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霍乱,喘胀烦躁,不治。误下湿家,额汗喘促,或小便不利,大便自利,不治。头汗,内外关格,小便不利,此为阳脱,不治。腹满咳逆,不得小便,不治。腹大满而下泄,不治;若脉洪紧而滑,尤可虑。脏结如结胸,舌白苔,阴筋引脐腹痛,时时下利,不治。结胸证具,加烦躁,不治。脏厥七八日,发厥肤冷,烦躁下利,无时暂安,不治。少阴吐利,厥逆烦躁,不治。厥而下利,反能食者,曰除中,不治。四肢厥逆,脐下绞痛石硬,眼定者,逆。厥阴唇青,舌卷黑,而耳聋囊缩,不治。头连脑痛甚,手足俱寒,不治。阴毒、阳毒,过六七日,不治。两感,难治。狐惑,咽干声哑,唇疮,不治。赤斑,五救其一。黑斑,十救其一。寻衣摸空者,逆。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利三焦,顺脏腑。

  香附子(炒,去毛,十两) 乌药(去心,五两) 粉草(炒,二两) 缩砂(去壳,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叶三皮,盐少许,沸汤调下,不拘时候。大便气秘,橘皮汤下。

  亦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努闷。及中寒咳逆,两胁虚鸣,脐下撮痛,皆能治之。患香港脚人,毒瓦斯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者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

  香附子(炒,去毛,十两) 沉香(四钱六分,不见火) 缩砂(去壳,十二两) 粉草(炒,三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凌旦雾露,空心服食。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疏导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快气消食。

  木香(不见火) 槟榔 枳壳(麸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 青皮(去白。各一两)

  半夏曲上为末,别以皂角四两,用浆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满,心腹刺痛,不进饮食。

  沉香 木香 丁香(并不见火) 白姜(炮) 川楝子肉(炒) 肉桂(去皮,不见火)

  陈皮(去各去壳) 葫芦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紫苏三叶,木瓜四片,盐少许煎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呕吐少食,肩背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忧思太过,怔忪郁积,香港脚风湿,聚结肿痛,喘满胀急不宁。

  陈皮(去白,一斤) 青皮(去白) 紫苏(去皮梗) 甘草( )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香附(去粗皮,不见火)

  冬(去心) 人参(去芦) 白川白芷(各二两) 半夏(一两,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伤寒头痛,人血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男子妇人,上热下虚,饮食过度,致伤脾胃。酒色无节,耗损肾元。水火交关隔,遂使气不升降。上热则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咽喉干燥,饮食无则腰脚无力,大便秘涩,里急后重,脐腹冷疼。若治以凉,则脾气怯弱,肠鸣下利则上焦壅热,口舌生疮,及香港脚上攻与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药,却以所主药治之泛热咽疼,亦效。

  五加皮(半两,酒浸半日,炒黄色) 枳壳(一两,汤浸去穣,麸炒) 柴胡(去毛芦,洗,一色) 桑白皮((一两,炒) 半夏(半净洗炒黄)

  上锉散,和匀,以碗盛,就饭甑上蒸一伏时,倾出摊令冷收之。每服二钱,紫苏三叶,生姜一两血虚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中脘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噫烦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专治脚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苏子(净炒) 半夏(洗七次。各二两半) 甘草(炙) 前胡(去芦)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一两,不见火)

  上锉散。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常服消痰皮尖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或因忧愁思虑,或因酒色过伤,或临食忧烦或事不遂意不足,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不能流畅。致使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噫气呕并皆疗之。常服,升降阴阳,调顺三焦,消化滞气,进美饮食。此方独清而疏快,常服大效。

  紫苏(茎叶俱用,四两) 羌活 半夏(汤洗七次) 肉桂(去皮)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大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去皮节) 芍药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灯心十茎,取七分,去滓温服。气秘,每梗甜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腹满闷,大便涩,小便赤黄。

  槟榔 枳实 陈皮 黄芩 大黄 黑牵牛(炒。各等分)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姜汤下。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诸气刺痛,流入背膂及胁下,诸药不能治。

  木香 胡椒(各一钱) 全蝎(七枚) 巴豆(十个,去皮心,研)

  上为末,汤释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粒。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蛤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末,煎桑白皮,糯榔独此药能去之。有人病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愈,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胁下,挛痛甚苦,乃合治之,一服而愈。后尝再发,又服病除。又方,用胡椒一两,蝎尾半两去毒,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二十丸,陈米饮下,名塌气丸。又一方,于塌气丸中加木香一味,和顺脏气,消腹胁坚胀,小便不利,并治息积,名胡椒丸。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逆气上攻,分气逐风,功不可述。

  枳壳(去穣,麸炒) 木通(锉,炒)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桑白皮(炒) 萝卜子(微炒)

  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噫气不通,呕吐痰逆,饮食不下,大便不调,或泄或秘。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一两) 萝卜子(微炒,二两) 神曲(碎,炒,三分)

