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上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秘方养脏汤治同上。(方见后。)
大已寒丸虚冷者效。(方见泄泻类。)
姜茶丸止休息痢,大效。
干姜(炮) 建茶(各一两)
上以乌梅取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茜根丸治毒痢及蛊注。下血如豚肝,心烦腹痛。又脉或大或小,浮焰而起,下血如豚肝,切痛,此因服五石汤丸,逼损阴气,甚则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注下成蛊毒。此为难治茜根 川升麻(去芦) 犀角 地榆 黄连 当归(去芦) 枳壳(去穣) 白芍药上等分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饮空心下。
鱼 汤治痢下五色脓血,或如烂鱼肠,并无大便,肠中搅痛不可忍,呻吟叫呼,声闻于外粉霜(研) 轻粉 朱砂(研) 砂(研,去砂石) 白丁香(各一钱) 乳香(半钱) 巴豆(二上为末,蒸枣肉为丸。婴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岁、四五岁,如麻粒大,每用三四丸。
并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羚羊角丸治下血黑如鸡肝色相似,时发渴者。
羚羊角(一两半) 宣黄连(二两) 白茯苓(一两) 黄柏(去黑皮,一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腊茶送下,病危者复生。若血鲜滑泄不固,欲作参附汤人参 绵附(炮,去皮脐) 肉豆蔻(微火煨裂)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二枚煎,食前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姜茶方治痢下腹痛,肚皮热,手不可近。
上用生姜切碎,如粟米大,草茶相等,煎服效。
又方煮茶,白痢用蜜,赤痢用姜。未效,用真人养脏汤再加杨芍药、当归、立止。(方见泻类。)
香连丸治冷热下痢,腹痛甚,肛门所泄皆热。(方见泄泻类。)
木香匀气散治宿冷不消,气滞腹痛,用紫苏汤调下。未效,用乳香、没药汤调服。(方见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六和汤治夏月冒暑,疟痢俱作,疟则间日而寒,战掉烦躁难禁,当发疟之时,痢或暂止则腹痛,昼夜频数。又,胸满干呕,食药莫下,以此药治之。用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红枣二枚,麦门冬二十粒去心煎。仍间服香连丸,米饮下。未效,用五苓散、消暑丸,仍多服加减清脾汤,更用胜金丸断之。(方见伤暑、泄泻、中暑、 疟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败毒散治痢。手足拘挛疼痛,加槟榔、木瓜。虚人,五积散合和,生姜、红枣煎。(阴证类。)
大防风汤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逐寒湿冷气。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或两膝肿大痛,脾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蜷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服之气肌肉渐生,自然行履如故。
熟干地黄(焙) 白术(各二两) 羌活(去芦) 人参(去芦。各一两) 川芎(洗)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一两半) 防风(去芦,二两) 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一两) 川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二两) 黄 (去芦,微炒) 杜仲(去粗皮,炒) 白芍药(各二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大枣一枚,煎八分,空腹,温服。
郁李丸治痢后风,手足不能屈伸。或麻豆证传变,手足筋脉急,亦能治之。
郁李仁 枳壳 川独活 鳖甲(醋炙黄)
上等分为末,木瓜汤调下,酒亦可。
又方治脚手皆肿,不能行步。
川乌 赤芍药 苍术(酒浸) 土朱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引子同上。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木香散住腹痛痢。
南木香(五钱) 地榆(一两) 黄连(七钱) 青皮(去穣) 赤芍药 枳壳(煨,去穣) 乳香上为末。每服二钱,熟汤调服。
黑豆散小黑豆(炒) 川楝子 乌梅 甘草 干姜 罂粟壳(二个,去蒂萼穣)
上锉散。煎至七分,将纱滤过, 自然汁,空腹服。
当归散住泻痢。
地榆 陈皮 罂粟壳(去蒂萼穣) 当归(去尾) 赤芍药 甘草 肉豆蔻(煨) 加黄连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服。
独神丸治痢,神效。
罂粟壳(十两重,分作三分,去穣及蒂、萼,一分醋炒,一分生用,一分蜜炙)
