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一丸渐大。一丸渐小。而小者或至于消尽。皆并于大者。而成独丸焉。其冷如冰。其硬如石。至大如鹅卵沉沉而痛上连小腹。筋脉牵引坐卧不得安。乃肝木得湿。畅茂条达。如树得地气。易于长成。此为湿疝也。又有身体发热。阴囊胀大皮破水流。痛不可忍者。乃得之于房劳。因妇人不洁秽水侵淫。热气蒸染所致。此为劳疝也。又有身体发热。耳后忽生 腮。红肿胀痛。 腮将退。而睾丸忽胀。一丸极大。一丸极小。有似乎偏坠。而非偏坠也。盖耳傍乃少阳胆经之分。与厥阴肝经相为表里。少阳感受风热。故 腮忽生。后又遗发于肝经。故腮既减。而睾丸即大此亦热疝也。又有阴囊大如斗。阴茎反缩于内。小便淋漓。不能通快。

  行履滞碍。不能轻健者。非疝也。乃膀胱气也。盖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而不能藏。故膀胱受之。气化则能出矣。惟肾虚为邪所客。遗病于膀胱。膀胱受邪气闭而下坠。小便渗入阴囊。日积月累。故胀大如斗也。治此病者。以伐肾邪为主。若夫小儿偏坠。当以食积治。

  盖食积不消。脾湿下行。流入肝部。故成此症。岂以大人之疝治之。至于妇人小腹两边。逼近阴处。忽然并结胀痛。或皮内顶起如鹅子大者。乃寒气聚于厥阴所致。小腹受寒气。其病即发矣。是之谓阴疝。熟谓妇人无疝乎。大法以热治寒。以燥治湿。以活血治劳。有食积则散之。有邪则伐之。有寒则祛之。斯得之矣。

  卷之五 疝气门

  脉云

  疝脉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脉经云。肝脉大急与沉皆为疝。

  卷之五 疝气门

  立方

  二陈双核饮 治疝气。遇劳碌风寒即发。外肾肿大坠痛。

  陈皮 青皮(醋炒) 橘核(炒) 荔枝核(炒各二钱) 甘草(五分) 乳香 白茯苓 半夏没药 大茴香(各八分) 生姜五片煎服。

  一醉散 治寒热不调。以致疝气。

  青皮 小茴香 陈皮 青木香 荔枝核 橘核 大茴香(各一钱五分) 青盐(五分) 生姜五片。不拘时服。

  七圣饮 治疝气遇热即发。并 腮肿退。忽患偏坠者。

  山栀仁 冬葵子 青皮(各二钱) 黄柏 猪苓 赤茯苓 大黄(各一钱五分酒蒸九次)灯心三十 。食前服。

  姜桂汤 治疝气遇寒即发。

  吴茱萸 肉桂 干姜 橘核 青皮 荔枝核 甘草(等分) 姜五片煎服。

  □□饮 治疝气。走注疼痛。无有形积。

  陈皮 青皮 香附(各一钱) 柴胡 川楝子 广木香 破故纸 甘草(各一钱五分) 生姜五片煎服。

  削坚饮 治疝气。时常在一处疼痛有形内有积瘀者。

  山楂 玄胡索 桃仁 槟榔(各一钱五分) 昆布 海藻 青皮 乌药(各一钱二分) 生姜三片。临服加酒一杯。

  补肾汤 治疝气内中虚寒者。

  羌活 黄 大附子(便制) 木瓜(各二钱) 川芎 沉香(磨) 苏叶 白术 白茯苓人参 甘草(各一钱) 水煎不拘时服。

  蟠葱散 脾胃虚冷。气滞不行。膀胱外肾受寒。偏大不消。痛连心腹。并治妇人血气刺痛。

  干姜 玄胡索 白茯苓 丁皮(各一两) 莪术 三棱 青皮 宿砂(各八分) 肉桂 苍术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

  祛湿止痛饮 治睾丸。一大一小。疼痛不可忍者。此湿疝也。

  苍术 防己 白术(各一钱五分) 官桂 泽泻 乌药 木通 橘核 萆澄茄(各一钱)水煎食前温服。

  橘桂汤 治阴囊肿大。皮烂水流者劳疝也。

  当归 红花 白芍 大茴香 木通(各一钱二分) 黄柏 青皮 橘核 桃仁 官桂(各八分) 水煎不拘时温服。

  槟沉饮 治妇人小腹近阴之处。结聚胀痛。或皮内顶起始鸡子大者阴疝也。

  槟榔 沉香(磨水) 官桂 广木香(各一钱磨水) 大腹皮 青皮 香附 小茴香(各一钱五分) 生姜五片煎服。

  疝疾灵丹 治一切疝疾疼痛。并阴囊大如斗。小便淋漓。

  泽泻。(一斤分作四分童便。盐水。醋。酒。各浸七日。放日中晒干炒。)吴茱萸(二两炒)上为末。老米打糊为丸。每服三钱。空心盐汤下。

  卷之五

  股痛门

  (附脊痛)股居一身之下。众阴之所归。而其所以作痛者。三经受病也。足太阴脾经主肉。足厥阴肝经主筋。足少阴肾经主骨。脾经受湿。下流于股。则肉酸疼。肝经受寒。下及于股。则筋挛急痛。肾经受寒下注于股。则骨髓冷痛。其痛各有所属也。而可以一概治之乎。设使筋挛急痛。

