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


  五灵脂散治臂胛痛。

  五灵脂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甘草节 穿山甲 骨碎补 草乌(各五钱) 麝(少许)

  上为末。用温酒调下,临睡服。如浑身损痛,加没药、木香,酒调,空心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五积散和败毒散加川牛膝、木瓜、葱白。(方见伤寒阴证及阳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活络汤治风湿臂痛,诸药不效。

  白术(薄切,一两) 当归(净洗,薄切,干称) 独活(净洗) 羌活(净洗,去芦,切,干)

  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慢火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合滓,不拘时候。

  一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白芥子散治臂痛外连肌肉,牵引背胛,时发时止。此由荣卫之气循行失度,留滞经络。与搏,其痛发则有似瘫痪。

  真白芥子 木鳖子(去穣。各二两) 没药 桂心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入研药令匀。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流气饮子治同上。

  紫苏叶 青皮 苦梗 当归 芍药 乌药 茯苓 川芎 黄 枳壳(去穣,麸炒) 防风(上锉散。每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茯苓丸(方见痰饮类)

  芎活汤治水饮停蓄,注于经络,发为臂痛,皆因脾土有亏,平日多饮水浆,不能传化所致川芎 半夏(汤洗) 白茯苓 川独活 陈皮 枳壳(去穣,炒。各半两) 白术 甘草(各一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去滓,食后停少时温服。

  控涎丹凡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以药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志昏倦多睡,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 冷痹,气脉不通,误认为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睡,姜汤或热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实,加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神保丸(方见诸气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舒经汤治血气滞留经络不行,臂痛不可忍者。

  片子姜黄(四两,如无,用嫩莪术代,不可用染物者) 白术(炒,二两) 羌活 甘草(炙。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煮至七分,空心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臂痛

  防风通圣散(方见风科热证类。)

  敷贴药:治臂腿间忽一两点痛,着骨不可忍。

  芫花根一味,研为末,米醋调,随大小敷之,立止。贴敷不住,须以纸花覆其上,用绢帛扎针法:肩隅一穴,随时而愈。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胁痛

  小柴胡汤加白牡蛎粉研碎、枳壳去穣切片各半钱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胁痛

  神保丸治膀胱气胁下痛,或项筋痛久不愈,流入背膂臂胛,并皆治之。每服七粒,用茴香(方见诸气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胁痛

  枳壳煮散治悲哀烦恼伤肝气,至两腋骨疼,筋脉拘急,腰脚重滞。两股筋急,两胁牵痛,能举,渐至背膂挛急。大治胁痛。

  防风(去芦) 川芎 细辛 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炒。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干葛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胁痛

  推气散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枳壳(去穣,麸炒) 桂心(去皮,不见火。各半两) 甘草(炒,三钱) 片子姜黄(洗,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服。酒亦可。

  枳芎散治左胁刺痛不可忍者。

  枳实 川芎(各半两) 粉草(炙,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服,酒亦可。

  枳壳散治胁间痛,如有物以插然,乃气疾也。

  枳壳(去穣,炒,二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浓煎葱白汤调下,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胃风汤治肠胃不足,风冷乘之,水谷不化。泄泻下注,腹中虚满,日夕滚痛。或下瘀血,或如豆羹汁,服热药无效者,此风痛也。加入浓磨木香水一合。(方见泄泻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体虚者,五积散,生姜三片,煨葱白二根,木瓜二片,盐炒茱萸七粒煎;体实者,藿香正气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香薷散加生姜、陈大蓼、木瓜、陈壁土煎。五苓散以热苏、盐汤调,香薷散为末服亦效,汤引五苓散同。(方并见伤暑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香苏散加炒苍术、煨枳壳煎。未效,用不换金正气散,生姜、木瓜、红枣、车前子煎效。

  (方见伤寒和解类及时疫类。以上所加,随意增减。)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四顺清凉饮治腹痛,大便秘,小便赤,喜饮冷,以手按之转甚,不可近。病者或两手热,痛处亦热。

  (方见积热类。) 或用大柴胡汤。(方见伤寒阳证类。) 或用小三黄丸、八正散热类。) 老人大麻仁丸。(方见秘涩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椒附丸治脐下极冷,痛楚异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黄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绵附(一个,十二钱者) 胡椒(一百粒)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或盐汤空心吞下。

  蟠葱散加茱萸、木香煎亦效。(方见诸疝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虚者,嘉禾散、木香匀气散、木香流气饮,治满腹胀膨痛,流走不定,旁冲两胁及腰间。

  实诸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香苏散用生姜、乌梅、缩砂煎,吞感应丸。治食多,噫醋吞酸,口出清水,恶心,腹中紧每服三七粒,绿豆大,服后得通。仍佐以三棱煎丸及红丸子、平胃散、缩砂香附汤等药得全安。(方见脾胃诸气 疟类。)

