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丹台玉案
丹台玉案
清宁汤 治症汗出太多。鼻血不止。
当归 连翘 石膏 黄连(各一钱) 生地 麦门冬 玄胡(各七分) 甘草(二分) 浮小麦一钱。煎服。
玄桔汤 治痧症。咽喉肿痛。
玄参 桔梗 牛蒡子 连翘 天花粉 甘草(各一钱) 淡竹甘片。煎服。
清金饮 治痧症咳嗽。口干心烦。
天花粉 桔梗 桑皮 知母(各七分) 玄参 连翘 干葛(各八分) 灯心三十茎。煎服必胜饮 治痧已出。而泻不止。
陈皮 浓朴 苍术 白茯苓 牛蒡子 泽泻 木通(各八分) 生姜一片。食前煎服。
和荣散 治痧已出。浑身发热。
当归 川芎 生地 麦门冬 白芍 木通 甘草(各八分) 灯心三十茎。煎服。
灵功饮 治痧后痢疾。
当归 黄连 川芎(各八分) 人参(三分) 广木香 枳壳 滑石 槟榔(各六分) 甘草(一分) 灯心三十茎。食前温服。
治痧发不出 葱一握。捣汁一盏。入酒浆一盏同服。
又秘方 樱桃核四十九粒。甘草五分。煎服。
痧出紫黑。急以人粪烧存性。酒调五分。立刻变红。
卷之六
疮疡科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则疮疡之疾。非外得也。而昔人列之为外科者。以形症在外。
非若之乎。疮疡之中。痈疽为甚。而大疔之毒。尤甚于痈疽。故治大疔者。十活其一二。治疽者。十活其五六。治痈者。十活其八九。惟毒有浅深。故治有难易耳。然何以辨其痈疽大疔哉。亦视其肿之高下。地之广狭。脉之浮沉而已。盖痈者。壅之义也。气血为毒所壅瘀而不行。故发而为痈。其初发之时。必洒淅恶寒。而身微热。多生于背与顶。在背之上部。或左或右。为上搭手。在背之下部。或为正发。生于脑后者。为对口。比之上下搭手。尤为毒也。
凡痈皆掀然热而肿高。其势易大。其根不甚深。从乎阳也。疽者沮之义也。气血为毒所阻滞而不行。故发而为疽。其初发之时。亦洒淅恶寒。先觉麻痒如 之状。按之内实。手推不能动。多发于背腰肩隅之间。及小腹胸傍。其发股足之间者。名附骨疽。凡疽皆肿不甚高。
势不易大。而其根反深。惟发于背心及股者。为至重。乃五脏所发。从乎阴也。疔者。丁之似也犹钉之在木。拔之不能出。摇之不能动。其根至深。其毒至甚。其头至硬。其初发之时。反不知痛痒。但不觉麻木。外虽如麻。里则如瓜。及其势甚。则痛苦异常。应心入胆。而不可忍乃五脏六腑所发之火。 炼已久。并合于一处。而生疔者。多见于面部骨节之间。而究其毒之所从来。多由于饮食服饵之中。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凡肥甘浓味。炙爆煎熬之物。最能助火。嗜味之人。恣供口腹。醉之以酒。劳之以色。脾土于是乎燥烈。肾水于是乎枯竭。积之既久。留于五脏。布于六腑。火郁而不散。乘其气血所虚之处。而发之根抵于内。而烦炽于外。其毒甚于鸠鸟。试割其肉。以饲鸡犬。立见其毙。此大疔之所以多死也。若夫似疔而非疔者。则俱以肿毒治之。而无大害。然三者之脉。何以辨之。盖浮而数者毒瓦斯在表。故知其为痈。沉而数者。毒瓦斯在里。故知其为疽。若沉而又滑。数而弦急者。必疔也。此皆有形之可见者。虽其治有难易。犹可因其症而施之。至于肠痈。腹痈。肺痈之类。皆为内痈。其状与 瘕痞癖无异。苟或以为内科之症。而进以削坚破结之剂。所治非其所忍。几何而不殒人之命也。大法疮疡之在外者。初发无如一灸。艾烟一透。其毒立效。若延至六七日。则不可灸矣。毒之浅者点之。毒之深者决之。毒之尤深而针刀所不及者。则烙之。未成毒脓。则用化毒。既成脓。则用托里。此外在人之临症机变矣。