  误以为湿而用燥剂治之。则燥尽其血。而筋失所养。其痛愈甚。必投以养血之剂。则筋自舒而不挛急矣。使骨髓冷痛。误以为湿。而用燥药治之。则燥尽其髓。而骨空虚。其空愈加于痛。必投之以补髓之剂则骨气充而无所苦矣。使肉内酸痛。单用热药。而不用燥剂。肉得热而融活。固有微效。而湿留于中。何时而去。必以热药为向导。而以燥剂君之。以血药佐之。则湿可去而血亦不枯。此万全之法也。若妇人产后或患股痛。乃恶血流于经络也。要当以热药为向导。而以活血之剂君之。以行气之药佐之则愈。若误以为湿。而投燥剂。则不惟股中之血易干。而一身之血亦病矣。若误以为寒。而投热药。则血得热而行。犹为庶几然。大热之剂。亦未可轻用。慎之慎之。

  卷之五 股痛门

  脉云

  股痛之脉。沉迟者多。浮大因风热。

  卷之五 股痛门

  立方

  舒筋调荣汤 治一切股痛神效。

  当归 肉苁蓉 川芎(各三钱) 牛膝 人参 威灵仙 红花(各一钱) 生地(二钱) 丹皮沉香(各八分) 黑枣二枚。食前服。

  蠲痛神异膏 治一切股痛立效。

  松脂(三斤。入锅化开。泸入水中取起。再入锅慢火炼至紫黑色。然后入姜葱汁各二碗再炼。不住手搅待干为度。入猪油半斤。再炼少顷。入乳香。没药。各三两麝香。一两。

  摊贴患处神效。)洗法 股痛洗三四次即住。

  凤仙草(一大束捣烂) 苍术(半斤) 防风 荆芥(各五两) 葱(一束捣烂) 水煎以旧衣服浸汤内。搭其痛处。立效。

  和荣汤 治两股上连腰胯疼痛。

  牛膝 杜仲 天门冬 麦门冬 黄柏 人参(各一钱) 乌药 当归 白芍 沉香 青盐(各八分) 水煎温服。

  卷之五 股痛门

  附脊痛

  背脊乃肾脉所贯。属太阳经。其所以作痛者。乃房劳过度。不惜劳力。脊虚髓空所致。

  若为贼风乘虚而入。实时HT 强。不能屈伸也。

  卷之五 股痛门

  附脊痛

  桂附汤 治脊痛筋挛急服。乃血受寒。

  大附子 肉桂(各二钱) 川芎(五钱) 白芍 生地 当归 木瓜(各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散湿饮 治脊内酸痛。

  白术 苍术 防己 防风 茯苓(各一钱) 官桂 天麻 当归(各一钱五分)水煎临服加酒一杯。

  虎兔丸 治骨髓冷痛。背脊酸疼。神效。

  虎骨(二两羊酥炙)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破故纸(炒) 玄胡索(各一两五钱)杜仲(盐水炒) 大附子(便制) 菟丝子(酒煮) 香附(醋炒) 广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入雄猪脊髓一条。同蜜捣丸。每服三钱。空心酒下。

  卷之五

  妇人科

  干道成男。而坤道成女。故男为阳。而女为阴也。气属乎阳。而血属为阴。故男多气。

  而女多血也。阳轻清而阴重浊。故气无形。而血有形也。气惟无形。故充满于中而不露。血惟有形。故流溢于外而可见也。然是血也。以其初而言之。即先天真一之水。女子十四天癸至。

  则源泉之通。自此而始。其往来有信如潮汐之不愆其期。然后血脉调和。而病无由生。一失其期。便能作疾。而生育之机。亦因以窒矣。故治女病者。以调经为先。而善调经者。以顺气为主。气顺则经自调。经调则血常足。是以月事既正。新血一生。一交媾之间。而胚胎即结。血少精多。则精裹血而成男。血多精少。则血裹精而成女。欲得子者。于月事初止之后。

  三日之内。新血始生。而气犹清。交感而成胎者必男也。三日之外。新血渐多。而气已浊。

  交感而成胎者。必女也。其有交感于三日之外。而亦生男者。必其平素血气不盛。而其来不浊故也。其有交感于三日之内。而亦生女者。必其平素血气太盛。而其来不清故也。其有血气未尝不足。而月事又调。宜乎成胎也。而久不生育者。何也。是必男子精气不稠。或精寒不相交结故也。而非女子之病也。其有男子精气素充。而又无子者。是必女子子宫之寒。不能摄精故也。而非男子之病也。然何以知子宫之寒哉。盖女子尺脉常盛。若沉细而迟。如无所动。则子宫之寒可知矣。其有子宫不寒。而亦无子者。必其血不足。或痰有余故也。然果何以知其血之不足。痰之有余哉。亦视其形之肥瘦而已。盖瘦人多血虚。血虚则不能凝精。

