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大力先生稿

  诚之不

  ○周公成文武之德

  章世纯
  周道之备、则元圣之功也、夫文王之事、武王固修之矣、周公复举其所未竟、道之所以大光乎、而文武固可无憾矣、且一代之事父子兄弟之间如一人之身前人所未为。常待后之人续而终之。时异事通。相为成也武王既殁道在周公公引人臣之分、亦可委远时柄乎然兼乎子与臣之义。不自力于可大。而有苟自菲薄之心则志不足也抑兼乎创与守之节寔不辨于艰重而以亏蔽前人之迹则道不足也公志取有为将多绩于前王而道可自据犹欲用其未尽夫仁孝之事先王所自有虽其自有可崇广也位盛者道取美备。势高者施取遐流期于无所不极以满幽明上下之意已矣使我周先王之功可以袭迹夏商。而我周先王之德。亦以掩迹异时是则周公之心也制作之事先王所未有虽其未有可义起也可以创置创置之。可以更设更设之期于有以见异以明新代之深恩已矣使我先王之不为淂以全子顺。而我今日之有为。淂以兼于隆。是则周公之心也。故其为之也。不曰我之为而为之也。以为先王之为而为之也。事有所系之而后重、系之文武则无专已之嫌将令天下之人、既严其所出、亦大其所为用自附于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之义焉、其成之也。不曰已之能而成之也。以为先王之能而成之也。功有所归之之为安、归之文武则有不忘之思将令先世之德。生亦有所及。殁亦有所及。用自附于本诸父母存诸长者之义焉、夫功弘矣、被之德、圣人所以高其道、德至矣、接之其先、圣人所以属其精、遂使一代之道。通一数世而以为首尾者也。

  伟论开天。所不必言。揣摩姬公心事。亦茧丝牛毛矣。如此作文。方是读书人。 【 艾千子】
  成文武之德。是夫子追论语。非周公当时以此立说也。通章言文武周公能尽中庸之道。此节专指周公之事。周公当时。只尽其道之所当为。为文武之所不及为。故曰成文武之德。若谓周公以之归功文武。借名免专已之嫌。便是私心作用。岂复成圣人岂可谓尽中庸之道哉。以此揣摩姬公心事。不啻天渊之隔矣。恐真读书人。作文定未必尔。
  周公成

  ○追王大王王季

  章世纯
  追王之典、仁之至、义之尽也、夫君子念始之者也、子孙王矣、而父与祖无加礼焉、于心能安乎、且圣人之治天下。必自尊亲始矣。上治祖祢尊尊之大也。尊尊有其大。而教始可立于天下。此周公之所以有追王也。追王者身本非王而自后人加之也深观礼意臣子无爵君父之。父则子而爵其父。孙而爵其祖。皆嫌乎予已以权。而使其父与祖供受予夺之法。深观礼意君父亦无以卑临尊之义故死者可以称天以□之则远者亦可称天以爵之皆归于以天道行事而使其父与祖俱全于至尊之分。虽然、王季历而井及太王于义不为已侈乎夫亲亲者以三为五。由祢以亲祖。以其最隆也。以五为九。由祖以知尊高。此其渐杀也周之王者自武王始而其制礼作乐自成王始如以成王为义者。则由武以至文。而致隆之道尽矣。自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如以武王为义。则由文以至季历。而致隆之道尽矣。自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周公以文王虽未身王。而身已备于王事王公伊濯。维豊之垣。此有声之所为颂也。然则今之始王者寔文王也而其追王者。则固文之祖与祢也。况太王虽已远。而身也肇子王迹。居岐之阳。寔始剪商此閟宫之所为颂也然则追王之者□子孙也而其宜王者则固自在太王王季也不以为已之义而以为文王武王之义则其义必如是而后尽耳不独以情而议而又兼功与德而议则其义亦必如是而后尽耳故王太王王季者圣人仁之至。而要之于义。则亦未尝无说以处此也。