卷之六
发背门
阴发难治。阳发易医。为治之法。或疏散。或消毒。或针烙。或内托。或外消。或泻。
。随其虚实寒热。而调治之。又当辨其五善七恶。如痛息自宁。饮食有味。一善。便利调匀。二善。脓肿自消。色鲜不臭。三善。神彩光明。声音清朗。四善。体气平和。为之五善。
腹痛而渴。泻利无度。小便如淋。一恶。脓大溃掀肿犹甚。臭败莫近。二恶。喘粗气促。
恍惚嗜卧。三恶。毒瓦斯攻心。药食呕逆。四恶。声嘶色脱。面目如垢。唇青鼻黑。四肢浮肿小便不通。烦燥时咳。六恶。四肢沉重。未溃先黑陷下为之七恶。
卷之六 发背门
立方
神授卫生汤 治发背。并脑疽对口。诸恶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药性平和。功羌活 防风 白芷 穿山甲 沉香 红花 连翘 石决明(各六分) 金银花 皂角刺当归尾 甘草节 天花粉 乳香(各八分) 大黄(酒炒二钱) 水煎食远服。
消肿托里散 治发背。不拘上下左右。并一切痈疽肿毒。
人参 赤茯苓 白术 滑石 桔梗 金银花 荆芥 山栀 当归 川芎 黄 (各一钱)赤芍 苍术 麻黄(各七分) 大黄(三钱) 黄芩 防风 甘草 薄荷 连翘(各八分) 石膏芒硝(各一钱五分) 水酒各一钟煎服。
灸法 如发背初起时。背上微有红肿重坠。即是发背。以此法立时消散。屡屡效验。
用河边水中泥。先挖去一尺许。再取一大块。同人粪杵极熟。做一饼。如碗大。顶上以针通一细孔。放在患处。外用艾火灸之。如痛灸至不痛。不痛要灸至痛住。
熏发背奇方 治发背七日后。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不起发者即发。不腐溃者即腐。雄黄 朱砂 血竭 没药(各二钱) 麝香(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三分。绵纸裹药为捻。长尺许。以麻油润透。照火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徐徐照之。初用三条。加至五条。候毒势渐消渐减。
散毒饮 治发背三五日间。身上洒淅恶寒。疼痛急胀。如未成脓即消。已成即溃。调气血。和脾胃。使毒不攻心。
乳香 没药 天花粉 黄 防风(各一钱) 当归 白芷 桔梗 穿山甲(各一钱二分)皂角刺 连翘 陈皮 金银花 牡丹皮 川芎(各八分) 水煎食后服。
蜡矾丸 治发背痈疽并一切肿毒服之能护心膜。毒瓦斯不能攻心。
黄蜡(一斤) 明矾(八两研末) 朱砂(八钱研细)先以蜡熔开。入明矾末。搅和投水中。众手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百丸。白滚汤生肌丸 治一切发背疽毒。服此长肉收功。
黄蜡(一斤) 乳香(研细) 没药(研细) 血竭(各二两研细) 象牙末(四两)先用蜡熔化。再入乳没等药和匀投水中。众手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一日二服。
吸毒竹筒 治发背痈疽肿毒。以此拔出脓血恶水。
苍术 白蔹 浓朴 艾叶 白芨 乌柏皮 芽茶 白蒺藜(各等分)如法用竹筒六七个。长二寸。一头留节。削去青。今极薄。随大小用之。以药煮筒十数煮干为度。乘筒热。按上紧吸疮口。脓水满自脱落。不然用手拔脱。更换别个竹筒。如此三五次。毒尽消矣。
托里定痛散 治发背。溃后。血虚。余毒未尽作疼。
归身 熟地(各二钱)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各一钱酒炒) 肉桂 粟壳(各一钱五分泡去筋膜蜜炒) 水煎食后温服。