  肥人多湿痰。湿痰流注于下焦。则痰与血混淆。而化气不清。故亦不能凝精也。其有瘦人肥人。而亦未尝无子者。又何也。盖瘦人多血虚。道其常也。若月事既调。而无热症。则血常滋润而不枯。是以能生育也。肥人多湿痰。亦道其常也。然或肌肉不甚浮。而色不甚白。饮食无浓味。则湿痰亦少。而血气常清。是以亦能生育也。由是观之。则女子之血实。所以宰生生化化之机也。方其未成胎也。则此血周流而不息。应期而至。及其既成胎也。则此血荣养于内以护其胎。今妇人初有孕。即头眩恶心。或发呕吐多厌饮食。而常思酸者。乃足厥阴肝经养胎也。肝主风。故头眩。肝有余。则恶心呕吐。肝胜脾。故多厌饮食。肝喜酸。故常思酸也。过此则诸经轮次养胎。其七八月之间。两足浮肿者。足太阴脾经养胎也。脾注四肢。

  故两足浮肿也。两手不浮肿而独见于两足者何也。盖脾本足之阴经。况此时胎气已坠下。故不能不见于两足也。每一月。则一经养之。十个月。则十经养之。十月满足而后产焉。其余二经则又养于既产之后。而化血化乳汁矣。是乳汁亦血也面其色白者。何也。盖胸前部倍属太阴肺经。乃西方庚辛金也。金色本白。血从阴分而来。故变赤而为白也。凡血去多。则令人虚。今乳汁既为血。亦不宜去多也。然其来也。恒有余其出也。无尽止足。以饮小儿。

  而其母不觉其虚者。何也。盖人身之血。皆资于饮食以生者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从肺之部位而出。故成乳汁。妇人既产。而饮食倍于常日。既产之后。又属足阳明胃经养之。乳傍属阳明。故乳汁多受于此处。胃能化饮食。饮食能生血。饮食既足。则血亦足。血既足。则其化为乳汁也。自无穷尽矣。何至令人虚乎。甘属胃。故乳汁亦甘。白属肺。

  故乳汁亦白。是以知既产之后。乃肺胃二经养之也。小儿二三岁。其母复有妊儿饮魃乳。即黄瘦泄泻者。以乳汁味酸。正足厥阴肝经养胎之日。肝能克脾。故儿饮之即泻也。当此之时。肺经失令。胃土无权则所以滋养乎血者。已无所籍。几何而不为儿之病哉。此特论胎前产后之事。而原其本于血。归其功于十二经耳。若夫胎前产后之症。又各具于诸症条下。而不及一一细论云。

  卷之五

  月信不调

  冲为血海。任为胞络。肾气全盛。二脉通流。经血丰盈。应时而下。谓之月水。乃和平之气。常以三旬一见。像月盈而亏。不失常度之谓如期。外为血气所干。内为七情所郁。于是有经病焉。然经病亦有不同。有月候不调者。有月候不通者。而不调不通。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此分为四也。然四者之中。若细推之不调有趱前。有退后。不通有血滞。有血枯。

  疼痛有常时作痛。有经前经后作痛。发热有常时发热。经行发热。此又分为八也。又有先期而来者。血热也。其色紫者。亦血热也。紫黑有块。热之甚也。后期而来者。血虚也。其色淡者。亦血虚也。或先或后。色淡而稠粘者。痰也。或止或来。无定期者。因气不调。故血亦随之为行止也。或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不可以月论者。气虚血热也。或经来之后。累数日而不能止者。乃血海脱滑。兼火有以动之也。既止之后。隔三四日而复见微血者。以旧血未尽。为新生之血所催。故不能容而复出也。可随症施治之。

  卷之五 月信不调

  脉云

  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惟尺脉盛。而右手大是其常也。反此是逆。

  卷之五 月信不调

  立方

  温经汤 治妇人冲任虚损。月事不调。行经作痛腰疼腹冷。久不受胎。崩漏去血。

  当归 赤芍 肉桂 川芎 人参(各一钱二分) 莪术 牛膝 丹皮 甘草(各一钱) 生姜五片。空心煎服。

  凉血四物汤 治月信先期而来。及紫黑色者。

  当归 黄连 山栀 香附 槐花 川芎(各一钱) 白芍 生地(各二钱) 灯心三十茎。

  调荣四物汤 治月信过期而来。及其色如淡红水者。

  熟地 当归(各二钱) 北五味 蕲艾 香附 败龟板(各一钱酥炙) 麦门冬(八分去心)大枣二枚。空心服。

  调经固荣汤 治月信色淡而稠粘。肚腹疼痛。

  白茯苓 橘红 乌药 香附 枳壳(各八分) 当归 白芍 宿砂 熟地 半夏(各一钱二分) 大枣五枚。食前服。

  琥珀散 治月水凝滞。腹胁胀满疼痛。并血逆攻心眩晕。

  琥珀 乌药 蓬术 刘寄奴 白芍(各五钱) 肉桂(二钱) 丹皮 当归 生地 玄胡索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砂仁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