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上为末,白陈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下。热者,酒蒸黄连丸。(方见平胃散专治酒泄,饮后独甚。加丁香、缩砂、麦芽、神曲各五钱为末,空腹米饮调二钱,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香姜散生姜(四两,切如豆大) 黄连(二两,锉)
上一处,淹一宿,慢火炒姜紫色,去姜不用,将黄连末每服二钱。用腊茶清调,一剂而愈。
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感阴气而然。
五味子(拣去梗,二两) 吴茱萸(半两)
上同炒香熟,研为末。每服二钱,用陈米调下,食前空心服。或加破故纸炒香、肉豆蔻煨裂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大断下丸治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热。由脾耗则气夺,由谷气不入胃,胃无主以养,故形气消索,五脏之液不收,谓之五虚。此略能食者生。
附子(炮) 肉豆蔻 牡蛎( 称。各一两) 细辛 干姜(炮) 良姜 白龙骨 赤石脂 酸石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粟米汤下。
豆蔻饮治滑泄。神效。
陈米(一两) 肉豆蔻(面裹煨) 五味子 赤石脂(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三服。
乳豆丸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
肉豆蔻(生为末)
上以通明乳香,用酒浸透,研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饭饮下。
荜茇丸治滑泄。妙甚。
荜茇 川姜(炮) 丁香(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 吴茱萸(炒) 良姜 胡椒(以上各一上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陈米饮下,日三服。
固肠丸治脏腑滑泄,昼夜无度。
吴茱萸(拣净) 黄连(去须) 罂粟壳(去穣蒂,三味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硫黄散治所下如破水。
生硫黄 白滑石上为末,温水调下,立止。
车前散治暴泻不止,小便不通。
车前子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根叶亦可,立效。
针头丸治夏月水泻不止。
大巴豆(一粒,去壳)
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不可过,研细。用蜡如小豆大,蘸些油,灯上炙令熔,圆巴豆灰神曲丸治暴泻不止。
神曲(二两,炒) 茱萸(半两,汤泡七次)
上为末,用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米饮下。
肚蒜丸治水泄。
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以肚子满为度,自晨至晚,以肚、蒜糜烂为度,杵粟壳丸治暴泻。
肉豆蔻(炮) 粟壳(去赤肠蒂萼,净炙)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腹,米汤下三十丸。
单方钟乳粉一味,枣肉为丸。治久泻极甚,枣汤下,小儿亦可服。
灸法:泄利不止,灸脐中名神阙穴五壮或七壮,艾柱如小箸头大。及关元穴三十壮,其穴在下三寸。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真人养脏汤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泄泻,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重,脐腹 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药不效者,并皆治之。
罂粟壳(去蒂盖,三两六钱) 人参(去芦) 当归(去尾。各六钱) 肉桂(去粗皮,八钱) 诃术(六钱) 白芍药上锉散。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急三片香连丸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宜服之。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且吴茱萸一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不见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空腹食前,日进三服。
人参散治泻后烦渴。(方见呕吐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神术散治胃经伤风,自汗,小便难,下痢。(方见咳嗽类。)
露宿汤治风痢、纯下清血。
杏仁(七个,去皮尖) 苦木疮(一掌大) 乌梅(二个) 草果(一个) 酸石榴皮(半个) 青皮上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露星一宿,次早空腹服。
胃风汤治法药件并见泄泻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人参败毒散治寒邪壮热,下痢,及所下似痢非痢,似血非血,色如浊酒者,加陈米百粒煎伤寒阳证类。)
不换金正气散治脏腑受寒,下痢赤白,加乌梅,陈米煎。(方见时疫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六和汤治冒者伏热,致成痢疾,烦渴,小便赤涩。(方见伤暑类。)
五苓散治同上。能分阴阳,利水道。(方见伤暑类。)
柏皮汤治暑痢。(方见泄泻类。)
酒蒸黄连丸治伏热泻痢不止。用香薷散,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二根煎,吞服,立效。(方伤暑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除湿汤治一身尽痛,重着,浮黄,下痢如豆羹汁。
半夏曲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苍术(炒,各一两) 藿香叶 陈皮(炒) 茯苓(各五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服,空心。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艾姜丸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
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 川白姜(一两,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苦散治脾受湿气,泄痢不止,米谷不化。
黄连(去须,锉如豆) 吴茱萸 白芍药(锉如豆。各二两,同炒令赤色)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小承气汤治下痢赤黄,但烦饮冷,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烦躁喜渴。先服一二服荡之,实热方可。
次用五苓散加车前子,以利小便,黄连阿胶丸佐治之,即效。(方见伤暑及咳嗽类。)
小柴胡汤治下痢赤白,心中烦躁,潮热,加赤芍药、地榆、麦门冬、淡竹叶煎,效。(方阳证类。)
败毒散治同上。加陈米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乌梅丸治下痢纯血,脐腹绞痛,脉急大数。由肠胃久虚,或先经下血,痢未止,服热药蕴热,渗成血痢。