五宝饮 治发背不肯收口。作疼作痒。服去即收功。
金银 黄 甘草 归身 人参(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生肌神秘散 治发背将收功。掺上腐肉即去。新肉即生。
白升药(一两) 轻粉 铅粉(各一两二钱) 银朱 珍珠(豆腐内煮过各四钱) 上为极细末掺于疮口。
十全大补汤 治发背已溃。寒热往来。或作疼痛脓多。或自汗盗汗。气血两亏。神思倦怠。疮口不敛。
人参 黄 川芎 白芍 当归 肉桂(各二钱) 熟地 白茯苓 白术 甘草(各一钱五分) 黑枣五枚。食前煎服。
卷之六
痈疽门
(附脑痈 肺痈 臀痈 附骨疽)凡痈疽缘阴阳相搏而生。盖气属阳。血属阴。血行脉内。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湿。则凝滞而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津液闭结。
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血得邪而滞。隧道路阻隔。或溢。或结。此阴阳不能和畅。则痈疽恶毒。从此生焉。
卷之六 痈疽门
立方
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服此。止痛立消散毒。
当归尾 赤芍 防风(各二钱) 白芷 天花粉 穿山甲 乳香 没药(各一钱) 皂角刺浙贝母 陈皮 金银花 甘草节(各一钱五分)头生酒水各一碗。煎随其疽毒上下。以分饥饱服。服后再饮酒数杯。
飞龙夺命丹 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疔疮对口。无名恶疮。未成者服之立消已成者服之即溃。疼痛者。服之立止。此丹乃恶症中至宝。
蟾酥(酒化开) 乳香 没药 朱砂(为衣) 铜绿(各二钱) 明雄黄(三钱) 胆矾 寒水石(炙黄色去头足)上为末。以蜗牛研为泥。加葱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先用葱白三寸。令病患嚼烂。放手掌中。将丸裹在葱白内。用热酒送下。于被覆暖取汗。如未有汗。又饮酒数钟。以助药力。立溃拔毒膏 点破诸般恶毒。痈疽疮疖。
糯米(一两南星当归赤芍各三钱同炒) 砂 斑蝥(各三钱) 好锻石(一两皂角烧烟熏共为末) 桑柴灰 真炭灰 皂角灰 毛竹(去青 灰) 芝麻楷灰(各三两)上以五样灰淋汁。锅内慢火熬之面上起白霜为度。调前四味。点于患处。
太乙神应膏 治发背痈疽。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心疼腿痛。一切外科百病。无不效验川乌 草乌 黄连 黄柏 赤芍 白芍 玄胡索 当归尾(各二钱) 良姜 木鳖子 僵蚕骨皮 杏仁 花椒 大茴香 茅香 玄参 苍耳子 桂皮 南星 栝蒌仁 苦参 苍术 五加皮 防风 熟地 密陀僧 丁香 内消 生地 本(各一钱) 何首乌 细辛(各二钱五分) 江子(三十粒去壳) 蓖麻子(三十粒去壳) 旱莲草 人参 百药煎 黄 甘草节羌活 五灵脂 独活 地蜈蚣根(各一两)前药各为咀片。用麻油一斤半。浸二宿。入铫属性武火。熬至黑色。滤去渣。却将后药为末。次第加入。
广木香 安息香 琥珀 芸香(各二钱) 乳香 没药 血竭 降香 韶粉 自然铜(各一钱五分醋淬三次) 桑白皮 白芨 白蔹 雄黄(各五钱) 黄丹(六两。夏月加三两。炒黑色)上各为末。入油。次下黄丹。以槐柳条不住手搅。滴水成珠为度。诸品要选真正道地者。虔诚煎熬。自然应验。