  京三棱(一两,水上件为末,以三棱膏匀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食后服。(加阿魏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 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又治背痛胁痛,有妨饮食,及脚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羌活(去芦,一两) 紫苏(一两) 宣木瓜(切,焙,一两) 沉香(一两) 白术(三分) 槟榔大腹皮(炙焦黄,一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四磨汤亦可兼服。(方见秘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壮盛人胸膈痞塞,气不升降,百药不效,服之奏功必矣。(方见疮肿杂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

  川姜黄 甘草 香附子上为末,每服一大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空心服,立效。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心胸痞闷,腹胁虚胀,饮食减少,气不宣通。及伤寒两胁刺痛攻心。

  荆三棱 蓬莪术(煨熟。各五两) 白术(三两) 木香(半两) 枳壳(去白,麸炒,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食前温服。用沙糖少许压下。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头目昏眩,腹胁刺痛,呕逆恶心,饮食不进,气虚盗上喘,四肢厥冷,腰背酸痛,脾虚泄泻,脾肾俱损,精血伤竭,气短脉沉,耳干焦体瘦,怠惰多困,小便频数,小肠气痛,霍乱吐泻。及卒中风气,昏乱不常。大病妊娠失调理,产后虚损。并宜服之。大能补虚,正气,调理气血,固肾消痰。

  人参 木香 白豆蔻(各二钱半) 川芎 干姜 甘草 藿香 茯苓 黄 当归(去尾) 丁夏曲(各七钱)

  上锉散。每服半钱,生姜五片,枣二个,煎服。此方屡有奇验。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立效。

  荜茇(一两) 大黄(一两。各生用)

  上为末,入生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冷酒下,或温冷汤下,日三灸法:凡上气冷发,腹中雷呜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不限灸太壮,七壮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中气

  治气中。虽不见方书所载,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忧愁失意,气多厥逆,往往疾。便觉涎壅,牙关紧急,若作中风用药,非唯不相当,多能死人。昔有一妇人,因忽然气厥,牙噤涎潮,里医作中风用药,以大通利药下之,大泄数行,一夕而卒,可如遇此证,急化苏合香丸四五粒灌之便醒。然后随其调理,无不痊愈。

  苏合香油(一两,入安息香膏内) 薰陆香(一两,研) 青木香(锉) 白术(去芦)

  丁香 白香(别为末,用上为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子大,取井花水温冷任意下袋盛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中气

  治中气闭目不语,四肢不收,昏沉等证。南木香(不以多少)

  上为末,冬瓜子煎汤调下。痰盛,加南星为散,生姜煎。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中气

  治中寒、中气之候,四肢厥逆,口噤,牙关紧急,痰涎壅盛,如中风状者。

  白术(四两,去芦) 绵附子(炮,去皮脐,薄切片,一两半) 甘草(炙,二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取八分,去滓后调苏合香丸二粒,并进二服。

  或气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中气

  治中气,脉弱,大段虚怯等证。

  川乌(生,去皮脐) 附子(生,去皮脐。各半两) 干姜(炮,二钱) 青皮(去穣,一两) 益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七片,红枣一枚,煎服。或入少木香,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中气

  中风亦当间服此药,中气者尤得其宜。

  白术(炒) 白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 白芷 陈皮(去白) 天台乌药 人参(去芦。各一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乌头桂枝汤治风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灸刺诸药不能疗。及贼风入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叫呼,阴缩,悉主之。

  大乌头(一枚,实者,去皮尖,蜜一大盏,煎减半,出汤,切,洗) 肉桂(去粗皮) 芍药(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三个,入前煎乌头蜜半合,同煎至七分盏,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仓卒散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肠膀胱气 刺,脾肾气攻,挛急,极痛不可忍,屈伸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

  山栀子(四十九个,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煎至七分,入盐一捻,温服即愈。暑证,香薷散加瞿生料木香匀气散治寒疝作痛。和气。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两) 甘草( ,四两) 缩砂(去壳,二两) 白豆蔻仁 沉香(各一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紫苏叶五皮,食盐少许煎,热服,不拘时候。

  或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聚香饮子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檀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丁香(并不见火) 藿香叶(去土,各一两) 玄胡索(炒,去皮)

  草(炙,各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加味通心饮治肾与膀胱实热,小肠气痛,小腑不通。

  瞿麦穗 木通(去皮节) 栀子(去壳) 黄芩 连翘 甘草 枳壳(去穣) 川楝子(去核。各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五茎同煎,空心温服。

  八正散治肾气实热,脉洪数,小腹、外肾、肛门俱热,大小便不利作痛。每服四钱,灯心茎,枳壳半片去穣煎,食前温服。热盛,加淡竹叶二十皮。(方见后秘涩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疝

  五积散治体虚膀胱小肠气作,痛不可忍。每服五钱,生姜三片,盐炒茱萸五粒,茴香一撮白五寸煎,空心热服。(方见前伤寒阴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