  如江河之水。舍其经流寻其支渎。亦自有蜿蜒小径。莫测所始。亦可观也。 【 艾千子】
  文中所发道理。极正大精明。乃经流。非支渎小径也。千子之云粗矣。太王王季。其功德本自当王。上世礼法简略。不曾有以义例。周公能尽中庸之道。上体天理。下当人心而特创立此制直从道理上生来。为万世不易之大法。不是体贴文武孝思尊崇其私亲也。故不入达孝章而于此发之。原不关孝字事。盖周家累世修德。至太王王季文王。其功烈又大故上节言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武王有天下。皆本此三世之功德。文王则武王己王之。而制度有未暇详及者。故此言武王没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而追王单称太王王季。以武王己王文王也。文中言太王王季本自宜王。周公归本天道行事其道理甚高阔。后世不知此义。以为天子必尊其亲上尊号。亦附于周公之制。而曹操司马懿。皆淂与太王王季并论岂亦可为尽中庸之道哉。但其谓始王为文王。故追王止大王之祖考此却是曲说。摠之在三五世数上讲隆杀。此是周公制礼后。方有此推论。当周公追王时。是特起之义安淂便拘世数定制太王王季之当追王。使周公生在康王后。亦须制此礼所谓成文武之德者。惟武王王文王之志。本文王之德而云。非谓以文王为王者而为追王之始也。皆因王季下少了文王二字。有此支离其寔文王已追王。不待周公也。

  ○郊社之礼  二句

  章世纯
  圣人在上、而礼行于天地矣、夫圣人之礼、无不加也、上至于天而下至于地、斯其所以为隆乎、且圣人之道、莫尊于行礼、圣人之礼、莫隆于祭祀、宗庙用飨。犹人鬼也而其极则并至于天地。是故迎长用之至则有郊。被衮戴冕。扫地而行事。是矣立其阴气之主则有社。南向于北牖。始日以行事。是矣。斯二者非他也。则圣人之与上帝从事也。盖天道高远圣人戴之犹其曾祖父然是故推神于天尊而远之。而以飨礼接焉地道博大圣人履之以为万物之母然是故归化于地引而亲之。而以祭礼接焉。王者气大而体尊上与天为徒下与地为徒所以贯通者深矣夫五祀通于庶人。名山大川淂配于公侯亦皆以为有属于己而祭之事上帝者亦若是而已矣王者所以明所属之大也。圣人有功而必报、取法于天取财于地所以藉力者厚矣夫迎猫为食田鼠、迎虎为食田豕、亦皆以为有功于人而祭之、事上帝者、亦若是而已矣、圣人所以着崇功之教也、人本乎祖。物本乎天。尽天下之物。无不敢致敬于天者而以为不敢当与为礼也而为天下主者以一人代其事家主中溜国主于社。尽天下之人无不当谢德于地者而以为不尽嘉也而为万民主者以坛壝侈其文斯其为与也重矣其为道也精矣。而可以常祀概乎哉。

  明净不支。笔亦高老。上帝二字。不分析生蔓语正见作家。五峰以为无北郊。只社便是祭地。朱子然之。而吴澄独以为有北郊祭于方泽。惟天子淂行。故以配郊。为至重之体然看下面禘尝对举。尝乃四时之祭。通于诸侯。亦不独天子行者。恐只是社祭。但天子之礼不同耳。看召诰用牲于郊。社于新邑自明。北郊之祭。于尚书春秋无可据者。
  郊社之