上为末,用蜜丸如小指头大。红痢,生地黄、春茶煎汤嚼下。白痢,乌梅、甘草节。但为末神应散治痢。紧严绝妙。
金罂草(梗) 肉豆蔻 诃子 罂粟壳(去蒂、萼) 地榆 甘草 当归(去尾) 茯苓白术取红生血。若红痢上为丸或末。五花痢用春茶、陈皮煎汤下。如是末,用蜜一匙,春茶、乌梅煎汤调服。
又方金罂华叶及子罂粟壳(去穣及蒂、萼,醋炒)
上为末,用蜜丸如手指大。汤引同上。
秘方养脏汤治五色痢,经验。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穣) 黄连(去须) 南木香 乌梅(去核,各五钱重) 罂粟壳(去蒂、上锉散。五色,黑豆、枣子煎。红痢,生地黄、春茶、甘草节煎服。五色久不效,加龙骨、大阿胶丸治发热下痢,腹痛至甚,肛门痛欲绝者。
当归 阿胶(炒) 豆蔻(煨) 龙骨 赤石脂 大艾 黄连(各半两) 木香 乳香(别研,五上为末,盐梅肉丸。每服三十丸,如梧子大,陈米饮下。
四物汤治血痢。(方见妇人科通治类。)
驻车丸治同上。(方见前。)
九圣丸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外重,紧痛,服之特效。
罂粟壳(去蒂膜,米醋炒,一两重) 川乌(炮,去皮脐) 黄连(去须) 南木香 北赤石脂上为末,醋煮陈米粉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腹痛不止,当归、乳香汤立效散治同上。
罂粟壳(六两,去蒂、萼、穣,蜜炒赤) 当归(一两) 芍药 榴皮 地榆(各二两)
甘草(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同煎,温服。
大断下丸治久痢不止(方见泄泻类。)
没石子丸治脏气虚弱,大肠滑泄,次数频并,日渐羸瘠,不进饮食。或久患赤白痢、脾泻并皆治之。
白术 白茯苓(各三钱) 白姜(切作片,略炒) 诃子(纸裹炮,取皮) 赤石脂(别研) 丁香上和匀,用汤泡蒸饼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枣肉丸亦可。
荆芥汤治白痢,血痢,或妇人血崩。
荆芥 楮树皮上等分,锉散。治血崩,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温服。如血痢,则为末,香茸丸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人) 鹿茸(一两,火燎去毛,酥炙)
上鹿茸为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每料加滴乳香半或没平胃散治血痢。
上称一两,入川续断粗末二钱半,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服。(方见脾胃类。)
樗白皮散治下痢,诸药不效。
樗白皮 (一握) 粳米(五十粒) 葱白(一握) 甘草(一二寸) 豉(二合)
水一升,取半升顿服。小儿量大小加减。
百中散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不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
罂粟壳(二两半,去上下蒂及穣,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称) 浓朴(二两半,去粗皮,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 、毒物。
酸石榴皮散治同上。
石榴皮 陈皮 甘草 川当归 罂粟壳(去蒂、萼、穣,各半两。)
上锉散。用水十盏,煎取三盏,次用下药:茯苓(七钱) 粉草(七钱) 北五味子(七个)
上为末,将前药汁入此三味,再煎五至七沸,去滓,空心服。甚者不过两剂,轻者一剂立效乳香散治痢疾甚者,数服止。
人参 白术 当归 地榆 阿胶(各一分) 蚌粉(炒黄) 甘草(各一钱) 乳香(少许) 肉豆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仍兼服来复丹。(方见痼令类)
加减木香煮散治一切痢,神妙。
木香 甘草 当归 肉豆蔻 人参 官桂 杨芍药 诃子 乌梅(去核) 阿胶(蚌粉炒) 白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同煎,去滓,空腹服。
加味四君子汤治久患痢疾,服药已多,而疾不愈。且治痢多是攻击脏腑之药,转觉难安,气之药即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川芎 黄 甘草 罂粟壳(制同上)
上各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乌梅一个煎,温服。
蒲黄散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
生姜自然汁(年少者十两,年老者二十两) 鸭子(一个,打碎入姜汁内搅匀)
上二味,煎至八分,入蒲黄三钱,煎五七沸,空心温服,效。
单方治痢无问赤白。延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只一服效。
又方治暑毒湿气下痢。雄黄一味,干蒸,研为末。甘草汤调服,即效。
灸法: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其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去一寸半。
