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尚书
- 读书丛说
读书丛说
弗询之谋金先生谓己之谋也人言无考于实者勿听己谋不询于众者勿庸
臯陶谟
曰若稽古尊辞也尧舜禹臯其徳与位固有不同而史臣皆以此称之盖于此下各叙徳而后及功者二典法也尧舜之徳固又非禹比禹虽亦有帝位而谟中所载实虞廷事故禹谟但叙其功而不言徳臯陶始终臣道也故但叙其言而又不及其功此盖史臣之意也
史臣以臯陶所言允廸厥徳谟明弼谐两语明臯陶之谟亦以见臯陶之徳而一篇纲领亦惟在此两句慎厥身脩惇叙九族安民及天叙以下皆廸徳之类也庻明励翼知人及九徳以下皆明谐之类也然廸徳则可以知人明谐则可以安民而知人之目其末戒以兢兢业业则又廸徳之事安民之目其中有服刑之用则又明谐之事虽分言互言各有条理大要不过两端耳
九徳金先生曰自寛以至彊九者气质之性也自栗以至义九者变化进修之学也有上九者而无下九者以济之是气禀之偏非所以为徳之中也
【以下原阙】
我躬行心得而措诸彼亦使之惇五典庸五礼而已至于人蹈典礼而有徳则命五服以章之悖典礼而有罪则用五刑以讨之用赏用刑所以劝戒使人皆归于徳也而赏刑之政事则当勉而又勉者也四天字皆言出于天理之自然而不敢忽不敢容私于其间者也
天聪明至敬哉有土一章此专戒君所以当廸徳者也明威天之所以加于君身者也天难谌命靡常善则降祥不善则降殃必然之理也天岂有意哉亦以民为聪明尔勑我自我之不惇庸命徳讨罪之不当则民怨而天怒矣末又明言之曰天人一理上下通逹无有少间有土者可不敬哉能敬则能安民矣
益稷
四载蔡传水乘舟陆乗车泥乗輴山乘樏此从古注说陆徳明曰輴丑伦反樏力追反疏曰史记河渠书泥行蹈橇【音蕝】山行即桥【丘遥反】徐广注桥一作輂【几玉反】尸子云泥行乗蕝汉沟洫志泥行乗毳【与橇同】山则梮【居足反】如淳谓毳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韦昭谓梮木器也如今轝牀人轝以行又按夏本纪泥行乗橇山行乗檋然则輴与橇毳蕝为一物板置泥上也樏与桥輂檋梮为一物木牀人轝以行也
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金先生曰止者静也谓未动之时安犹保养也几事端之防也康安静而不为也大抵君心当静止无为之时必安静以存养之惟当察其几防之端亦惟当守其康靖无为之规其为之辅弼者亦于此时当致其忠直之益必如是而后可以善其动动而惬乎人心之同然
股肱耳目应翼为明听辅翼以肱言为行也以股言明以目言听以耳言
宗彛宗庙之尊彛也有六彛虎蜼各居其一虎取其义蜼取其智防彛于衣则取其孝也
疏郑氏云性曰采施曰色以本性施于缯帛故云以五采施于五色
唐虞之礼不可考今凡言礼者皆周礼尔臯谟五服与五刑对言主于诸侯卿大夫士而言之益稷十二章则兼上下言之也典命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衣服皆以其命数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衣服皆视其命数郑氏推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享先王衮冕享先公飨射鷩冕祀四望山川毳冕祭社稷五祀希冕祭羣小祀冕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自鷩冕而下子男自毳冕而下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卿大夫自冕而下盖王之三公卿大夫曰出封加一等则在王朝为降一等是三公鷩冕孤与卿毳冕大夫希冕矣司服所谓孤卿大夫者诸侯之孤卿大夫也先儒以郑氏所言周升三辰于旂服则自山龙以下者臆说也大裘之上亦蒙以衣然则备十二章之服欤总是而言之则十二章之服独王祀帝之所用衮冕则王之享先王也上公也鷩冕则王之享先公飨射也侯伯也王之三公也毳冕则王之祀四望山川也子男也王之孤也卿也希冕则王之祭社稷五祀也王之大夫也公之孤也冕则王之祭羣小祀也王之上士也中士也下士也公侯伯之卿也大夫也士也子男之卿也大夫也命数不同而同服其服者则缫旒有异也虽周制如此其必有所本唐虞之制从可知矣