  ○父子也  三句

  章世纯
  道之在天下、属于家者为多矣、夫家庭相与、事之至私而至公者、美其名则曰道也、而列而数之、则其家人也夫道岂有异也哉、且达道者、人之道也、托人之形、则有人之类、与人之情而道于是乎矣、是故天下之达道五、而在于家庭者遂有其三、其一者、既已为人、必有所从来、与所从继也、盖阴阳之端、五行之理、莫不老者谢事、生者嗣续、人之生世、亦复如斯、因而以有父子、父子之相与、人藉之以有创述、天地托焉以衍古今者也、使父之后无子、子之前无父、则一生而灭、天地何以成世运矣、一者、既已为人、必有所与配也、盖天之与地、阴之与阳、莫不暌而为同、动而相从、人之生世、亦复如斯、因而以有夫妇、夫妇之相为、人藉以立家室、天地托焉以寄生化者也、使独男不应、孤女不配、则形生道废、而化生之孤行亦劳矣、一者、既已为人、必有所与追随也、盖六子之同生也、一索二索之相次也、莫不相淂为功、相比成化、人之生世、亦复如斯、因而以有昆弟、昆弟之相差、人藉之以淂比攸、天地托焉以广旁生者也、使一夫一妇合而生一子、而不能分而生昆弟、又因昆弟以衍之则人类何以蕃育矣、故此三者、造化之大端、人事之至要也、其在百姓、以为私属也、非是族也、则入而无欢、出而靡至、故圣人因而顺之、以厌足天下之欲、其在君子、以为天常也、即其私爱、可以立恩、可以立义、故圣人因而维之、以助立天地之功、而道之名归焉耳、

  夷旷而实。大力初年技如此。 【 艾千子】
  止是父子夫妇昆弟生化不穷。便是达道。则人与禽兽无别。圣人亦无事成能其间。安淂谓之达道。纔有父子便有亲。有夫妇便有别。有昆弟便有序。故曰道。若只此六件东西是道。则所谓亲别序。又是圣人加造以胶漆纆索天下者耶。甚矣。其鄙倍也。而千子且以夷旷而实。不知此何实也。
  父子也

  ○及其知之一也

  章世纯
  知有同归、而人不可自诿矣、夫知与不知、则有分耳、同于知之、而又何高下之别乎、且知也者、天下之达德也、达则夫人而有之矣。是故于其一而不分有以知其达也于其分而犹一愈可以知其达也今夫学知困知之人。其与生知者。可同日语哉。自其资言之。敏与钝固已有分矣。自其求知之功言之。劳与逸亦又有分矣。然论于其不知时也。及其知之。果且有二乎哉。果且无二乎哉。知之所起。本乎其心而心之量固无有所止也虽其神圣。岂能过淂之心哉而神圣之所不淂过即凡众之所不淂不及迨夫磨礲久而天光发焉。则亦同此神明之德而已矣。知之所效。存乎其道而道之分则又有所止也虽其神圣。又岂能越踰此道哉而神圣之所不可越即凡众之所皆可臻。迨乎探索遍而条理通焉。则亦同此帝则之察而已矣。如曰生知之知。从内起照、而学知者困知者。其知亦未始从外附也盖借牖于外而知原非外所得于稽考者亦苐通于其故已矣则明暗不殊而内外之际仍不殊也如曰生知之知。取道甚捷。而学知者困知者。其知亦未始以迟淂也盖为力少迟而知原非迟及于大通之后亦皆应心而辨已矣则昭昧不异而迟速之际亦仍不异也盖君子之言知也据其终不据其始其求知也。以权自予。不以权予天。而又况天之与人者。原无所分。而始亦未常不合乎。

  纯净无一丝不合。心与文。文与题。相照互现。如有光映。光中有界。此大力绝岭时文也。 【 艾千子】
  都从及其二字。逼出灵境。如幽溪奥折。千尺空明。无毫末虫鱼。能遁其情状。
  及其知