千金内托散 治痈疽恶毒。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此方活血调气。祛风解毒。和脾补虚。
黄 人参(各二钱) 防风 浓朴 当归 白芷 薄桂 川芎 甘草 桔梗(各一钱) 酒煎温服。
紫金锭 治一切痈疽疮疖。发背恶毒。每服三钱。酒磨送下。外以磨敷上。其毒渐渐消散。(方见痰门)
卷之六 痈疽门
附脑痈
黄连救苦汤 治脑痈初起增寒发热头面耳项俱肿。服之立消。
黄连 赤芍 桔梗 金银花(各一钱五分) 升麻(八分) 柴胡 干葛 川芎 当归尾(各一保安汤 治脑痈已溃流脓内痛饮食减少。
黄 麦门冬 藿香(各一钱二分) 当归 白茯苓 川芎(各一钱五分) 桔梗 半夏陈皮 白术 甘草 人参(各一钱) 黑枣五枚。食后煎服。
飞龙夺命丹 治脑痈初起。洒淅恶寒。头脑胀痛。口服二次。(方见前)十全大补汤 治脑痈已溃之后。脓水出多。气血两虚精神短少。饮食少进。烦燥不眠。
日晡潮热。(方见发背门)
卷之六 痈疽门
附肺痈
平肺饮 治肺痈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隐作痛。呕吐脓痰。
人参 麦门冬 赤芍 槟榔 赤茯苓 陈皮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食远服清肺饮 治肺痈咳吐脓痰。胸膈胀痛。上气喘急发热。
银柴胡 玄参 陈皮 桔梗(各一钱) 白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 薏苡仁 人参 甘草栝蒌仁(各八分) 灯心三十茎。煎八分。食远服。
排脓散 治肺痈已吐腥臭之痰。服此排脓补肺。
黄 白芷 北五味 人参(各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白滚汤调下。
八宝饮 治肺痈。咳嗽日久。痰带腥臭。身热虚羸。
白茯苓 桔梗 贝母 人参 北五味 天门冬 胡黄连 熟地(各等分) 水煎食后服。
卷之六 痈疽门
附臀痈
臀痈生于小腹之后。位远僻奥。气亦罕到血亦少来。凡生是痈者。乃湿热凝滞聚结。而成此毒也。
卷之六 痈疽门
附臀痈
活血散瘀汤 治臀痈初发。红赤肿痛。重坠如石。及大便秘涩。
川芎 当归 防风 赤芍(各一钱) 苏木 连翘 天花粉 皂角针 红花 黄芩 枳壳(各一钱二分) 大黄(三钱) 水煎食前服。
十全大补汤 治臀痈出脓后。服十余剂。外贴大乙膏。(方见发背门)内消沃雪汤 治臀痈未得出脓。坚硬肿痛。不可忍者。
青皮 陈皮 乳香 没药 连翘 黄 当归 甘草节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穿山甲贝。煎服。
卷之六 痈疽门
附骨疽
黍米寸金丹 专治附骨疽。并诸肿毒。神效。
乳香 没药 雄黄 狗宝 轻粉 乌金石(各三钱) 蟾酥 砂(各四钱) 白粉霜(水银升酥炙黄色) 人乳(头胎者佳)上为末。先以乳蜡二味熬成膏。同药为丸。如绿豆大。大人三丸。小儿一丸。重者五丸。葱汤送下。衣被密盖。出汗为度。
当归拈痛汤 治附骨疽。因湿热下注。腿脚赤肿。痛不可忍。
羌活 当归 防风 茵陈 苍术(各一钱) 苦参 升麻 术(各七分) 葛根 甘草黄芩 知母 泽泻 猪苓 人参 黄柏(各五分) 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