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又方只用枳实、皂角等分为末,饭饮为丸,亦妙。治法、汤引同上。

  顺气丸治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上热下冷,腰脚疼痛,四肢无力,恶疮下疰,疏风顺专治大肠秘涩,真良方也。

  大黄(五两,半生用,半湿纸裹煨) 山药(刮去皮,二两) 山茱萸肉 麻子仁(微炒,退壳一宿。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用茶、酒、米饮任下,百无所忌。平旦、临搜风散治大便秘结。

  青皮(去白) 威灵仙(去头,洗。各二两) 大黄(一两,生) 大戟(一两) 牛蒡子(四两,上为末。每服一钱,人壮实每服三钱。蜜、酒调服毕,漱口。

  二仁丸专治虚人、老人风秘,不可服大黄药者。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麻仁(各另研) 枳壳(去穣,麸炒赤) 诃子(慢火炒,捶去核)

  上等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三和散(方见诸气类)

  四磨汤治气滞腹急,大便秘涩。

  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上四味,于擂盆内各磨半盏,和匀温服,有热者,加大黄、枳壳,名六磨汤。

  苏子降气汤治气不下降,大便不通。加枳壳、杏仁。(方见诸气类)

  橘杏丸治气秘。老人、虚弱人皆可服。

  橘红(取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另研)

  上各等分,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苏麻粥 (此药顺气,滑大便)

  紫苏子 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小通气散治虚人忧怒伤肺,肺与大肠为传送,致令秘涩。服燥药过,大便秘亦可用。

  陈皮(去白) 苏嫩茎叶 枳壳(去穣) 木通(去皮节)

  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温服立通。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脾积丸治饮食停滞,腹胀痛闷,呕恶吞酸,大便秘结。

  蓬莪术(三两) 京三棱(二两) 良姜(半两,以上用米醋一升,于瓷磁瓶内煮干,乘热切碎,焙) 青皮(去白,一两) 南木香(半两) 不蛀皂角(三大钱,烧存性) 百草霜(村庄家锅底上末,用川巴豆半两,只去壳,研如泥,渐入药末研和,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木香逐气丸治食积气滞,通利大便。兼治香港脚、小肠气、诸气攻刺腹痛。

  橘红 青皮(去白) 槟榔(鸡心者。各半两) 南木香(二钱半) 川巴豆肉(一钱半,研如泥上为末,生姜自然汁调神曲末,为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如气攻腹痛,枳壳、感应丸治饮食所伤,三焦气滞,大便秘涩。

  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者,细研称,二两) 新拣 丁香(一两半) 杏仁(去双仁,陈肥者豆蔻(细出尽油如粉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余四味捣为末,与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

  先将冷,蜡四匮药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半硫丸治年高冷秘,及 癖冷气。

  生硫黄 半夏(等分)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饭饮下,酒亦可。

  金液丹治大便挟冷结滞,用麻仁、杏仁煎汤下,伤寒阴结亦用。(方见痼冷类。)

  威灵仙丸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

  黄 (蜜炙) 枳实 威灵仙上等分,为末,用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熟水下。一方用防风,无黄 。

  忌茶五仁丸治精液枯竭,大肠秘涩,传导艰难。

  桃仁 杏仁(炒,去皮。各一两) 柏子仁(半两) 松子仁(一钱二分半) 郁李仁(一钱,炒)

  上将五仁别研为膏,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润肠丸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老人、虚人皆可服。

  沉香(另研,一两) 肉苁蓉(酒浸,焙,二两)

  上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又方治大便秘涩,连日不通。

  麻子仁(一盏半,细研,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 芝麻(半盏,微炒,研,用水浸取浓汁)

  上用前药,入盐少许同煎,可以当茶饮之,以利为度。

  葱白散治老人大便不通。

  葱白(二茎) 阿胶(一片)

  上以水煎葱,候熟不用,却入阿胶溶开,温服。

  胃气丸治老人胃寒气怯,大便反秘。每服五十丸,米饮空腹下。未效,生姜自然汁着热水吞下。(方见霍乱类)

  黄 汤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绵黄 陈皮(去白。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服即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神功丸治气壅风盛,大便秘涩,后重疼痛,烦闷。此药当量虚实加减。

  大黄(四两,煨、蒸皆可) 人参(二两) 诃子皮(四两) 麻仁(二两,另研。)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汤、酒、米饮任意下,食后临卧服。

  槟榔丸治大肠实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大便秘结。

  槟榔 大黄(蒸) 麻子仁(炒,去壳,别研) 枳实(麸炒) 羌活(去芦) 牵牛(炒) 杏仁(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熟水下。

  四顺清凉饮治同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灯心十茎,枳壳十片去穣煎,立效。(方见积小三黄丸治热灯,大便秘结。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方见积热类。)

  小柴胡汤治伤寒阳结,能食而大便不下。(方见伤寒阳证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槟榔散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槟榔(不拘多少)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蜜汤点服,不以时候。

  香苏散多加枳壳、槟榔亦效。(方见伤寒和解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甘遂散治大小便不通。

  上以甘遂二两赤皮者,为末,炼蜜二合和匀,每一两重,分作四服,日进一服,蜜水下。

  未又方葵子末三合,青竹叶一把,分一升,煮五沸,顿服。

  又方葵子末三合,水一升煮,去滓,分作二服,猪脂二两,空心。

  又方治大小便关格不通,经三五日者,用不蛀皂角烧灰,米汤调下,即通。

  又方猪脂二两,水一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八正散治同上。(方见积热类。)