  ○怀诸候则天下畏之

  章世纯
  王者所以能重其势于天下、其道淂也、夫道固不使人畏。然未尝不欲自崇其权也、实亦不以厉威淂之、道在怀诸侯而已、且王者不能怀诸侯则所有者畿内而已不为有天下有天下者能有其诸侯也有诸侯而彼之所有者。始皆为我有。故怀诸侯者。天子有天下之大端也。向也拥万乘于千里之内。人以为天子尊也而未淂尊之所底也起视四海。莫不淂安坐而制之。服从而使之居之近也而所属之遐也而王者之势重矣而王者之威严矣向也托名号于万国之上。人以天子尊也而未淂尊之实也起视四海。莫不竭诚于为义。尽情于为忠居之远也而托心之迩也而王者之势实重矣而王者之民实严矣夫道以类应。怀诸候爱之加也而天下爱之此应以类也道亦生非其类。怀诸侯非威之也而天下畏之此则应之以非其类也。然终以淂之者。此有由矣。惟慈能勇。爱之能甚者。恶之能甚。此固在我相成之权惟思自服。爱人者常畏人。此亦在彼隐深之情而不止于此盖人以义爱以爱群以群强故义之所加者浅则□之所制者小矣何者为之用者寡也寡势者。固人之所轻也为施不惠为感不严也德之所加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矣何者为之用者众也势者。固人之所严也为惠自信为威自倍也诚如是也在所怀之□□必畏之远者四夷是矣下者民□是矣天子有诸侯而气势远亦诸侯有天子而法令行也即在所怀之内者亦畏之贤者折于德矣不肖者惧于罪矣诸侯多而诸侯之势眇亦天下皆臣而不臣之势孤也夫九经之道。以其往。淂其来。类皆致其欢悦。收其媚兹。而于诸侯言畏则诸侯之势强也恩洽于柔弱而威非不足于强大然后为王者之道矣。

  天下二字。所该者广。自方伯连帅。大小诸侯。附庸分邑。都鄙乡遂。山泽关旅人民。以暨蛮貊要荒。舟车人力。日月霜露所及者皆是。盖三代天子。未尝独淂天下。只诸侯归服。便是有天下。看文王三分有二。何尝尽入版图。只六州诸侯归之。便有天下之二。故曰懐诸侯则天下畏。天下仍指诸侯不淂。专指人民不淂。后内外二比独淂其解。讲怀畏相感处。情势极彻。而不落权术家法。皆是题名作所不及。文之高古雄骏。又不待言。此为集□□取胜之作。而艾选不之及何也。
  怀诸侯

  ○尊其位  四句

  章世纯
  人君周亲亲之务、以立仁天下之本也夫亲之不恤、民何有焉、故德厚之施、情意之通、君子必于所亲笃之、且人君欲为天下国家、归于仁之已矣、仁之所始、始于懿亲、吾遗亲而施福利于天下、则其福利必不信于天下、吾遗亲而推情心于天下、则其情心亦不信于天下、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天下必无是事也、古之王者知其然也、故于亲也、度其所欲淂于我者、皆使淂之、度我所可致于彼者、皆与致之、尊位厚禄、可以使富使贵者、必与之共之、使胜社稷之事者莫不有分土胜治民之事者莫不有分民若此者、敦本崇鸿、将以为可推之恩也、且夫卑其亲者、无尊君焉、轻其亲者、无重君焉、形连势接之人、荣辱莫不相及、吾何所爱于二三兄弟、而自夷体势哉、虽然、犹有虑焉、爵禄者、有穷之物也、吾恃禄位以为仁至戚可矣族属之疏者若之何才者可矣、其傲狠不类者若之何天下独无有不待禄位而自足施者乎情之至戚者莫如心用之不穷者莫如好恶吾被之以心而致其好恶之所极。则可以愈施之而不淂其尽。且有其情者、不患无其术、则虽禄位所穷势所不通之处、固自有所以处之矣、为天下国家而审行此三者、虽未施于天下天下以为必能利己也、何也、于亲有余利、人将淂以分其利之余也、虽未推情于天下、天下以为必能致情也、何也、于亲有余情、人将淂以分其情之余也、此淂为仁之本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