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耳鸣暴聋方 川椒 石菖蒲 松脂(各二钱半) 山豆肉(半钱)上为末,溶蜡丸如枣核大。塞入耳。

  蔓荆子散 治内热,耳出脓汁。

  甘草(炙) 川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白皮(炒)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前胡 甘菊赤茯苓 蔓荆子上等分,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后温服。

  又方 治耳内出脓。

  真龙骨 枯白矾 赤小豆 黄丹 乌贼骨 胭脂(一钱一分)上为末掺耳。

  又方 治耳内脓出或黄汁。

  石膏(新瓦上 ) 明矾(枯) 黄丹(炒) 真蚌粉 龙骨(各等分) 麝香(少许)上为末。绵缠竹签拭耳,换绵蘸药入耳。

  耵耳方 治风热搏之,津液结 成核塞耳。

  生猪脂 地龙 釜下墨(等分)上件细研,以葱汁和捏如枣核。薄绵裹入耳,令润,即挑出。

  耳烂贝母为末,干糁。

  桃花散 治耳中出脓。

  枯矾 干胭脂(各一钱) 麝香(一字)上为末。绵杖子蘸药捻之。

  通圣散 见斑疹类。

  滚痰丸 大黄(半斤) 黄芩(半斤)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上为末,水丸,桐子大。

  龙荟丸 见胁痛类。

  槟榔丸 见痢类。

  神芎丸 见痛风类。

  凉膈散 见自汗类。

  卷四

  鼻病七十六

  酒 鼻,是血热入肺。治法:用四物汤加陈皮(又云柏皮)、红花、酒炒黄芩煎。

  入好酒数滴,就调炒五灵脂末同服,《格致论》中,于上药有茯苓、生姜。气弱者,加黄 入方 用桐油入黄连末,以天吊藤烧灰,热敷之。一云用桐油入天吊藤烧,油熟,调黄连末拌 又方 用山栀为末,蜜蜡丸弹子大。空心嚼一丸,白汤送下。

  治鼻中 肉,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治本当消食积。

  蝴蝶矾(二钱) 细辛(一钱) 白芷(五钱)上为末。纳鼻中。

  治鼻渊 南星 半夏 苍术 白芷 神曲 酒芩 辛夷 荆芥上水煎,食后服。

  〔附录〕酒 者,此皆壅热所致。夫肺气通于鼻,清气出入之道路,或因饮酒,气血壅滞,上焦生热,邪热之气,留伏不散,则为之鼻疮矣。又有肺风不能饮而自生者,非尽因酒耳,宜一味淅二泔,食后用冷冻饮料,外用硫黄入大菜头内,煨碾涂之。若鼻尖微赤及鼻中生疮,辛夷碾末,入脑射少许,绵裹纳之。或以枇杷叶拭去毛锉,煎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服。一方,以白盐常擦妙。又以牛马耳垢敷,妙。

  附方 白龙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罨少时,方以汤洗法,食后常服龙虎丹一帖,方见和剂风门。

  白龙丸 川芎 本 细辛 白芷 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四两入 石膏末一斤,水丸。

  又方 黄柏、苦参、槟榔等为末。敷以猪脂调,尤妙。

  又方 以青黛、槐花、杏仁研,敷之。

  又方 以杏仁研乳汁,敷之。

  铅红散 治风热上攻,面鼻紫赤刺瘾疹,俗呼肺风。

  舶上硫黄 白矾(枯,各半两)上为末。黄丹少许,染与病患面色同。每上半钱,津液涂之,临卧再涂。兼服升麻汤下泻青丸,服之除其根本也。一方见 风类。

  轻黄散 治鼻中 肉。

  轻粉(一钱) 雌黄(半两) 杏仁(一钱,汤浸,去皮尖、双仁) 麝香(少许)上于乳钵内,先研杏仁如泥,余药同研细匀,瓷合盖定。每有患者,不问深浅,夜卧用箸点粳米许 鼻中。隔夜一次,半月效。