  神保丸治寒气停积,逾旬不愈,大便虚涩,小便赤,急痛甚,用治中汤加缩砂仁二十粒捶碎,水二盏,生姜十片煎,服五粒。未效,再服七粒,立愈。(方见诸气及伤寒阴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化虫丸治腹中有块起,以手按之不见,作聚往来,痛无休止。亦治心痛,五更心嘈,牙关呕吐涎沫。或吐清水,及梦中啮齿,面色青黄,饮食虽多,不作肌肤。或寒或热,沉不知病之去处。其虫不疗,则子母相生,无有休止,长一尺则害人。

  胡粉(炒,五钱) 鹤虫(三钱) 白矾(五钱) 槟榔(五钱) 苦楝根(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温浆入生麻油一两点,打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当归建中汤治劳伤虚羸腹痛,吸吸少气,小腹拘急连腰背,时自汗出,不思饮食。

  当归(二两) 桂心(一两半) 杨芍药(二两) 黄 (一两半)

  上锉散。每服水二盏半,姜三片,枣二枚同煎,食前温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腹痛

  大抵宜通,寒则为痛,凡痛甚,须通利脏腑乃愈,随冷热,须用巴豆、大黄、牵牛,此最要小理中丸治三脘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迟化,吃物频伤,胸膈满闷,胁肋 刺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寒膈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

  草豆蔻(煨) 京三棱(煨,乘热碎) 干姜(炮) 青皮 陈皮(净洗,去蒂) 肉桂(去粗皮。

  研) 缩砂仁 蓬上为末,用水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汤下,温汤亦得,不拘时。

  此药气类。)腹痛作呕,欲利大便,诸药皆吐,惟苏、感丸,用姜汁泡汤吞服最妙。(苏合香丸见中气类气滞腹痛,神保丸,柿蒂、灯心汤下二七丸,最为捷效。(方见诸气类。铁气入腹作痛,以磁石数斤杵为末,再以磁石煎汤,调小调气散服,效。)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附子汤治合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腰脚酸疼。

  生附子(一两) 白芍药 官桂 甘草 白茯苓 人参(半两) 白术(三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恶甜者,减甘草一半。

  兼乌头汤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大乌头 细辛 川椒 甘草 秦艽 附子 官桂 白芍药(各七分) 川独活(一两三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理中汤治寒湿痹,加附子、天麻四分之一。(方见霍乱类。)

  黄 酒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瘙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黄 (去芦) 防风(去芦) 官桂(不见火) 天麻 萆 白芍药 当归(去芦) 云母粉 白上锉散,以生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暖苍耳散治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为散,水一升半煎,去滓,分作三服。或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吞下。

  薏苡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除胸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薏苡仁一升以水作粥,空心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五积散(方见伤寒阴证类。)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茯苓汤治支饮 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七次) 赤茯苓(去皮) 橘皮(各一两) 枳壳(去穣,面炒) 桔梗(去芦) 甘草(不拘时候。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三痹汤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疗风痹、气痹等疾。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但腹稍空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羚羊角汤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 薄桂 附子 独活(各一两三钱半) 白芍药 防风 芎 (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日可一二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痹

  升麻汤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 茯神(去皮)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两) 官桂(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片,竹沥少许,同煎至一盏,不拘时温服。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疸

  艾煎丸治因伤风,瘀热不解,发为风疸,举身黄,小便或黄或白,寒热,好卧不欲动,其浮阴弱。

  生艾(二月采,一束,捣烂,铜器煎如膏) 大黄(蒸) 黄连(炒) 栝蒌根 凝水石( ) 苦上为末,以艾膏和得所,丸如梧子大。初服六七丸,渐加至二十丸。有热,加苦参。渴,加栝瓜蒌根。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并倍加麻黄酒治伤寒不解,发为黄胆,其脉紧,以汗解之。

  麻黄(三两)

  上用水酒五升,煎至二升,每服一盏,温服汗愈。(春夏秋水。)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疸

  五苓散治伏暑郁热发黄,小便不利,烦渴,茵陈煎汤调下。一方治疸通用。(方见伤暑类茵陈汤治湿热瘀黄,小便秘涩,头汗而渴。

  茵陈蒿(一两半) 大黄(半两) 小红栀子(十枚)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煎服。五苓散亦治发黄,二药夹煎。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疸

  矾石滑石散治湿疸。得之一身尽痛,发热,面色黑黄,七八日后,壮热在里,有血下如豚腹满者,急下之。身目尽黄,小便不利,其脉沉细。

  矾石( ) 滑石(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麦粥饮调下,日三服。食前便利如血者效。或汗愈。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疸

  栀子丸治时行病,急黄及瘴疟疫疠。

  茵陈 栀子 芒硝 杏仁(去皮尖,炒。各三分) 大黄(蒸,一两一分) 豆豉(二分半,汤上为末,饧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饮下,吐利为效。未知,加一丸,觉体气有异,急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诸疸

  苦酒汤治身体洪肿,发热,自汗如柏汁,其脉沉。

  黄 (五两) 芍药 桂心(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苦酒三合,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初服当心烦,以苦酒桂枝加黄 汤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 ,胸中痛,腰以下无汗,腰髋物在皮中。剧者不能食,烦躁,小便不利。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黄 (五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仍饮热粥,以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