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蟠葱散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及妇人刺痛,并皆治疗。

  苍术(泔浸一宿,切,焙) 甘草(炙。各四两) 延胡索(一两半) 官桂(去皮) 干姜(炮。

  茯苓(去皮) 青皮(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连根葱白一茎,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荆芥散治风疝,阴肾肿大。荆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焙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效。

   砂丸治诸疝作痛,大效。

  木香 沉香 巴豆肉(全者。各一两) 青皮(不去皮,二两) 铜青(半两,研)

  砂(二钱上以二香、青皮三味细锉,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为末,入青、砂二味研匀,蒸饼夺命散治小肠疝气。

  玄胡索不以多少,盐炒过,入全蝎半钱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立效。

  五苓散治撮聚疝气,连根葱白二寸,灯心十茎,盐炒茴香一握,川楝子三个去核,煎汤调大效。伤暑湿作痛,亦效。就吞青木香丸亦可。(方见伤暑类。)

  青木香丸治膀胱疝气肿痛,及胸膈噎塞,气滞不行,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常利膈。

  黑牵牛(六两,炒香,捣末,三两)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 槟榔(酸粟米饭裹,以湿纸包上为末,入牵牛末令匀,以清水拌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熟水吞下。

  又法:用二百粒,七个去头、足、翅,为末,同于文武火上慢炒,令丸子微香,以瓷盘盖铫三茱丸治小肠气痛,外肾肿坠。

  山茱萸(去核) 吴茱萸(去梗) 石茱萸(去梗。各二两) 川楝子(一两,用斑蝥十四个,去盐(各三两) 黑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桃仁十五个炒,酒送下。或茴香酒亦可。

  失笑散治小肠气痛,妇人血痛欲死者。

  川五灵脂 蒲黄(隔纸微炒)

  上锉散。每服二钱,酒半盏,水半盏,煎至七分,食前服。血痛,盐熟。入真米醋少许。

  未葫芦巴丸治大人小儿小肠气,蟠肠气,奔豚气,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忍者。

  葫芦巴(炒,八两) 茴香(去土,炒,六两)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五两) 川楝子(炒,九两) 大巴戟(去心,炒) 川乌(炮,去皮尖。各三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送下。小儿五丸,茴香汤吞下。

  又延附汤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延胡索(炒,去皮) 附子(炒,去皮脐。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立效散治疝气。

  川芎 川楝子 青皮(去白) 茴香(舶上者) 桃仁 黑牵牛(炒。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至八分温服。

  金铃丸治膀胱肿痛,及治小肠气,阴囊肿,毛间水出。

  金铃子肉(五两) 茴香(炒) 马蔺花(炒) 海蛤 破故纸 菟丝子 海带 木香 丁香(各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去铃丸治疝气。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

  以好青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服之疏导三增茴香丸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累治不痊。

  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皆由顿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养肾经,能使撤消。应小肠气,寒疝过三料。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香(洗上为末,水煮、米粉稠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盐汤,空心食前,日进三服。

  小荜茇(一两) 槟榔(半两)

  上入前药共六味,重五两半,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久未愈,便服第三料。

  第三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称,或作一两)

  上通前药共八味,重十两,并以前法糊丸数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此三料可愈消坚丸牡丹皮(去骨) 桂心(各一两) 川乌(炮,去皮尖) 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别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川楝子丸治疝气。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药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净肉。四两,用麸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麸黄色,去麸、斑蝥不用。

  四两香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甚者,日进三两服,空心食前。

  海藻丸治偏坠小肠气,效。

  海藻 海带(各一两) 斑蝥(二十八个,去足、翅) 巴豆(二十八个,去壳,完全者)

  上斑蝥、巴豆二味一处,生绢袋盛,用好醋一碗,以瓦铫盛四味同煮。将干,去斑蝥、巴豆药晒五贵敷法:治肾囊偏坠。

  牡蛎(一两, ) 良姜(一两)

  上为末,津唾调传大偏处,须臾如火热着痛,即安。

  灸法:治诸气心腹痛,小肠气,外肾吊痛,疝气小腹急痛不可忍。足大拇指、次指下中节横则三二穴膝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独活寄生汤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疼。除风活血。

  独活(二两半) 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 杜仲(切,炒断丝) 北细辛 白芍药桂心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或小续命汤加桃仁煎。气虚不和、不食,除地黄。

  五积散治寒伤肾经,腰痛不可俯仰。每服可加桃仁七粒,去皮尖煎。痛甚或加黑牵牛少许炒研,特效。(方见伤寒阴证类。)

  肾着汤治久处卑湿,湿伤肾经,腰重冷痛,如带五千钱,冷如水洗,以热物着痛处方少宽便自利,饮食如故,虚弱人加附子,或用白术、芍药、官桂、附子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方见伤湿类)

  姜附汤治体虚伤冷腰痛,加官桂、制杜仲各五钱,食前服。(方见中寒类。)

  败毒散治风热腰痛,加续断、天麻、薄荷、木瓜各等分。(方见伤寒阳证类。)

  舒筋散治血滞腰痛,亦治闪挫。

  延胡索 当归 官桂(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或加牛膝、桃仁、川续断亦效。

  人参顺气散治气滞腰痛,加五加皮煎服。(方见风类。) 或用木香流气饮,立效。(方见气类。)