  消风散 见中寒类。

  卷四

  眼目七十七

  眼黑,睛有翳,皆用黄柏、知母。眼睛痛,知母、黄柏泻肾火,当归养阴水,眼中风泪出,食后吞龙荟丸数粒,日三次。冬月,眼暴发痛,亦当解散,不宜用凉药。

  入方 神效七宝膏 治暴发眼热壅有翳膜者。

  蕤仁(去油、心、膜) 白硼砂 朱砂 片脑蜜调成膏。点眼。

  烂眶眼。

  薄荷 荆芥 细辛上为粗末,如烧香状烧之。以青碗涂蜜少许于内,覆香烟上,取烟尽之。后以小青罐收烟藏之,凡眼有风热多泪者,皆可点。此是阳明经有风热所致。

  生熟地黄丸 治血虚眼。方见眉眶痛类。

  龙荟丸 见胁痛类。

  一人病眼,至春夏盒饭作郁治。

  黄芩(酒浸) 南星(姜制) 香附(童便浸) 苍术(童便浸,各二两) 川芎(便浸,两半) 山栀(炒,一两) 草龙胆(酒浸) 陈皮 连翘 萝卜子(蒸) 青黛(各半两) 柴胡(三钱)上为末,神曲糊丸。

  附方 泻热黄连汤 治眼暴发赤肿疼痛。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草龙胆 生地黄(各一两) 升麻(半两) 柴胡(一两)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日午前饭后热服。

  上清散 治上热鼻壅塞,头目不清利。

  川芎 薄荷 荆芥穗(各半两) 盆硝 石膏 桔梗(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字,口噙水,鼻内搐之,神效。加龙脑三分尤妙。

  东垣熟干地黄丸 人参(二钱) 炙甘草 天门冬(去心) 地骨皮 五味子 枳壳(炒) 黄连(各三钱) 归身(酒洗,焙) 黄芩(各半两) 生地黄(酒洗,七钱半) 柴胡(八钱) 熟干地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清下,食后,日二服。

  卷四

  口齿七十八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人、白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一方,生白矾末贴之,极效。或噙良久,以水漱之,再噙。一方,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冬月无此,用西瓜皮烧灰敷之。又方,黄连好酒煮之,呷下立愈。又方,远志,醋研,鹅毛扫患处,出涎。

  入方 细辛 黄柏(炒,一云黄连,等分)上为末。贴之,或掺舌上,吐涎水再敷,须旋合之。

  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为末) 浓柏(一两)上用柏,火炙为末,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漱涎,再用白汤漱口即愈。重者三次。

  舌上生疮 用白荷花瓣贴之。

  〔附录〕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如圣汤,或甘桔汤加黄芩一钱。仍用柳花散掺之 附方 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黑参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各炒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噙化,咽津。

  柳花散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 黄柏 黄连(各半两) 密陀僧(二钱) 青黛(二钱)上为末。敷贴口内,有津即吐。

  增损如圣汤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防风(半两) 枳壳(汤浸去穣,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服。

  甘桔汤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上水煎,食后温服。

  理中汤 见中寒类。

  牙痛,梧桐泪为末,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胡椒、荜茇,能散其中浮热。间以升、寒水石,佐以辛凉,荆芥、薄荷、细辛之类。又方,用清凉药,便使痛不开,必须从治,荜茇、川芎、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

  治牙痛甚者。

  防风 羌活 青盐(入肉) 细辛 荜茇 川椒上为末。擦噙。

  又方 南星为末,霜梅五个,取其引涎。以荆芥、薄荷散风热,青盐入肾入骨。擦噙。

  又方 蒲公英(烧灰) 香附末 白芷 青盐上为末。擦噙。

  治阴虚牙出鲜血,气郁。

  用四物汤加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

  蛀牙 芦荟、白胶香,寒蛀孔中。

  阳明热而牙痛。

  大黄、香附,各烧灰存性为末,入青盐少许,不时擦牙上。

  固齿 用羊胫骨烧灰存性二钱,当归、白芷、猪牙皂角、青盐各一钱为末,擦牙上。

  刷牙药 烧白羊骨灰一两,升麻一两,黄连半钱,擦用。

  卷四

  破滞气七十九

  附气刺痛,附诸气破滞气,须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又云:滞气用青皮,勿多用,多则泻真气。如实热在内,相火上冲,有如气滞,宜知母、黄柏、黄连、黄芩。

  如阴虚气滞者,宜四物加玄参、黄柏以补血。

  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若禀受素壮而气刺痛,宜枳壳乌药;若肥白气虚之人气刺痛者,宜参、术加木香;若因事气郁不舒畅而气刺痛,当用木香。