泄痢不禁,小腹绞痛,灸丹田百壮,其穴在脐下一寸。又灸脐中一二十壮,灸关元穴百壮。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三报,穴在侠脐相去五寸,一名循际。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八正散治心经邪热,小便赤涩不通,加灯心、枳壳、车前草、地肤子煎。(方见积热类。
并半钱。)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壅上心满,灯心十茎,车前草二根,煎汤调。(方见伤暑类。)
通心饮治心经有热,唇焦面赤,发热,小便不通。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十茎,滑石匕,麦门冬二十粒,桑白皮七寸煎,去滓,再入生车前草汁一合,搅匀服。(方见小方热类。)
栝蒌散治腹胀,小便不通。栝蒌仁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不饮,用米汤频通为度。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八味丸治肾虚小便秘涩不通,或过服凉药者。每服五十丸,温盐汤下,立效。(方见虚损附子散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乃阴虚故也,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
绵附子(一两重,炮,去皮脐,盐水内浸良久) 泽泻(不蛀者,一两重)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随通而愈。
琥珀散治老人、虚人心气闭塞,小便不通。琥珀一味,为末。每服一钱,浓煎人参汤下,利气散治老人气虚,小便闭塞不通。
绵黄 (去芦) 陈皮(去白) 甘草(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自然流通。
参 汤治心虚客热乘之,小便涩数,数而涩。
赤茯苓(七钱半) 生干地黄 绵黄 (去芦) 桑螵蛸(微炙) 地骨皮(去骨,各半两) 人参上锉散。每服新水一盏煎,临熟,入灯心二十一茎,温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滑石散治胞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气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出不得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小腹胀,不治害人。
寒水石(二两) 白滑石(一两) 葵子(一合) 乱发灰 车前子 木通(去皮节。
各一两)
上锉散。水一斗,煮取五升,时时服一升,即利。
八味丸治虚人下元冷,胞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经四五日,困笃欲死。每服五十丸,盐(方见虚损类。)
葱白汤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此由暴气乘膀胱,或从惊忧,所伸,郁闭而不流,气冲胞系不正。
陈皮(三两) 葵子(一两) 葱白(二茎)
上锉散。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洗方治胞转小便不能通,先用:良姜 葱头 紫苏茎叶(各一握)
上煎汤,密室内熏洗小腹、外肾、肛门,留汤再添,蘸绵洗,以手抚于脐下,拭干。绵被中蜀葵子(二钱半) 赤茯苓 赤芍药 白芍药(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煎取清汁,再暖,乘热调苏合香丸三丸,并研细青盐半钱,食前,温服又法:炒盐半斤,囊盛熨小腹。
葱熨法:治小便难,小腹胀,不急治杀人。用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熟,以帕子裹,分作两处替熨脐下即通。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脾约麻仁丸治风秘脾约证,小便数,大便秘。
大黄 赤芍药 枳壳(炒。各一两) 浓朴(半两,姜汁炒) 麻仁(一两,别研) 杏仁(去皮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吞服。枳壳散温水调送下,尤妙。(方见妇皂角丸专治有风入脏腑秘涩,大效。
猪牙皂角 浓枳壳(去穣) 羌活 桑白皮 槟榔 杏仁(制同下,另研) 麻仁(别研) 防风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吞下,蜜汤亦可。
又方皂角丸治大肠有风,大便秘结,尊年之人宜服。
皂角(炙,去子) 枳壳(去穣,麸炒)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疏风散治风毒秘结。
枳壳(制,半两) 防风 羌活 独活 槟榔 白芷 威灵仙 蒺藜(沙赤,去刺) 麻仁(炒上锉散。每服二钱半,生姜五片,蜜一匙,水一盏半煎服。
枳壳丸治肠胃气壅风盛,大便秘实。
皂角(去皮、弦、子,炙) 枳壳(炒) 大黄 羌活 木香 橘红 桑白皮 香白芷(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