乌梅(二两,焙) 黄连(三两) 茱萸 当归 酸石榴皮(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饮汤下。更以意加减服。
地榆散治热留肠胃,下痢鲜血。亦名泼火散。(方见伤暑类)
柏皮汤治热证,发热下痢。(方见泄泻类。)
芍药柏皮丸治一切湿热恶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并宜服。
芍药 黄柏(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候,及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
三黄熟艾汤治伤寒四五日,大下热痢,诸药不止,宜服此除热止痢。亦作丸子,熟水吞下治时行毒痢良验。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二分) 熟艾(半个鸡子大)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酒蒸黄连丸治身热,下痢鲜血,烦躁多渴,或伤热物过度。
黄连(一斤,去须) 好酒(二升半)
上用酒浸,瓦器盛,置甑上蒸至烂,取出晒干,研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疗伤酒过多,脏毒下血,大便泄泻,用温米饮下,食前,一日两服。
白头翁汤治热痢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皮 秦皮(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当归丸治冷痢凄清肠鸣,所下纯白,腹痛不止,手足冷者,宜服之!当归 白芍药 附子(炮) 白术 干姜(炮) 浓朴(制,炒) 阿胶(粉炒。各一两) 乌梅(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吞下,空心服。腹痛甚,加桂半两。小便不利大凡痢疾,虽体寒,手足逆冷,冷汗自出,六脉沉伏,不宜轻用附子,多因伏暑而得此疾。
此伤暑类及见前。)
水煮木香丸治纯下白痢,及淡红、黑痢。
罂粟壳(二两,去蒂萼穣) 诃子肉(六钱) 干姜(四两) 木香 青皮 陈皮 甘草(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熟水空心服。
豆蔻散治脾虚肠鸣,久痢不止。
大肉豆蔻(一枚,剜小孔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
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附子理中汤正理中汤加炮附子每料一两。术附汤、姜附汤,治同上。(方见霍乱、中湿、玉华白丹治脏腑久虚下痢,空心米饮下。渴者,人参汤下。亦治肠风下血。
震灵丹、橘皮煎丸 治同上。(方并见痼冷及虚损类。)
钟乳建脾丸治男子妇人虚损羸瘦,身体沉重,脾胃冷弱,饮食不消,腹胀雷鸣,泄泻不止虚积冷,下痢清谷,或下纯白,腹中 痛。及久痢赤白,肠滑不禁,少气羸弱,不并宜服之。
肉桂(去粗皮) 人参(去芦) 黄连(去须) 干姜 龙骨(各一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子(炮,去皮脐,五一两) 钟乳粉(一两半)
上为末,入钟乳粉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三服。
未木香散治脾胃虚弱,内挟风冷,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脐下 痛,腹中雷鸣。及积寒久痢滑不禁。
藿香叶(洗,焙,四两) 赤石脂 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焙。各一两) 肉豆蔻仁 木香上锉散。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空心服。
五积散治内伤生冷下痢,加缩砂、木香、制粟壳、炒阿胶,大效。(方见伤寒阴证类。)椒艾丸 治虚寒下痢不止。(方见泄泻类。)
四柱散治下痢又复泄泻,耳鸣,手冷,腹痛,加木香、生姜、枣子、粟米煎,就调后药。
见泄泻类。)
赤石脂散治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数频多,胁肋虚满,胸膈痞闷,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赤石脂 甘草(炙。各一两二钱半) 肉豆蔻(面裹煨令熟,十两) 缩砂仁(五两)
为末。二钱,粟米饮调。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真人养脏汤、香连丸 治同上。(方并见泄泻类)
驻车丸治同上。(方见后。以上三方用皆立效。)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牛乳汤治气痢,泄如蟹渤。
荜茇(二钱) 牛乳(半升)
上同煎,减半,空腹服,效。
木香流气饮治同上。(方见诸气类。)
五膈宽中散治同上。(方见五膈类。)
异香散治忧郁气滞不散,腹中膨满刺痛,下痢不止。
蓬莪术(煨) 益智仁 甘草(炙) 京三棱(煨,各六两)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盐一捻,煎七分,通口服,不计时。或盐汤木香匀气散治气痢,腹痛。经验。(方见诸疝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治食积下痢,腹内紧痛,不进饮食。盐梅汤或米饮多服卢氏感应丸。或用苏合香圆和丸,仍用平胃散、五苓散二末药,盐汤空心服,调理立安。(方见诸积、中气、脾胃、伤暑类。)
蜡匮丸又名灵砂丸。治痢,止水泻。
砂(一分,研) 辰砂(一分,研) 巴豆(三七粒,去壳) 黄蜡(半两)
上以二砂为末外,将巴豆、黄蜡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十四粒。
将七吞下。白痢,艾汤。赤痢,乌梅汤。五更空心时服,服毕一时不须吃食。临卧服尤佳。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败毒散治心烦,手足热,头痛。此乃毒瓦斯上冲心肺,所以呕而不食。每服四钱,水一盏半仓米一百粒,姜三片,枣一枚煎,温服。(方见伤寒阳证类。)
真料参苓白术散治禁口痢,食饮不下。枣汤调,效。(方见脾胃类。)
又方用石莲肉留心为末,陈米饮下。
又方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银石器内炒熟,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
自获其功。
煨鲫鱼方治禁口痢,鲫鱼捻去胆与肠,肚入白矾一大豆许,同煨熟,入盐、醋吃。不过二痢俱效。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加味养脏汤加炮附子、青皮、乌药、茯苓各五钱。治伤酒肉炙 ,后发为痢疾,休作无时息。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方见泄泻类。)
神效散治休息痢,气痢,脓血不止,疼痛困弱。
当归(焙) 乌梅肉 黄连上等分为末,研大蒜成膏,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浓朴汤下,一方加阿胶。
炒五积散治同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盐梅一个,木香半钱煎。(方见伤寒阴证类。)
驻车丸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及治休息痢疾,大效。痢方之黄连(去须,六两) 阿胶(蛤粉炒,三两) 当归(去芦,洗,焙,三两) 干姜(炮,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