  小七香丸治郁怒忧思,气滞腰疼。

  甘松(炒,十两) 甘草(炒,十五两) 香附子(炒,去毛,十五两) 丁香皮(十五两) 蓬莪上为丸。每服五十丸,橘子一钱,盐少许煎汤,空心服。或用沉香降气汤打和匀气散。

  神曲酒治闪挫腰痛。

  神曲一块,约如拳大。烧令通赤,好酒二大盏,淬酒更饮令尽,仰卧少顷即安。或用枳壳安肾丸治肾虚腰疼,橘皮、盐汤吞,加萆 尤佳。(方见虚损类。)

  青娥丸治肾虚劳力腰疼。益精助阳,乌髭,健脚力。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香) 杜仲(去粗皮,切,姜汁拌炒,去丝,八两)

  上为末,用胡桃纳五十个,大蒜二十个研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盐汤服。虚极人入。

  八味丸加鹿茸、当归、木瓜、续断。治房劳伤肾,腰痛,盐汤下。(方见虚损类。)

  二至丸治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

  鹿角镑(一两) 糜角(镑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不见火) 补骨脂(炒。

  各一两)

  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细嚼,以盐酒、盐汤任下。恶热药牵牛丸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

  延胡索破故纸(炒。各二两) 黑牵牛(炒,二两)

  上为末,研煨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葱、酒、盐汤任下。

  趁痛丸治腰痛极效。亦治闪肭。

  附子(炮,半两) 黑牵牛(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食前服。

  熟大黄汤治打扑腰痛,恶血蓄瘀,痛不可忍大黄 生姜(并切如豆大,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黄,以水一大盏,浸一宿,五更去滓顿服。天明所下如鸡肝,即恶物也。

  二效方治坐立或熟睡湿地,湿入肾经,外肾肿,腰背曲,痛楚甚。用五苓散每服二钱,用少许,下青木香丸三十粒。数服脏腑微动,肿消腰直,其痛立止。

  又方,趁痛丸治腰臂痛。

  五灵脂 赤芍药(各半两) 川乌(一个) 没药(四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温酒送下。

  导引法:理腰背痛。正东坐,收手抱心,一人于前据蹑其两膝,一人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到地,三起三卧便瘥。

  针灸法:腰背痛。针决膝腰勾画中青赤络脉,出血便瘥。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地,度之脐断竹。乃度背,灸竹上头处,随年壮。灸讫藏竹,忽令人知。灸肾俞穴亦可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川芎散治眩晕,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气上冲胸,战摇如在舟船之上。

  川芎(一两) 北细辛(三分) 白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粉草(半两) 桂枝(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不拘时服。有痰,兼服青州白丸子。(方见风科通治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三五七散治阳虚,眩晕,头痛,恶寒,耳鸣或耳聋。

  人参 附子 北细辛(各三钱) 甘草 干姜 山茱萸 防风 山药(各五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五片,枣二枚煎,食前服。中寒眩晕欲倒,服姜附汤。(方见中寒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消暑丸治冒暑,眩晕,烦闷不苏。用香薷散、生姜煎吞下,每服七十丸。(方见中暑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芎术散治冒雨中湿,眩晕,呕吐涎沫,头重不食,经久不瘥者。

  川芎 半夏 白术(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五片,木瓜二片,不拘时候温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茯神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所感,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随气上厥,伏留阳经。心悸,四肢缓弱,翕然面热,头目眩冒,如欲摇动。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山药(各二两) 前胡 熟地黄(洗,酒拌炒。各一两) 枳壳(去穣,夏(汤上锉散。每服四钱,流水盏半,姜五片,秫米一撮煎,食前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加味二陈汤治痰晕。或因冷食所伤。

  陈皮 半夏 白茯苓(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丁香 胡椒(各三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不拘时热服。体虚甚者顺元散。(方见疟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芎归汤治失去血过多,头重目昏,眩晕不省,举头欲倒。

  大芎 大当归(去尾。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眩晕

  增损黑锡丹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暖药,上僭愈甚者。

  黑锡丹头(二两) 川楝子 阳起石 木香 沉香 青皮(炒。各半两) 肉豆蔻 茴香官桂药(去木,锉,一分) 磁石(火 ,醋淬七次,细研水飞)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空心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乌药顺气散又名通气驱风汤,加大川芎。(方见风科虚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香葛汤发汗即效。或用败毒散。(方并见伤寒和解及阳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除湿汤、五苓散。(方见伤湿、伤暑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当归建中汤(方见腹痛类。)

  或用舒筋散,于内有延胡索,活血除风理气。(方见腰痛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二陈汤加辣桂、生姜、乌梅煎。(方见 疟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秦艽鳖甲散治男子、妇人血气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头昏颊赤,肢体枯痿黄,唇焦口干,心烦热,痰涎咳嗽,腰背引痛,乍起乍卧,梦寐不宁,神情恍惚。,时有盗汗,口苦无味,不美饮食。及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并能治之。

  荆芥(去梗,一两) 贝母(去心,一两) 白芷(半两) 山药 天仙藤 前胡(去芦。各一两)

  洗)甘草(炙。各一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酒调亦得。常服养气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身疼

  十补汤加半夏、秦艽、肉桂,每服各半钱。(方见虚损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乌药顺气散(方见风科虚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