絺字古注勑其反葛之精者疏读为黹紩也黹展几反紩直质反缝也蔡传从之则是以缯为裳而以线紩之也
蔡传衣之六章其序自上而下裳之六章其序自下而上此谓衣则日月为尊裳则黼黻为尊也疏云衣在上为阳阳统于上故尊在先裳在下为隂隂统于下故重在后天子诸侯下至黼黻大夫粉米兼服藻火是上得兼下也士不得服粉米大夫不得服黼黻是下不得僭上也
乐有四节曰升歌曰笙入曰间歌曰合乐升歌者工升自西阶歌某诗是也笙入者工以笙入于堂下奏某诗是也间歌者堂上歌某诗堂下笙某诗一歌一笙相间而行也合乐者堂上堂下之乐竝作也升歌三终笙入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通之为十二而谓之九成者升歌笙入共为三成也盖间歌合而言之为三终分而言之为六终与升歌笙入同也是六终乃为三成合乐三终则六终具其中矣故谓之三成
书言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盖咏时击磬拊琴瑟也此是说升歌【三成】言下管鼗鼓笙镛以间盖间时奏笙堂下而随之管鼗鼓镛也此是说间歌【三成】言箫韶九成鳯凰来仪此是说合乐【三成】
以上九成不言笙入者笙入与升歌共为三成故不言
读书丛説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丛说卷四 元 许谦 撰
禹贡
<经部,书类,读书丛说,卷四>
<经部,书类,读书丛说,卷四>
禹贡专为纪治水之成功而并及贡赋之数故九州纪水道土色田赋之等贡物贡道为详余皆或见或不见古史言简而意宻则又有言外之意惟冀梁雍言山独详诸州不言者天下之势西北髙而多山故也徐虽言山乃蒙羽之小者又止言艺则不专主于山冀青梁不言泽者冀梁多山而地峻青边海而水易泄故三州无泽也雍虽多山而猪野在其西北之偏黄河之外地形稍下故有之也荆豫梁不言原隰者诸州有大泽者无原隰有原隰者无泽州彭蠡太湖其浸甚大荆州云梦阔数百里豫之荥波菏泽孟猪皆巨浸则原隰之地固少矣兖徐雍二者皆有者兖止言宜桑之土耳而雍则猪野在河外原隰在河内相去甚逺惟徐之东原不同东原地甚卑常有水患虽曰原其实下湿谓居济之东而稍高尔梁州二者皆无者为多山而下不足猪水且无旷平之地也梁雍无篚者多山之地惟出兽皮而所织为罽不假于篚也兖荆豫不言夷者凢地接于山海边垂之地则有夷豫居天下之中荆虽居于南而禹贡之地不逾岭兖虽在东北而其东南则接青徐西北皆冀境故三州无夷也兖徐独言草木者三州在东方皆河淮江之下流被水特甚草木不生今水旣泄而生草木故特书此以表地平也至于冀之不言境域及贡篚则传已言之矣
书随山九条八法
旣载 冀旣载壶口
治 冀治梁及岐
至于 冀至于岳阳【旣修太原云云】 雍至于鸟鼠其艺 徐蒙羽其艺
旣艺 梁岷嶓旣艺
旅平 梁蔡蒙旅平
旣旅 雍荆岐旣旅
旣宅 雍三危旣宅
书治水十五条十一法
至于 冀至于衡漳
旣从 冀恒衞旣从 雍漆沮旣从防同 兖灉沮防同
攸同 雍沣水攸同
其道 青潍淄其道
其乂 徐淮沂其乂
旣入 三江旣入
豫伊洛瀍涧旣入于河
旣道 兖九河旣道 荆沱潜旣道
梁沱潜旣道
孔殷 荆九江孔殷
旣西 雍弱水旣西
属 雍泾属渭汭
书泽十条八法
旣泽 兖雷夏旣泽
旣猪 徐大野旣猪 彭蠡旣猪
豫荥波旣猪
底定 震泽底定
豫菏泽
被 豫被孟猪
至于 雍至于猪野
土 荆云土
乂 荆梦作乂
书原隰七条六法
旣修 冀旣修太原
厎绩 冀覃懐底绩 雍原隰底绩
旣作 冀大陆旣作
旣蚕 兖桑土旣蚕
广斥 青海滨广斥
底平 徐东原底平
书土十一法
土色五 白【冀 青】 黒【兖】 赤【徐】
青【梁】 黄【雍】
土性六 壤【冀 豫雍】 坟【兖 青】 坟垆【豫 有性无色】
埴坟【徐】 涂泥【 荆 皆有性无色】
黎【梁 细而踈也】
旣二十一
书山四 旣载一【冀旣载壶口】 旣艺一【梁岷嶓旣艺】
旣旅一【雍荆岐旣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旣宅一【雍三危旣宅】
书水八 旣从二【冀恒衞旣从雍漆沮旣从】 旣道三【兖九河旣道
荆沱潜旣道梁沱潜旣道】 旣入二【三江旣入
豫伊洛瀍涧旣入于河】 旣西一【雍弱水旣西】