  〔附录〕充按:丹溪无治气条,后人增入。姑存以便阅者。

  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运转者,此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七气者,寒、热、怒、恚、喜、忧、愁,或以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皆通也。然则均调是主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情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去,咽不下,或中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瘕,心腹块痛,发则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怒则气上,喜则气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此七者皆能致疾,寒气郁于中作痛者,以七气汤、盐煎散、东垣升阳顺气汤。逆者抑之,以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附方 《和剂》 七气汤 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刺痛,不能饮食。

  半夏(五两) 人参 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每服三钱,水煎,姜五片,枣一枚。

  《三因》 七气汤 治如前。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紫苏(二两)上锉以水煎,姜七片,枣二个。

  《指迷》 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莪术 桂 藿香益智(各一两) 香附(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半夏(七钱半)上锉。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个。

  加减七气汤 莪术(炮) 三棱(炮) 青皮 陈皮 香附 藿香 益智 甘草(炙) 桔梗 官桂 木香槟榔 枳壳(炒) 白果 萝卜子(炒) 紫苏上以水煎,姜三片。

  流气饮子 治男妇五脏不和,三焦气壅,心胸闷痞,咽塞不通,腹胁膨胀,香港脚肿痛,肩背走注疼痛,呕吐不食,气喘,咳嗽痰盛,面目浮肿及四肢,大便秘涩,小便不通。

  木香(二钱半) 槟榔 青皮 半夏 茯苓 枳壳 桔梗 当归 芍药 防风 川芎 紫苏枳实 黄 乌药 腹皮 甘草(炙) 陈皮(七钱半)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姜三片,枣一枚。

  《和剂》 流气饮 调荣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肿胀。

  陈皮 青皮 紫苏 浓朴(姜制) 香附(炒) 甘草(炙,各四两) 木通(二两) 腹皮 丁皮榔桂 木香 草果 莪术(炮) 藿香(各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 人参 白术 木瓜赤茯苓 石菖蒲 白芷 半夏 枳壳(炒,各一两)上每服三钱,水煎,姜四片,枣二枚。一方,有大黄,无藿香。

  大七气汤 治积聚,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疚痛,大小便不利。

  三棱(炮) 莪术(炮) 青皮(炒) 陈皮 藿香 桔梗 肉桂 益智(各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香附(炒,一两半)上锉。以水煎,姜五片。

  分心气饮 治男妇一切气不和,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大肠虚秘,并皆服之。

  紫苏(茎叶俱用,四两) 羌活 半夏 肉桂 青皮 陈皮 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 芍药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上锉。每服三钱,水煎,生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若气秘,加枳壳、萝卜子、皂角子各半钱;咳嗽不利,加人参一钱,五味子七粒,桔梗钱;气滞腰疼,加木瓜二片,枳壳一钱;水气面目浮肿,加车前、麦门冬、葶苈子、泽泻分心气饮 治一切气,留滞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以致痞闷,噎塞不通,大便虚秘。

  木香 丁皮(各二钱)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腹皮 槟榔 桑白皮 草果 桔梗 浓朴白术(各半两) 香附 藿香 陈皮 紫苏(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上锉。每服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分心气饮真方 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通利大小便。

  紫苏(茎叶,三两) 半夏 枳壳(各一两半) 青皮 橘红 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 赤茯苓上锉。每服三钱,水煎,入姜三片,枣二枚,灯心十 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目腰痛,大便风秘,冷热气泻,肢体浮肿。

  紫苏子 半夏(五两) 当归 甘草(炙) 前胡 浓朴(各二两) 官桂 陈皮(三两)上锉。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三和散 和畅三焦,治痞胀浮肿,肠胃涩秘。

  腹皮(炒) 紫苏(茎叶) 沉香 木瓜 羌活(各二两) 白术 川芎 木香 甘草(炒)陈皮 槟榔(湿纸煨,各七钱半)上每服三钱,水煎服。加茯苓,利水。

  蟠葱散 治男妇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及妇人血气玄胡索 肉桂 干姜(炮,各一两) 苍术 甘草(炙,各八两) 砂仁 丁皮 槟榔(各四两)蓬术 三棱 茯苓 青皮(各六两)上每服二钱,水煎,入连茎葱白一茎,空心温服。

  治气六合汤 当归 芍药 川芎 地黄 木香 槟榔上以水煎服。

  分气紫苏饮 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胸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枳壳 茯苓 腹皮 陈皮 甘草 苏子 草果 白术 当归 紫苏 半夏 桑皮 五味上锉。姜三片,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