通(各一钱) 甘草(一钱) 滑石(煨,二钱)上每服二钱,水煎。
  
  滋肾丸
  黄柏(炒黑) 知母(炒黑,各二两) 肉桂(二钱)上为末,水糊丸。
  
  益元散
  治痘疹初起,烦躁作渴,小便不通。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每服五六分,白汤调下。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生疮作渴发热,小便秘赤,或小便不利者。(方见作痒搔破)
  柴苓汤
  治疹泻,小便不利。(方见 症)
  五苓散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各等分) 肉桂(减半)上为末,每服四分,白汤调下。
  
  黄芩清肺饮
  黄芩(炒) 山栀(炒,等分)上每服二钱,水煎。
  
  生地黄汤
  生地黄(五钱) 杏仁(去皮尖,二钱) 麦门冬(七钱) 款冬花 陈皮(各三钱) 甘草(二钱五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紫草木通汤
  治痘疹不快,小便不利。
  紫草 人参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
  柴胡麦门冬散
  (方见作痒抓破)
  犀角汤
  (方见顶陷心烦)
  生圣散
  (方见痘疮出迟)
  加味四物汤
  (方见痘入目)
  白术散
  (即七味白术散)
  六味地黄丸
  (二方见发热属阴阳)
  卷二十
  痘便血或黑屎
  闻人氏云:痘疮大便下血或黑粪,若睡而不醒,是为恶候,乃内热盛也,用犀角地黄汤、抱龙丸、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主之。窃谓前症若寒热作渴,小柴胡加生地黄。发热体倦,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口干作渴,用人参白术散。大凡作渴引饮发热者,属实热;作渴饮汤,手足不热者,属虚热;手足逆冷者,属虚寒。治者审之。
  一小儿出痘便血,痘赤痛如锥,或疮内出血,余谓肝火炽盛,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一剂,随用犀角地黄汤,一剂而痊。
  一小儿痘疮下血,且不起发,先君谓气血不足,用紫草快 汤加参、 、归、术,血顿止,疮顿起,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痘疮下血,小便赤色,疮色如赭,发热饮冷,二便不利,先君谓心小肠实热,用八正散,后用解毒防风汤,及饮芹菜汁而痊。
  一小儿痘疹便血倦怠,作渴饮汤,余谓:倦怠便血,脾虚下陷也;少食作渴,津液枯涸也,用五味异功散加紫草而愈。
  一小儿便血腹胀,困倦身热,口干饮汤,四肢逆冷,先君谓脾气虚寒不能摄血,用五味异功散加丁香、干姜,二剂血止,痘贯而靥。
  一小儿痘将愈而便血,面白恶寒,大便欲去而不去,余谓此元气虚而下陷也,用益气汤,不信,服凉血之剂,致吐泻腹痛而殁。
  一小儿痘将愈,患便血,面白恶寒,手足并冷,脉沉细如无,余谓阳气虚寒,欲用人参、姜、桂。不从,翌日而死,手足青黑。惜哉!
  解毒防风汤
  治痘疮,毒瓦斯炽盛便血。
  防风 地骨皮 黄 荆芥 白芍药(炒) 牛蒡子(各等分)上每服四钱,水煎。或为末,白汤调下。
  