书泽四 旣泽一【兖雷夏旣泽】 旣猪三【徐大野旣猪
彭蠡旣猪豫荥波旣猪】
书原隰三
旣修一【冀旣修太原】 旣作一【冀大陆旣作】旣蚕一【兖桑土旣蚕】
书草木一
旣敷一【篠簜旣敷】
书夷一
旣略一【青嵎夷旣略】
底六
底绩三 【冀覃懐底绩雍原隰底绩】
底平一 【徐东原底平】
底定一 【震泽底定】
底贡一 【荆三邦底贡厥名】
惟字三十有四当有三义
语助三十
州名之上八【冀无】 厥土下五【冀
荆 豫雍】 厥田下九
厥赋下一【冀】 草木下四【兖草繇禾
条 草夭木乔】 厥贡下三【徐惟土惟金雍惟球琳】
训及三
青海物惟错 羽毛惟木荆惟金三品
训独一
只荆州惟箘簵楉之惟以三邦底贡厥名观之当作独义
山总四十有二
正导二十有七
岍 岐 荆山【北】
壶口 雷首 太岳
厎柱 析城 王屋
太行 恒山 碣石【正隂列十有二】西倾 朱圉 鸟鼠
太华 熊耳 外方
桐栢 陪尾【次隂列八】嶓冡
荆山【南】 内方 大别【次阳列四】岷山 衡山 敷浅原【正阳列三】
杂见十有六
梁 岐【冀】 岱【青】
蒙 羽 峄【徐】
蔡 蒙【梁】 终南
惇物 三危 积石
龙门 昆崘 合黎【雍】
大伾【兖】
水总四十有二
正导九
弱水 黒水 河
汉 江 济
淮 渭 洛
杂见三十有三
洚水 漾 沧浪
三澨 沱【梁州沱】 澧
九江 沇 汶
泗 沂 沣
泾 漆 沮【雍州沮】
涧 瀍 伊【以上水】
衡漳 恒 卫
灉 沮【兖州沮】 漯
潍 淄 三江
沱【荆州沱】 潜【荆州潜】 潜【梁州潜】
桓 沔 流沙
泽总十有一
竝见前图【兖徐雍各一 荆各二豫四】
原隰总九
七见前图【冀三兖青徐雍各一】
东陵 陶丘
<经部,书类,读书丛说,卷四>
<经部,书类,读书丛说,卷四>
甘誓
周礼小宗伯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注曰王出军必先有事于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迁主曰祖春秋传曰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曽子问曰天子廵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
五子之歌
逸者纵肆而不收敛豫者悠惰而不恭敬故以灭其本
有之徳下文盘游方说游乐
夏都安邑在河北冀州之境穷国在穷石居安邑之北太康十九嵗【据前编】度河而南畋故羿拒之于河不使北归羿遂有河北之地称帝夷羿而河南仍属太康夏国犹存也故五子但惜冀方之防后十年太康崩仲康立十三嵗崩夏后相立八嵗寒浞烹羿而据其国王相二十八嵗浞弑王自作歌之嵗计三十二年而浞灭羿又二十年而浞灭夏
征
官师相规至邦有常刑皆遒人狥于路之言也此正先王之所谨臣人之宪而修辅者疏云平等有阙犹尚相规见上之过谏之必矣百工之贱犹令进谏百工以上不得不谏矣
自政典之上截断以下为誓师之辞天子威命以上使士众同心同力钦承威命以毋犯政典先后时之诛火炎昆冈以下戒其多杀当择善恶威克厥爱以下戒其纵缓其尔众士懋戒哉一语总结上文
政典以下是戒士众毋太过毋不及然有两意先时者训轻进而邀功不及时者谓失期而怯敌皆是致败之道此以军阵言火炎昆冈戒威锋猛暴爱克厥威戒威武不振此以气势言
读书丛说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丛说卷五 元 许谦 撰
汤誓
汤誓一篇首尾皆以天命言盖生成万物者天之道而福善祸淫者亦天之道也为君者体天而教养其民而仁爱之心流及庻彚能叅赞化育者则可谓之天子天则锡之福居于其位而暴虐烝民是逆天生生之意尸其位而不克肖天不能任责则天必降之祸易有徳者而任之
絶命受命虽曰圣人之心与天为一其感召契合之妙有非人所能知者然天聪明自我民聪明亦以彼之恶极天下之人无不怨我之仁至天下之心无不归只就民心上看天意得时即动动则如意即是受天命张子所谓间不容髪者盖非圣人之聪明睿知洞见天理人心而有一毫私意于其间者则为妄作僭乱其间何啻千里
汤誓止是誓亳众所以有不恤我众夏罪其如台之语可见天下皆怨桀独亳众乐汤之化不知有桀之暴故也
仲虺之诰