  推车散治大小便秘,经月欲死者。

  推车客(七个) 土狗(七个。如男子病,推车客用头,土狗用身。如女子病,土狗用头,推上新瓦上焙干,为末,用虎目树皮向南者,浓煎汁调,只一服,经验如神。

  又掩脐法:治大小便不通。用连根葱一茎,带土不洗,以生姜一块,淡豉二十一粒,盐二匙捏饼烘热,掩挤中,以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然,再换一剂。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秘涩

  大润肠丸大便秘涩通用。

  杏仁(去皮尖,微炒) 枳壳(浸,去穣,炒) 麻仁 陈皮(各半两) 阿胶(炒) 防风(各二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老者,苏子煎汤下;壮者,荆芥泡汤下。

  独枣汤治大便积日不通大好枣(一枚,擘开入轻粉半钱)

  上以枣相合,麻线扎缚,慢火煮熟,嚼细,以枣汁送下。

  敷药治闭结至亟,昏不知人。生大螺一二枚,以盐一匕,和壳生捣碎,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宽帛紧之,即大通。未效,乌柏木根三寸,研井水服,亦效。就多研烂敷脐下,亦可蜜兑法:蜜三合,入猪胆汁两枚在内,煎如饴,以井水出冷,候凝,捻如指大,长三寸许。

  纳下部,立通。《活人书》单用蜜。一法,入皂角末,在人斟酌用。一法,入薄荷末代皂角用,尤好。又,或偶无蜜,只嚼薄荷,以津液调作挺,用之亦妙。

  煨蒜方独头蒜煨熟,去皮,以绵裹纳后部,即通。

  熏方不蛀皂角用碗烧,置于桶内熏其后部,自通。

  老人脏腑秘,不可用大黄。老人津液少,所以脏腑秘涩,更服大黄以泻之,津液皆去,定腑秘涩热亦即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大正气散治脾胃怯,风寒湿气伤动冲和,心腹胀满,有防饮食。

  浓朴(姜制,炒) 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 白术(各一两) 甘草(炙) 槟榔桂枝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温服。

  平肝饮子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胀满,连两胁妨闷,头晕呕逆,脉来浮防风(去芦) 桂枝(不见火) 枳壳(去穣,炒) 赤芍药 桔梗(去芦,炒。各一两) 木香(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五膈宽中散治七气流滞,饮食不下,气满膨胀。(方见五膈类。)

  木香流气饮调荣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胀满。(方见诸气类。)

  附子粳米汤治忧怒相乘,神志不守,思虑兼并,扰乱脏气,不主传导,使诸阳不舒,反顺寒气胀,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不食。

  附子(一个,生,去皮脐,虚人略炮) 半夏(汤洗七次) 粳米(各三钱半字) 甘草(炙,一上锉。每服二钱,水二盏,枣三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温胃汤治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冲咳,食不得下,脉虚涩。

  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 浓朴(去粗皮,生用) 人参 橘皮 白芍药 甘草(炙。

  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沉香降气汤治中脘胀满,时复胁肚痛楚,每噫则觉气快,气不噫则闷,渐觉面浮。磨槟榔煎,下神保丸五七丸。(二方并见诸气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大异香散治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早食暮不能食,名谷胀。

  京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半夏曲 藿香 北梗 益智仁 枳壳(制) 香附子(炒。

  各半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服。

  荜澄茄丸治痞满胀痛,谷胀、气胀通用。

  荜澄茄 白豆蔻仁 缩砂仁 青皮 萝卜子 木香(各二分) 肉豆蔻(煨) 茴香(炒)

  辣桂上为末,面煮稀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皮汤下。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大半夏汤治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忪 息,名水胀半夏(汤洗) 陈皮 茯苓 桔梗 槟榔 甘草(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温服。

  青木香丸治同上(方见诸疝类。)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人参芎归汤治烦躁嗽水,迷忘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

  当归 半夏(制同上,三分) 川芎(一两) 蓬术(煨) 木香 缩砂仁 乌药 甘草(炙。各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紫苏四叶煎,食前服。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七物浓朴汤治腹满发热。以阳并阴,则阳实阴虚,阳盛生外热,阴虚生内热,脉必浮数,数则为热,阴虚不能宣导,饮食如故,致胀满者,为热胀。

  浓朴(姜汁炒,一两) 甘草(炙) 大黄(蒸。各三钱三字) 枳实(麸炒,去穣,半两) 桂心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三枚,煎至七分,食前服。呕,加半夏。利者,推气丸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胀满,大便秘涩,小便赤少,并宜服之。

  大黄 陈皮 槟榔 枳壳(小者,去穣) 黄芩 黑牵牛(生用。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以温熟水下,更量虚实加减。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朴附汤治老人、虚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来浮迟而弱,此名寒胀。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姜制,炒)

  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顺气木香散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及酒食所伤,噎气吞酸,心脾便不调,面色痿黄,饥肉消瘦。可思饮食。兼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并治之丁皮(不见火) 缩砂仁 良姜(去芦)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 陈皮(去白)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稍热,不拘时。或入盐少许,沸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胀满

  强中汤治脾胃不和,食啖生冷,过饮寒浆,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干姜(炮,去土) 白术(各一两) 青皮(去白) 橘红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姜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呕温中散治虚人、老人喜啖生冷,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或刺痛泄利,气痞滞闷浓朴(去皮,细锉) 甘草(细锉) 生姜(洗,切) 青州枣(切。各等分)

  上以浓朴、甘草捣令得所,方入生姜,再杵令匀,取出,同枣焙令 微燥,却入锅内,慢美桂香丸治大人小儿过食杂果,腹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