  紫草快 汤
  治痘疹下血,不能起发,出不快,色不红活等症。(即紫草汤,方见顶陷心烦)
  圣济犀角地黄汤
  治热毒内蕴,烦躁作渴,面色赤,大便黑屎,或神昏便血。(方见顶陷心烦)
  小柴胡
  治肝经有热,不能藏血而便血。(方见痘身疼)
  五味异功散
  治脾胃气虚,不能统血,而大便下血。(方见寒战切牙)
  八珍汤
  治气虚不能慑血而便血。(方见顶陷灰白)
  八正散
  治心小肠有热,小便赤,并大便下血。(方见痘小便不利)
  七味白术散
  (即人参白术散,方见痘发热)
  卷二十
  痘疮裂出血
  闻人氏云:痘疮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结痈毒,身痘破裂,乃内火炽盛,失于解利,急用犀角地黄汤、小柴胡汤加生地黄,四顺饮之类治之。窃谓前症若心脾热盛,用犀角地黄汤。心肝热盛,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若大便不通,先用四顺饮,次用犀角汤。若色赤 痛,二便不通,急用活命饮加硝、黄。若色赤 痛,恶寒发热,用活命饮加麻黄。若因乳母怒火,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
  一小儿痘根赤色,寒热作痛,此肝经有热也,先用加味小柴胡汤二剂,诸症渐退;又用加味逍遥散,三剂而贯脓,末用八珍汤而愈。
  一男子痘根赤痛,发热作渴,服紫草饮,痘裂出血,余谓心肝二经风火相搏,先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犀角二剂,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大便不利,小便赤涩,作渴饮冷,先君谓肠胃实热,先用凉膈散,一剂渐愈;又用犀角地黄汤、芹菜汁而痊。
  一小儿患此,诊乳母有郁火,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而痊。同时患是痘而用杂药者,俱致不救。
  
  凉膈散
  治上焦实热,烦渴面赤,咽燥喉痛,便溺赤涩,狂言谵语,睡卧不安。
  大黄 朴硝 甘草 连翘 山栀 黄芩 薄荷叶(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少许,煎竹叶蜜汤调,乳母同服。
  
  加味清胃饮
  (方见痘痈)
  加味逍遥散
  (方见痘潮热)
  犀角地黄汤
  (方见顶陷心烦)
  加味小柴胡汤
  (即小柴胡汤加山栀、地黄,方见痘身疼)
  八珍汤
  (方见顶陷灰白)
  圣济归脾汤
  (方见痘痈)
  卷二十
  痘衄血吐血
  《痘疹方》云:若痘发之际,正宜微见,与发汗同体,然血与汗虽殊,其源其一。盖痘疹乃秽血所发,邪结肺胃,毒瓦斯自然上越也。若见此症,不可妄投以药,恐治失其宜,瘀蓄者不出而已,出者复伤,反生变症也。若作渴饮冷,手足并热,此毒瓦斯炽盛,而血上溢也,宜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若肺经热毒而鼻衄,用地黄清肺饮。胃经热毒而吐血,亦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若肠胃热毒而便血亦用之。作渴饮汤,手足不热者,肝肺气虚,不能摄血而妄行也,宜用五味异功散。若出血作渴烦躁,面赤色者,血脱也,宜用当归补血汤。
  一小儿出痘三四日,大便下血,日有数滴,至八日不能止,疮不能起,御医钱春林谓其脾气虚寒,用木香散二剂加丁香十一粒、人参五钱,次日痘起有脓,由是血止,二十余日而愈。
  一小儿痘疮红活,但不时作痒,口渴便血面赤,先君谓肠胃有热,用圣济犀角地黄汤加柴胡一剂,诸症渐退;用四君加当归、红花而愈。
  一小儿痘疮赤痛,烦热作渴,或便血衄血,先君用犀角地黄汤而血止,又用紫草快斑汤而痛愈。后疮痕色白,用四君、黄 、当归而痊。
  一小儿衄血,右寸脉数,此肺金有火也,用泻白散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痘痛赤色,吐血发热,此胃经热毒也,先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诸症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痘后衄吐,面色黄白,因脾肺气虚弱,用麦门冬散而愈。后因劳,衄血发热,痘痕赤色,用四君、归、 而衄止,用五味异功散而热退。
  一小儿痘后衄血,发热则痕赤,热止则痕白,此脾胃气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夕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而愈。
  一小儿痘后衄血头晕,唇白恶心,此中气虚,而清阳不能上升也,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稍愈,去蔓荆子,又数剂而痊。
  一小儿痘后,非衄血即便血,痘痕赤白靡定,手指冷热无常,余谓此元气虚,而无根之火倏往忽来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各二十余剂而愈。后因劳心复发,仍用前二药为主,佐以十全大补汤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